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加龍
【摘 要】 采用情境表演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參與熱情,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本身是一種有效的活動式、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只要能夠把握好情境表演活動是為學生自主學習服務,沒有體驗就沒有內(nèi)化,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沒有思考就沒有思想,激情與理性應該相互調適的原則。
【關 鍵 詞】 情境表演;思想品德;教育;活動
“生本”教育理念和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都明確了學生在教與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所以在課堂上開展各式各樣的情境表演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已經(jīng)被當成了廣大思想品德課教師的一種探索追求。一個充滿情境表演的課堂,人人都能激情參演,這似乎已經(jīng)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實不然,理順“情境表演”與“學生主體地位”之間的關系,不要把“學生自動”當成是“學生自主”,讓學生既能充滿激情的參與,也能夠自主地理性思維。這才能真正發(fā)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一、“情境表演活動”不同于“學生主體實現(xiàn)”
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的學生自主學習的形式有很多,追求方式也有很多,廣大思想品德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也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如設計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導入,尋找能讓學生有話能說、有言能談的話題,抓住能引發(fā)學生思考價值的沖突點,關注學生能產(chǎn)生的情感體驗,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采用活動教學方,倡導體驗式學習等等。而情境表演只是能激發(fā)學生興趣,誘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一種體驗式教學形式。在課堂中加入了情境表演不等同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也并不表示教與學的主體就已經(jīng)從教師轉向了學生。主體地位的確認和實現(xiàn)需要學生自己在認識、動機、行動上都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在情感體驗、過程認同、知識生成上都是一個自主的建構者。在課堂中加入了情境表演,學生對情境認識是否感同身受,在情感中能產(chǎn)生共鳴;參與動機是否積極主,對表演過程從內(nèi)心認同;行動表現(xiàn)是否真正自主,能自覺生成一定的認識。這些都影響學生實現(xiàn)其學習的主體地位。
在課堂教學時,有的教師選擇了學生自主活動來組織教學。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各個小組都選擇情境表演來呈現(xiàn)材料、發(fā)現(xiàn)問題、應用反饋。整個課堂充滿表演,氣氛熱鬧,大家笑得開心,場面也差點爆棚。但課堂總結時,學生無論是對參與的情境,還是對所引用的法律語句,卻一問三不知,做出了驚訝表情和無辜樣子,這其中還包括很多參與到表演中學生。反思整個課堂,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1. 在導入階段,主持人沒有展示最具吸引力的案例,所展示的案例不夠生活化,一開始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認識不夠主動積極,學生不能感同身受。2. 在課堂教學中,很多參與表演的學生的動機是不是主動的,是不是小組的安排,表演能不能展示情境,從而產(chǎn)生真實體驗,會不會反而倒鬧起笑話來了,亂了課堂的氣氛。3. 就一些有價值沖突的觀點,主持人和教師能不能及時抓住,讓學生的情境表演,是不是有形式,沒收獲,學生就沒有更深認識,最后生成的知識也就停留于表面。整個教學過程,看似學生參與,熱情積極,但其教與學的主體地位沒能顯現(xiàn)出來,最后的知識達成,還是主持人和教師生拉硬拽出來的,教學目標沒能從學生身上主動達成。
所以教師在追求學生主體地位轉變的過程中,設計情境表演不要只憑經(jīng)驗和慣例,激情與熱鬧,而是應該理性地分析學生,把學生放在教與學的中心位置來思考和設計,這樣的課堂即便是沒有表演活動,大家都安靜地坐在位子上,但學生有自己的認識和思考,他們就會心馳神往、思緒萬千、興趣盎然。
二、“學生自動參與”不等于“學生自主學習”
往往在思想品德課堂上設計情境表演的教師,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自動參與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動參與教與學的過程,進而表示自己體現(xiàn)的學生的主體地位。但須知,學生自動參與并不等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學習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相對于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來說的。自主學習的主體是學生,需要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中。主動參與,不僅僅是學生的自動加入,還需要學生在教師的激勵下,自我導向、自我激勵、主動探究、自覺調整、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價。必要時,也需要老師的引導調適,以啟發(fā)思考,激發(fā)動力。
在教學“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知識時,在第一個班里,我讓孩子們談談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發(fā)展。為了激發(fā)學生熱情,我采用了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們表演70、80、90、00年代的童年生活片段。結果學生倒是積極地參與了,但是表演相當混亂,根本不能達成教學目標。在第二個班上,我調整了方式,拿出了幾張自己收集的糧票和油票,學生的興趣上來了,這時我順其自然地說道,誰能表演一下拿著糧票買東西的情境。學生依然很積極,熱情高漲,但是這一次的表演卻不再混亂,主題也很明確。對比兩次情境表演,很明顯地感覺到,前一種表演只是讓孩子簡單重復過去的情境,雖然自動參加,卻沒有內(nèi)心的想法,就是一個個群眾演員,看著如耍猴。而后一種情境表演,學生不僅僅是自動參與,他們還打心眼兒里想去表演,而且還需要調集自己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學生不再是一個群眾演員,而是一個主角,有戲份,還有演技。
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應該從關注學生內(nèi)心認同、情感投入和主動參與,讓學生回歸學習的主體。而不是簡單地擴大學生的參與度,用情境引誘,用制度獎懲,威逼利誘讓學生參與。其實“參與”不等于“主體”,“自動”不等于“主動”。初中學生的道德評價能力已經(jīng)有了很明顯的發(fā)展,其辯證思維已經(jīng)開始顯現(xiàn),自主性和獨立性要求較高。他們不再像小學生那樣缺乏自我評價能力,盲目地參與活動。他們需要的是自主地參與,有目的地參與。這就需要我們思想品德課教師在教學預案的設計時,考慮學生的實際,汲取學生的觀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進而引導學生主動地去參與學習過程,自覺地表達自己,自主地教育自己。
三、“追求課堂溫度”不超越“激發(fā)課堂深度”
在充滿了情境表演的課堂,歡聲笑語,大多數(shù)學生都參與其中,一片熱情洋溢,看上去學生的主動性被調動了,主體性也被體現(xiàn)了。這就是很多思想品德課堂選擇情境表演的又一個重要的原因。但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關注課堂表面的活化,而忽視了學生內(nèi)在的升華;追求課堂的溫度不能夠超越挖掘課堂的深度。因為溫度是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緒狀態(tài)是一種氣氛,而課堂的深度才是生生合作探究和師生合作學習的目標。激發(fā)課堂深度才是教與學的過程。
思想品德課注重的是學生通過體驗生成知識。從體驗到生成,需要將感性材料轉化為理性的認識,將所見所聞內(nèi)化為自己的所得所獲。要實現(xiàn)這些轉變,就必須依靠學生主動地思考。如果缺少思考,學生體驗到的就不能自覺地生成理論認識,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活動必然看起來像兩張皮。
總而言之,采用情境表演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參與熱情,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本身是一種有效的活動式、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只要能夠把握好情境表演活動是為學生自主學習服務,沒有體驗就沒有內(nèi)化,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沒有思考就沒有思想,激情與理性應該相互調適的原則。■
【參考文獻】
[1] 陳海龍. 思品課堂中應用情境表演的理性思考[J]. 思想政治課教學,2012(10).
[2] 王海榮. 情境教學為思想品德課創(chuàng)佳境[J]. 家教世界,2012(10).
[3] 馮華. 初中思想品德課情境教學的嘗試[J]. 課外閱讀(中下),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