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應平
摘要:英語教師要緊跟新改革的步伐,轉(zhuǎn)變觀念,采取新措施,提高教學質(zhì)量。首先教師要研讀《英語課程標準》、《英語課程標準解讀》,領會新教材。其次是解放思想,轉(zhuǎn)變觀念。最后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初中 英語 高效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著各種問題,不論是教師"教"還是學生"學",都存在著不足。首先作為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仍轉(zhuǎn)變不了自己的觀念,明確不了自己的身份,還在"霸占"著應該屬于學生的講臺,還在沿襲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其次是作為學生,對英語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英語沒有學習興趣,甚至厭煩英語。在這樣的情形之下,談何高校教學?作為英語教師,當務之急是緊跟新改革的步伐,轉(zhuǎn)變觀念,采取新措施,在《英語課程標準》的理念下用好新教材,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
一、研讀《英語課程標準》、《英語課程標準解讀》,領會新教材
首先我認識最深刻的是教育觀念的轉(zhuǎn)變。教育的本質(zhì)是引導,而不是講和練,教育要求關註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教育目標由原來註重知識的傳授轉(zhuǎn)變?yōu)閺娬{(diào)讓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其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他們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其次,我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新的認識。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傳統(tǒng)的截然不同:教師教學要以人為本,唿喚人的主體精神,教學的重點要由重傳授向重發(fā)展轉(zhuǎn)變;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需要我們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學依據(jù);由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轉(zhuǎn)變;教師在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過程中,放在揭示知識如何形成的規(guī)律上,從而使學生在教學進程中思維得到訓練,既長了知識,又增了才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以探究、研討為主的綜合交流方式,師生共同討論、研究,建立了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勇于創(chuàng)新,形成了教學特色。同時在新課程改革中,學生由單一的聽教師傳授知識轉(zhuǎn)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二、解放思想,轉(zhuǎn)變觀念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林崇德教授 1996 年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雜志中撰文提出了"教育雙主體論",他認為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過程。因此,在英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同樣存在"雙主體",教師是"教"英語的主體,學生是"學"英語的主體。這就要求英語教師解放思想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在教學實踐中把教英語和學英語有機地結合起來開展課堂教學,并且要註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學質(zhì)量
學習了理論后,我們必須將它同實際相結合,教師應對自己所教的學科進行改革以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需要。初中階段是學生在智力、身體、情感與社會行為等各個方面取得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學生需要學會如何學習,教師還應當幫助他們發(fā)展獨立生活能力。因此,我們初中英語教師的責任不只是單純的語言教學,還應當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生學習英語的方式和英語教學的方式應隨不同年級的學生而定,為他們安排的語言學習活動程度一定要合適。按照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分級總體目標的要求,新課程標準在確定英語課程的目標上從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分別提出了相應的具體內(nèi)容標準,我們的英語教學活動應當結合這五個方面展開:
1. 語言技能是構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在七年級階段主要是發(fā)展學生聽和說的技能。那麼,如何發(fā)展學生的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其一,聽錄音。課本所附的錄音帶為學生提供了不同的聲音與口音,多聽錄音對發(fā)展學生的聽力有很大的幫助。其二,教師本身也是聽力材料的重要來源。教師在課堂上要用英語指導學生開展各項活動,如與動作相結合的聽力活動、用圖片輔助的聽力活動、與培養(yǎng)動手能力相結合的聽力活動等,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聽力材料。另外,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也為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提供了活生生的語言環(huán)境。
2. 學習英語會話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善于模仿、不怕重復的特點,反復實踐
按課本編排從詞匯、短語、短句入手,讓學生練習一些問候語、請求用語、課堂用語以及簡單問句,這樣可以使學生熟悉英語的語音、語調(diào)和句子的節(jié)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隨著他們語言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加自由度較大的會話活動,如講故事、收集信息、英語晚會等,然后對活動的"成果"進行展出。
3. 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是這次課程改革的關注點之一
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保持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是讓他們獲得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英語教師的任務就是在教學中不斷激發(fā)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zhuǎn)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上的優(yōu)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4. 學習策略是指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和發(fā)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
在英語課程實施中,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學習步驟,不僅有利于他們把握學習的方向,采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生學習奠定基礎。
5. 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也是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以往的教材中很少涉及文化方面的內(nèi)容,實際上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能讓他們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由于我國的改革開放,西方國家的文化也逐步引入國內(nèi),世界性的生活、商貿(mào)、文娛、體育活動等越來越頻繁,這些都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激發(fā)他們自主地去學英語,而不是一味地強制他們學習。
總之,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另外必須改革的就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求打破傳統(tǒng)的單一分數(shù)制,采用多元的、多樣化的評價機制。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已對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英語會話表演、英語實踐運用、信息卡片制作等作了等次記錄,再結合期末的成績考核來評價學生的英語學習,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英語學科中的全面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