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被信任者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對其可信性的影響*

    2014-02-06 03:20:28辛自強辛素飛
    心理學(xué)報 2014年3期
    關(guān)鍵詞:可信性復(fù)雜性信任

    辛自強 辛素飛

    (1中央財經(jīng)大學(xué)社會發(fā)展學(xué)院心理學(xué)系,北京 100081) (2北京師范大學(xué)發(fā)展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875)

    1 問題提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時會看到有關(guān)寶馬、保時捷等豪車撞人的報道,車主說是行人的責(zé)任,而行人卻說是車主的責(zé)任。在沒有證據(jù)的情況下,可能就會有人妄加揣測:有人認(rèn)為車主是不可信的,也有人認(rèn)為車主是可信的。那么車主的證詞是否可信呢?是什么因素影響了人們對車主可信性的評判呢?探明影響被信任者可信性的因素不僅有理論價值,也對輿論公正、法庭取證有現(xiàn)實意義。本研究探討被信任者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對其可信性的影響。

    雖然先前的研究更多是從信任者角度出發(fā),考察信任者對被信任者的信任水平,而很少直接研究被信任者的可信性及其影響因素(Hardin,2002),但是,近10余年來研究者日益關(guān)注被信任者社會身份信息是否影響其可信性。個體的社會身份有些是先天生來具有的,如種族、民族、性別等;有些是后天形成的,如對文化的認(rèn)同、某一群體的志愿者、職業(yè)身份、社會經(jīng)濟地位等。盡管社會身份信息不是影響他人可信性的唯一原因,但不可否認(rèn)的是,社會身份確實是人們在互動中最先注意到的信息之一。而且研究確實表明,這種社會身份信息在對被信任者的可信性感知和判斷過程中具有重要影響(Brewer,2008;Kramer,1999;Lount,2010;Maddux&Brewer,2005)。

    以往研究大都集中于單一身份或某一特定身份信息內(nèi)容的影響,通過某種身份(如種族或性別等)區(qū)分了內(nèi)外群體,以此考察在這一身份維度上人們對內(nèi)群體和外群體成員信任的差異。而且,這些研究大多得出一致的結(jié)論:人們通常對內(nèi)群體成員的可信性有積極的感知;相反,當(dāng)人們面對其他群體時,會認(rèn)為這個群體的成員比自己所屬群體的成員更加不值得信任(Brewer,2008;Brewer&Brown,1998;Foddy,Platow,&Yamagishi,2009;Platow,Foddy,Yamagishi,Lim,&Chow,2012;Yuki,Maddux,Brewer,&Takemura,2005)。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于群體之中的個體可能同時具備多重社會身份(Ashforth,Harrison,&Corley,2008;Roberts,Dutton,Spreitzer,Heaphy,&Quinn,2005)。例如,一名跨國公司的員工可能認(rèn)為自己不只是公司的成員,而且是所讀大學(xué)的畢業(yè)生,是自己國家的公民,還是一位經(jīng)理、某團隊的成員、一位父親和會計師等。近年來,關(guān)于多重身份的研究已經(jīng)證明人們可以同時認(rèn)為自己是多種社會群體的成員(Chiu&Cheng,2007)。通常,人們擁有4到7種重要的社會身份(Brewer,2000;Roccas&Brewer,2002),如國家、民族、性別、職業(yè)、宗教、政黨派別和社會經(jīng)濟地位等。過去的研究并沒有關(guān)注多重社會身份對可信性的影響。因此,本研究選取身份數(shù)量(單一的,還是多重的)這一視角定義被信任者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并考察它對被信任者可信性的影響。

    這里所用“社會身份復(fù)雜性”這一概念源自美國學(xué)者Brewer等人(Brewer&Pierce,2005;Miller,Brewer,&Arbuckle,2009;Roccas&Brewer,2002)先前的提法,但在本研究中的含義有所不同(下文解釋)。社會身份本身是客觀存在的,但我們對多重社會身份的主觀表征的復(fù)雜程度可能是不同的,這會影響人們對他人的感知判斷。為了更好地理解多重社會身份表征的影響,Brewer及其合作者提出了社會身份復(fù)雜性(social identity complexity,SIC)的概念,它是指個體對自己的多重內(nèi)群體身份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主觀表征的方式,是個體感知到的多種群體身份之間的重疊程度(Brewer&Pierce,2005)。低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個體會保持一種相對簡化的身份結(jié)構(gòu)表征,認(rèn)為在某一類別上是外群體成員的個體在其他類別上也都是外群體。例如,一位女律師可能會把男律師或非律師女性看作是外群體,只把其他女性律師看成內(nèi)群體。然而,高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人認(rèn)為在某一類別上是內(nèi)群體成員的個體同時在另一類別上又是外群體成員。例如,一個女性高層經(jīng)理,在職業(yè)身份上,她極有可能將男性同事作為內(nèi)群體成員,然而在性別身份上,她有可能將男性同事作為外群體成員。

    Brewer等人對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測量,是通過讓被試評估感知到的多種社會身份之間的重疊程度來實現(xiàn)的(Roccas&Brewer,2002)。例如,為測量美國大學(xué)生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先讓他們列出自己所從屬的各種社會群體(如種族、宗教、政治、組織等),并且指出哪些群體身份對他們比較重要。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xué)生列出至少4種不同的社會身份,他們認(rèn)同自己是白人、美國人、大學(xué)生和相關(guān)的宗教派別。然后,提醒被試剛才所列的社會身份并詢問他們一系列關(guān)于內(nèi)群體身份所有配對(如天主教徒和美國人)之間關(guān)系感知的問題,如“在天主教徒中有多少人是大學(xué)生”,“在大學(xué)生中,有多少人是天主教徒”。要求被試在1(很少)到5(大約一半)到10(全部)的10點量表上,對問題進行一一判斷,這樣就可以確定被試主觀感知到的各種內(nèi)群體身份配對上的重疊程度。所有配對的重疊程度得分的平均數(shù)代表被試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高分表示在表征多重身份時高重疊和低復(fù)雜性。

    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概念自從2002年提出后,Brewer課題組以及其他一些研究者都在使用(如Al Ramiah,Hewstone,&Schmid,2011;Crisp,Turner,&Hewstone,2010)。研究者主要探討了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如何影響人們的群際知覺和態(tài)度。研究結(jié)果表明,高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個體將會比低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個體更能容忍外群體,這主要是因為高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個體更有可能意識到在某一個群體身份維度上是外群體的人可能同時在某些不同的維度上又是內(nèi)群體成員,從而降低對內(nèi)群體的積極評價,增加對外群體的容忍與肯定(Brewer&Pierce,2005;Miller et al.,2009;Roccas&Brewer,2002)。例如,在美國和以色列大學(xué)生中,社會身份復(fù)雜性高的個體,對外群體的容忍度就高(Roccas&Brewer,2002);類似地,社會身份復(fù)雜性越高,與民族外群體的社會距離就越近,對民族外群體的態(tài)度就越積極(Miller et al.,2009)。

    雖然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理論的提出有重要意義(辛素飛,辛自強,2012),但是反觀該理論及有關(guān)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有兩方面問題值得澄清。一方面,社會身份復(fù)雜性應(yīng)該包含主觀和客觀兩個層面,但后者卻被忽視了。Brewer等人的理論主要是從主觀表征層面界定社會身份復(fù)雜性,該理論假定人們本身具有多重群體身份,需要人們對自己具有的多重身份之間的重疊程度進行主觀評定以確定其復(fù)雜性,但并未討論身份數(shù)量多少的問題。然而,每個人具有的身份數(shù)量多少本身是不一樣的,并且身份數(shù)量多少更直接地體現(xiàn)了身份的復(fù)雜性。可見,社會身份數(shù)量多少本身就值得研究。由此,本研究將拓展Brewer等人的概念,從客觀層面對社會身份復(fù)雜性重新進行操作界定,用以指代人們具有的社會身份數(shù)量的多少。個體具有的社會身份數(shù)量越少(或單一化),即為低復(fù)雜性,社會身份數(shù)量越多(或多樣化),即為高復(fù)雜性。根據(jù)Brewer等人的理論類推,這種客觀的社會身份的復(fù)雜性,可能同樣影響人們對他人的認(rèn)同,影響對他人可信性的評價以及人際信任。

    另一方面,要區(qū)分自身與他人。具體說,社會身份復(fù)雜性不僅指我們表征到的自身身份的復(fù)雜性,也應(yīng)包括表征到的他人身份的復(fù)雜性。因為人們的社會交往和社會決策,既決定于如何表征自身的社會身份,也受制于如何表征他人的社會身份。到目前為止,Brewer等人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理論只關(guān)注個人表征到的自身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如何影響其對他人的人際知覺或信任,而沒有考慮被信任者的身份復(fù)雜性如何影響人們對其可信性的評價。

    總結(jié)一下,我們在上述分析中實際上包含了如圖1所示的對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類型劃分。作為一種社會事實,自身和他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社會身份,社會身份數(shù)量的多少體現(xiàn)出客觀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一個人在社會交往中,既要表征自身的社會身份,也要表征他人的社會身份,由此做出相應(yīng)的社會決策,如評價他人是否可信,決定是否信任他人。Brewer等人主要關(guān)注了圖1中“表征到的(即主觀的)自身社會身份復(fù)雜性”,而相對忽略了其他3個類型。在本研究中,主要考察他人(被信任者)客觀的社會身份數(shù)量或復(fù)雜性如何影響人們對其可信性的評價。

    圖1 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類型

    本研究關(guān)心的一個核心問題是:被信任者客觀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是否影響人們對其可信性的評價?,F(xiàn)實生活中,人們可以同時屬于多種社會群體,并且可以擁有多重社會身份(Blader,2007;Chiu&Cheng,2007)。當(dāng)人們有多重凸顯的社會身份時,就會降低任何一種社會身份對于他們的重要性,從而模糊別人對其屬于內(nèi)群體還是外群體的劃分,找到彼此之間更多的相似性。當(dāng)我們知覺到他人具有的多重社會身份時,這會導(dǎo)致我們以更加區(qū)分化的方式感知他人,進而可能傾向于對他人做更加積極的評價(Crisp&Hewstone,2007)??傊?如果人們知覺到他人的多重社會身份,可能就會模糊與他人的身份界限,更容易將對方與自己歸為同一群體,認(rèn)為他人更加可信。因此,我們提出以下假設(shè):

    H1:

    被信任者社會身份的復(fù)雜性會影響人們對其可信性的評價。具體來說,相比單一的社會身份,凸顯被信任者的多重社會身份可能會使其獲得更高的可信性評價。

    有研究認(rèn)為(Buchan,Croson,&Johnson,2002),內(nèi)群體成員比外群體成員更值得信任,可能是因為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在起作用,內(nèi)群體成員之間社會距離近,而與外群體成員之間的社會距離遠(yuǎn)。當(dāng)凸顯他人的多重社會身份時,會使人們更有可能意識到他人與自己的相似性,拉近雙方的社會距離,從而增加對他人可信性的評價。研究表明(Charness&Gneezy,2007;Hoffman,McCabe,&Smith,1996;Rigdon,Ishii,Watabe,&Kitayama,2009),社會身份線索越多,社會距離就越近,社會距離的拉近會使個體感知到他人與自己是同一群體的。而社會距離會影響對他人可信性的評價(Buchan et al.,2002;Glaeser,Laibson,Scheinkman,&Soutter,2000;Rigdon et al.,2009)。因此,我們提出以下假設(shè):

    H2:

    被信任者多重社會身份的凸顯會拉近彼此的社會距離,增加人們對被信任者可信性的評價,社會距離在兩者之間起中介作用。

    結(jié)合前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相比內(nèi)群體,人們對外群體成員的可信性感知更低(Tanis&Postmes,2005;Yuki et al.,2005)。由此似乎可以推斷,群體類型(內(nèi)群體還是外群體)可能是一個重要的條件變量,它或許調(diào)節(jié)著被信任者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和人們對其可信性評價之間的關(guān)系,甚至調(diào)節(jié)著H2所提出的中介模型。如果人們知覺到他人的多重社會身份,可能會認(rèn)為他人在某些身份類別上是外群體成員,但在其他身份類別上又是內(nèi)群體成員,即,更容易找到彼此的身份相似性,而將對方劃入內(nèi)群體,從而增加對其可信性的評價?;蚩梢哉f,人們找到了彼此的共同點或相似性,就弱化了內(nèi)外群體的界限,拉近了彼此的社會距離,進而增加對外群體成員的可信性評價。但是,對于本已屬于內(nèi)群體的被信任者,被信任者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和社會距離的影響可能就不那么明顯了?;诖?我們提出以下兩個假設(shè):

    H3:

    相對于內(nèi)群體成員,外群體成員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對其可信性的影響更大,即凸顯外群體被信任者的多重社會身份會顯著增加人們對其可信性的評價,而對于內(nèi)群體被信任者則不然。

    H4:

    相對于內(nèi)群體成員,社會距離的中介作用在外群體成員中更為明顯。

    先前對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研究大都是相關(guān)設(shè)計(如Brewer&Pierce,2005;Miller et al.,2009), 為驗證上述因果性假設(shè),本研究采用實驗法開展了兩項實驗。在兩項實驗中,均采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車禍情景,通過提供車主的單一身份和多重身份來操縱客觀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讓被試感受到不同的復(fù)雜程度。在實驗1中,選取了一個群體類型不明顯的車(“大眾”車)作為研究材料,采用操縱的方式考察車主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對其可信性的影響。在實驗1的基礎(chǔ)上,實驗2通過設(shè)置寶馬車和奧拓車來進一步凸顯車主的群體類型(寶馬車主更容易被大學(xué)生被試感知為外群體,而奧拓車主更容易被感知為內(nèi)群體),考察群體類型對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影響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2 實驗1:被信任者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對其可信性的影響

    2.1 實驗?zāi)康?/h3>

    通過操縱實驗條件,考察被信任者社會身份的復(fù)雜性對其可信性的影響,并檢驗社會距離在這兩個變量之間的中介作用。

    2.2 實驗方法

    2.2.1 被試

    本實驗的參與者為K285次列車(北京—煙臺)臥鋪車廂的旅客,年齡范圍從19歲到56歲,平均年齡為27.35歲???cè)藬?shù)為60人,其中男性26人,女性34人。學(xué)歷分布為研究生15.0%,本科生36.7%,??粕?8.3%,高中生11.7%,初中生8.3%。

    2.2.2 實驗設(shè)計

    采用單因素的簡單組間設(shè)計。所有的實驗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2個不同的實驗組:其中第一組為被信任者低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單一身份)條件,第二組為被信任者高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多重身份)條件,每組均為30人。在本實驗中我們操縱的是被信任者社會身份數(shù)量的多少(復(fù)雜性),因變量是被試對其可信性的評價分?jǐn)?shù)。

    2.2.3 實驗程序及材料

    實驗被設(shè)計成問卷形式,自變量操縱在前,因變量測量在后。問卷在火車臥鋪車廂里依次發(fā)給旅客,要求旅客按照指導(dǎo)語認(rèn)真回答。在本實驗中,我們選取多樣化的火車乘客為被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究的生態(tài)效度,而且臥鋪車廂可以保證對被試進行單獨測查,能夠有效地防止其他乘客的干擾。

    首先,通過讓被試閱讀一份自編的新聞材料來對社會身份復(fù)雜性進行操縱。本實驗采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場景—— 車禍情境,給予被試一則最近發(fā)生的有關(guān)車禍的新聞報道,要求被試在閱讀新聞后,回答相關(guān)問題。給予第一組被試的材料中,標(biāo)題為“大眾撞人案或本周四開庭”,只籠統(tǒng)地提及有關(guān)車主的單一社會身份(市民);第二組被試閱讀的材料與第一組不同的是,提供了車主的多重社會身份(如市民、中年人、企業(yè)員工、經(jīng)理助理、司機等)。本實驗借鑒Bastian和Haslam(2006)的研究,采用選擇題的形式檢驗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操縱是否有效。先用4個項目(“新聞發(fā)生的時間”、“新聞發(fā)生的地點”、“車輛名稱”以及“車主和行人的觀點”)來考察被試是否認(rèn)真閱讀了該則新聞,再用一個項目讓被試選擇材料中車主的社會身份,并要求被試對車主社會身份的復(fù)雜性進行7級評分,以此來考察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操作情況。在正式實驗之前,以上所提及的各種身份經(jīng)過他人評定均為中性,并且大眾車也被評定為中檔車,沒有身份階層差異。另外,為了控制信息量多少的影響,對單一身份材料和多重身份材料進行了平衡,兩種條件下的字?jǐn)?shù)是相等的,句短結(jié)構(gòu)也是對等的。具體說,在單一身份材料中,為在字?jǐn)?shù)和句段結(jié)構(gòu)上與高復(fù)雜性條件下的多重社會身份信息相匹配,提供了車主的一些身體特征信息,如“身高中等,頭發(fā)較短,身著灰色外套”,以及車牌號等。

    其次,在被試閱讀完新聞材料并完成后面的相關(guān)問題之后,研究者告知被試按照要求完成兩份問卷。其中一份是有關(guān)測量他人(車主)可信性評價的問卷,其基本情境是“為了保證案情審理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法庭需要從社會上招募群眾組建一個聽眾席,負(fù)責(zé)聽審這起交通事故案,假如你現(xiàn)在作為聽眾席中的一員?!眴柧眍}目包括“你會認(rèn)為車主的證詞是可信的”、“請你想象一下,當(dāng)你與車主互動交流時,你會覺得車主是可以信任的”、“你會信任車主,除非有充分的證據(jù)證明他是不值得信任的”,題目均采用7點計分(1=非常不同意,7=非常同意)。

    再次,被試還要完成一份有關(guān)社會距離的問卷,它是根據(jù)Brewer,Ho,Lee和Miller(1987)的研究改編而成的,包括“你覺得你和車主之間有相似性”、“假如你有一個律師朋友的話,你會非常愿意將自己的律師朋友介紹給車主認(rèn)識,希望能幫上他的忙”、“假如你是一名聽眾,并且法庭允許聽眾可以與車主交流互動,你將非常愿意與車主進行交流互動”。另外,還包括一個分房子任務(wù)(“由于案情審理的保密需要,法庭現(xiàn)在要將聽眾和車主與外界暫時隔離。法官要將你們安排在不同的房間居住,到現(xiàn)在為止,其他聽眾都已經(jīng)安排妥當(dāng),你的房間在下圖最左邊的位置,現(xiàn)在還剩下A、B、C、D、E、F、G七個房間,而且還沒有給車主安排房間。假如法官現(xiàn)在讓你為車主安排房間,那么你會將他安排在哪個房間呢?”),所有題目均采用7點計分,分房子任務(wù)為反向計分。其中,前3個題目是一種外顯測量,而分房子任務(wù)更為實際,類似于一種內(nèi)隱測量,但是考慮到題目單一性問題,因此,本研究中社會距離的計算是將這4個題目上的得分求和。

    最后,為了避免研究結(jié)果是由某一特殊身份導(dǎo)致的而不是社會身份的復(fù)雜性造成的問題,研究者要求被試對材料中提及的所有社會身份進行單獨評定測驗(如,“市民比其他人更可信”,1=同意,2=不同意)。同時,要求被試完成幾道人口統(tǒng)計學(xué)特征的題目,包括年齡、性別、家庭居住地,并且詢問被試是否猜到實驗?zāi)康?。在收回問卷?研究者對實驗參與者表示感謝。

    2.3 結(jié)果與分析

    2.3.1 操縱檢驗

    在本實驗中,所有被試均正確地完成了檢查題目的勾選,表明被試確實認(rèn)真閱讀了實驗材料,并成功回憶起車主所具有的社會身份。雖然不同實驗組的被試同樣參加了新聞材料閱讀,但與被告知車主單一社會身份的被試相比,被告知車主多重社會身份的被試對車主的社會身份顯著感受到了更高的復(fù)雜性(

    M

    =2.87,

    SD

    =1.19;

    M

    =4.27,

    SD

    =1.05;

    F

    (1,58)=23.25,

    p

    ﹤0.01),操縱檢驗的結(jié)果說明實驗1成功地操縱了被試感受到被信任者社會身份的復(fù)雜性。此外,兩組被試對所提及的社會身份進行單獨評定的結(jié)果表明,被試對任何一種社會身份可信性的評定都沒有明顯偏好(

    ps

    <0.05),這避免了研究結(jié)果是由某一特殊身份導(dǎo)致的而不是社會身份的復(fù)雜性造成的問題。

    2.3.2 被信任者社會身份復(fù)雜性與其可信性的關(guān)系

    為研究被信任者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對其可信性的影響,在本實驗中,我們以被信任者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高、低)為自變量,以可信性得分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描述統(tǒng)計結(jié)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相比社會身份復(fù)雜性較低的被信任者,人們對社會身份復(fù)雜性較高的被信任者的可信性做出了更高的評價。方差分析的結(jié)果顯示,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主效應(yīng)是顯著的,

    F

    (1,58)=142.12,

    p

    ﹤0.001,η=0.71。這說明,凸顯被信任者的多重社會身份,有助于獲得人們對其可信性的更高評價。

    表1 不同實驗組被試對他人可信性評價的得分

    2.3.3 社會距離中介效應(yīng)的檢驗

    為了檢驗社會距離在被信任者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影響其可信性過程中的中介作用,根據(jù)Baron和Kenny(1986)所提出的中介效應(yīng)檢驗方法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表2)。首先我們將被信任者的可信性作為因變量,社會身份復(fù)雜性作為自變量(將其編碼為連續(xù)變量,低社會身份復(fù)雜性=?1,高社會身份復(fù)雜性=+1,下文均以此法處理)做線性回歸,發(fā)現(xiàn)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影響是顯著的,

    t

    (58)=11.92,

    p

    ﹤0.001。然后,將社會距離作為因變量,社會身份復(fù)雜性作為自變量做線性回歸,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對社會距離的影響是顯著的,即社會身份復(fù)雜性越高,社會距離越近,

    t

    (58)=12.95,

    p

    ﹤0.001。同時,我們將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和社會距離作為自變量,以被信任者可信性作為因變量做線性回歸,結(jié)果顯示: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影響不再顯著,

    t

    (58)=1.89,

    p

    ﹥0.05;而社會距離的影響依然顯著,

    t

    (58)=7.81,

    p

    ﹤0.001。根據(jù)表2可知,總效應(yīng)為0.84,中介效應(yīng)為0.65,中介效應(yīng)占總效應(yīng)的比例為77.38%。同時,我們對中介效應(yīng)進行Sobel檢驗之后也發(fā)現(xiàn),社會距離的中介效應(yīng)是顯著的(

    Z

    =4.04,

    p

    ﹤0.01)。因此,社會距離在被信任者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對其可信性的影響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見圖2)。這表明,凸顯被信任者的多重社會身份會拉近人們與被信任者的社會距離,從而增加人們對被信任者的可信性評價。

    表2 社會距離的中介效應(yīng)檢驗

    2.4 討論

    實驗1的結(jié)果有力地支持了我們的假設(shè)1和假設(shè)2。結(jié)果表明,被信任者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對其可信性的評價有顯著影響。與社會身份復(fù)雜性低的車主相比,凸顯車主的多重社會身份時(復(fù)雜性高),其可信性得到被試更高的評價。產(chǎn)生這一影響的機制是,被信任者的多重社會身份拉近了人們與被信任者的社會距離,更容易將被信任者感知為同一群體的成員,因此人們增加了對被信任者的可信性評價。本實驗的被試是火車上的旅客,職業(yè)范圍分布廣泛,能有效地保證研究結(jié)果的生態(tài)效度。

    圖2 社會距離的中介作用

    這一結(jié)果可以得到以往研究的支持。人們知覺到被信任者的多重社會身份,從而能以更加區(qū)分化的方式對其加以感知,給被信任者更加積極的評價(Crisp&Hewstone,2007),而非將其簡單視為外群體成員而一概對其表達不信任。多重社會身份在贏得可信性評價上的積極作用,可以用“社會距離”機制來解釋:凸顯他人的多重社會身份,會使人們更可能意識到他人與自己的相似性,拉近雙方的社會距離,從而增加對他人可信性的評價。以往對社會線索的研究表明,社會線索越多,社會距離就越近(Charness&Gneezy,2007;Hoffman et al.,1996;Rigdon et al.,2009);本研究中,被試知覺到被信任者較多的社會身份,也類似于增加了社會線索,從而拉近了與被信任者的社會距離,而已有研究已經(jīng)證明,社會距離的縮小,會增進對他人可信性的評價(Buchan et al.,2002;Glaeser et al.,2000;Rigdon et al.,2009)??梢哉f,實驗1有效揭示了被信任者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影響其可信性的機制。

    在實驗1中,我們通過預(y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眾車并沒有明顯的群體身份差異,人們更容易將大眾車主感知為一般人群,并沒有凸顯被信任者的群體類型(內(nèi)、外群體)。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是根據(jù)被信任者所從屬的群體來對其可信性做出評價,相比外群體,人們對內(nèi)群體成員有著較高的可信性評價(Tanis&Postmes,2005;Yuki et al.,2005),但是如果凸顯外群體成員的多重社會身份是否會提高人們對外群體成員的可信性評價呢?而且人們與內(nèi)群體成員的社會距離本身就近,那么社會距離的中介作用對內(nèi)群體成員的影響是否不如對外群體成員的影響更顯著呢?因此,在接下來的實驗2中,我們將進一步考察被信任者的群體類型對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影響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3 實驗2:群體類型對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影響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3.1 實驗?zāi)康?/h3>

    本實驗進一步將被信任者區(qū)分為內(nèi)群體和外群體,檢驗群體類型對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影響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即被信任者的群體類型與社會身份復(fù)雜性之間是如何交互作用,從而影響到社會距離中介作用的發(fā)揮,最終影響人們對被信任者的可信性評價。

    3.2 實驗方法

    3.2.1 被試

    本實驗的參與者為大學(xué)本科生120人,其中男生62人,女生58人。年齡范圍從18歲到25歲,平均年齡為22.39歲。

    3.2.2 實驗設(shè)計

    采用2(群體類型:內(nèi)群體、外群體)×2(社會身份復(fù)雜性:高、低)兩因素的組間設(shè)計。其中群體類型和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均為被試間變量,所有的實驗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4個不同的實驗組,每組均為30人。本實驗中的因變量是大學(xué)生對被信任者可信性的評價分?jǐn)?shù)。

    3.2.3 實驗程序及材料

    在實驗2中,我們對被信任者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操縱與實驗1相同,即操縱被信任者社會身份的數(shù)量讓被試感受到被信任者社會身份的復(fù)雜程度,并且實驗程序及材料也基本相同。而實驗2與實驗1不同的是:在本實驗中,我們選取了大學(xué)生作為被試群體,提供的車名與實驗1不同,呈現(xiàn)給被試的是寶馬車和奧拓車,達到操縱被信任者群體類型的目的。奧拓是一個低檔車,寶馬車是一個高檔車,階層身份明顯,寶馬更容易被感知為外群體,而奧拓車更容易被感知為內(nèi)群體。本實驗是被試間設(shè)計,所需被試量較大,選取大學(xué)生作為被試可以減輕招募被試的工作量;更為重要的是因為對于大學(xué)生而言,他們沒有經(jīng)濟能力購買昂貴的寶馬,從群體隸屬上,他們很難把自己設(shè)想為寶馬車主所屬的人群,而奧拓則不然。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較為成功地達到操縱群體類型的目的。

    在本實驗中,我們除了讓被試回答實驗1關(guān)于可信性和社會距離的問題之外,還補測了大學(xué)生(另外選擇的與實驗2正式被試同質(zhì)的30名被試)對寶馬、奧拓的看法,詢問被試“你與寶馬車主成為同一群體的可能性”,“你與奧拓車主成為同一群體的可能性”,均采用7點計分(1=非常不可能,7=非??赡?,作為對群體類型感知的操縱檢驗。

    3.3 結(jié)果與分析

    3.3.1 操縱檢驗

    在本實驗中,所有被試均正確地完成了所有檢查項目的勾選,表明被試確實認(rèn)真閱讀了實驗材料,并成功回憶起實驗材料中的車名以及車主所具有的社會身份,所有數(shù)據(jù)均為有效數(shù)據(jù)。與被告知車主單一社會身份的被試相比,被告知車主多重社會身份的被試對車主的社會身份顯著感受到了更高的復(fù)雜性:

    M

    =2.88,

    SD

    =1.15;

    M

    =3.53,

    SD

    =1.35;

    F

    (1,118)=8.08,

    p

    ﹤0.01。操縱檢驗的結(jié)果說明實驗2成功地操縱了被試感受到被信任者社會身份的復(fù)雜性。同時,補測檢查的結(jié)果說明我們在實驗2中對群體類型的處理是有效的,被試更容易將寶馬車主感知為外群體成員,將奧拓車主感知為內(nèi)群體成員:

    M

    =2.13,

    SD

    =1.01;

    M

    =3.20,

    SD

    =1.03;

    t

    (29)=4.14,

    p

    ﹤0.01。因此,下文中將寶馬車主稱為外群體,將奧拓車主稱為內(nèi)群體。

    3.3.2 群體類型與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對可信性的影響

    為了檢驗群體類型對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影響可信性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在本實驗中我們以對被信任者的可信性評價為因變量,以被信任者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高、低)和群體類型(內(nèi)群體、外群體)為自變量做兩因素方差分析(描述統(tǒng)計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群體類型與社會身份復(fù)雜性條件下的可信性得分

    方差分析的結(jié)果表明,被信任者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主效應(yīng)顯著,

    F

    (1,116)=152.83,

    p

    ﹤0.01,η=0.57;群體類型的主效應(yīng)顯著,

    F

    (1,116)=106.63,

    p

    ﹤0.01,η=0.48;被信任者社會身份復(fù)雜性與群體類型的交互作用也顯著(如圖3所示),

    F

    (1,116)=73.63,

    p

    ﹤0.01,η=0.39。簡單效應(yīng)分析表明:群體類型在低社會身份復(fù)雜性水平上差異顯著,

    F

    (1,117)=77.79,

    p

    ﹤0.01,η=0.79,即,當(dāng)被信任者社會身份復(fù)雜性較低時(單一身份),若其為內(nèi)群體成員,則比外群體成員獲得更高的可信性得分(12.30>7.97);群體類型在高社會身份復(fù)雜性水平上差異不顯著,

    F

    (1,117)=0.66,

    p

    =0.42,η=0.02,說明對于高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被信任者,無論他或她屬于內(nèi)群體還是外群體成員,都獲得了一樣高的可信性評價。從另一角度來看,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在外群體水平上主效應(yīng)顯著,

    F

    (1,117)=115.25,

    p

    ﹤0.01,η=0.79,這意味著對于外群體的被信任者而言,若其社會身份復(fù)雜性較高(多重身份),就比較低時(單一身份),能獲得人們明顯更高的可信性評價(12.77>7.97);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對內(nèi)群體被信任者可信性的影響只是邊緣顯著,

    F

    (1,117)=3.76,

    p

    =0.06,η=0.11,對于內(nèi)群體被信任者而言,若其社會身份復(fù)雜性較高則比那些較低者得到的可信性評價略高一些(13.17>12.30),但這一結(jié)果不夠穩(wěn)健。

    圖3 不同實驗組被試對被信任者可信性評價的比較

    3.3.3 群體類型對社會距離中介作用的調(diào)節(jié)

    根據(jù)前面假設(shè)部分可知,本實驗是為檢驗一個有調(diào)節(jié)的中介模型。為了更明確地分析社會距離在被信任者群體類型不同時的中介作用情況,我們將分別對社會距離在內(nèi)群體和外群體中的中介作用進行檢驗。首先,以被試對外群體被信任者的可信性評價為因變量,被信任者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為自變量做線性回歸,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被信任者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影響是顯著的,

    t

    (58)=14.89,

    p

    ﹤0.001。然后,將社會距離作為因變量,社會身份復(fù)雜性作為自變量做線性回歸,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對社會距離的影響是顯著的,

    t

    (58)=28.88,

    p

    ﹤0.001。我們再同時將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和社會距離作為自變量,以被信任者可信性作為因變量做線性回歸,結(jié)果顯示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影響不再顯著,

    t

    (58)=1.15,

    p

    ﹥0.05,而社會距離的影響依然顯著,

    t

    (58)=3.01,

    p

    ﹤0.001。我們還對內(nèi)群體條件下被試的數(shù)據(jù)做了相同的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內(nèi)群體被信任者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對其可信性的影響是顯著的,

    t

    (58)=2.66,

    p=

    0.01,但對社會距離的影響并不顯著,

    t

    (58)=1.78,

    p

    ﹥0.05。為了進一步檢驗社會距離的中介效應(yīng),我們分別在外群體和內(nèi)群體條件下進行Sobel檢驗,發(fā)現(xiàn)社會距離在外群體中的中介效應(yīng)顯著(

    Z

    =2.49,

    p

    ﹤0.05),在內(nèi)群體中的中介效應(yīng)不顯著(

    Z

    =?0.70,

    p

    ﹥0.05)。由此可見,相對于內(nèi)群體被信任者,社會距離的中介作用在外群體被信任者中更為明顯(見圖4、5)。因此,社會身份復(fù)雜性(自變量)、群體類型(調(diào)節(jié)變量)、社會距離(中介變量)和可信性(因變量)之間是一個有調(diào)節(jié)的中介模型(如圖6所示):對于外群體的被信任者而言,社會距離可以中介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對其可信性的影響,然而對于內(nèi)群體的被信任者而言,不存在這種中介作用路徑。

    圖4 社會距離在外群體中的作用

    圖5 社會距離在內(nèi)群體中的作用

    圖6 有調(diào)節(jié)的中介模型

    3.4 討論

    我們在本實驗中選取了寶馬車和奧拓車作為群體類型的操縱,盡管沒有對正式被試關(guān)于群體類型的感知進行檢測,但是經(jīng)過事后對與正式被試同質(zhì)群體的補測確實發(fā)現(xiàn),大學(xué)生更容易將寶馬車主感知為外群體,而將奧拓車主看成是內(nèi)群體。因此,我們對群體類型的操縱處理是有效的。

    在實驗2中,我們不僅驗證了實驗1的結(jié)果,即被信任者較高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能為其贏得更高的可信性,而且發(fā)現(xiàn),這一結(jié)果受到群體類型的調(diào)節(jié)。相對于內(nèi)群體成員,外群體成員較高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更有助于提高人們對其可信性的評價。而且,社會距離在被信任者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影響其可信性的過程中發(fā)揮的中介作用,只對外群體被信任者有效,而對內(nèi)群體的被信任者則不然。簡言之,群體類型調(diào)節(jié)了社會距離的中介作用。根據(jù)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理論(Brewer&Pierce,2005;Miller et al.,2009;Roccas&Brewer,2002)可知,人們與外群體成員之間的社會距離遠(yuǎn),當(dāng)凸顯外群體成員的多重社會身份后,人們可能會意識到雖然他們在這一類別上是外群體,可能同時在其他類別上又是內(nèi)群體,這樣就可能弱化群體界限而形成認(rèn)同,拉近彼此的社會距離,進而增加對原有外群體成員的可信性評價。然而,對于內(nèi)群體成員,其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對社會距離的影響并不顯著,社會距離在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和可信性之間起不到中介作用。這是因為人們與內(nèi)群體成員本來就屬于同一個群體,他們之間的社會距離本身就很近,所以較高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對社會距離的作用不如在外群體成員中明顯。綜上所述,實驗2的結(jié)果有力地支持了我們的假設(shè)3和假設(shè)4。

    4 總討論

    綜合以往的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身份信息在人們對被信任者的可信性感知和判斷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影響(Brewer,2008;Güth,Levati,&Ploner,2008;Kramer,1999;Maddux&Brewer,2005)。過去的研究往往只是關(guān)注單一身份或某一特定身份內(nèi)容(如種族、性別、宗教派別)對被信任者可信性的影響,發(fā)現(xiàn)人們通常傾向于對基于該身份確定的內(nèi)群體成員的可信性有積極的感知,將有利的特征歸因于內(nèi)群體而不是外群體,認(rèn)為內(nèi)群體成員比外群體成員更加慷慨、更值得信賴,因此會出現(xiàn)外群體成員比內(nèi)群體成員更不值得信任的現(xiàn)象(Brewer&Brown,1998)。已有研究并未關(guān)注被信任者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多重社會身份)對可信性的影響。然而,當(dāng)前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入、社會分工的細(xì)化、社會流動性的增加,可能會導(dǎo)致企業(yè)員工以及普通民眾同時具有多重社會身份(Blader,2007;Chiu&Cheng,2007)。因此,探討多重社會身份或者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本研究通過兩項實驗首次探討了被信任者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對其可信性的影響,獲得了重要的結(jié)果。

    實驗1采用社會身份數(shù)量的多少(單一身份,還是多重身份)作為對社會身份復(fù)雜性高低的操縱,證明被信任者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會顯著影響人們對其可信性的評價,同時證明了社會距離在其間的中介作用。如果被信任者的身份單一,或者我們對其身份信息了解很少時,就很容易將其劃入外群體,拉大了雙方的社會距離,從而降低對其可信性的評價。這可以幫助解釋為什么在網(wǎng)絡(luò)輿論中人們剛看到“某司機肇事”這類新聞標(biāo)題時,就不由自主地開始一概地懷疑肇事司機的言行;然而,當(dāng)人們看到了關(guān)于司機身份更多的介紹后,可能增加對其言行的信賴程度。因為被信任者的多重社會身份被凸顯后,我們更容易找到與其在某個或某些身份上的相似性,從而獲得共同的群體認(rèn)同,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自然增加了對其可信性的評價。當(dāng)然,這里不是要去判斷一樁車禍中誰的話更真實,而是要指出,對一個案件或其他社會事件的新聞報道中,所披露的當(dāng)事人身份信息的多少會改變?nèi)藗儗Ξ?dāng)事人可信性的判斷。

    實驗2進一步證明,上述結(jié)果受到被信任者群體類型的調(diào)節(jié)。具體說,相對于內(nèi)群體成員,外群體成員多重社會身份的凸顯對其可信性的影響更大,同時,社會距離的中介作用在外群體成員中更為明顯。人們與外群體成員的社會距離本身比較遠(yuǎn),對其信任水平也更低,這種情況下,凸顯被信任者的多重社會身份在拉近雙方社會距離上的作用就更明顯,因為人們有更多的可能找到與被信任者在某一或某些社會身份上的相似性,甚至將其認(rèn)同為“圈內(nèi)人”或“自己人”,從而大大提高了對原有外群體成員的可信性評價。然而,對于內(nèi)群體的被信任者而言,這種機制就很難發(fā)揮作用。再回到交通事故上,人們一看到新聞標(biāo)題中“寶馬撞人”的字樣,似乎已經(jīng)啟動了對肇事司機的不信任程序,如若這則新聞對司機的身份和肇事細(xì)節(jié)都語焉不詳,則更會加重人們的懷疑;相反,一旦人們了解了肇事司機更多的身份信息后,可能拉近了人們與其的社會距離,增進了對其可信性的評價。

    本研究的現(xiàn)實意義不止于此。一方面,可為校正新聞報道的思路提供建議。例如,在類似的豪車撞人案報道時,要盡可能地提供車主的多重社會身份信息,不要因為標(biāo)簽化(如“寶馬撞人”)而影響判斷的客觀性與合理性。另一方面,增加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可以有效增加群際信任水平,減少群際不信任。在我國,階層的分化、群體利益的多樣化可能會導(dǎo)致群際以及人際不信任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辛自強,周正,2012)。我們可以通過多角度激活人們的更多身份,模糊身份界限,增加群際信任,進而促進群際和諧與社會融合。

    本研究最主要的理論貢獻是拓展了Brewer等人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理論(Brewer&Pierce,2005;Miller et al.,2009;Roccas&Brewer,2002)。Brewer等人僅僅關(guān)注了個體表征到的自身社會身份復(fù)雜性,這只是我們所劃分的4種類型中的一種。實際上,無論自身還是他人,首先擁有的是客觀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即身份數(shù)量的多少。“人在本質(zhì)上是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但是每個人實際擁有的社會身份或社會關(guān)系的數(shù)量可能是不同的。這種客觀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會直接影響人們的社會行為。譬如,有更多社會身份的人就可能要卷入更多群體的活動并擁有相應(yīng)的社會資源。不僅是客觀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人們對于同樣的多重社會身份之間關(guān)系的表征可能是不同的,用Brewer等人(Brewer&Pierce,2005)的話說,這些身份的重疊程度或相似程度越高,表征到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就越低。然而,遺憾的是Brewer等人只是探討了人們表征到的自身社會身份的復(fù)雜性有何影響,而在社會交往中,我們不僅要知道自己是誰以及有什么樣的社會身份,還要知道對方是誰以及有什么樣的社會身份。個體表征到的他人社會身份的復(fù)雜性,將會影響個體的社會決策和社會行為。

    本研究的兩項實驗恰恰證明,被信任者客觀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單一的或者多樣的社會身份),被人們知覺或表征后,會進而影響人們對雙方社會距離的感受,影響關(guān)于被信任者可信性的評價。這一結(jié)果不僅拓展了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理論原有的內(nèi)容,也彌補了以往研究(如Foddy et al.,2009;Lount,2010)只關(guān)注于單一社會身份信息內(nèi)容對可信性的影響這一思路的不足。本研究已經(jīng)表明的是,不僅是某個社會身份信息在起作用,身份的多少這種整體特征也會產(chǎn)生影響。

    盡管如此,本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并暗示了未來研究的思路。首先,只將個體身份數(shù)量作為衡量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指標(biāo)稍顯單一,在后續(xù)研究中應(yīng)該開發(fā)其他衡量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指標(biāo),以拓展檢驗研究結(jié)果。其次,可選擇其他被試樣本,重復(fù)驗證本研究結(jié)果的外部效度。最后,我們在兩個實驗中并沒有對社會距離這一中介變量進行操縱處理,采用問卷測量的結(jié)果可能不及實驗操縱的結(jié)果穩(wěn)健與可靠,因此,社會距離中介效應(yīng)顯著的結(jié)論需要進一步的實驗檢驗。

    5 結(jié)論

    (1)被信任者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會影響其可信性,他們多重社會身份的凸顯能提高人們對其可信性的評價。

    (2)社會距離在社會身份復(fù)雜性和可信性之間發(fā)揮完全中介作用。被信任者較高的社會身份復(fù)雜性降低了人們知覺到的雙方社會距離,從而提高了人們對其可信性的評價。

    (3)群體類型對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影響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相對于內(nèi)群體成員,外群體成員多重社會身份的凸顯對其可信性的提高作用更大。

    (4)社會距離的中介作用在對外群體成員的可信性評價中更為有效。

    Al Ramiah,A.,Hewstone,M.,&Schmid,K.(2011).Social identity and intergroup conflict.

    Psychology Studies,56

    (1),44–52.Ashforth,B.E.,Harrison,S.H.,&Corley,K.G.(2008).Identification in organizations:An examination of four fundamental questions.

    Journal of Management,34

    (3),325–374.Baron,R.M.,&Kenny,D.A.(1986).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ofPersonalityand

    SocialPsychology,51

    (6),1173–1182.Bastian,B.,&Haslam,N.(2006).Psychological essentialism and stereotype endorsement.

    Journalof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42

    (2),228–235.Blader,S.(2007).Let’s not forget the “me” in “team”:Investigating the interface of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identities.In C.Bartel,S.Blader,&A.Wrezniewski(Eds.),

    Identity and the modern organization

    (pp.61–84).Mahwah,NJ:Lawrence Erhlbaum Associates.Brewer,M.B.(2000).Reducing prejudice through crosscategorization:Effects of multiple social identities.In S.Oskamp(Ed.),

    Claremont symposium on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Reducing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

    (pp.165–183).Thousand Oaks,CA:Sage.Brewer,M.B.(2008).Depersonalized trust and ingroup cooperation.In J.I.Krueger(Ed.),

    Rational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Essays in honor of Robyn Mason Dawes

    (pp.215–232).New York,NY:Psychology Press.Brewer,M.B.,&Brown,R.J.(1998).Intergroup relations.In D.Gilbert,S.T.Fiske,&G.Lindzey(Eds.),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4ed.,pp.554–594).Boston,MA:McGraw Hill.Brewer,M.B.,Ho,H.,Lee,J.,&Miller,N.(1987).Social identity and social distance among Hong Kong schoolchildre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3

    (2),156–165.Brewer,M.B.,& Pierce,K.P.(2005).Social identity complexity and outgroup toleranc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31

    (3),428–437.Buchan,N.,Johnson,E.,&Croson,R.(2002).

    Trust and reciprocity:An international experiment

    .Working paper,Wharton School,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Charness,G.,&Gneezy,U.(2007).What’s in a name?Anonymity and social distance in dictator and ultimatum games.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63

    (1),88–103.Chiu,C.Y.,& Cheng,S.Y.(2007).Towardasocial psychology ofculture and globalization:Some social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activating two cultures simultaneously.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1

    (1),84–100.Crisp,R.J.,& Hewstone,M.(2007).Multiple social categorization. In M. Zanna (Ed.),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39,pp.163–254).San Diego,CA:Academic Press.Crisp,R.J.,Turner,R.N.,&Hewstone,M.(2010).Common ingroups and complex identities:Routes to reducing bias in multiple category contexts.

    Group

    Dynamics: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14

    (1),32–46.Foddy,M.,Platow,M.J.,& Yamagishi,T.(2009).Group-based trust in strangers:The role of stereotypes and expectations.

    Psychological Science,20

    (4),419–422.Glaeser,E.L.,Laibson,D.I.,Scheinkman,J.A.,&Soutter,C.L.(2000).Measuring trust.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5

    (3),811-846.Güth,W.,Levati,M.V.,&Ploner,M.(2008).Social identity and trust: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The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37

    (4),1293–1308.Hardin,R.(2002).

    Trust and trustworthiness

    .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Hoffman,E.,McCabe,K.,&Smith,V.(1996).Social distance and other-regarding behavior in dictator gam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6

    ,653–660.Kramer,R.M.(1999).Trust and distrust in organizations:Emerging perspectives,enduring question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50

    (1),569–598.Lount,R.B.,Jr.(2010).The impact of positive mood on trust in interpersonal and intergroup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98

    (3),420–433.Maddux,W.M.,&Brewer,M.B.(2005).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al and collective bases for trust.

    Group Processes&Intergroup Relations,8

    ,159–171.Miller,K.P.,Brewer,M.B.,&Arbuckle,N.L.(2009).Social identity complexity:Its correlates and antecedents.

    Group Processes&Intergroup Relations,12

    (1),79–94.Platow,M.J.,Foddy,M.,Yamagishi,T.,Lim,L.,&Chow,A.(2012).Two experimentaltests oftrustin in-group strangers:The moderating role of common knowledge of group membership.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42

    (1),30–35.Rigdon,M.,Ishii,K.,Watabe,M.,&Kitayama,S.(2009).Minimal social cues in the dictator game.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30

    ,358–367.Roberts,L.M.,Dutton,J.,Spreitzer,G.M.,Heaphy,E.,&Quinn,R.(2005).Composing the reflected best-self portrait:Building pathways for becoming extraordinary in work organizations.

    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30

    (4),712–736.Roccas,S.,& Brewer,M.B.(2002).Socialidentity complexit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6

    ,88–106.Tanis,M.,&Postmes,T.(2005).A social identity approach to trust:Interpersonalperception,group membership and trusting behavior.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35

    ,413–424.Xin,S.F.,&Xin,Z.Q.(2012).Social identity complexity:Theories, methods and advances.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

    (3),433–442.[辛素飛,辛自強.(2012).社會身份復(fù)雜性的研究:理論、方法與進展.

    心理科學(xué)進展,20

    (3),433–442.]Xin,Z.Q.,&Zhou,Z.(2012).A 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 of changes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interpersonal trust.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

    (3),344–353.[辛自強,周正.(2012).大學(xué)生人際信任變遷的橫斷歷史研究.

    心理科學(xué)進展,20

    (3),344–353.]Yuki,M.,Maddux,W.M.,Brewer,M.B.,&Takemura,K.(2005).Cross-culturaldifferences in relationship and group-based trust.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Bulletin,31

    ,48–62.

    猜你喜歡
    可信性復(fù)雜性信任
    可變情報板發(fā)布內(nèi)容可信性檢測系統(tǒng)探究
    基于可信性的鍋爐安全質(zhì)量綜合評價研究
    趙之謙隸書創(chuàng)新的復(fù)雜性韻味
    名作欣賞(2021年24期)2021-08-30 07:01:40
    PFNA與DHS治療股骨近端復(fù)雜性骨折的效果對比
    簡單性與復(fù)雜性的統(tǒng)一
    科學(xué)(2020年1期)2020-08-24 08:07:56
    在區(qū)間上取值的模糊變量的可信性分布
    表示信任
    Five golden rules for meeting management
    嚶嚶嚶,人與人的信任在哪里……
    桃之夭夭B(2017年2期)2017-02-24 17:32:43
    從生到死有多遠(yuǎn)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色综合色国产| 成人综合一区亚洲|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欧美高清性xxxxhd video| 亚洲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小| 日韩成人伦理影院| 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久久|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va| 大片免费播放器 马上看| 亚洲精品第二区| 丝袜喷水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 91aial.com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桃花免费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不卡18|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第一页|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6| 纯流量卡能插随身wifi吗| 免费黄频网站在线观看国产|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2区三区| 日日撸夜夜添| 午夜91福利影院| 男人舔女人的私密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99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在线观看黄色视频的| 欧美少妇被猛烈插入视频| 天天躁日日躁夜夜躁夜夜|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色94色欧美一区二区| 母亲3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济南到|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视频| 少妇 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 色吧在线观看| 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啦啦啦啦在线视频资源| 精品人妻在线不人妻|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樱花|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综合|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5卡精品中文| 久久影院123|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亚洲美女搞黄在线观看| 免费黄频网站在线观看国产| 宅男免费午夜|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 www.精华液| 成年人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97在线人人人人妻|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精品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极品少妇高潮喷水抽搐| av有码第一页|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男男h啪啪无遮挡| 婷婷成人精品国产|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av| 成人手机av| 天美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欧美人与善性xxx| 日韩大码丰满熟妇| 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 曰老女人黄片| 午夜福利,免费看| 亚洲美女黄色视频免费看| 精品一区在线观看国产| 精品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色网站视频免费| 亚洲av男天堂| av女优亚洲男人天堂| 日本欧美视频一区| 国产极品天堂在线| 久久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新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 九草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av一区麻豆 | 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91国产中文字幕|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毛片av蜜桃av|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国产麻豆69| 99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日日爽夜夜爽网站| 亚洲av综合色区一区| 一二三四中文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网在线观看 | svipshipincom国产片| 我的亚洲天堂|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出视频| 一级毛片我不卡| 国产无遮挡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国产免费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a级毛片全部| 爱豆传媒免费全集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国语对白视频| 看免费av毛片| 免费黄网站久久成人精品| 欧美人与善性xxx| 国产有黄有色有爽视频| 超色免费av| xxxhd国产人妻xxx| 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一区二区av电影网| 成年人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av潘金莲 | 可以免费在线观看a视频的电影网站 | av不卡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第35| 国产女主播在线喷水免费视频网站| 成人三级做爰电影| 欧美亚洲日本最大视频资源| 亚洲成色77777| 爱豆传媒免费全集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v| 亚洲精品自拍成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网在线观看 | 大话2 男鬼变身卡| 成人漫画全彩无遮挡| 丰满饥渴人妻一区二区三| 久久av网站| 欧美日韩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熟女久久久久浪| 男女无遮挡免费网站观看| 交换朋友夫妻互换小说| 免费观看性生交大片5|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一区二区av电影网|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 99精国产麻豆久久婷婷| av网站在线播放免费| 少妇 在线观看| 看免费成人av毛片|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蜜桃国产av成人99|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妖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高清不卡的av网站| 亚洲国产看品久久|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91精品国产国语对白视频| 精品亚洲乱码少妇综合久久| 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影院| 欧美精品av麻豆av| 亚洲少妇的诱惑av| 日韩大码丰满熟妇| 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在线黄色| 国产精品一国产av| 久久久久网色| www.av在线官网国产|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av女优亚洲男人天堂| 国产不卡av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国精品久久久久久国模美| www.自偷自拍.com| 日韩大码丰满熟妇| 美国免费a级毛片|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涩受|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精品视频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国产精品熟女久久久久浪|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片|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6| 女人爽到高潮嗷嗷叫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有黄有色的免费视频| 精品福利永久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6|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中文天堂在线官网| 好男人视频免费观看在线| 欧美av亚洲av综合av国产av | 性色av一级|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在线观看| 激情视频va一区二区三区| 九草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 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爽|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男人| 2018国产大陆天天弄谢|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女人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av网站在线播放免费|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视频| 午夜福利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中文欧美无线码| 欧美激情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中国国产av一级|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av成人不卡在线观看播放网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大奶| 天堂俺去俺来也www色官网| 亚洲天堂av无毛|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视频| 女人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午夜免费男女啪啪视频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精品| 丝瓜视频免费看黄片| 亚洲伊人色综图| 狠狠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在线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专区第一集| 七月丁香在线播放| 激情视频va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在线不人妻| 欧美av亚洲av综合av国产av | 在线观看www视频免费| 久久久久精品人妻al黑|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片| 天堂俺去俺来也www色官网| 色94色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男人的电影天堂91|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古装|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看|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第一页| 色94色欧美一区二区| 啦啦啦在线观看免费高清www| 少妇人妻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大桥未久av| 2018国产大陆天天弄谢| 亚洲国产成人一精品久久久| 亚洲av欧美aⅴ国产| 综合色丁香网| 成人午夜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老司机福利片|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五月开心婷婷网| 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欧美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av蜜桃| av.在线天堂|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网在线观看 | 超色免费av|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 男女床上黄色一级片免费看| 少妇的丰满在线观看| 韩国av在线不卡| 国产有黄有色有爽视频|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国产一区有黄有色的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自拍成人| 丰满少妇做爰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 日韩av免费高清视频| 妹子高潮喷水视频| 日韩av不卡免费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视频| 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高清| 99香蕉大伊视频| 国产片特级美女逼逼视频| 久久av网站|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一区| 久久久久久久大尺度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 久久 成人 亚洲|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 中国三级夫妇交换| 亚洲美女搞黄在线观看| 只有这里有精品99| 一级a爱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福利一区| 久久人人爽人人片av| 久久女婷五月综合色啪小说| 成人影院久久| 免费少妇av软件| 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真实原创| a级毛片黄视频| 90打野战视频偷拍视频| 中文字幕最新亚洲高清| 一级爰片在线观看| 极品人妻少妇av视频|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 看十八女毛片水多多多|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精品亚洲乱码少妇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一级a爱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福利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欧美日韩视频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二|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秒播厂| 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精品网址| 满18在线观看网站| 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不卡视频在线观看欧美| 男女高潮啪啪啪动态图| 精品亚洲成国产av|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一级|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综合| 亚洲五月色婷婷综合| 美女国产高潮福利片在线看| 天美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激情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看| 777米奇影视久久| 亚洲四区av|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在线看| 美女大奶头黄色视频| 国产精品 欧美亚洲| 亚洲精品成人av观看孕妇| 久久av网站|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咕卡用的链子| h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成人影院久久|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久久久久网色| 欧美日本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日本wwww免费看|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出视频| 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6| 大话2 男鬼变身卡| 国产老妇伦熟女老妇高清| 久久av网站| 久久影院123| 80岁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观看9 | 十八禁高潮呻吟视频| 91aial.com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下体分泌物呈黄色| av网站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婷电影|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第35| av片东京热男人的天堂|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免费观看a级毛片全部| 久热爱精品视频在线9| 欧美激情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欧美日韩国产mv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二区激情视频| 91老司机精品|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av网站| 精品一区在线观看国产|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在线观看三级黄色|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免费黄色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无遮挡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视频不卡| 可以免费在线观看a视频的电影网站 | 国产男人的电影天堂91| 日韩 亚洲 欧美在线| 不卡视频在线观看欧美| 成人国语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 精品酒店卫生间| 亚洲av男天堂| 男人爽女人下面视频在线观看| 女的被弄到高潮叫床怎么办| 亚洲久久久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老黄| 一本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少妇人妻 视频| 午夜福利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免费观看性视频| 国产 一区精品| 在现免费观看毛片| 精品人妻熟女毛片av久久网站|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青草久久国产| 99久国产av精品国产电影| 宅男免费午夜|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区一区二| 肉色欧美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大片电影免费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少妇的诱惑av| 大码成人一级视频| 欧美变态另类bdsm刘玥| 国产激情久久老熟女| 国产成人系列免费观看| 操美女的视频在线观看| 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狠狠躁| 亚洲av成人精品一二三区| 三上悠亚av全集在线观看|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欧美| 一区二区av电影网|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秒播厂| 极品人妻少妇av视频| 伊人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av片东京热男人的天堂| tube8黄色片| 啦啦啦在线观看免费高清www| 国产一区有黄有色的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av一区麻豆 | 可以免费在线观看a视频的电影网站 | 亚洲美女黄色视频免费看|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 国产 一区精品| 女的被弄到高潮叫床怎么办| 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真实原创| 在线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 欧美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人妻 亚洲 视频|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 一本—道久久a久久精品蜜桃钙片| 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乱久久久久久| 国产淫语在线视频| 欧美久久黑人一区二区| 在线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 一二三四中文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色94色欧美一区二区| 1024香蕉在线观看| 成人影院久久|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欧美久久黑人一区二区| 捣出白浆h1v1|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五月开心婷婷网|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 亚洲av中文av极速乱| 青春草国产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欧美 日韩 精品 国产| bbb黄色大片|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在线| av福利片在线| 婷婷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av码专区亚洲av| 国产精品av久久久久免费| 熟女少妇亚洲综合色aaa.|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99精国产麻豆久久婷婷| 国产精品 欧美亚洲| 嫩草影视91久久| 街头女战士在线观看网站|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 国产成人免费无遮挡视频|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 精品一区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蜜臀 |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黑丝袜美女国产一区| 超碰成人久久| 只有这里有精品99| 精品亚洲乱码少妇综合久久| xxx大片免费视频| 亚洲第一青青草原| 91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 日韩免费高清中文字幕av|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下载| 亚洲精品日本国产第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开放| 亚洲美女搞黄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蜜臀av无| a级片在线免费高清观看视频| 精品第一国产精品| 国产男女超爽视频在线观看|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母亲3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av在线观看视频网站免费| 另类精品久久| 91aial.com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黄| 国产麻豆69| 男人添女人高潮全过程视频|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 在线天堂中文资源库| 综合色丁香网|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视频大全免费| 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91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男人|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18禁观看日本| 日韩av免费高清视频| 尾随美女入室| 少妇猛男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精品国产露脸久久av麻豆| 在现免费观看毛片| 制服诱惑二区| 日本欧美视频一区| 午夜免费鲁丝| 肉色欧美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久久人人爽人人片av| 中文字幕人妻熟女乱码| 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狠狠躁| 国产亚洲最大av|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视色|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中文字幕亚洲 | 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20202|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大全7| 国产淫语在线视频| 一二三四中文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亚洲欧美精品自产自拍|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国产熟女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人偷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 考比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视频|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中文字幕人妻熟女乱码|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videosex国产| 国产黄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av无毛| 男人添女人高潮全过程视频| 观看美女的网站| 制服丝袜香蕉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午夜老司机福利片| 1024香蕉在线观看| 高清欧美精品videossex| 亚洲激情五月婷婷啪啪| 悠悠久久av| 国产男女内射视频|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美女国产高潮福利片在线看| 成人黄色视频免费在线看| 自线自在国产av|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77777| 99国产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男女下面插进去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 国产97色在线日韩免费|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成人毛片60女人毛片免费| 老司机靠b影院|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深夜精品福利| 婷婷色综合www| av免费观看日本| 精品人妻在线不人妻| 中国国产av一级| 亚洲欧美精品自产自拍| 韩国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七月丁香在线播放| 在线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 欧美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免费观看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在线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 99久国产av精品国产电影| 日本av免费视频播放|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免费观看性生交大片5| 国产av码专区亚洲av| 欧美日韩精品网址| 日日撸夜夜添| 亚洲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1区2区3区精品| av.在线天堂| 亚洲精品在线美女|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影院| 1024香蕉在线观看| 高清欧美精品videossex| 欧美亚洲 丝袜 人妻 在线| 嫩草影视91久久| 国产视频首页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91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 久久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一级,二级,三级黄色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老司机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av电影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