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研究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癥狀及診斷和治療方法。方法 以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50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回顧50例患者的影像學檢查資料、臨床診斷方法及治療結果,探討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癥狀特點并總結臨床治療和診斷效果。將50例患者按照對照、雙盲的原則隨機分為三組,其中A組17例患者,采用阿奇霉素進行治療;B組17例患者,采用紅霉素進行治療;C組16例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聯(lián)合紅霉素進行治療。觀察比較不同治療方法下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結果A組總有效率為76.5%,B組總有效率為82.4%,C組總有效率為93.8%;與A、B組療效相比,C組療效明顯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止咳時間、退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方面,C組時間明顯短于A、B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良反應方面,三組患者無顯著性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阿奇霉素和紅霉素對肺炎支原體肺炎治療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肺炎支原體;肺炎;阿奇霉素;紅霉素
支原體肺炎是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pneumoniae,MP)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辦肺炎,一般對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治療敏感,預后良好,但若沒有及時進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療或是對抗感染治療反應不良,也會引起呼吸衰竭,甚至引起死亡[1]。為提高臨床診斷率和治療率,筆者對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50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的病例進行研究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50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對照、雙盲原則將50例患者隨機分為3組:A組17例,男性9例,女性8例,患病天數(shù)為4~18d,平均病程5~9d;B組17例,男性10例,女性7例,患病天數(shù)5~19d,平均病程5~9d;C組16例,男性9例,女性7例,患病天數(shù)4~20d,并肩病程5~9d。三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臨床特點 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咳嗽,常伴有畏寒、頭痛、咽痛、胸骨下疼痛等癥狀;患者體溫多在39℃左右,發(fā)熱時間長;多數(shù)咳嗽癥狀明顯,多分泌痰液(偶見血絲),有時稍似百日咳;有輕度濁音,呼吸音減弱,有濕性啰音;肺部無明顯特異性,X線可見單側或雙側肺野絮狀陰影;MP-IgM 抗體滴度》1:80為陽性。
1.3方法 A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療,0.5g/次,1次/d;B組患者紅霉素治療,1.2g/次,1次/d;C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聯(lián)合紅霉素治療,其中紅霉素治療4d,然后口服阿奇霉素3d。觀察治療效果。
1.4療效標準 觀察三組患者的止咳時間、退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及不良反應等。療效標準:治愈 3d內體溫恢復正常,咳嗽、肺部啰音消失,X線顯示肺部炎癥全部吸收,無并發(fā)癥。有效 7d內體溫恢復正常,咳嗽減輕,肺部啰音消失,肺部炎癥大部分被吸收,沒有或輕微并發(fā)癥。無效 7d內體溫未恢復正常,咳嗽無緩解或加重,肺部啰音和肺部炎癥均存在,有較重并發(fā)癥。
1.5統(tǒng)計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組間進行t檢驗,用x2檢驗比較兩組計數(shù)資料療效,P<0.05時,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A組總有效率為76.5%,B組總有效率為82.4%,C組總有效率為93.8%;與A、B組療效相比,C組療效明顯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三組患者止咳時間、退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比較 與A、B組相比,C組患者各考察項目時間明顯縮短,P<0.05,存在顯著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見表2。
3討論
阿奇霉素和紅霉素對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治療具有良好的療效,且不良反應少,值得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徐前,王福文.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5639-5642.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