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損傷是創(chuàng)傷急診中的常見病,在重體力勞動尤其是在礦下塌頂.凍土傷車鍋,地震以及跳水等體育運動中可能發(fā)生,是骨科患者中死亡率較高的創(chuàng)傷,多見于中、青年人。因此,提高對這類患者的急診處理水平是當前人們關注的問題。
頸椎損傷的特點:①嚴重的急性頸椎損傷常合并高位頸髓損傷所致的四肢癱瘓。②伴有呼吸困難。膈肌,肋間麻痹,引起咳痰能力下降、呼吸梗阻,導致呼吸困難,常并發(fā)肺部感染。在高位頸髓損傷患者,如血肺或水腫累及延髓,引起呼吸中樞麻痹可致死。③病情變化快。重癥患者合并顱腦損傷,常在傷后24~48h內出現(xiàn)呼吸循環(huán)衰竭而死亡。④容易出現(xiàn)高位截癱等并發(fā)癥。
1 急性頸椎創(chuàng)傷患者護理原則
1.1對此類患者作任何檢查均應力求避免加重原有的傷情。平臥時以兩個沙袋放在頭部兩側以限制其活動。搬動患者作X線等檢查時最好4人操作,4人均站患者右側:一人應以雙手扶住患者下傾作頭頸部中間位牽引,預防因搬動引起的損傷,第2人將雙手放入患者肩部和胸部,第3人將雙手放入腰部及臀部,第4人依次將雙手放入股下及胸窩部。四人同時用力,將患者拾到進行檢查和治療的地方。
1.2患者多為嚴重暴力傷,應注意有無其他臟器的損傷。護士應做好有關準備工作。
1.3注意呼吸道通暢。在呼吸肌麻痹、以腹式呼吸代償?shù)幕颊撸瑧⒁膺M食量要適當,并注意及時排便,須知腹脹常引起呼吸衰竭。
1.4及時而穩(wěn)妥協(xié)助醫(yī)師整復頸椎部的骨折脫位。
1.5采用脫水療法以減輊脊髓損傷后的水腫,加強神經(jīng)細胞的能量供應。
1.6采取降溫措施,以減少神經(jīng)細胞的能量消耗,減緩其組織損害。
1.7抗生素合理應用。
1.8截癱并發(fā)癥的防治 對于一個嚴重的外傷患者,首先應協(xié)助醫(yī)師觀察患者全身狀況,如神志、血壓、脈搏、呼吸、瞳孔大小以及對光反應等。必須檢查有無臟器損傷,包括顱腦、大血管損傷,然后再檢查頸部損傷及癱瘓的情況。急診室醫(yī)護人員除作一般檢查外,對患者傷情、搶救經(jīng)過等應作重點了解,并作骨科和神經(jīng)科檢查,以掌握骨骼及脊髓的損傷情況,詳細記錄檢查所見,作為判斷病情及采取治療措施的臨床依據(jù)。
患者如因呼吸道梗阻導致呼吸困難,應立即吸除阻塞之分泌物,并按病情予以鼻導管輸氧,或使用簡易人工呼吸器,同時做好氣管切開之一切準備。在搬運患者時不能隨意改變體位,以免加重脊髄損傷。必須在牽引頭頸部使呈中間位的情況下搬動患者。將患者放在木板上,頭部兩側置沙袋以限制頭頸部活動。一般情況下應盡可能少地搬動患者。另要注意以防褥瘡。
2 治療和護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項
2.1持續(xù)輸氧(鼻導管給氧,簡易人工呼吸器等)以及是否需要氣管切開,當視病情由醫(yī)師決定。氣管切開的目的在于一方面便于吸痰使呼吸道通暢,另一方面便于持續(xù)使用人工呼吸器?;颊邅碓\后應立即準備好電動吸引器、人工呼吸器,將氣管切開及其他搶救用具裝配妥善。
2.2靜脈輸液可同時給藥。常用的藥物有,氟美松靜注20mg/d,20%甘露醇250毫升快速點滴,每6h或12h一次,可與50%葡萄糖溶液100毫升靜滴交替使用,能量合劑,ATP20毫克、輔酶A50單位、細胞色素C15-30mg靜滴(細胞色素C須作皮試,陰性者方可使用)每日一次。使用這些藥品的目的在于提高機體的應激能力,脫水和增加能量,有利于受損細胞的恢復??珊侠淼貞每股匾灶A防感染。
2.3根據(jù)病情輕重采用不同的牽引方法,牽引包括皮膚牽引和骨牽引 如果損傷較輕多采用頜下布帶牽引。牽引時患者會感到不適而影響咀嚼和吞咽動作。牽引時間短、牽引重量輕者可使用此法。如果損傷重,骨折錯位明顯,則應用布帶效果不好,而以采用顱骨牽引為宜。早期應用顱骨牽引,可穩(wěn)定頸椎的骨折傷情,同時具有復位的作用。根據(jù)傷情以及患者屬仲展型或屈曲型頸椎損傷,可適當?shù)卣{節(jié)牽引方向。顱骨牽引的重量可達9~10kg。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投照X線片以了解復位情況。一旦復位,根據(jù)醫(yī)囑應減輕牽引重量以維持頸椎的對位。需維持相當長的顱骨牽引時間,直至頸椎穩(wěn)定為止。
牽引時臨床上的注意點:①床頭墊高15cm左右。②牽引重量需適當。牽引力的方向在伸展型應略呈屈曲位,在屈曲型應略呈伸直位,同時需調整患者頸、肩、背部的體位。牽引重量不得隨意改變。③注意觀察牽引裝置是否合適,牽引弓是否滑脫,
以及牽引的骨孔部有無出血、感染等情。④翻身時需牽引和轉動患者頸部,以使軀干與并沒有頸部的縱軸保持在一個平面上,防止扭動頭頸部或牽引用具突然墜落。⑤牽引錘是否懸空,牽引弓系繩部位與牽引滑輪應保持一定距離以免系繩部位與滑輪相接觸而降低牽引作用。⑥保持反牽引力的作用。如患者滑脫,應及時將患者的身軀移向床尾。
2.4定時翻身 由于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病變和血運障礙,這一類患者的皮膚抵抗力差,骨隆起部容易發(fā)生褥瘡,一旦發(fā)生則不易愈合。褥瘡繼發(fā)感染則傷面滲出液量大,因而加重患者消耗。因此必須嚴格地每2h翻身1次。一旦發(fā)生褥瘡,應立即采取治療措施。如局部應用收斂藥等。外用紅外線烤燈烤于。如褥瘡達Ⅱ~Ⅲ度,生肌散、以白糖膠布包蓋等。
2.5對咳痰困難的患者可應用噴霧吸入(先用適當?shù)目股丶觓-麼蛋酶藥物),或者叩擊背部,擠壓胸部和腹部,幫助患者排痰。必要時將痰液吸出。長期缺氧可引起心、腦等臟器損害。要熟練地正確使用人工呼吸器,并及時排除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故障。
2.6降溫 患者常出現(xiàn)中樞熱,此系神經(jīng)功能紊亂所致。對這類患者宜應用物理降溫,如使用冰袋,以冰水擦浴,酒精擦身等。療效較好。
2.7留置導尿管的管理,由于排尿困難應用留置導尿管時必須作閉式定時引流,每2~3h開放1次,以訓練自動膀胱的形成,而不可長期持續(xù)引流,以免引起膀胱孿縮。患者一旦習慣于規(guī)律性排尿,即可形成自動膀胱。一般在傷后4~6w即可逐漸形成。此時護士可以根據(jù)醫(yī)囑去掉尿管讓患者自行排尿。但要注意每次排尿后的殘余尿量。
2.8腸麻痹及便秘的防治,患者宜進容易消化的飲食,入量要適當,以防止腹脹。必要時可給緩瀉劑,如番瀉葉5~8g泡飲1次、蓖麻油20~30ml口服、50%硫酸鎂20~30ml口服等,不覺 可銨摩腹部,以新斯的明0.5mg加0.5%普魯卡因4ml雙足三里穴位封閉,必要時用1%~2%肥皂水灌腸。
2.9全身支持療法,護士應與營養(yǎng)室取得聯(lián)系填寫飲食通知單,給以高能量易消化之食物。
2.10急診手術前的準備及術后護理要點,急診手術的目的是使骨折復位,固定由于外傷而引起失穩(wěn)的患椎椎體以及清除椎管內血腫及其他壓迫物。如決定手術,應抓緊術前的準備工作,包括,剃頭、備皮、皮試、禁食、擦浴、更衣、術前用藥等。備皮范圍應包括骼骨取骨區(qū)。
對于病情危重、呼吸肌麻痹的患者,要隨時作好各種復蘇搶救工作的準備,建立特殊護理記錄。
編輯/劉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