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CT診斷在腹部創(chuàng)傷中的應用及其臨床意義進行分析。方法 資料選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收治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52例,均行CT診斷,并對其具體的應用及臨床意義作回顧性分析。結果 經CT診斷,共發(fā)現有13例脾臟損傷,15例腎臟損傷,10例肝臟損傷,6例胃腸道及腸系膜損傷,4例胰腺損傷,1例膽道損傷,2例腹膜后血腫,1例其他損傷;且行手術的39例患者中,有37例與CT診斷結果相符,診斷準確率高達94.87%。結論 采用CT診斷技術,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診斷的準確率,還能盡量避免漏診、誤診的現象發(fā)生,進而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奠定堅實地基礎。
關鍵詞:CT診斷;腹部創(chuàng)傷;應用;臨床
腹部創(chuàng)傷是臨床急診科常見的外傷疾病之一,約占所有外傷性疾病的4%,且腹部創(chuàng)傷的死亡率也極高。而采用傳統(tǒng)的腹部平片等手段診斷腹部創(chuàng)傷時,時有漏診或誤診現象,這對于治療和患者恢復也極為不利[1]。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CT技術在腹部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也漸漸廣泛起來,其可以對患者腹部創(chuàng)傷的位置、性質、深淺、嚴重程度等進行具體、有效的評估,這也為進一步的治療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選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52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5例,年齡在16~67歲,平均年齡為(36±4.52)歲。52例患者的致傷原因主要為:車禍傷21例,跌傷、墜落傷7例,銳器傷10例,拳擊傷3例,踢傷6例,其它傷5例。就診時間在外傷后1 h以內者26例,1~3 h者14例,3~24 h者9例,24~48 h者3例。
1.2方法
1.2.1儀器選擇 CT掃描儀選擇為西門子16層螺旋CT,層間距在5~10 mm之間,層厚為5~10 mm。
1.2.2掃描方法 以患者兩側的膈頂部作為起點,并經肺臟區(qū)部,漸漸向兩邊腎臟的下級實施掃描,所有患者均先進行平掃,再后進行強化掃描,并針對創(chuàng)傷嚴重的患者實施全腹部掃描,若疑似為空腔臟器受損者,在掃描時主要對恥骨聯(lián)合部位進行重點掃描。
進行掃描時,專業(yè)的掃描人員對患者腹膜后腔、腸道等部位進行嚴密的觀察,在掃描結束后,將掃描結果交由創(chuàng)傷醫(yī)生、放射科專業(yè)醫(yī)生對其進行解讀與分析,并擬定早期的治療方案。通過對患者積極、緊急的處理后,在情況初步穩(wěn)定之后,再以CT診斷結果作為依據,行針對性的急診手術。
2結果
2.1 CT診斷結果及表現 本次所研究的52例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中,經CT診斷,共發(fā)現有13例患者為脾臟損傷,15例患者為腎臟損傷,10例患者為肝臟損傷,6例患者為胃腸道及腸系膜損傷,4例患者為胰腺損傷,1例為膽道損傷,2例為腹膜后血腫,1例為其他損傷。
其中,各損傷部位的CT表現主要為:①脾臟損傷:脾體積較正常人有所增大,且形態(tài)不規(guī)則,密度不均勻,脾邊緣呈弧帶狀、蔥皮樣等;②腎臟損傷:腎體積有所增大,腎四周出現高密度灶,腎實質密度不均勻,且存在高密度血塊影或低密度影;③肝臟損傷:主要表現為肝包膜下透鏡樣低密度,伴相應肝實質受壓變平;或肝內呈高密度圓形血腫影以及肝內線樣低密度影,邊緣較為模糊;④胃腸道及腸系膜損傷:腹腔內可見少量或是大量積血,腹腔及后腹腔呈游離氣體影等。
2.2臨床治療結果 在所收治的52例患者中,針對經CT診斷且腹部創(chuàng)傷較良好的13例患者行治療,治療過程中有1例死亡(7.69%),死亡原因為多發(fā)傷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另39例經CT診斷且腹部創(chuàng)傷嚴重的患者行手術治療,根據CT診斷結果一一對照進行手術,其中有37例與CT診斷相符,診斷正確率為94.87%%,另有2例與CT診斷不符,CT診斷失誤率為5.13%,原因主要為血管損傷。
3討論
腹部創(chuàng)傷屬于外科急診中常見病之一,由于此病的病情變化較快,若處理不當極容易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響?;颊叱霈F的腹部創(chuàng)傷現象,大多是由于突發(fā)性意外所導致的,若患者只有腹壁受到了損傷,則表示病情較為輕微,對患者的生命安全一般不會造成的影響。但若是患者因為腹部遭到創(chuàng)傷而累及各內臟器官,則很容易出現大出血、休克、感染等現象,這也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谝陨喜焕蛩乜紤],針對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在臨床治療中為能成功地搶救患者的生命,采取先進的儀器與技術,在搶救初期進行高效、精準的診斷也已成為必然的趨勢[2]。
而CT診斷技術應用于腹部創(chuàng)傷診斷中時,其特有的操作便捷、高精準度、掃描迅速等優(yōu)勢,也受到了臨床醫(yī)生的廣泛青睞。在本次研究中,均采用多層螺旋CT掃描儀對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進行掃描,大多數患者均在20 s內得到診斷,且精準度高,因此也為患者爭取了更多的治療時間,有效地避免了病情的拖延。但本次研究中,也有2例患者有腹部血管損傷現象未能成功地檢測出來,這也表明了采用CT診斷技術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針對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臨床應用CT診斷時,醫(yī)生也只能將其診斷結果作為關鍵性的依據,但卻不能將其作為唯一的參考,以避免醫(yī)療事故的發(fā)生[3]。
綜上所述,臨床上針對腹部創(chuàng)傷的患者,采用CT診斷技術,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診斷的準確率,還能盡量避免漏診、誤診的現象發(fā)生,進而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奠定堅實地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慶華,李峻,陳建峰.急診CT平掃對閉合性腹部創(chuàng)傷的診斷價值[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10):1547-1548.
[2]鄭忠勤,徐燕.多層螺旋CT診斷急性胸腹部創(chuàng)傷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3,23(4):636-637.
[3]葉橋欽,謝品超,李昶榮.閉合性腹部創(chuàng)傷空腔臟器損傷的螺旋CT應用價值[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2,16(28):3746-3747.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