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外圍性子宮內膜異位癥的CT表現(xiàn)及鑒別診斷,并與病理結果對照分析。方法回顧性分析36例經手術及病理證實的外圍性子宮內膜異位癥的CT表現(xiàn)特征,并分析CT征象的病理基礎。結果36例中,34例患者的卵巢、子宮內膜出現(xiàn)異位,其余1例患者的卵巢、子宮出現(xiàn)異位,同時其回盲部的子宮內膜也同時異位;另1例為膀胱子宮內膜異位癥。結論根據(jù)外圍性子宮內膜異位癥的CT表現(xiàn)特征,并分析其病理基礎,同時結合與經期相關的臨床表現(xiàn),可顯著提高疾病的術前診斷率。
【關鍵詞】子宮內膜異位癥;體層攝影技術;X線計算機病理學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807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6236-01
子宮內膜異位癥,即endometriosis,也稱E,指的是有功能的子宮內膜在其正常解剖位置以外的組織、器官出現(xiàn)。臨床將子宮肌層以外組織、器官內的E稱之為外圍性E,而將子宮內膜異位于子宮肌層者,稱之為內在性E。筆者通過對我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并經手術及病理證實的36例外圍性子宮內膜異位癥的CT表現(xiàn)特點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將其與病理相對照,從根本上分析EE的CT表現(xiàn)特點,并進行總結分析,以提高術前診斷率。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收集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lián)犴樖兄行尼t(yī)院收治的36例經手術及病理證實的完整病例。本組36例,年齡19-47歲,平均34歲。其中34例為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表現(xiàn):痛經28例,腹痛24例,其中伴有月經失調15例,不孕5例;一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回盲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以月經痛,周期性腹痛、腹脹伴不全腸梗阻就診;另一例膀胱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以月經期反復血尿就診。
1.2儀器與方法CT掃描使用西門子64層CT機,掃描層厚及層距均為10mm,個別病變部位加掃5mm薄掃。36例均行多層螺旋CT平掃及增強掃描,掃描范圍:平掃自恥骨聯(lián)合至髂骨嵴上方,患者仰臥位。增強掃描時采用高壓注射器,對比劑為優(yōu)維顯300,從右肘靜脈注射,注射流率為3.5mls。
2結果
2.1外圍性子宮內膜異位癥(EE的CT表現(xiàn)
2.1.1卵巢E的CT表現(xiàn)34例卵巢E,共發(fā)現(xiàn)病灶60個。①單側發(fā)病8例,雙側26例,其中44個為孤立單房囊腫,16個呈多房囊腫。②大?。褐睆?.2-10.5cm。③形態(tài):圓形或橢圓形。多房者中10個有“衛(wèi)星囊”征;4個囊內可見細線樣分隔;6個為大小相似的小囊構成。④密度:囊液為低密度(CT值5-14HU14例;高低混雜密度(CT值22-46HU16個,高密度(CT值35-50HU30個。其中18個囊腫中可見局灶性高密度,CT值54-66HU,2個囊壁及分隔見鈣化,6個囊液可見分層。⑤囊壁:44個單房囊腫,囊壁厚,邊緣毛糙30個,囊壁薄,邊緣光滑14個;16個多房囊腫囊壁均厚,毛糙,但囊壁均未見結節(jié)或腫塊。⑥增強:增強掃描時囊內容物未見強化,而囊壁和其分隔處伴有強化。在治療時,應選擇較厚的囊壁,進行平掃和增強后顯現(xiàn)的30例囊腫,對其囊壁進行CT診斷可知,平掃囊壁所顯示的CT值在24Hu到50Hu之間,而增強后的CT值在65Hu到76Hu之間,該數(shù)值的升高范圍為15Hu到36Hu內。⑦囊腫與周圍關系:囊腫和周圍粘連呈幕狀突起,與鄰近器官無明確分界。
2.1.2回盲部子宮內膜異位癥的CT表現(xiàn)本組36例EE中,一例為右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回盲部子宮內膜異位癥。右卵巢單發(fā)囊性腫物,囊壁厚,內壁光滑,囊內密度稍高,CT值35-50HU。右下腹回盲部腸管管壁環(huán)形彌漫性增厚,管腔變窄,與上述囊腫界限不清,關系密切,近端小腸梗阻擴張積氣積液。增強掃描時右卵巢囊腫壁及增厚之回盲部腸管管壁可見環(huán)形漸進性強化,強化曲線呈緩升緩降型。
2.1.3膀胱子宮內膜異位癥CT表現(xiàn)膀胱左側壁相當于5點處可見一結節(jié)狀實性腫物,基底寬,大小約2.2×1.8×2.6cm,平掃CT值34HU,增強掃描時可見強化,CT值達45HU,CT值增加11HU。
3討論
3.1外圍性子宮內膜異位癥的CT特點與病理對照分析外圍性子宮內膜異位癥80%位于卵巢,約50%為雙側性[1]。卵巢E的CT特點:
3.1.1與子宮緊密粘連的囊性腫塊,腫塊可單側或雙側。
3.1.2形態(tài)囊腫可為單房或多房。單房的囊腫是由于內膜組織異位且在經期到來期間病變的同時反復出血,從而對周圍的纖維組織產生刺激,促使其增生并包裹,最終形成囊腫;而多房囊腫的成因為:囊腔內部壓力過大,而囊壁被反復穿破,不斷修補并包裹,最終形成囊腫。[2]
3.2膀胱子宮內膜異位癥的CT特點與病理對照分析CT特點為病變基底寬,侵犯膀胱全層并突向膀胱,平掃密度均勻的實性腫塊。本文認為當膀胱內有實性腫物,并出現(xiàn)與月經周期密切相關的尿頻、尿急、尿痛、或經期血尿,而經期后癥狀緩解時應考慮到膀胱E的可能。
3.3回盲部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特點腸道E術前診斷困難,CT缺乏診斷特異性,常誤診為腫瘤或其它疾病。異位內膜可引起局部腸黏膜腺體增生和息肉形成。筆者認為當CT上發(fā)現(xiàn)腸管有異常改變,并且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病史的育齡婦女,同時合并有周期性(與月經周圍相關消化道癥狀時應高度懷疑本病。
參考文獻
[1]馮亮,陳君坤,盧光明,等.CT讀片指.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3.
[2]沙炎,王玖華.卵巢良性腫瘤的CT診斷.臨床放射學雜志,2000,19:433.
[3]Buy JN,Ghossain A,eligen L,et al.Focal hyperdense areas in endometriomas:a characteristic finding on CT.AJR,1992,159:769.
[4]劉波,常鋼,魏光師,等.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RI診斷[J].中華放射學雜志,1998,32(8:55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