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討腹腔鏡內環(huán)口縫扎術后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圍手術期護理。對2012年全年389例行腹腔鏡內環(huán)口縫扎術后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圍手術期護理作回顧性總結分析。389 例全部治愈,術中順利,術后無并發(fā)癥,無因圍手術期護理不當而影響手術進行及患兒的預后。
關鍵詞:腹腔鏡;內環(huán)口縫扎術;小兒腹股溝斜疝;護理
小兒腹股溝斜疝是小兒外科臨床工作中最常見的疾病[1]。疝內容物從腹股溝管內突出,經過腹股溝管,再穿出腹股溝外環(huán),并可進入陰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全年389例,其中男382例 ,女7例,年齡6個月~12歲,平均年齡3.4歲,雙側疝78例,術中發(fā)現隱性內環(huán)口未閉91例,患兒均為陰囊或腹股溝區(qū)可復性腫物,邊界清,擠壓腫物消失,透光試驗陰性。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氣管插管全麻,患兒取平臥頭低腳高10~20°位,臍窩上緣做0.5cm切口置入氣腹針建立氣腹,根據年齡氣腹壓力維持8~10mm汞柱。建立氣腹后穿刺置入微型腹腔鏡,于左臍旁3~4cm做0.3cm切口,在腹腔鏡監(jiān)視下置入操作鉗,觀察腹腔情況,探查了解內環(huán)口類型及對側內環(huán)口,有隱性斜疝也一并處理,常規(guī)探查腹腔內臟器有無損傷或活動性出血,解除氣腹,切口皮下縫一針。手術時間單側5~10min,雙側10~20min。術后第2d出院。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入院健康教育 向家長及患兒介紹病房環(huán)境,適當增減衣物,查看腹股溝區(qū)情況,告知家長腹股溝區(qū)或陰囊有腫物突出時要及時報告以便得到及時處理。介紹腹腔鏡手術知識,術前護理工作流程,以取得家長及患兒信任與配合。
2.1.2 術前檢查 常規(guī)行血、尿、便、肝腎功能、凝血功能、胸片等檢查,根據年齡及血管顯露情況選擇適當的采血部位,可選擇肢端、腹股溝、頸外靜脈等。資料顯示[2,3]動脈血電解質及凝血酶原時間與周圍靜脈血結果無差異,所以在少數患兒由于肢端選擇靜脈采血困難而在選擇腹股溝或頸外靜脈部分患兒家長存在一定的顧慮時,我科多采取橈動脈血以避免患兒在采血時長時間哭鬧,腹壓增加疝囊突出。
2.1.3皮膚準備 臍緣是手術切口位置,臍部的徹底清潔是術后切口1期愈合的保證,常規(guī)用醫(yī)用石蠟油棉簽松解清除臍窩污垢,再以皮膚消毒液清除油跡和消毒,注意清潔臍窩時動作應輕柔。
2.1.4 心理護理 由于對傳統手術的理解,家長及大齡患兒在接受手術治療時都會產生焦慮、恐懼心理,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及時與家長溝通,清楚家長所顧慮問題,針對問題進行相應的心理護理:重點介紹微創(chuàng)手術優(yōu)點,列舉病房手術后病例,介紹術后護理流程等消除術前不良心理,為手術創(chuàng)造良好心態(tài)。
2.2術后護理
2.2.1 生命征監(jiān)測 患兒返回病房后及給予心電監(jiān)護監(jiān)測生命征,觀察神志及麻醉消除情況,未完全清醒者取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臥位,必要時肩頸部墊以小枕以打開呼吸道保持呼吸通暢。
2.2.2 飲食護理 術后常規(guī)禁食,有文獻顯示[4]小兒腹腔鏡術后進食時間以術后清醒或術后2h清醒后進食為佳,故本組患兒在手術麻醉完全清醒、精神好轉后均予先飲用少量溫開水,觀察20~30min后無嘔吐即可予流質飲食后漸過渡到適量半流飲食。手術當日禁生、冷、硬食物。
2.2.3小便的觀察 術后自解小便也是衡量麻醉消除度的要點。本組有5例患兒出現完全清醒后小便困難現象,均為較大齡患兒,通過開塞露納肛刺激排便后均可自行小便。
2.2.4 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 術后并發(fā)癥有皮下氣腫、陰囊水腫、腹痛、肩背痛、切口滲血等。皮下氣腫與氣腹針尖端位于腹膜外間隙、術后腹腔內CO2未完全排除,小兒哭鬧腹壓增加氣體滲入皮下間隙,腹腔內CO2通過穿刺鞘周邊進入皮下組織等有關。一般氣腫小無需特殊處理,本組患兒一例發(fā)生穿刺孔旁皮下氣腫,呈輕度,未作處理3d后自行吸收、消失。3例較大齡兒訴腹痛,其中2例膀胱較充盈,經排尿后疼痛緩解,一例述說不清為腹痛或切口疼痛,觀察生命征正常,經醫(yī)生檢查無急腹癥陽性征后遵醫(yī)囑予密切觀察,3例患兒術后2d均順利出院。術后肩背酸痛不適為手術結束后未能將腹腔氣體完全排除,CO2氣體積聚膈下產生碳酸刺激膈神經所致,一般術后2d消失,為減少此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術后患兒宜平臥間斷低流量吸氧盡快將二氧化碳排出[5]。本組病例未發(fā)現患兒訴說肩背疼痛不適,無陰囊水腫與切口活動性滲血的發(fā)生。
2.2.5術后健康教育 術后對患兒及家長進行宣教的內容包括:術后復診時間、不適隨診、術后1w后可根據切口情況酌情淋浴,浴后盡可能沾干水份保持切口干燥??蛇m當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減輕腹壓,術后3個月內不宜進行劇烈的體育運動,小齡患兒避免長時間劇烈哭鬧及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后的劇烈咳嗽。
3結論
本組患兒全部治愈出院,術中順利 ,術后隨訪無并發(fā)癥,無護理不當或宣教工作欠缺而影響治療。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在臨床的成熟運用,腹腔鏡縫扎內環(huán)扣治療小兒腹股溝斜疝患兒與傳統相比具有術野清楚,治愈率高、切口小、損傷小、疼痛輕、復發(fā)及并發(fā)癥少、康復快、操作簡單、安全、住院時間短,且可同時發(fā)現及處理隱性內環(huán)口未閉并處理,同時患兒較早自主下地活動可減少術后家長的心理壓力,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必須掌握腹腔鏡的手術臨床特點才能制定和完善護理工作流程。
參考文獻:
[1]李宇洲,梁建升,劉衍民,等.微型腹腔鏡治療小兒斜疝350例[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02,23(1):63-65.
[2]尹小兵,柴瓊霞,李展鋒.從動脈測壓管采血行血電解質及血糖測定的研究[J].護理研究,2055,19(1A):55-56.
[3]吳芳蘭,楊燕寧,吳卓媚.不同途徑采血對凝血酶原時間影響的對比觀察[J].護士進修雜,2005,20(1):16-17.
[4]盧國英,馬少波.小兒胃腸道全麻腹腔鏡術后進食時間的探討[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10,5(4):368-369.
[5]葉明,周漢新.小兒腹腔鏡外科學基礎[M].武漢:湖北科技出版社,2002 ,153-158.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