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X光射線在診斷食管裂孔疝的臨床分析。方法選取本院8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臨床資料,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患者采用改良法X光射線進行診斷,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X光射線鋇餐進行診斷,比較兩組間的膈上胃粘膜皺壁和疝囊、B環(huán)、食管胃角增大、膈食管裂孔增寬、胃食管返流。結(jié)果采用改良法X光射線檢出的食管裂孔疝為22例,檢出率為55.00%。采用常規(guī)X光射線鋇餐檢出的食管裂孔疝為12例,檢出率為30.00%。治療組膈上胃粘膜皺壁和疝囊、B環(huán)、食管胃角增大、膈食管裂孔增寬、胃食管返流的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值<0.05。結(jié)論改良法X光射線大大提高了食管裂孔疝的檢出率,是診斷食管裂孔疝的一種很好的方法。
【關(guān)鍵詞】X光射線;食管裂孔疝;臨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776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6211-02
食管裂孔疝是食管胃連接部、腹段食管、部分胃組織經(jīng)過膈食管裂孔進入胸腔[1]。病因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患者膈食管裂孔比正常人要寬大松弛;后天性患者由于年齡增長、長期慢性疾病、長期的反流性食管炎和其它任何可引起腹內(nèi)壓增高的原因都可能患上食管裂孔疝。其臨床表現(xiàn)[2]很多,主要為:疼痛、燒灼感及反流、梗阻感及吞咽困難、出血及貧血等。通常情況下,食管裂孔疝可分為可復(fù)性以及不可復(fù)性??蓮?fù)性為滑動性食管裂孔疝;不可復(fù)性為食管旁型、短食管型和混合型。筆者選取本院收治的8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臨床資料為研究對象,其中40例患者采用改良法X光射線進行診斷,40例患者則采用常規(guī)X光射線鋇餐進行診斷,并對兩者進行了對比,取得了滿意的效果?,F(xiàn)總結(jié)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間收治的8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臨床資料。將所有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治療組采用改良法X光射線診斷,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X光射線鋇餐診斷。治療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29至79歲,平均年齡(51.1±5.9歲;對照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31至78歲,平均年齡(52.3±5.5歲。兩組患者均符合疾病納入標準,各臨床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性(P>0.05,可以進行組間比較。
1.2方法本次試驗使用的設(shè)備:東芝FW-10B型500mA TV X線機以及日立P-C-125H型850mAX光機。試劑:顆粒大小小于0.5微米,含量為200%的硫酸鋇作為造影劑;產(chǎn)氣粉,產(chǎn)氣量為300毫升。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X光射線鋇餐診斷,治療組采用改良法X光射線診斷。具體方法如下。
1.2.1手術(shù)前常規(guī)X光射線檢查9例食管裂孔疝患者術(shù)前均攝有胸部正位、側(cè)位片。其余71例食管裂孔疝患者在服用鋇餐前均進行了胸部的常規(guī)X光射線檢查。
1.2.2常規(guī)X光射線鋇餐診斷對照組患者禁食、禁水六個小時以上,進行常規(guī)消化道X光射線鋇餐診斷。
1.2.3改良法X光射線診斷治療組患者在常規(guī)X光射線鋇餐的檢查后,讓患者用產(chǎn)氣粉2包,大約10毫升水來沖服,調(diào)整患者體位為仰臥姿勢頭低足高15度,患者用手對上腹部幽門區(qū)進行壓迫,阻止鋇和氣進入到十二指腸,達到增加胃內(nèi)壓和腹壓的目的。在患者仰臥姿勢下頭低足高15度正位和雙斜位的時候分別大口吞服鋇餐,然后患者做瓦氏試驗,進行隨機攝片。如果攝片的效果不滿意的時候患者改為體位為俯臥姿勢頭低足高15度雙斜位。
1.3診斷標準直接征象:膈上顯示胃粘膜皺壁和疝囊;膈上有B環(huán)出現(xiàn)。
間接征象:食管胃角增大;膈食管裂孔增寬大于2厘米;胃食管返流。
患者診斷出直接征象的其中一項的即可成立;患者診斷出間接征象的其中兩項即可成立。由3名放射科醫(yī)師共同完成診斷工作。
1.4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來統(tǒng)計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χ±s來表示,利用t檢驗法,計數(shù)資料的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結(jié)果
2.1胸片和術(shù)前常規(guī)X光射線4例患者胸片心影后膈上有邊界清楚的環(huán)形高密影出現(xiàn),1例患者的環(huán)形影內(nèi)有氣液平出現(xiàn)。此5例患者是短食管型。
2.2常規(guī)X光射線鋇餐法對照組檢出的食管裂孔疝為12例,檢出率為30.00%(1240。其中,5例為短食管型,6例為滑動型,1例為食管旁型。
2.3改良法X光射線治療組檢出的食管裂孔疝為22例,檢出率為55.00%(2240。其中,5例為短食管型,16例為滑動型,1例為食管旁型。1例首診未見明顯的異常,經(jīng)過胃鏡檢查后,復(fù)查X光射線后得以確診為滑動型。
2.4對照組與治療組征象的對比治療組膈上胃粘膜皺壁和疝囊的檢出率為47.50%(1940,對照組為22.50%(940;治療組膈上B環(huán)的檢出率37.50%(1540,對照組為17.50%(740;治療組食管胃角增大的檢出率47.50%(1940,對照組為27.50%(1140;治療組膈食管裂孔增寬的檢出率45.00%(1840,對照組為25.00%(1040;治療組胃食管返流的檢出率27.50%(1140,對照組為12.50%(540。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膈上胃粘膜皺壁和疝囊、B環(huán)、食管胃角增大、膈食管裂孔增寬、胃食管返流的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值<0.05,見表1。
3討論
食管裂孔疝是膈疝里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目前的診斷方法主要為X光射線檢查及內(nèi)窺鏡檢查。X光射線鋇餐檢查無痛、無創(chuàng)傷,安全又準確,是診斷食管裂孔疝的首選。
本試驗中常規(guī)X光射線鋇餐方法對食管裂孔疝的檢出率僅為30.00%,檢出率太低。采用改良法X光射線后,對食管裂孔疝的檢出率提高到55.00%。通過對比常規(guī)X光射線鋇餐法與改良法X光射線對患者進行檢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治療組的直接征象膈上胃粘膜皺壁和疝囊及B環(huán)的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組的間接征象食管胃角增大、膈食管裂孔增寬、胃食管返流的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值均<0.05。結(jié)果顯示,改良法X光射線是診斷食管裂孔疝的一種很好的方法。
一般認為膈上有疝囊,疝囊內(nèi)出現(xiàn)胃粘膜或者膈上有B環(huán)出現(xiàn)才能對食管裂孔疝做出診斷。筆者認為,食管胃角增大、膈食管裂孔增寬、胃食管返流也是診斷出食管裂孔疝的重要依據(jù)。本試驗治療組檢查出食管胃角大于30度的為19例,占47.50%;檢查出食管裂孔大于2厘米的為18例,占45.0%;檢查出胃食管返流的為11例,占27.50%。可以看出,間接征象出現(xiàn)的機率較高,而且往往與直接征象一同出現(xiàn)。
參考文獻
[1]楊能俊.食管裂孔疝的診斷及外科治療[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0,19(10:128-129.
[2]杜慶山,蔡亮.X射線對食管裂孔疝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