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個體化舒適護理在房顫射頻消融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30例房顫射頻消融術治療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15例(個體化舒適護理)和對照組15例(常規(guī)護理)。結果 試驗組患者滿意度,住院舒適度高于對照組,試驗組術后心理焦慮程度、失眠等低于對照組。結論 個體舒適化護理應用在房顫射頻消融術中可增進患者舒適度,減輕患者痛苦,有效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個體化舒適護理;房顫射頻消融術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國內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房顫的患病率 0.77%,并且其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長,>80歲人群的患病率高達7.5%[1]房顫患者通常生活質量較差,經(jīng)常需要住院治療,并且容易患中風等嚴重甚至致命的心血管并發(fā)癥。針對房顫的治療,除了傳統(tǒng)的藥物治療外,隨著介入心臟病學的發(fā)展,經(jīng)導管射頻消融治療陣發(fā)性房顫因其具有微創(chuàng)、有效、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近年來逐步成為根治心房顫動的一種主要方法[2]。然而作為一種有創(chuàng)的治療方法,患者仍對該術式有一定的恐懼心理,尤其是一些高齡有較 其他合并癥的患者,如果能在圍術期對患者實施正確的護理,增進患者舒適度,對于減輕患者痛苦,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現(xiàn)對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住的陣發(fā)性房顫射頻消融治療的30例患者進行了個體化舒適護理和常規(guī)護理的對比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陣發(fā)性房顫行射頻消融治療的患者共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40~70歲,平均64歲;合并高血壓病的患者共16例,糖尿病4例,吸煙者10例。術中選用的術式為環(huán)肺靜脈左房線性消融。兩組在性別、年齡及病情等方面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15例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術前禁食、水4 h,訓練床上 小便,腹股溝處備皮,術畢返回病房后,立即給予安置心電監(jiān)控儀,術后12 h內每30 min密切觀察、記錄心率、心律、血壓、呼吸參數(shù)。注意觀察術側肢體的足背動脈搏動、皮溫,穿刺部位沙袋壓迫,觀察有無血腫及滲血滲液。臥床期間(12 h內)避免術側肢體屈膝、外展。干預組15例在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個體化舒適護理措施,在患者出院前對其進行問卷調查,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理焦慮程度、舒適度、住院滿意度以及失眠情況。
1.3主要的舒適護理措施
1.3.1射頻消融術前的舒適護理 術前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根據(jù)評估情況和患者及家屬的文化層次,實施心理行為干預可降低患者的焦慮和疼痛程度[3],由責任護士詳細地為患者介紹手術的方法、過程和圍術期可能會發(fā)生的常見不適,使患者調整到最佳心態(tài)接受手術,給予使用靜脈留置針。
1.3.2射頻消融術中的舒適護理 患者進入導管室后,保持室內整潔安靜,護理人員態(tài)度和藹、主動與患者進行交談,分散患者注意力,動作輕柔敏捷,術中貼敷電極、連接導線時注意患者的保暖和隱私保護,向患者簡單介紹相關機器的作用,術中及時詢問有無不適,給予心理安慰。消融放電過程中,患者若感到疼痛較劇烈時,可適量遵醫(yī)囑使用鎮(zhèn)痛劑。密切觀察心電監(jiān)護屏,監(jiān)測心率、心律、血壓和血氧飽和度變化,檢查并準備好急救器材和藥品,必要時行心電除顫搶救。
1.3.3射頻消融術后的舒適護理 ①術后患者回病房,密切觀察患者神志、生命體征情況,每30 min測量HR、R、BP,直至平穩(wěn)。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嚴密觀察患者心率、心律變化,觀察有無房顫、房撲等心律失常發(fā)生。②術后絕對臥床休息24 h,雙側腹股溝穿刺處予彈力繃帶加壓包扎,肢體制動12 h[4],密切觀察穿刺肢體足背動脈搏動、皮膚溫度、顏色及感覺變化[5],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制動期間每小時評估患者腰背部酸脹疼痛情況,術側肢體伸直期間,并將手伸至患者腰背部進行按摩,時間15 min,同時囑患者在床上做足趾關節(jié)的屈伸活動。術后協(xié)助患者床上排便,觀察二便顏色、性質、量。當患者出現(xiàn)排尿困難時,給予熱敷或按摩腹部,并采取屏風隔離床位,緩解患者緊張情緒。
1.3.4其他相關的舒適護理 住院期間,積極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簡要了解其家庭關系、經(jīng)濟狀況,在不影響治療和病區(qū)秩序的前提下適當允許家人陪護,指導患者家屬如何給予患者良好、有效地心理支持。尊重患者的飲食習慣和宗教信仰,在不影響同病房其他病友的情況下,盡量滿足其對宗教信仰的要求。夜間病區(qū)熄燈后,避免強光刺激,合理安排巡視時間,盡可能降低一切噪音,避免影響患者睡眠的因素。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6.0分析,采用χ2 檢驗進行比較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心理焦慮程度、舒適度,住院滿意度以及失眠情況比較,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經(jīng)過護理后兩組患者心理焦慮狀況、住院舒適度,住院滿意度以及失眠情況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自2000年Pappone等首創(chuàng)CARTO(電磁標測)系統(tǒng)指導下環(huán)肺靜脈電隔離術治療房顫取得成功后,射頻消融已成為治療房顫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房顫射頻消融術仍具有一定的手術風險,術中或術后會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如心包填塞、迷走反射、左房食管瘺、血栓栓塞等, 需引起注意的是,患者手術時間較其他介入治療的時間較長,即使無其他手術相關的并發(fā)癥發(fā)生,也會在術后出現(xiàn)各種暫時性的不適,影響患者情緒,甚至治療效果。因此,對于射頻消融術后患者,需要細致、認真及周到的護理,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治療效果。在常規(guī)的護理之外,輔以個體化舒適護理可能會起到更好的效果,本研究將個體化舒適護理應用于房顫射頻消融術的護理中,研究的結果顯示推行個體化舒適護理組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傳統(tǒng)護理組,患者因術后長時間臥床和強迫體位產(chǎn)生的腰背部肌肉緊張不適以及情緒煩躁等不適感覺明顯降低,排尿困難的發(fā)生率明顯降低,這進一步證明了個體化舒適護理在臨床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周自強,胡大一,陳捷,等.中國心房顫動現(xiàn)狀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2004,43(7):491-494.
[2]Bonanno C, Paccanaro M, La Vecchia L,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atheter ablation versus antiarrhythmic drugs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 J Cardiovasc Med (Hagerstown),2010,11(6):408-418.3 Kolcaba KY.Comfort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ediatric nursing. Pediatric Nursing,2005,31(3):187-194.
[3]劉翠榮,符雅明.心理干預對安裝起搏器患者焦慮及疼痛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5,20(7):57-58.
[4]董建增.心房顫動射頻導管消融的圍術期處理策略[J].心電學雜志,2008,27(1):37-40.
[5]張代富,李瑩,祁煒罡,等.陣發(fā)性心房顫動的三維電解剖標測指導[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05,8(4):219-221.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