半僧
愛情是永恒的主題,是世俗人生必修的功課,但是我們卻難以找到關于愛情的教科書。每個人都需要談情說愛,但是你懂得愛情嗎?如果把愛情分為四層,色、欲、情、靈。你的愛情又處在哪一層呢?
色相
色相,就是外貌,它的外延也包括身份、地位、財富等身外之物。
秀色可餐,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外貌上符合自己的審美,是愛情萌發(fā)的基礎,但是外貌并不是愛情的全部。
容顏易老,再美的花也會凋謝,如果感情僅僅停留在皮相,就很容易變質(zhì)。
蒲松齡的《聊齋》中有一篇《畫皮》,寫一個惡鬼,披上一張描畫出來的美女皮相,迷惑了一位多情書生,最后卻吸干他的血脈,挖出他的心要吃掉。這個故事很像一個現(xiàn)代社會的寓言。
現(xiàn)代人過分注重外貌與外在的物質(zhì)世界,富豪與明星的結合被媒體一再夸張渲染,電視劇中,美貌與財富取代了愛情,變成了主題。 整容業(yè)發(fā)達,卻沒有人看重內(nèi)在修養(yǎng)。
其實人們丟失了最關鍵的東西,心靈,愛情最重要的部分來自內(nèi)心,而非外貌。所以,古人把愛人稱為“心上人”而不是“眼中人”。
欲望
喜歡就想占有,是人性的本能。欲望是指以自我得失為中心的占有欲,愛情中占有欲的主要動力來自性欲。
性欲在中國的文化中,是被忽略,或者說被刻意回避的部分。朱熹以來的“存天理,滅人欲”的主張雖然早已被推翻,但他的影響可以說至今仍在,在中國,性被嚴重道德化、羞恥化。
欲望是人的原始本能中的重要能量,并不會因為回避和壓制而消失,壓抑的結果,是使它走向兩個極端,一端是像動物一樣縱欲,另一端是冷漠,縱欲變得猥瑣,而對欲望冷漠的人則會變成偽君子。
欲望如同潮水,來時洶涌,去得無影無蹤,時間短暫且不穩(wěn)定,不僅不能長久,而且易變。所以縱欲的人,往往不專一,朝秦暮楚,因為欲望的本質(zhì)是尋求新鮮的刺激。
我曾經(jīng)看到有人,尤其是男性在人前夸耀,自己跟多少異性上過床,換過多少任女朋友,而且越換越年輕。我想說,這其實跟一個不停吃東西的動物沒有差別,因為通過感官欲望獲得的快感非常有限。人類區(qū)別于動物因為人有情感和心靈,愛情的美好并不在欲望獲得滿足,而是從欲望出發(fā),繼而帶來情感和心靈的升華。
對欲望的無知,會帶來另一個問題,分不清欲望還是愛情。欲望有時會經(jīng)過人的妄想,化裝成愛情,但發(fā)現(xiàn)當欲望的潮水退去之后,只剩下一地雞毛。有人會結婚之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把少年時的欲望當成了愛情。欲望就像瓊瑤小說中的主人公,喪失理智的沉溺,覺得他的一切都好。愛情是理解、接納、包容。
善用欲望,你會發(fā)現(xiàn),有時身體比大腦更聰明,比如當你的思維無法斷定自己是不是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你的身體會告訴你答案,你愛的人靠近你,你會感到渴望和欣喜;而你不愛的人靠近你,你的身體會感到不舒服。需要提醒的是,這個理論并不可以倒推,就是說,如果一個異性靠近你而你感到很高興,那可能并不是因為你愛上了他或她,而是你一時的沖動。
情感
“問世界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愛情中的情感層面,是所有文學作品中描繪最多的,它是與愛人相關的喜怒哀樂,是愛屋及烏。它不是一時的心動,而是一種穩(wěn)定而持久的感情。
愛情中的情感并非都美好,因為有患得患失的糾纏,也有因為得不到而由愛生恨。
患得患失來自占有欲的延續(xù),可以稱為心理欲望,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一定要得到對方,得到承諾,甚至讓對方做的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才滿意。如果不了解對方的喜怒哀樂,而只以自己的想法為中心,又怎么稱得上愛呢?愛情來自接納和成全,而非占有。
關于愛情,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謊言,“找一個愛自己,比找一個自己愛的要好?!蔽衣牭胶芏嗳擞眠@句話來教育年輕人,我想說這句話的人大概并不真正懂得感情。在愛情中,快樂往往來自付出而非得到,因為付出的一方有自我實現(xiàn)的價值感。
另一個誤解是,愛的反面是恨。其實愛的反面是冷漠,愛和恨像一個硬幣的兩面,就像愛情總是和欲望相伴而生,恨是占有欲的延伸,我們不可能滅除欲望,只能了解它,善用它。我們難免心生怨恨,但是只要心存寬容,怨恨就不會放大,不僅是寬容對方,更是對自己的欲望、自私和怨恨等負面情緒的寬容。
靈魂
《紅樓夢》中寶玉為什么不喜歡人情練達的寶姐姐,偏偏癡愛多愁善感的林妹妹呢?其實,薛寶釵的容貌并不輸林妹妹,她面貌端莊、體態(tài)豐腴,賈寶玉看著寶姐姐也有三分心旌搖蕩,但是他們在靈魂的層面卻難以溝通。賈寶玉厭惡宦海沉浮,不屑功名利祿,但薛寶釵卻是個世俗的女人,苦勸賈寶玉用功學習,求取功名。賈寶玉卻說道:“林妹妹不會說這樣的混賬話!”黛玉在一旁聽到,不覺又喜又驚,心里想“自己果然眼力不錯,素日里認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
這里所說的知己,可以理解為心靈相通。靈魂層面的愛情,是心心相印的默契,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心有靈犀。
色相、欲望、情感、靈魂,愛情的四個層面并不是截然分開,而是層層遞進,沒有被對方的相貌激起的欲望,也就無法生長出情感,沒有情感的糾纏,就無法升華到心靈的層面。但是,一旦愛情到了更高一級的層面,就很少犯低級層面的錯誤。比如,深刻的愛情,不會以占有對方為目標,心靈相通的愛侶,一般也不會陷入愛恨得失的世俗糾纏。層次越高的愛情,越能體會到愛情的美好,而少了痛苦的掙扎。
因此,我始終認為,高鶚續(xù)寫的《紅樓夢》后四十回交代的寶黛結局,違背了曹雪芹的初衷,高鶚寫賈寶玉新婚被偷梁換柱娶了薛寶釵,而黛玉在寶玉新婚當夜,因誤會寶玉移情拋棄了她,怨恨而死。試問,兩個心靈相通的人怎么可能有這樣大的誤會呢?愛到深處是深信不疑。以黛玉誤會寶玉含恨而死的情節(jié)作為結局,充滿了市井之氣,太輕賤了曹雪芹用畢生心血來描繪的寶黛之間這段木石前盟的奇緣。筆者更欣賞已故紅學家周汝昌先生對曹雪芹八十回后的續(xù)寫,賈家家道中落,寶玉被拘,黛玉在一個有月亮的寒夜,絕望投水而死。這樣的情節(jié)發(fā)展也應了“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曹雪芹所寫七十六回),這首詩中的伏筆。
但靈魂之愛,并非所有相愛的人之間都有,往往可遇不可求。世俗生活中的愛情,一般只要具備前三個層面的感覺,就可以稱得上美滿了。
所以,靈魂之愛,往往被寫進文學作品中,讓人們無限向往。就像愛爾蘭詩人葉芝的詩歌《當你老了》中所寫的這樣:
當你老了,頭發(fā)花白,睡意昏沉,
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
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們昔日濃重的陰影;
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
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圣者的靈魂,
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