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宇青+譚太新
摘要:作為教師評價的一部分,學生評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影響了學生評教的效果。本文以某中學為個案,根據對部分師生的訪談情況,對學生評教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對策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關鍵詞:中學生評教;問題;完善措施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1-020-1
一、學生評教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根據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情況,筆者認為學生評教過程中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并對此進行分析:
1.評價主體
(1)學生對教學活動的認知水平的局限性。由于學生認知水平有限,且易受課程性質、對學科的認識、學習動機以及對評價指標理解的差異等因素的影響,學生評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學生對評價的消極態(tài)度。由于學生對評教的設計和操作沒有發(fā)言權,評教結果也沒有得到學校真正的重視。因此,他們往往會把對教師的評價看成是走過場,致使不少學生消極地參與對教師的評價。
(3)學生作為評價主體的不成熟性。中學生畢竟還處在生長期,各方面還不成熟,易沖動易偏激,易受“從眾效應”的影響,對事情缺乏準確、理智的判斷,往往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對教師進行評價。
(4)學生自身的學習目的、學習態(tài)度的差異。學生個體差異大,對學習的目的認識不一致。從訪談中發(fā)現,有不少學生會利用這樣的機會“報復”曾經“得罪”過自己的教師,存在因感情、心理等方面因素影響教師評價結果的情況。
2.評價客體
作為評價客體的教師是否認同學生這樣一個評價主體、是否認可學生評教的信度、效度及結果,這對學生評價教師有很大的影響,畢竟學生評價的真正目的是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3.評價的具體操作
(1)評價表的內容設置不科學。評價內容中,有的是學生容易評價的,但有的則設置模糊,是內隱的、不易量化的。
(2)評價的方式不合理。在評價方式上一般學校主要采取問卷調查式,學生被動地按教學管理部門設計好的量表,機械地選擇,沒有多少發(fā)言權。此外,同一張問卷讓不同年級的學生回答并用來評價所有學科、所有年齡段的老師,雖然方便了學??疾旖Y果、分出等級,但卻不利于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診斷。
(3)評價結果處理不當。教學管理部門為避免管理部門、教師與學生的對立,往往對考評結果缺乏綜合分析,不能及時把考評結果反饋給教師;或者把評價結果告知年級分管領導,由他們掌握評價結果,在適當的時候與教師交流。這種方式不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
此外,個案學校把學生評教作為獎懲的重要依據,這會讓教師的自尊心受到打擊,甚至讓教師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二、完善學生評教的對策
1.學生評教的目的:真正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很多學校都把學生評教的結果作為獎懲教師的依據之一,這樣可能導致教師對學生評教產生抵觸情緒,甚至可能使有些教師為了“拿高分”,曲意迎合學生,對學生放任自流。我們應該認識到:學生評教的作用是幫助教師查找教學問題,為教師調適和改善教學行為提供支持,由此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2.學生評教的內容:以評價教師的教學工作為主
學生評價教師是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而不應該是對教師的個性、習慣、愛好、興趣等的評價,更不應該是全方位地對教師這個“人”的評價。
3.學生評教的過程:正確引導
要想客觀公正的評價教師,相關的評價知識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評價教師前,組織者應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評教觀念和必要的評教能力,讓他們明確學校組織評教的目的是為了改進教師的教學,使他們能夠比較理性、平和地看待評教。
4.學生評教的樣本:主動參與
我們要尊重學生,給學生參與的空間與機會;與學生建立平等合作關系,使他們樂于參與;同時,在內容的設置上要注意開放性。更重要的是,通過評教的主動參與過程來提高學生的反思意識和學習主動性。
5.學生評教的結果:及時反饋,合理利用
學生評教結束后,學校應全面評估評教信息,并把結果及時反饋給教師。對于評教結果不理想的教師,學校要與之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提出改進意見。學校可以把評教結果作為評價教師業(yè)績時的一個參考依據,且只對相關教師個人公開。
6.學生評教的客體:正確認識學生評教
學生評教是學生心聲的真實表達,是新課程背景下張揚民主、促進師生共同成長的新形式。新課程強調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fā)展精神的新型師生關系。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尊重學生,學生肯定也不會尊重教師。反之,則教師教得舒心,學生學得開心,教學效果也會得到保證。endprint
摘要:作為教師評價的一部分,學生評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影響了學生評教的效果。本文以某中學為個案,根據對部分師生的訪談情況,對學生評教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對策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關鍵詞:中學生評教;問題;完善措施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1-020-1
一、學生評教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根據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情況,筆者認為學生評教過程中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并對此進行分析:
1.評價主體
(1)學生對教學活動的認知水平的局限性。由于學生認知水平有限,且易受課程性質、對學科的認識、學習動機以及對評價指標理解的差異等因素的影響,學生評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學生對評價的消極態(tài)度。由于學生對評教的設計和操作沒有發(fā)言權,評教結果也沒有得到學校真正的重視。因此,他們往往會把對教師的評價看成是走過場,致使不少學生消極地參與對教師的評價。
(3)學生作為評價主體的不成熟性。中學生畢竟還處在生長期,各方面還不成熟,易沖動易偏激,易受“從眾效應”的影響,對事情缺乏準確、理智的判斷,往往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對教師進行評價。
(4)學生自身的學習目的、學習態(tài)度的差異。學生個體差異大,對學習的目的認識不一致。從訪談中發(fā)現,有不少學生會利用這樣的機會“報復”曾經“得罪”過自己的教師,存在因感情、心理等方面因素影響教師評價結果的情況。
2.評價客體
作為評價客體的教師是否認同學生這樣一個評價主體、是否認可學生評教的信度、效度及結果,這對學生評價教師有很大的影響,畢竟學生評價的真正目的是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3.評價的具體操作
(1)評價表的內容設置不科學。評價內容中,有的是學生容易評價的,但有的則設置模糊,是內隱的、不易量化的。
(2)評價的方式不合理。在評價方式上一般學校主要采取問卷調查式,學生被動地按教學管理部門設計好的量表,機械地選擇,沒有多少發(fā)言權。此外,同一張問卷讓不同年級的學生回答并用來評價所有學科、所有年齡段的老師,雖然方便了學??疾旖Y果、分出等級,但卻不利于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診斷。
(3)評價結果處理不當。教學管理部門為避免管理部門、教師與學生的對立,往往對考評結果缺乏綜合分析,不能及時把考評結果反饋給教師;或者把評價結果告知年級分管領導,由他們掌握評價結果,在適當的時候與教師交流。這種方式不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
此外,個案學校把學生評教作為獎懲的重要依據,這會讓教師的自尊心受到打擊,甚至讓教師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二、完善學生評教的對策
1.學生評教的目的:真正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很多學校都把學生評教的結果作為獎懲教師的依據之一,這樣可能導致教師對學生評教產生抵觸情緒,甚至可能使有些教師為了“拿高分”,曲意迎合學生,對學生放任自流。我們應該認識到:學生評教的作用是幫助教師查找教學問題,為教師調適和改善教學行為提供支持,由此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2.學生評教的內容:以評價教師的教學工作為主
學生評價教師是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而不應該是對教師的個性、習慣、愛好、興趣等的評價,更不應該是全方位地對教師這個“人”的評價。
3.學生評教的過程:正確引導
要想客觀公正的評價教師,相關的評價知識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評價教師前,組織者應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評教觀念和必要的評教能力,讓他們明確學校組織評教的目的是為了改進教師的教學,使他們能夠比較理性、平和地看待評教。
4.學生評教的樣本:主動參與
我們要尊重學生,給學生參與的空間與機會;與學生建立平等合作關系,使他們樂于參與;同時,在內容的設置上要注意開放性。更重要的是,通過評教的主動參與過程來提高學生的反思意識和學習主動性。
5.學生評教的結果:及時反饋,合理利用
學生評教結束后,學校應全面評估評教信息,并把結果及時反饋給教師。對于評教結果不理想的教師,學校要與之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提出改進意見。學??梢园言u教結果作為評價教師業(yè)績時的一個參考依據,且只對相關教師個人公開。
6.學生評教的客體:正確認識學生評教
學生評教是學生心聲的真實表達,是新課程背景下張揚民主、促進師生共同成長的新形式。新課程強調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fā)展精神的新型師生關系。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尊重學生,學生肯定也不會尊重教師。反之,則教師教得舒心,學生學得開心,教學效果也會得到保證。endprint
摘要:作為教師評價的一部分,學生評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影響了學生評教的效果。本文以某中學為個案,根據對部分師生的訪談情況,對學生評教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對策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關鍵詞:中學生評教;問題;完善措施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1-020-1
一、學生評教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根據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情況,筆者認為學生評教過程中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并對此進行分析:
1.評價主體
(1)學生對教學活動的認知水平的局限性。由于學生認知水平有限,且易受課程性質、對學科的認識、學習動機以及對評價指標理解的差異等因素的影響,學生評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學生對評價的消極態(tài)度。由于學生對評教的設計和操作沒有發(fā)言權,評教結果也沒有得到學校真正的重視。因此,他們往往會把對教師的評價看成是走過場,致使不少學生消極地參與對教師的評價。
(3)學生作為評價主體的不成熟性。中學生畢竟還處在生長期,各方面還不成熟,易沖動易偏激,易受“從眾效應”的影響,對事情缺乏準確、理智的判斷,往往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對教師進行評價。
(4)學生自身的學習目的、學習態(tài)度的差異。學生個體差異大,對學習的目的認識不一致。從訪談中發(fā)現,有不少學生會利用這樣的機會“報復”曾經“得罪”過自己的教師,存在因感情、心理等方面因素影響教師評價結果的情況。
2.評價客體
作為評價客體的教師是否認同學生這樣一個評價主體、是否認可學生評教的信度、效度及結果,這對學生評價教師有很大的影響,畢竟學生評價的真正目的是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3.評價的具體操作
(1)評價表的內容設置不科學。評價內容中,有的是學生容易評價的,但有的則設置模糊,是內隱的、不易量化的。
(2)評價的方式不合理。在評價方式上一般學校主要采取問卷調查式,學生被動地按教學管理部門設計好的量表,機械地選擇,沒有多少發(fā)言權。此外,同一張問卷讓不同年級的學生回答并用來評價所有學科、所有年齡段的老師,雖然方便了學??疾旖Y果、分出等級,但卻不利于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診斷。
(3)評價結果處理不當。教學管理部門為避免管理部門、教師與學生的對立,往往對考評結果缺乏綜合分析,不能及時把考評結果反饋給教師;或者把評價結果告知年級分管領導,由他們掌握評價結果,在適當的時候與教師交流。這種方式不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
此外,個案學校把學生評教作為獎懲的重要依據,這會讓教師的自尊心受到打擊,甚至讓教師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二、完善學生評教的對策
1.學生評教的目的:真正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很多學校都把學生評教的結果作為獎懲教師的依據之一,這樣可能導致教師對學生評教產生抵觸情緒,甚至可能使有些教師為了“拿高分”,曲意迎合學生,對學生放任自流。我們應該認識到:學生評教的作用是幫助教師查找教學問題,為教師調適和改善教學行為提供支持,由此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2.學生評教的內容:以評價教師的教學工作為主
學生評價教師是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而不應該是對教師的個性、習慣、愛好、興趣等的評價,更不應該是全方位地對教師這個“人”的評價。
3.學生評教的過程:正確引導
要想客觀公正的評價教師,相關的評價知識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評價教師前,組織者應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評教觀念和必要的評教能力,讓他們明確學校組織評教的目的是為了改進教師的教學,使他們能夠比較理性、平和地看待評教。
4.學生評教的樣本:主動參與
我們要尊重學生,給學生參與的空間與機會;與學生建立平等合作關系,使他們樂于參與;同時,在內容的設置上要注意開放性。更重要的是,通過評教的主動參與過程來提高學生的反思意識和學習主動性。
5.學生評教的結果:及時反饋,合理利用
學生評教結束后,學校應全面評估評教信息,并把結果及時反饋給教師。對于評教結果不理想的教師,學校要與之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提出改進意見。學??梢园言u教結果作為評價教師業(yè)績時的一個參考依據,且只對相關教師個人公開。
6.學生評教的客體:正確認識學生評教
學生評教是學生心聲的真實表達,是新課程背景下張揚民主、促進師生共同成長的新形式。新課程強調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fā)展精神的新型師生關系。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尊重學生,學生肯定也不會尊重教師。反之,則教師教得舒心,學生學得開心,教學效果也會得到保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