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輸液是臨床治療中最常用的方法,在治療和搶救患者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基礎護理操作中用的最多的技術,也是護患糾紛最多的治療環(huán)節(jié)[1]。隨著人們的法制觀念和維權意識的不斷提高,有靜脈輸液引發(fā)的護患糾紛有所增加。現(xiàn)將近幾年我院由靜脈輸液引發(fā)護患糾紛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院2008年5月~2012年10月因靜脈輸液引發(fā)的糾紛,共38例。其糾紛原因:藥物錯輸3例,占7.9%;液體內有絮狀物、雜質、橡皮塞等3例,占7.9%;液體變色4例,占10.5%;液體外滲10例,占26.3%;多次穿刺5例,占13.2%;健康教育不到位7例占18.4%;留置針堵塞6例占15.8%。
2靜脈輸液中常見的糾紛原因分析
2.1患者方面的原因 一些患者有一定的藥物知識但缺乏對疾病的認識,隨意調節(jié)輸液滴數(shù);患者與家屬對醫(yī)療的期望值過高,輸液2~3d不見好轉就認為是護士少加藥或未加藥;對正常的藥物反應不理解;患者本身血管條件不佳,老年人血管彈性差,皮下脂肪少,輸液容易發(fā)生液體外滲。患兒靜脈細小、隱匿、不配合,穿刺困難,護士不能一次成功而導致家屬不滿。
2.2護士方面的原因
2.2.1護士缺乏主動服務意識、法律意識淡薄 由于護士工作量大,在輸液過程中未能及時主動的巡視觀察,患者輸液過程中發(fā)生液體外滲導致局部腫痛、回血堵塞針頭、液體滴空等未及時發(fā)現(xiàn),導致患者不滿而投訴;在輸液過程中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當發(fā)現(xiàn)輸錯藥時未及時報告并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缺乏對護理學科的主動性、預見性、科學性認識,表現(xiàn)為工作懶散,對自己的過失輕描淡寫、無所謂。
2.2.2查對制度流于形式 護士責任心不強,工作中粗心大意,沒有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加錯藥,寫錯患者床號、姓名,打針或換瓶時只喊床號或姓名,個別患者盲目作答而導致用錯藥;在配藥和輸液操作前、中、后未嚴格核對藥品名稱、包裝、有效期及藥品質量。
2.2.3液體外觀改變 護士為節(jié)省時間加藥時選用大針頭,一瓶液體中加多種藥,針頭反復穿刺瓶塞,將瓶塞沖入液體內。不了解藥物的酸堿度和藥物混合時的兼容性,沒有正確閱讀藥品說明書。配藥后未仔細檢查,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液體內有液體內有絮狀物、雜質、橡皮塞,液體變色等而在輸液過程中被患者或家屬發(fā)現(xiàn)。
2.2.4健康教育不到位 護理人員對正確用藥及特殊藥物不良反應知識掌握不好,不能及時耐心的解答患者的提問,導致患者及家屬對護士的不滿而引發(fā)糾紛;一些貴重藥、特殊藥交代不及時。如甘露醇輸注時藥快,要,防止外滲,更不能因為快速輸注時引起的疼痛而私自調慢滴速;大劑量垂體后葉素靜脈滴注時會引起腹痛。
2.2.5操作技術不熟練 護士的穿刺水平有限,尤其是年輕護士,反復多次穿刺導致患者及家屬不滿。
3 防范對策
3.1強化安全質量教育,提高護士法律法規(guī)意識 對護士進行經(jīng)常性的法律、法規(guī)教育。對每一起輸液缺陷和事故一查到底,明確責任。
3.2建立嚴密的管理體制,減少差錯的發(fā)生 建立統(tǒng)一的、細化的靜脈輸液操作規(guī)程、質量標準、評價辦法。藥物配置過程中認真檢查藥液,做好三查七對。稀釋藥物應使其充分溶解,現(xiàn)用現(xiàn)配,科學的安排輸液順序。重視藥物的合理配伍,在用藥前盡可能了解患者的用藥史,在輸液過程中主動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減少針頭穿刺瓶塞次數(shù),減少進針時混入微粒成分。
3.3 切實做好輸液全程的健康教育工作 科內設立專職健康教育員,協(xié)同專業(yè)護士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對靜脈輸液所用藥品的性質、不良作用、輸液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如實告訴患者。使患者及陪護了解輸液中的注意事項及配合要點,更好地配合完成治療??刹扇】陬^宣教與書面宣教相結合,隨機宣傳與示范宣教相結合等多種形式,杜絕患者自行調節(jié)輸液滴速的現(xiàn)象發(fā)生。
3.4加強基本功的訓練,提高穿刺成功率 根據(jù)患者病情、血管情況、輸液總量、速度、頻次及藥物性質不同等選擇相應的輸液器,熟練掌握各種輸液器材的使用方法及穿刺技術。應用靜脈留置針時應在敷貼邊上注明穿刺日期,3~5d更換1次[2],最長不要超過7d。
參考文獻:
[1]殷婷.靜脈輸液引發(fā)糾紛相關因素分析與對策[J].職業(yè)與健康,2007, 23(1):77.
[2]戚紅.封閉留置針在頭皮靜脈輸液中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0,15(2):78-88.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