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喜劇影片有著廣泛的受眾,因為觀看喜劇影片是一種松弛人的神經(jīng)、愉悅人的身心、放飛人的想象的悠然自得的審美活動。當然,一部優(yōu)秀的喜劇影片絕對不是僅僅以帶給觀眾笑料為目的,更深層次的審美內(nèi)涵是令觀眾能夠在笑中對人生哲理有所思和有所得。由羅伯·萊特曼導演的喜劇影片《格列佛游記》堪稱是具有這樣審美特征的經(jīng)典喜劇影片,觀看這部影片的觀眾會忍俊不禁地開懷大笑,亦會感受到影片主旨是在“以小見大”“以弱見強”地引發(fā)觀眾對怎樣強大內(nèi)心世界、做人生強者的不盡思考。
[關鍵詞] 《格列佛游記》;喜劇風格;審美特征
由著名導演羅伯·萊特曼導演的歐美喜劇電影《格列佛游記》上映于2011年,這部影片上映后深得觀眾喜愛,票房收入非??捎^。這部影片改編于英國諷刺作家斯威夫特的杰在18世紀創(chuàng)作出的小說《格列佛游記》,這部小說在問世之后即極其吸引讀者的眼球,并多次被影像化的進行再讀創(chuàng)作。羅伯·萊特曼導演的再度翻拍,則更加突出了其中的喜劇意味,以虛幻的夸張手法向觀眾展示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格列佛是在英國一家郵政室工作的沒有任何職務的小職員,他的年齡不小了,但還沒有成家立業(yè)。為了完成單位交代辦的公務事,他坐船去百慕大群島,但是在海上航行時遇到了大風暴的襲擊,眩天暈地的危險過后,格列佛竟被海浪和暴風送到了一個地圖上沒有標志Lilliput小島上,小島生活神秘了得,這里的人全是“小人”,這里的國家以“小人國”著稱,“小人國”里的“小人”們不知道格列佛這個“大家伙”是什么來歷,他們把這個“大家伙”“釘”在海灘,由此展開了稀奇古怪的故事,格列佛這個“大家伙”也在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過程中由俘虜變成了英雄。影片以這一故事的表現(xiàn)引發(fā)觀眾獲得審美愉悅,并與此同時了解《格列佛游記》的故事在那個冒險風靡的時代里的里程碑式意義,使當代的人們了解那段歷史,品味人類的發(fā)展進步是怎樣以弱小戰(zhàn)勝強大和使自己發(fā)展為強大的。
一、《格列佛游記》影片的喜劇風格
作為一部喜劇影片,必定需要擁有能夠引發(fā)觀眾為之一笑、再笑,乃至笑聲不斷的元素,而且觀眾的笑是喜從心來的由衷的自然的笑,《格列佛游記》影片引發(fā)觀眾為之一笑、再笑、乃至笑聲不斷的元素有哪些呢?回答這個問題,自然也就詮釋了《格列佛游記》影片的喜劇風格。
《格列佛游記》影片的喜劇元素可以集中的歸納為:對于大和小、強和弱的夸張。在人們的思維定式中,一般情況下,大的要強勢于小的,強的能夠戰(zhàn)勝弱的。在《格列佛游記》影片中,從故事伊始到故事的結尾,一直充盈著對大和小、強和弱的夸張的表現(xiàn),令觀眾的視覺神經(jīng)受到強烈的沖擊,甚至于顛覆了已經(jīng)在頭腦中定了形的經(jīng)驗,獵奇的像樣探尋故事中究竟接下來還會再出現(xiàn)什么樣千奇百怪的事情。有觀眾曾經(jīng)在觀看過這部影片后發(fā)出兩個字的感慨“惡搞”,《綜藝》期刊上也對之也有這類評論:“這部經(jīng)典的重拍在惡搞層面做足了工夫。”“惡搞”的說法似乎是貶義的,但是在看過這部影片后,對于“惡搞”的評論應能夠有不是貶義的另一番理解,實則,這里也正體現(xiàn)了這部電影與眾不同的喜劇風格,可以將“惡”理解為不同尋常的極富藝術感染力的夸張,可以將“搞”理解成為對于影片中夸張內(nèi)容的選取。因為有了“惡搞”,才使得影片的喜劇效果更加有魅力,更加引人入勝,即使將故事的內(nèi)容“惡搞”得離奇,但觀眾愿意看,及至愿意咀嚼和品味,這就是這部喜劇影片的魅力。
擔任羅伯·萊特曼導演的《格列佛游記》這部影片的劇本創(chuàng)作是喬·斯蒂爾曼,這是個對于“惡搞”很拿手的劇本創(chuàng)作家,《怪物史萊克》劇本就出自其手。喬·斯蒂爾曼在談及他所改編的《格列佛游記》劇本時表示,初看這部影片,會以為是專門給孩子們制作的,其實不然,他尊重和保留了原著中的諷刺和批判精神,放大了故事的內(nèi)蘊和娛樂精神,尤其體現(xiàn)于對主人公格列佛形象的塑造。影片選定杰克·布萊克飾演主角,這個選擇不是在劇本殺青前,而是在寫劇本伊始選定的,所以,劇本的改編既體現(xiàn)了我們對原著“魂靈”內(nèi)容的把握,又體現(xiàn)了我們的“量身定做”,能夠依據(jù)杰克·布萊克喜劇風格來調整故事情節(jié),將故事的喜劇意味編排得更“真”和更“活”。影片播映后的效果也證實了這樣的喜劇效應,杰克·布萊克飾演的格列佛“很惡搞”,“惡搞”到顛覆狀態(tài),真?zhèn)€把《格列佛游記》最具娛樂性的一面展示給了觀眾。
那么,一本如此經(jīng)典的諷刺小說似乎變成了一部純粹的“惡搞”喜劇,怎么竟會為觀眾所喜聞樂見?編劇喬·斯蒂爾曼也發(fā)表了個人看法。喬·斯蒂爾曼的說法是:編劇的初衷就是想讓觀眾看著開心,看著舒服,沒有什么精神負擔,可以盡情與之互動,甚至為之瘋狂,在感情的起起伏伏中觸及心靈。事實說明,這樣的喜劇意味確實在觀眾中體現(xiàn)出了,看這部喜劇的觀眾比看曾經(jīng)被改編過的任何一部《格列佛游記》影視作品的心情都放松,妙趣橫生的樂的味道,與荒誕離奇的樂的味道愉悅了他們的身心,幽默了他們的神經(jīng),影片的“惡搞”精神令他們大大過了一把笑癮,在笑聲中另有一番感慨縈繞心頭。
由羅伯·萊特曼導演的《格列佛游記》的喜劇風格特別與杰克·布萊克和杰森·西格爾兩位主演有關,這兩位喜劇演員目前在好萊塢都非常有影響,《格列佛游記》的聯(lián)袂演出是首次,也是使兩人幽默才華大大顯露的一次,本來身為美國影視界藝人,卻出現(xiàn)在一部英國名著所改編的電影里施展喜劇才華,這樣的“客串合作”本身就具有調侃的意味。導演羅伯·萊特曼對此也做出過一番闡釋:《格列佛游記》保留了英式喜劇元素,再讓兩個美國喜劇演員演繹,風格的迥異和聚合導致了天生的幽默之感。又說:杰森·西格爾很適合出演這部影片的主角,其原因是這個角色的喜劇品味他已經(jīng)在電視劇中有過到位的表現(xiàn),在我們所要制作的這部影片中,需要一個外表看起來反差很大的演員,以增加演員外形上的喜劇效果,杰森·西格爾具有這樣的特質,他的外形看起來很有強悍之感,但其內(nèi)心卻與之相反,是一個從外表到內(nèi)心反差較大的小男人演員,這樣的特質讓他演活了角色的滑稽意味。
羅伯·萊特曼在拍攝《格列佛游記》這部喜劇片前,曾拍攝過《鯊魚故事》和《大戰(zhàn)外星人》,這兩部作品都是動畫題材,在喜劇效果的表現(xiàn)上,動畫題材的夸張必定會易于演員的演繹,但是,在執(zhí)導演員拍攝的這部喜劇中,他特別注重了對夸張手法的使用,從劇情設計到演員表現(xiàn),再到特技的使用,都下足了讓人捧腹的工夫。影片播映后的效果表明,在《格列佛游記》影片這部喜劇中,通過對于大和小、強和弱的夸張,羅伯·萊特曼實現(xiàn)了自己要拍攝這部影片的創(chuàng)作初衷。
二、《格列佛游記》影片的喜劇主旨
一部影片的拍攝和播映必定有其主旨,《格列佛游記》這部喜劇的主旨在哪里?導演羅伯·萊特曼對于這部影片創(chuàng)作目的的闡釋畫龍點睛地做出了說明:“我很喜歡《格列佛游記》這本小說,當中對于在那個冒險風靡的時代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即便現(xiàn)在重新閱讀它,依然不會覺得過時。”確實,《格列佛游記》中所體現(xiàn)的冒險精神無疑是影片的精髓。冒險的詞義雖是貶義的,但是,冒險的精神則有其褒義成分,人只有敢于冒險,才能有敢于抨擊傳統(tǒng)的不合理的觀念乃至社會弊病的勇氣,只有敢于冒險,才能破舊立新和推陳出新。在影片主人公格列佛所表現(xiàn)的那個時代、那個社會中,人們對世界和人類生存規(guī)律的了解極其有限,但《格列佛游記》這本書卻馳騁了作者的想象力,如假想有那么個小人國,小人國社會有著那么多應該被人類社會借鑒的道理,盡管是充滿對現(xiàn)實社會諷刺意味的,但是諷刺中可見到的道理很發(fā)人深省。正是基于這樣的道理,導演羅伯·萊特曼道出了《格列佛游記》影片的喜劇主旨,再品評影片內(nèi)容,可以更凝練地概括其喜劇主旨既反映了松弛人的神經(jīng)、愉悅人的身心、放飛人的想象的效果,亦顯現(xiàn)了“以小見大”的諷刺當時英國的社會制度、政策和統(tǒng)治者,以弱見強地引發(fā)觀眾對強大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不盡思考。
(一)由國王形象看到的
在小人國,每個人與格列佛相比都小得可憐,在人類社會中蕓蕓眾生中的普通一員的格列佛在這里的形象偉岸得很,偉岸得如一位威風凜凜的英雄,讓身邊的小人兒十分懼怕,怕這個大塊頭像碾死一個臭蟲一樣碾死他們。國王對格列佛的偉岸卻不以為然,因為他自以為可以用他國王的權力來掌控制一切,稱王稱霸于世界。因此,他想到利用格列佛來幫助他侵略別的國家,國王的貪婪、好戰(zhàn)、邪惡正是當時是英王朝的縮影。英國的殖民政策和戰(zhàn)爭掠奪,英國統(tǒng)治者向以戰(zhàn)爭征服世界的欲望都在小人國的社會統(tǒng)治中體現(xiàn)出來。格列佛不想做國王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工具,拒絕國王的命令,國王頓發(fā)淫威,給格列佛以國法懲治。斯威夫特對英國統(tǒng)治階級鞭策,并同時間告訴我們,人民的生活是非常艱難,痛苦不堪的。這里的故事意味已經(jīng)很鮮明地直接諷刺到英國的統(tǒng)治者和通知政策,借小人國來諷刺人類社會的寓意十分明了,足以引發(fā)觀眾深思。
(二)由大臣形象看到的
小人國中的大臣們各個阿諛無能、鉤心斗角,他們一心只想為自己謀取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俸祿,這樣的情形與當時英王朝統(tǒng)治階層的內(nèi)部狀況是雷同的,朝中的大臣們外表一個個道貌岸然,內(nèi)心卻十分虛偽,他們從滿足個人私欲出發(fā),或阿諛奉承于國王,置國家和人民的安危于不顧。在小人國中,Tramecksan和Slamecksan兩個政黨間一味爭斗,這可聯(lián)系到英王國輝格黨和托利黨兩黨間的爭斗,事實上。爭斗的內(nèi)容不是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是政見的不同,都是狹隘和自私的,只不過是為了滿足個人利益和小團體利益。
(三)由小國民看到的
小人國中國民的人性狡猾且虛偽,這當然與國家的存在質量相關。在這里,格列佛因抗議國王的旨令。拒絕率軍攻打布萊夫斯庫的軍隊。格列佛抗議,“我將永遠不會作為使自由和勇敢人淪為奴隸的工具”。他的拒絕惹惱了國王。大臣和國王決定懲罰格列佛,命令要挖出格列佛的眼睛??紤]到格列佛的功勞,他們不殺他,國王認為這個想法是完美的。國王認為,這一決定表明他非常善良,還可以得到一個好的名聲,就是“慈悲是一位王子最佳美德”并且整個世界將贊揚皇帝的寬容。這是一件壞事,這是非常殘忍的行為,但國王認為這個決定是如此之好,他的大臣們和人民會說國王是多么偉大!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國王是非常狡猾和虛偽。這是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的。斯威夫特通過他的語言和技巧諷刺了全體人民。不管小人國人口多么少,它都是人民的代表。
三、結 語
一部優(yōu)秀的喜劇影片絕對不是僅僅以帶給觀眾笑料為目的,更深層次的審美內(nèi)涵是令觀眾能夠在笑中對人生哲理有所思和有所得。由羅伯·萊特曼導演的喜劇影片《格列佛游記》堪稱是具有這樣審美特征的經(jīng)典喜劇影片,是這部影片開闊了觀眾的視野,啟迪了作者的想象,引發(fā)了讀者對生存意志、生存力量的深度思考。
[參考文獻]
[1] 李維屏.英國小說藝術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2] Wang Huijun.Gullivers Travels[M].Yili Peoples Press,2001.
[3] 張朝霞.格列佛游記導讀[M].北京:中華書局,2002.
[作者簡介] 張曦文(1986— ),女,上海人,碩士,北華大學外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研究、商務英語和信息技術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