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平
(中國水利博物館 研究處,浙江 杭州 3112150)
從弱冠后生奉父母之命成婚,到20世紀初清末翰林中西合璧的婚禮,再到北大校長與知識女性的新式婚戀,回眸蔡元培先生的三次婚姻,并將其連綴成軸,不啻是我國近代史上一幅幅生動的婚俗革新圖。而且,蔡元培先生從一己之婚姻做起,除陋習,啟民智,足見其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之本色。其中最后一次婚姻,即蔡、周聯(lián)姻,在蔡元培先生的革命生涯和人生旅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不僅體現(xiàn)在與夫人周峻的志同情合上,同時還體現(xiàn)在妻族成員對其事業(yè)和生活多方位的襄助上。幸運的是,幾年前發(fā)現(xiàn)了周氏的兩種家譜手稿,并得到了蔡元培與周峻的女兒蔡盎生前的確認和熱心幫助,藉此對周氏族脈遞傳及有關(guān)成員行狀進行考索,無疑是從側(cè)面觀照族婿蔡元培生前身后的一個獨特視角。
兩份蔡元培妻族周氏家譜的手稿,是筆者表親吳承東先生發(fā)現(xiàn)的。吳先生愛好書法、篆刻,平常頗留意于古紙名帖。一次到上海辦事,從福州路一舊書店購得原上海望平街的有正書局印行的《唐拓十七帖》一冊。該字帖封面等處已破損不全,回家后隨意翻看,意外發(fā)現(xiàn)夾頁內(nèi)藏有蔡元培妻族周氏家譜手稿等物件。
發(fā)現(xiàn)的家譜有兩種,標題分別是“家譜之稿”和“金陵周氏家譜初稿”。
《家譜之稿》共四頁,是一種較厚的黃紙,紙上壓印有“COSMOS BOND”字樣及人形月牙圖案,以鋼筆書寫,字跡清晰工整,世系僅到八世,即蔡元培內(nèi)兄周成一輩為止。該譜以后裔奉祀先輩之神主的方式排列,七世之前至四世,無論考妣幾乎均有生卒年、月、日以及時辰。
《金陵周氏家譜初稿》僅有一頁,用毛筆書寫在一張宣紙字帖的背面,字跡較為潦草,但從一世至九世(即蔡元培內(nèi)侄一輩),均錄入其中。另外,該家譜初稿上列出的族婿僅有四位,周峻的旁邊就清楚地寫著“適蔡孑民(即蔡元培)”四字,較為顯眼。
蔡元培1932年在為《內(nèi)鄉(xiāng)齊氏族譜》撰寫序文時曾說過:“家譜之作,有二義焉:一曰明世系,二曰著賢能。”[1]348次年為《益陽丁氏族譜》撰寫序文時又說:“今觀益陽丁氏最近所修族譜,有數(shù)善焉:系表中夫妻平列,不以夫統(tǒng)妻,刪除側(cè)室、副室等字樣,優(yōu)點一。女子亦列世系,優(yōu)點二……”[1]493從這些衡量標準來看,應當說,《金陵周氏家譜初稿》做得是比較好的?!冻醺濉纷⒚髁耸老抵涡颍?,從八世起,成員均寫出了畢業(yè)或肄業(yè)的學校、獲取的學位或功名,有些還注明了留學的國家?!冻醺濉分械囊皇乐疗呤溃蚱蘧遣⒘?,也無側(cè)室、副室等字樣;八世和九世,雖然次序上不分年齒一律先男后女,但女輩還是一個不漏地被錄入,并注明了受教育情況。
從一世周振至六世周銳等,《家譜之稿》和《金陵周氏家譜初稿》均已載入,具體如下。
一世高祖振,國學士;
二世曾祖炎,邑庠生;
三世祖堂,亦為邑庠生。
四世國祥,字巨音,誥授昭武都尉,癸卯科舉人,江浙太湖都閫府;
五世葆元,字元甫,誥授奉政大夫,壬辰科舉人,安徽補用直隸州,江蘇泰州學正;
六世銜,字墨生,國學正;銳,字貢府,又作貢甫[1]15,誥授通議大夫,晉封資政大人(疑為“夫”之訛),浙江補用道候補府到任□□同□新城,為昌化、於潛等縣知縣。
周銳,即是蔡元培夫人周峻的祖父。由于其子周之禎去世較早,贍養(yǎng)孫輩的重任就由其擔當,周峻等亦曾隨之宦游各地,長孫周成婚嫁等家庭大事亦由其主持。民元前九年(1903年),周銳去世。
蔡元培先生的岳父,即七世周之禎,字雨亭,銳子,敕授修職郎,晉封奉直大夫,補用布政司理問,兩浙錢清場大使加三級,附監(jiān)生。
蔡元培先生的岳母,即周母陳太夫人。關(guān)于陳太夫人的家世,蔡元培在《周母陳太夫人七秩征文啟》中僅提及“系出常州望族陳氏”,又言:“往者,太夫人之母盛太夫人,亦以三十余歲喪夫,有三男一女,卒仰藥以殉?!保?]15太夫人之母盛太夫人,就是我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洋務運動先驅(qū)、實業(yè)家盛宣懷之胞妹。陳太夫人在喪夫的情況下,并未“蹈母故轍”,無論其“不為經(jīng)濟困難所障阻”,還是“犧牲一切為子女受教育”,為人行事確實有不少遠過于常人之處,堪稱當時之奇女子。據(jù)蔡盎女士生前介紹,不僅姨母和母親未曾纏足,就連外祖母陳太夫人自己也是天足。兒女尚幼時,設(shè)家塾,課子女;后毅然遷居上海,送子女進愛國學社、愛國女校等,四男二女都接受了高等教育,且?guī)缀醵加辛魧W國外的經(jīng)歷,陳太夫人之責任心和新思想為時人嘆服。蔡元培以“健婦持門戶,勝于一丈夫”的古諺贊之,“殆足以當之矣”[1]15。后輩對陳太夫人亦十分孝順。陳太夫人七十大壽,周家極為隆重,中國科學公司專門制作了紀念箋。蔡元培親自執(zhí)筆寫了上述這篇《征文啟》以及《征文謝啟》。在蔡元培的日記里,也不時地記錄著這位比他才年長九歲的“外姑”諸如“脛腫”等點點滴滴信息。周峻在香港期間,三天兩頭致函問候。陳太夫人七十八歲生日時,周峻寫了祝生日詩,蔡元培唱和道:“愛女未能航海至,敬將詩句慰慈親?!保?]289直到蔡元培自己逝世前40天,日記里仍然認真記著陳太夫人七十九歲生日一事。
蔡元培《周母陳太夫人七秩征文啟》雖然記述甚詳,但有一誤記處需要糾正,即:“民元前二十八年,雨亭先生去世,太夫人年三十五耳?!保?]15陳太夫人七十壽辰在1931年,三十五歲時應在1896年,即民元前十六年,而“民元前二十八年”是1884年,前后整整相差了12年。估計當年作者按天支地干掐算岳父卒年時出了錯,而中華書局1988年版和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的《蔡元培全集》在文后注曰“據(jù)蔡元培手稿”,但均未對如此明顯訛誤作一校正或說明。
周峻有一個姐姐周怒濤,三個哥哥周成、周威、周豪,一個弟弟周仁。實際上,周峻原本有四個哥哥,但二哥很小就夭亡,連這次發(fā)現(xiàn)的兩份家譜都未將其載入,不過蔡元培夫婦一直都習慣地稱周威為三哥、周豪為四哥。下文即以此為序,作簡要考述。
大姐怒濤,蔡元培《周母陳太夫人七秩征文啟》言其“自日本回國,任女學校教員”,《金陵周氏家譜初稿》則寫著“東京□校畢業(yè)”。其弟周成在《追憶蔡孑民先生》中提及“女兄怒濤”曾由蔡元培介紹,加入同盟會[3]379。1907年周怒濤曾與陸恢權(quán)等人在日本東京發(fā)起創(chuàng)辦了《天義報》,這是我國最早宣傳無政府主義的刊物,為“女子復權(quán)會”的機關(guān)報,后來也是“社會主義講習會”的機關(guān)報。初為旬刊,后改半月刊。第十卷以后,遷至上海出版。該刊聲稱:“本報之宗旨,在于破壞固有之社會,顛復現(xiàn)今一切之政府,抵抗一切之強權(quán),以實行人類完全之平等?!痹d了《共產(chǎn)黨宣言》的部分譯文。據(jù)蔡盎女士生前告訴筆者,這位姨母一直未婚,身體不好,1958年75歲時去世。
大哥周成,字澤青。《周母陳太夫人七秩征文啟》言其“由貢甫先生主持”,“較為早婚”,“已娶婦生子”,“畢業(yè)于日本□□大學之法科,回國后奔走革命事業(yè),無意從政,在上海任律師”。浙江教育出版社《蔡元培全集》第十四卷及2000年5月版《蔡元培書信集》第2071頁在為“大哥”注釋時,均言其畢業(yè)于“日本明治大學法科”,而此次發(fā)現(xiàn)的《金陵周氏家譜初稿》較為清楚地寫著“早稻田大學畢業(yè)”,不知《全集》及《書信集》“明治”二字所憑何據(jù)?!冻醺濉分?,作者還特意補上了“辛亥法政科舉人”,而《征文啟》就漏略了這一身份。周成后在上海執(zhí)行律師業(yè)務。據(jù)蔡盎女士介紹,周成承接的較有影響的一筆生意,是盛宣懷五女兒與臺灣林家某少爺?shù)碾x婚案。算起來,盛女應該還是周成的表姨媽。另外,當年盛宣懷創(chuàng)辦漢冶萍鐵礦時,英文秘書是宋子文,中文秘書就是周成。周成生于1884年,比蔡元培小十六歲,但蔡一直尊稱他為大哥。二人一同在滬期間,每相敘談,詩酒唱和。蔡元培晚居香港,仍以詩貽周成。周成晚年一直住在上海,1964年80歲時仍在世。
三哥周威,字仲奇?!吨苣戈愄蛉似咧日魑膯ⅰ?“畢業(yè)日本□□醫(yī)專后,復往德國研究,得博士學位,在國內(nèi)歷辦醫(yī)院、醫(yī)校,今則任中央大學校醫(yī)?!保?]15《金陵周氏家譜初稿》言其為“柏林大學醫(yī)學博士”。蔡元培1926年8月17日在復許壽裳函中說到:“別后弟與舍親周君均不久回滬。及舍親往杭,始以尊函及賜借之《古籌算考釋》寄來?!保?]275其中“舍親周君”,就是周威,蔡元培有關(guān)浙江的不少事務都由他聯(lián)絡。浙江教育出版社版的《蔡元培全集》及《蔡元培書信集》均注曰“時任杭州醫(yī)院院長”,《蔡元培年譜長編》則說是“時任杭州病院院長”。據(jù)考,該醫(yī)院當時名為浙江省立傳染病院,1927年改名為杭州市立傳染病院,1928年6月改名為杭州市立病院,1938年改名為杭州病院,即今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周威還曾任江蘇省立醫(yī)學專門學校校長,后任浙江大學、中央大學校醫(yī)主任。周威在浙大時,碰上抗戰(zhàn)期間學校被迫流亡,作為校醫(yī),責任自然不輕,其中的一些經(jīng)歷《竺可禎日記》和《浙江大學簡史》均有生動的記載。在此期間,蔡元培夫婦也一直關(guān)注浙大命運及這位三哥的安危,遇有敵軍轟炸等消息,即致函問候。另外,周威曾與中國寄生蟲學的開拓者洪式閭合著《病理總論》,作為大學叢書之一。
四哥周豪,字季豪?!吨苣戈愄蛉似咧日魑膯ⅰ费云洹耙迾I(yè)北洋大學及中央大學,在浙江大學農(nóng)學校任教員”。《金陵周氏家譜初稿》則寫著“東南大學肄業(yè),浙江大學講師”。東南大學前身是創(chuàng)建于1902年的三江師范學堂,1921年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為基礎(chǔ)正式建立東南大學,1928年改名為國立中央大學。1937年蔡元培曾祝他“五十雙壽”,如此推算他應生于1887年,假如二、三十歲讀大學,肄業(yè)中央大學的可能性不大。據(jù)蔡盎女士介紹,周豪身體不好,結(jié)婚后領(lǐng)養(yǎng)了一個女兒,原是妻子的親戚,取名叫德華??箲?zhàn)期間,周豪與妻子相繼去世,德華也就回了原來的家。
周峻,又名怒清,字養(yǎng)浩?!吨苣戈愄蛉似咧日魑膯ⅰ?“次女養(yǎng)浩,歷進愛國、共和、承志、啟明等學校,畢業(yè)后,歷在學校、家塾任教員?!保?]15《金陵周氏家譜初稿》:“柏林大學肄業(yè),適蔡孑民。”1923年,周峻成為蔡元培的第三任妻子?;楹蟛痪?,即隨蔡元培旅歐。周峻擅長油畫,亦會作詩,有不少與夫君的唱和之作。相夫教子之余,周峻還參加各項社會活動,積極從事藝術(shù)教育和婦女工作。
小弟周仁,字子競。《周母陳太夫人七秩征文啟》言其“畢業(yè)美國康內(nèi)爾大學工科,充工程師,回國后,任東南大學、交通大學教授,中央研究員(院)工程研究所所長”?!督鹆曛苁霞易V初稿》記載較為簡略:“美國康乃爾大學畢業(yè),工程師。”周仁作為一位冶金學家、陶瓷學家,其大名在我國現(xiàn)代科技界可謂如雷貫耳,是周氏家族在學術(shù)上最有成就的一位。趙元任的夫人楊步偉在《雜記趙家》[5]中屢次講到“蔡太太是周子競的妹妹”,實際上,蔡元培夫人周峻是周仁的姐姐,這在《周母陳太夫人七秩征文啟》中的排行中就很清楚,只是姐弟倆年齡確實十分接近,蔡文也特別寫上“養(yǎng)浩至三十三歲,始適蔡孑民”,而周仁生于1892年,當時(1923年)只有32虛歲。蔡元培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時,周仁作為院內(nèi)工程方面的負責人,一直是其得力助手。當時另有一件事比較有意思,魯迅與蔡元培都是紹興人,“兩家向有世誼”[6]174,但魯迅一開始卻不認識周仁,后來要借一本明末畫家陳老蓮的《博古葉子》,才知道蔡、周是親戚,蔡元培把周仁的住宅和辦公室電話都開給了他,魯迅還是小心謹慎地與鄭振鐸商量:“我想,倘非立刻照相,借來放著是不好的,還是臨用時去取的好。先生以為如何?”[7]594建國后,周仁歷任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上海冶金研究所、上海硅酸鹽化學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上海科技大學校長等職。
這一輩(九世)成員的情況,在此次發(fā)現(xiàn)的《金陵周氏家譜初稿》中有所記載,《家譜之稿》中沒有反映,以下結(jié)合各方考證及蔡 盎女士生前口述,作簡要整理。
1、周成的四子四女。
周成之子:虎、新、龍、鳳。
周虎,蔡元培在其日記旁注曰“虎侄小名虎兒,及長名虎臣”[2]221?!督鹆曛苁霞易V初稿》中只寫著“虎”字。據(jù)蔡盎女士告訴筆者,“虎臣”,是其曾祖父周銳起的名字。周虎“幼患駝背癥,祖母愛之特甚。國文、寫作均可,曾向國際函授部習圖畫,亦頗有程度”。復旦大學肄業(yè),曾在中央研究院工作,為蔡元培鞍前馬后,做一些跑龍?zhí)椎氖虑椤?938年6月去世,年僅37歲。這位侄子“性情溫和,近年篤信佛教”,蔡元培本以為“精神上能自慰藉,或可永年”,“不料其速化乃爾”。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周峻在香港“聞此消息,慟哭不已”[2]221。
周龍,蘇州農(nóng)學校畢業(yè)??箲?zhàn)初期,他曾一度與家人失去聯(lián)系,其父周成和蔡元培四處托人打探行蹤。1938年3月,得知其“到湘后,加入遺族學校乳牛場服務,暫可維持生活”[2]169。接著周龍輾轉(zhuǎn)湖南宜山、云南昆明等地。后在臺灣某農(nóng)場工作,一直未婚。
周鳳,大同大學肄業(yè)??箲?zhàn)時曾在空軍服過役,后移居玻利維亞,游泳時溺水而死。
周成之女:愛華、育華、強華、蘇華。
周愛華,東吳大學肄業(yè)。蔡元培夫婦居滬時,常攜自己的三個孩子與愛華姐妹一起看展覽、逛動物園。抗戰(zhàn)后,留守在上海與周新一起負責料理蔡家租房等一些雜事,還作為出租人代表簽字。解放后曾在上海兒科醫(yī)院工作,七十八歲時因車禍去世。
周育華,大夏大學幼稚師范畢業(yè),十八九歲時曾在蘇州學畫?!督鹆曛苁霞易V初稿》在“育華”條寫著:“適福建鐘文昭蒙九?!闭憬逃霭嫔纭恫淘嗳返谑呔韰s寫著:“育華侄偕其夫人鐘蒙九(文昭)來?!闭煞蜃兂伞胺蛉恕?,煞是滑稽,估計是打印或校對錯誤。鐘蒙九,在香港經(jīng)商,曾任美國普強制藥公司華南分行經(jīng)理。蔡家抵港后不久,周峻曾去銅鑼灣看望育華夫婦,后又數(shù)度往還。育華還幫蔡家聯(lián)系英語家庭教師。夫妻倆熱愛慈善事業(yè),都信基督教,七十多歲時移居美國。
周強華,滬江大學肄業(yè),一直在上海居住,教過書,后在申化藥廠工作,71歲才結(jié)婚,1995年去世。據(jù)蔡盎女士回憶,這位表姐屬狗,應該是1910年生的。
周蘇華,□□圣經(jīng)學校肄業(yè),后天失聲,但能聽,啞而不聾,文革時曾在某街道工作,先于其三姐強華去世。
2、周威的一子一女。
兒子周麟,1937年赴法留學。作為留洋前輩,蔡元培對這位內(nèi)侄的十分關(guān)心。當時蔡元培夫婦居香港,周麟從法國里昂經(jīng)常寫信給這位姑丈,及時匯報學業(yè)進展。周麟后定居法國,并與該國女子結(jié)婚。據(jù)蔡盎女士說,他們好象領(lǐng)養(yǎng)了一個女兒。
3、周仁的子嗣。
關(guān)于周仁的子嗣,《金陵周氏家譜初稿》稿紙的左下角寫著“金生,大同大學肄業(yè),聯(lián)大肄業(yè),夔仝”。金生,即周麒,曾就讀于西南聯(lián)大,后轉(zhuǎn)入清華大學,畢業(yè)后在大學任教。從上海交通大學退休后,隨子赴美,近幾年?;厣虾>幼?。周葵,原名夔,聯(lián)大后,從北京大學畢業(yè),曾在上海商業(yè)學校任教,現(xiàn)居上海。
[1]蔡元培全集第七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蔡元培全集第十七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周成.追憶蔡孑民先生[M]//陳平原,鄭勇.追憶蔡元培.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7:379.
[4]蔡元培全集第十一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5]雜記趙家[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6]周作人.記蔡孑民先生的事[M]//蔡元培先生紀念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74.
[7]魯迅書信集上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6.
[8]通信(復魏猛克)[M]//魯迅全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