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綜合護理干預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療效的影響。方法 將56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28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的治愈率和總體療效。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愈、好轉、無效的例數分別為22例、5例、1例和15例、9例、4例,兩組治愈率比較P=0.048,總體體療效比較P =0.00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可提高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愈率和整體療效,改善預后。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病毒性心肌炎;療效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后引起的心肌炎性病變,多由病毒直接侵犯心臟導致心肌局限性或彌漫性炎性滲出和纖維變性、壞死、溶解。VMC多發(fā)生于青壯年人,兒童和老年人比較少見[1]。為了觀察綜合護理干預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療效的影響,筆者單位對2008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56例急性VMC患者采用兩種不同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單位2008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VMC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第6版《內科學》中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標準[2]。其中男25例,女31例;年齡13~47歲,平均年齡(21.5±4.8)歲;病程3~27d,平均(9.7±2.4)d。將56例患者按入院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均為2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 對照組患者按心內科常規(guī)護理進行護理,包括健康指導和心理護理、基礎護理、飲食護理、病情觀察和監(jiān)測、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護理、輸液用藥護理等。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重點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護理。
1.2.1觀察病情 ①心律和心率 急性VMC患者因心肌病變隨時可能出現各種心律失常,某些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轉型室速、室顫或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等如不能盡早發(fā)現并及時處理,可能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密切觀察患者心律和心率變化異常重要,如出現心律失常和心率異常立即給予心電監(jiān)護,密切觀察監(jiān)護儀上心電圖的波形和變化,發(fā)現有室性早搏、心動過速或過緩、房室傳導阻滯、顫動等,立即通知醫(yī)生并配合醫(yī)師采取緊急措施。②呼吸、脈搏、血氧飽和度和尿量 急性VMC患者由于心肌受損, 心肌收縮力減弱, 易發(fā)生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時常表現為氣促、呼吸困難、心率增快、 紫紺、尿少、下肢浮腫等癥狀或體征。因此密切觀察上述指標的變化可以早期發(fā)現或預防心力衰竭,以免病情加重影響患者康復和預后。③血壓和末梢循環(huán) 急性VMC患者可能出現低血壓休克[3]或心源性休克,所以必須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血壓和末梢循環(huán)情況,尤其是已經發(fā)生休克正在應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藥物時,測量血壓1次/5min,根據血壓情況及時調整血管活性藥物滴速,防止滴速過快誘發(fā)或加重心衰。
1.2.2用藥護理 ①血管活性藥物 急性VMC患者合并心力衰竭、休克或心律失常時常需應用血管活性藥物,應建立1條專用靜脈通道輸入血管活性藥物,使用輸液泵輸液,根據監(jiān)測指標隨時調節(jié)輸液速度,可防止輸液過快引起心衰、肺水腫;血管活性藥物可引起心律失常,輸液過程中注意觀察心律、心率,出現異常立即停止輸入血管活性藥物并通知醫(yī)生及時處理。②洋地黃類藥物 急性VMC患者心肌細胞電生理穩(wěn)定性差,洋地黃類藥物的個體差異大,使用中要密切監(jiān)測心律、心率、電解質、視力及消化道癥狀,注意有無心律失常、惡心、嘔吐、視覺模糊等中毒表現。
1.2.3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和家屬對急性VMC的病情、轉歸及預后不了解,入院時多有焦慮、恐懼、緊張不安等心理情緒,護理人員應熱情主動地迎接患者,根據患者和家屬的理解能力,選擇合適方式耐心與其溝通、交流,闡明疾病的病因、誘因、轉歸、治療方法和注意事項,說明經積極治療與護理后急性VMC大多能痊愈;定期開展病友交流會,邀請已經治愈的患者介紹經驗,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消除其不良情緒,幫助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以樂觀、穩(wěn)定的心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促進疾病的恢復[4];相反對過度樂觀、對病情掉以輕心,不愿配合治療的患者,要耐心向其說明,并可通過反面病例使其認識到配合治療的重要性,麻痹大意、不配合治療的后果;對心理負擔沉重的患者要重點溝通,可以適當延長探視時間,通過與家屬的溝通交流,降低患者的焦慮程度,減輕其孤獨感[5]。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檢測心肌酶譜恢復正常,心電圖恢復正常,X線檢查心影恢復正常;好轉:癥狀、體征控制或好轉,心肌酶譜好轉,心電圖好轉,X線心影縮??;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心肌酶譜無好轉,心電圖無改善,心影無明顯縮小。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包處理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或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愈、好轉、無效的例數分別為22例、5例、1例和15例、9例、4例,兩組治愈率比較x2檢驗P =0.048,總體體療效比較秩和檢驗P=0.00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急性VMC患者雖說經過積極治療大多能痊愈,但是因為患者心肌細胞受損,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6]。如果護理不完善可能延誤治療時機,導致心肌纖維化而造成心律失常、冠狀動脈血流異常等,影響疾病的轉歸和預后。因此在積極治療的同時做好護理工作也非常重要。本研究結果顯示給予綜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的治愈率高于實施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總體療效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通過綜合護理干預,重點加強了對患者生命體征、心律、血氧飽和度、尿量等指標的觀察,對血管活性藥物和洋地黃類藥物等重要藥物應用的護理,對患者心理的護理干預,有效掌握了影響急性VMC患者病情變化、轉歸和預后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所以可以迅速控制和改善病情發(fā)展,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治愈率和總體療效。
參考文獻:
[1]劉增云,吳杰娜,李亞梅.病毒性心肌炎104例的中藥防治與中醫(yī)護理[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14(10):114.
[2]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341-343.
[3]韓英,張林.重癥病毒性心肌炎的護理[J].中華實用中西醫(yī)雜志,2004,4(17):3237.
[4]鄧映宏,顏井清,馮學.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 (4): 191-192.
[5]陸瓊芳.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的護理特點[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32(11): 1842-1843.
[6]沈紅紅,吳紅勇,陳惠珍,等.小兒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臨床特點及療效分析[J].中華醫(yī)學實踐雜志,2003,2(4):297-298.
編輯/李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