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莊子名“南華”考論

      2014-01-21 14:29:53
      關鍵詞:文子列子天寶

      熊 湘

      (浙江大學 人文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8)

      莊子名“南華”考論

      熊 湘

      (浙江大學 人文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8)

      根據(jù)《唐會要》中關于莊子號南華的記載,可以推知官方正式稱莊子為南華真人,稱《莊子》一書為《南華真經(jīng)》,是在天寶元年(742),之前民間已經(jīng)有南華一稱。而將《莊子》一書奉為真經(jīng)亦當在梁朝至天寶元年之間。對于南華的來歷,或以為“南華”因山東曹州之南華山而得名,或以為其取“離明英華”之意,兩種說法雖可存疑,但反映出關于“南華”來歷的兩種闡釋方式和傳播路徑。

      莊子;南華;源流

      《莊子》一書,亦被后人稱為《南華真經(jīng)》。《莊子》于何時開始名為“南華”,何以名為“南華”,又何時被奉為經(jīng)典,學者所論頗多,但尚無定論。對每一個研讀《莊子》的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

      一、莊子被稱為“南華”的時間

      關于莊子其人其書何時被稱為“南華”,楊思范在《〈莊子〉號〈南華真經(jīng)〉源流考》一文中已經(jīng)有較為詳盡的闡述,論證頗為詳密,然該文在引用《唐會要》中的材料所得出的結論仍可商榷?!丁辞f子〉號〈南華真經(jīng)〉源流考》文中說到:

      據(jù)《唐會要》卷五十載:“開元二年正月二十五日制前件舉人合習、道德、南華、通玄、沖虛四經(jīng)?!币虼酥辽僭陂_元二年時,《莊子》已有稱《南華經(jīng)》的官方的正式記載。然《辭源》(修訂本)釋《南華經(jīng)》所云:“唐天寶元年二月號莊子為‘南華真人’,始尊稱他所著書為《南華真經(jīng)》。見《唐會要》五十雜說、《舊唐書·玄宗紀》。”可見《辭源》編者并未細核《唐會要》。*楊思范:《<莊子>號<南華真經(jīng)>源流考》,《中國道教》2005年第2期,第45頁。

      今將《文淵閣四庫全書》中《唐會要》關于“莊子”和“南華”的內(nèi)容列之于下:

      第一條,《唐會要》卷五十:

      其年(天寶元年)五月,宰臣奏:兩京及諸郡崇玄學生等,準開元二年正月二十五日制,前件舉人合習《道德》、《南華》、《通玄》、《沖虛》四經(jīng)。*王溥:《唐會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06冊,第635頁。

      第二條,《唐會要》卷五十:

      天寶元年二月二十二日敕文:追贈莊子南華真人,所著書為《南華真經(jīng)》,文子、列子、庚桑子宜令中書門下,更討論奏聞。至其年三月十九日,宰臣李林甫等奏曰:“莊子既號南華真人,文子請?zhí)柾ㄐ嫒?,列子號沖虛真人,庚桑子號洞虛真人,其《莊子》、《文子》、《列子》、《庚桑子》并望隨號稱從之?!?王溥:《唐會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06冊,第646頁。

      第三條,《唐會要》卷五十:

      (天寶)四載十月二十三日詔:其墳籍中有載玄元皇帝及南華真人舊號者,并宜改正。其余編錄音義等書,宜以《道德經(jīng)》在諸經(jīng)之首,《南華》等經(jīng)不宜編子書。*王溥:《唐會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06冊,第646頁。

      第四條,《唐會要》卷六十四:

      開元二十九年正月三日,于玄元皇帝廟置崇玄博士一員,令學生習《道徳經(jīng)》、《莊子》、《文子》、《列子》,待習業(yè)成后,每年隨貢舉人例,送至省,準明經(jīng)例考試。*王溥:《唐會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06冊,第828頁。

      第五條,《唐會要》卷六十四:

      天寶元年五月,中書門下奏,兩京及諸郡崇玄館學生等,準開元二十九年正月十五日制,前件舉人合習《道德》、《南華》、《通玄》、《沖虛》等四經(jīng)。*王溥:《唐會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06冊,第828頁。

      第六條,《唐會要》卷七十七:

      開元二十五年正月十五日,于玄元皇帝廟置崇玄學,令習《道德經(jīng)》、《莊子》、《文子》、《列子》,待習成后,每年隨舉人例,送名至省,準明經(jīng)考試,通者準及第人處分其博士置一員。*王溥:《唐會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07冊,第171頁。

      第七條,《唐會要》卷七十七:

      天寶元年五月,中書門下奏,兩京及諸郡崇玄學生等,準開元二十九年正月制,前件人合習《道德》及《南華》、《通玄》、《沖虛》等四經(jīng),又唯天寶元年二月制改《庚桑子》為《洞靈真經(jīng)》。*王溥:《唐會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07冊,第171頁。

      從以上內(nèi)容可以看出:說“唐天寶元年二月號莊子為‘南華真人’”是根據(jù)《唐會要》卷五十中的記載,而《〈莊子〉號〈南華真經(jīng)〉源流考》中引了“開元二年正月二十五日制前件舉人合習《道德》《南華》《通玄》《沖虛》四經(jīng)。”這句話也出自《唐會要》卷五十,即上引材料之第一條,“其年五月”指天寶元年(742)五月,也就是說宰臣上奏的時間在天寶元年二月(即封莊子為“南華真人”)之后。如果說在開元二年(714)“南華”就已作為官方記載,那《唐會要》卷六十四和卷七十七中在開元二十五年(737)和二十九年(741)所稱“莊子”而不稱“南華”就很難理解了。所能作出的合理解釋是,宰臣奏書中為符合天寶元年詔書的要求將“《道徳經(jīng)》、《莊子》、《文子》、《列子》”改成“《道徳》、《南華》、《通玄》、《沖虛》”。依照《唐會要》,文子號“通玄”,列子號“沖虛”都是天寶元年三月十九日之后的事,那為什么在追贈莊子的同時不追贈文子、列子、庚桑子,而要“令中書門下更討論奏聞”?因為在天寶元年之前就將文子、列子與道德經(jīng)、莊子同等對待(上引第五、六兩條可佐證),故中書門下討論的不是要不要把此三子封為“經(jīng)”的問題,而是其封號的問題,上引第二條言之甚明,另《求古錄》中《唐褒封四子敕》也記載:“莊子宜依舊號,曰南華真人,列子號曰沖虛真人,文子號曰通元真人,庚桑子號曰洞靈真人……天寶元年二月廿日”*顧炎武:《求古錄》,《叢書集成續(xù)編》,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97冊,第28頁。所以莊子名南華,之前有之,而列、文、庚桑三子自天寶元年冊封之后才出現(xiàn)。此是其一。

      其二,《唐會要》卷五十(第一條)和卷七十七(第六、七兩條)所載比較,上奏時間一樣,奏準的內(nèi)容也相差不大,然時間卻完全不同?!短茣吩谇宄踔爸饕砍玖鱾鳎淖置撚烆H多,而其年代計時的錯漏更難以盡舉,故不同版本之間記載的年份會有差異。將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采用汪啟淑家藏本)《唐會要》與《叢書集成初編》本(即武英殿聚珍本)《唐會要》比較,第一條中的“開元二年正月二十五日”變?yōu)椤伴_元二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王溥:《唐會要》,《叢書集成初編》,第821冊,第866頁。,第六條中的“開元二十五年正月十五日”變?yōu)椤伴_元二十九年正月十五日”*王溥:《唐會要》,《叢書集成初編》,第821冊,第1404頁。。盡管兩個版本屬于同一版本系統(tǒng),但也能說明現(xiàn)今所見的《唐會要》中關于此條的年代記載并不一定準確。再查《舊唐書》卷九記載:“(開元)二十九年春正月丁丑,制兩京、諸州各置玄元皇帝廟并崇玄學,置生徒,令習《老子》、《莊子》、《列子》、《文子》?!?劉昫:《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1冊,第213頁。據(jù)此以及上所列的第五條可知在開元二十九年(741)仍沿用舊稱。所以以上七條中稱莊子的都在天寶元年(742)二月二十二日之前,而稱“南華”的皆在天寶元年(742)二月二十二日之后,故冊封莊子為“南華真人”是官方稱莊子為南華之始。雖然新舊唐書、《唐會要》《冊府元龜》《唐褒封四子敕》中記錄冊封時間不同,但都在天寶元年(742)二三月之間,而并非在開元二年(714)。

      官方推崇“南華”雖在天寶元年之后,但稱莊子為“南華”在此之前已有之。

      據(jù)《隋書·經(jīng)籍志》載:“《南華論》二十五卷,梁曠撰,本三十卷?!赌先A論音》三卷?!?魏征、令狐德棻:《隋書》,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4冊,第1002頁。

      楊炯《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中云:“及其玄黃再造,日月重輪,功成而不居,名遂而身退。南華吾師也,新居賤職;東方達人也,安乎卑位。”*楊炯:《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見《全唐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冊,第866頁。

      唐于敬之《桐柏真人茅山華陽觀王先生碑銘》云:“初在法主座下聽《老子》、《西升靈寶》、《南華真人論》,退席之際,即為人講說,五行俱覽,一字無遺?!?于敬之:《桐柏真人茅山華陽觀王先生碑銘》,見《全唐文》,第1冊,第834頁。文中提到茅山華陽觀王先生于乾封二年十一月九日“解化”,故此碑銘應作于乾封二年(667)。*方達《莊子何時始稱“南華”》一文也說:“據(jù)宋趙明誠所撰《金石錄》卷4載,于敬之此文撰于唐高宗李治‘乾封二年(667年)’”。見《文史知識》2008年第4期,第147頁。

      唐釋道宣《廣弘明集》中云:“至如揚雄《太玄》,超然居異;《抱樸》論道,邈爾開權;道莊惠之流,可為名作;《南華》近出亦足命家。”*釋道宣:《廣弘明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48冊,第282頁?!稄V弘明集》由道宣撰成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參見李小榮《〈弘明集〉〈廣弘明集〉述論稿·前言》,巴蜀書社2005年版。

      唐成玄英《南華真經(jīng)疏序》云:“(莊子)師長桑公子,受號南華仙人?!?成玄英:《南華真經(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98年版,上冊,第13頁。雖然莊子“受號南華仙人”之事是道教學者杜撰,本不可信,但“南華仙人”出現(xiàn)在成玄英筆下,成玄英是初唐道士,按卿希泰主編之《中國道教史》,成玄英注疏《老》《莊》是在高宗永徽(650—655)年間*卿希泰:《中國道教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二卷,第172頁。,由此可知,在天寶元年之前就已經(jīng)有“南華真人”“南華仙人”之稱。

      二、《莊子》何時被奉為經(jīng)典

      魏晉時期,玄學盛行,《莊子》的地位與影響也逐步提升,但還沒有到達被奉為“經(jīng)”的地步,而《莊子》何時被稱為“真經(jīng)”呢?唐陸德明在《經(jīng)典釋文》中已將《莊子》列為經(jīng)典。

      《隋書·經(jīng)籍志》載:“大業(yè)中,道士以術進者甚眾。其所以講經(jīng),由以《老子》為本,次講《莊子》及《靈寶》、《升玄》之屬?!?魏征:《隋書》,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4冊,第1094頁。大業(yè)是隋煬帝楊廣年號(605—617),故在天寶元年之前,奉莊子為真人,《莊子》一書為“經(jīng)”已出現(xiàn)。但不會太早,唐以前的典籍之中仍少有稱《莊子》為“經(jīng)”的說法。由于玄學的盛行,《莊子》雖然在魏晉南北朝大受追捧,但并沒有得到太多道學家的青睞。

      葛洪在《抱樸子內(nèi)篇·釋滯》中言莊子之徒“其去神仙,已千億里矣,豈足耽玩哉?”*葛洪、令狐德棻:《抱樸子內(nèi)篇校釋》,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151頁。認為莊子與神仙之道格格不入,更不可能將其奉為經(jīng)典,直到梁代陶弘景的《真靈位業(yè)圖》也僅僅將莊子放在第三等神右位接近末尾的位置上,名曰“韋編郎莊周”*陶弘景:《真靈位業(yè)圖》,見《道藏》,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冊,第276頁。,于《真誥》中也只是將《莊子》視為“仙書”*陶弘景:《真誥》,見《道藏》,第20冊,第601頁。,并沒有將其列為“道經(jīng)”,以“真經(jīng)”之名冠之。

      由此可以推測,將《莊子》一書稱為“經(jīng)”應該在梁及其以后,隋大業(yè)十三年(617)之前。

      三、莊子被稱為“南華”的緣由

      對于為何稱莊子為“南華”,孫以楷、甄長松著《莊子通論》:“唐玄宗等人認為莊子是‘大蒙’(今安徽蒙城)人,而其地理位置偏南,故封莊子為‘南華真人’。”*孫以楷、甄長松:《莊子通論》,東方出版社1995年版,第78頁。即使在唐以前的人這么認為,此說亦不足信。

      《唐會要》卷七十載:“離狐縣,天寶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為南華縣。”*王溥:《唐會要》,《叢書集成初編》,第824冊,第1252頁。

      《舊唐書》卷三十八載:“南華,漢離狐縣,累代不改,天寶元年改為南華。”*劉昫:《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5冊,第1441頁。離狐縣即曹州南華縣(今山東東明縣),將其改為南華縣正好是冊封莊子為南華真人之后,南華縣因莊子而得名,這明顯是因為在當時的人看來莊子生活的地方是今山東東明縣而非今安徽蒙城。而“南華”二字究竟取自何義,歷來主要有兩說。

      一說認為,莊子號“南華”是因為莊子曾經(jīng)在曹州南華山隱居過。

      明陸釴等編《(嘉靖)山東通志》卷二十二載:“曹有南華山,世傳為莊子棲隱之地?!?陸釴:《(嘉靖)山東通志》,見《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xù)編》,上海書店1990年版,第52冊,第35頁;第674頁。卷三十四載:“(莊周)隱于曹州之南華山,因名其經(jīng)曰《南華》?!?陸釴:《(嘉靖)山東通志》,見《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xù)編》,上海書店1990年版,第52冊,第35頁;第674頁。其言“世傳”,即民間傳聞,本無實據(jù)。

      再查明陸應陽《廣輿記》載:“(莊周)隱曹州之南華山,因名其經(jīng)曰《南華》?!?陸應陽:《廣輿記》,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73冊,第154頁。馮夢龍編撰《警世通言》卷二《莊子休盆成大道》:“(莊子)遂卻之不受,挈妻歸宋,隱于曹州之南華山。”*馮夢龍:《警世通言》,中華書局2002年版,第11頁。

      凌濛初編撰《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田舍翁時時經(jīng)理,牧童兒夜夜尊榮》言:“春秋時魯國有座南華山,是宋國商丘小蒙城莊子休流寓來此隱居著書,得道成仙之處。后人稱莊子為南華老仙,所著書就名為《南華經(jīng)》,皆因此起?!?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上冊,第388頁。小說故事多為民間口傳,并不紀實??滴趿辍赌先A經(jīng)解》(清宣穎撰)刻本在內(nèi)篇目錄之后“南華經(jīng)解內(nèi)篇”之下有小字注曰:“(莊周)隱曹州之南華山,因名其經(jīng)曰《南華》?!?陸鈛:《(嘉靖)山東通志》,見《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xù)編》,上海書店1990年版,第52冊,第674頁。(而同治五年半畝園藏書本中無此句。)可以看出《南華經(jīng)解》中所言與《山東通志(嘉靖)》《廣輿記》所言如出一轍,其間或許有所承襲。在明以前少有關于莊子隱于南華山的說法,而且許多典籍中都記載莊子曾經(jīng)隱居在抱犢山,而非南華山。此說最早出現(xiàn)在梁陶弘景的《真誥》卷十四云:“莊子師長桑公子,授其微言,謂之莊子也,隱于抱犢山?!?陶弘景:《真誥》,見《道藏》,第20冊,第576頁。如果在陶弘景之前有莊子曾隱居南華山這一說,那陶弘景也沒有必要把莊子與抱犢山聯(lián)系在一起。宋陳景元在《南華真經(jīng)章句音義》中也直接沿用此說。值得注意的是,陳景元在寫這篇敘的時候必定存在著兩個疑問,一是莊子隱居之山,二是“南華”之義。如果有“南華山”這一說,那這兩個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但事實上陳景元說“知南華之義所來尚矣”*陳景元:《南華真經(jīng)章句音義》,見《道藏》,第15冊,第894頁。,只好將南華作出了另一番解釋,而對于莊子隱居于何山,也只好依道教之所說,隱居于抱犢山。而同樣的問題在禇伯秀的《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序》*禇伯秀:《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見《道藏》,第15冊,第174-175頁。中也反映出來。明章潢《圖書編》“七十二福地”載:“抱犢山在潞州上黨,莊周所居?!?章潢:《圖書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969冊,第593頁。清宮夢人編《讀書紀數(shù)略》卷十二,名勝類,“七十二福地”中載:“抱犢山,潞安壺關縣,莊周所居?!?宮夢人:《讀書紀數(shù)略》,《叢書集成續(xù)編》,第9冊,第289頁??芍f周隱于抱犢山也是較為盛行的說法。陶弘景是南朝時期著名的道教學者,陳景元、禇伯秀皆宋代名道士,三人尚不知南華山這一說,那“因山名經(jīng)”就很容易讓人質(zhì)疑了。陳攖寧在《道教與養(yǎng)生》中說:“如果曹州確實有南華山,這個山名或許因莊子而起,縣名既然能改,難道山名不能改,未必是先有山名然后才有書名?!?陳攖寧:《道教與養(yǎng)生》,華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26頁。此說甚是。綜上可見,南華山蓋因莊子而得名,而非莊子因南華山而得名。

      另一說最早出現(xiàn)在宋陳景元撰《南華真經(jīng)章句音義》中,云:“南華者,義取離明,英華發(fā)揮道妙也?!?陳景元:《南華真經(jīng)章句音義》,見《道藏》,第15冊,第894頁。宋禇伯秀撰《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引錄此說。

      清陸樹芝撰《莊子雪》亦言:“南為離明之方,華為精英之發(fā),言發(fā)揮道秒,光明英華也?!?陸樹芝:《莊子雪》,《中華續(xù)道藏初輯》,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15冊,第542頁。按《周易》,離卦居南方,“離,麗也,明也,于象為火”*陳夢雷:《周易淺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3冊,第131頁。,故“南華”可以解釋成“離明英華”之意。然此恐有附會之嫌,對“南華”進行解釋得出“離明英華”之義甚為容易,但要將“南(離明)”與“華(英華)”結合起來,并且與莊子聯(lián)系上,似乎不大可能,因為“南”與“華”之間,南華與莊子之間并無必然聯(lián)系,在道教史上“南華”也不像“靈寶”“洞玄”“沖虛”等是一個有特殊的、固定含義的詞匯或術語?!半x明英華”應為道教學者對莊子“南華”一稱的解釋方式,即先有“南華”之名,后有“離明英華”之說。而非按“離明英華,發(fā)揮道妙”之意得出“南華”之名。道教給予神靈的名號往往帶有神秘玄妙的色彩。正如這“南華”二字一樣,或許最初并不含有實指的、深刻的含義,而是為了在將莊子這樣的人神化過程中增加一種神秘玄妙的感覺,使其更符合“仙人”的特質(zhì)。給道教神人以非同一般的名號,正是道教造神運動中所慣用的方式。

      莊子為何名為南華,由于文獻不足徵,難以考實,禇伯秀在《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序言中所云:“竊詳南華之號,其來久矣。似是上天職任所司,猶東華、南極之類,不可以人間義理臆度。故諸解無聞焉?!?禇伯秀:《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道藏》,第15冊,第175頁。這至少說明,在南宋,“南華”之意已經(jīng)渺不可知。就上述兩種說法的傳播路徑來看,隱居南華山一說,富有民間傳說的色彩,故容易被人們接受并以神話或傳說的方式傳播;而“離明英華”一說,頗含學術意味,能在道教學者及其著述中流傳,卻難以獲得普遍的民間認同。

      (責任編輯 孟莉英)

      On Zhuangzi Being Named “Nanhua”

      XIONG Xiang

      (HumanitiesSchoolof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28,China)

      According to the recordation in Tanghuiyao, we can infer that the time when the court of Tang Dynasty called Zhuangzi as Nanhua Zhenern, and the bookZhuangziasNanhuaScripturewas the first year of Tianbao era (742). The time when Zhuangzi was regarded as a scripture was also between Liang Dynasty and the first year of Tianbao era. For the origins of Nanhua, some think it was named after the Nanhua Mountain near Caozhou in Shandong, but others deem it was stemmed from the meaning of effulgence. Although both versions are skeptical, they reflect on the two explanations and propagation paths.

      Zhuangzi; Nanhua; origin

      2013-09-07

      熊湘,男,貴州桐梓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yè)博士生。

      10.3969/j.issn.1671-2714.2014.01.008

      猜你喜歡
      文子列子天寶
      列子不受粟
      大連天寶化學工業(yè)有限公司
      橡膠科技(2022年12期)2023-01-03 02:36:40
      劉天寶 教授
      天寶三載發(fā)生了什么?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34
      《列子》研究綜述
      名作欣賞(2018年23期)2018-07-18 14:48:24
      文子
      心聲歌刊(2018年3期)2018-01-23 21:43:28
      《天寶遺事諸宮調(diào)》的創(chuàng)新
      中華戲曲(2017年1期)2017-02-16 07:10:32
      《列子》文體的分類梳議
      簡本《文子》與黃老道家思想體系的構建
      NORTHERNMOST COUNTRY
      漢語世界(2015年1期)2015-12-28 11:05:23
      神池县| 麦盖提县| 林西县| 舞阳县| 杨浦区| 梅河口市| 平果县| 榆林市| 安达市| 松原市| 平陆县| 沈阳市| 肃宁县| 阿瓦提县| 惠水县| 建水县| 五家渠市| 丰城市| 靖宇县| 万盛区| 海城市| 都昌县| 洛阳市| 清远市| 大英县| 龙川县| 钟祥市| 蓝山县| 汕头市| 东明县| 陇南市| 焦作市| 靖江市| 太原市| 怀柔区| 株洲市| 宕昌县| 克拉玛依市| 保定市| 扶风县| 临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