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討論康復教育對腦血栓患者肢體功能的影響。方法隨機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間的96例腦血栓患者,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組48例,實驗組為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康復教育,對照組只是常規(guī)治療,一個月之后隨訪其療效。結(jié)果經(jīng)過治療后兩組的簡式評分均有所升高,兩組的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均有所降低,兩組治療前與治療后相比較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結(jié)論對于腦血栓患者實行康復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以減少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后遺癥的發(fā)生,從而也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康復教育;腦血栓;肢體功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92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6140-01
腦血栓是在腦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基礎上,血液濃稠度較高,血管堵塞,及血流緩慢、血壓偏低的條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著在動脈的內(nèi)膜形成血栓,稱之為腦血栓。臨床上以偏癱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多發(fā)生于50歲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在臨床上的診療技術盡管在不斷得到提高,但是致殘率還是很高,在這種臨床療效也不顯著,情況下,進行康復教育,將腦血栓的致殘率降低,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質(zhì)量,已成為一種突出的社會需求[1]?,F(xiàn)就康復教育對腦血栓患者肢體功能的影響做以下分析討論: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間的96例腦血栓患者,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組48例,實驗組為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康復教育,對照組只是常規(guī)治療,均經(jīng)CT、核磁共振等確診為腦血栓。實驗組男31例,女17例;年齡54-74歲不等;對照組那28例,女20例,年齡52-78歲不等,兩組的基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方法兩組均采用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只做一些簡單的康復訓練,實驗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康復教育??祻徒逃ㄐ睦砜祻椭委?,進行個體化康復訓練指導,指導患者對肢體功能進行目的性的鍛煉,同時對疾病的本身要做以宣教,讓患者對疾病有一定的認識,還要讓家庭成員做好配合工作。
1.3康復評定及資料整理分析患者運動功能情況用簡式Fugl-eyer評價法評測[2],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AS評價,均按照全國第四屆腦血管學術會議的標準評價,所有患者在入院及出院時按上述兩個指標各評定一次。資料的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t檢驗。
2結(jié)果
經(jīng)過治療后兩組的簡式評分均有所升高,兩組的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均有所降低,兩組治療前與治療后相比較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3討論
腦血栓使局部腦組織受到損傷,導致不能有效發(fā)揮其腦組織功能,但人的大腦有高度的重組能力和可塑性,即大腦可以通過各種形式讓其他部位代替受損傷的腦組織行使其原有功能。而這種重組和可塑能力與康復訓練有密切關系,康復訓練越早、越充分,受損大腦功能恢復的越明顯。
腦血栓這種疾病常常使病人肢體運動功能及感覺功能缺失,對于肢體功能缺失的治療就是有針對性進行康復教育和康復訓練。本組討論數(shù)據(jù)顯示,經(jīng)過治療后兩組的簡式評分均有所升高,兩組的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均有所降低,兩組治療前與治療后相比較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的療效比對照組的療效顯著。對于腦血栓患者的康復教育,首先要對其進行心理康復治療和教育,由于這種疾病的恢復過程比較漫長,患者常產(chǎn)生焦慮不安、低落、悲觀失望、厭倦等情緒,康復教育就是增加患者與病魔作斗爭的信心,消除恐懼心理。要盡早的、多次的對患者及家屬實行康復教育,從而進行有目的的康復訓練,比如按摩可促進局部的血液、淋巴液回流,防止和減輕浮腫,運動訓練首先要預防關節(jié)攣縮及肌肉萎縮,維持關節(jié)的活動度,進一步利用各種方法恢復肌張力、提高肌力,誘發(fā)肢體的主動運動,運動訓練由易到難,并根據(jù)患者的個體情況制定不同的康復訓練計劃。
綜上所述,腦血栓在臨床治療的同時,應盡早的對患者進行康復教育,并使患者較好的配合康復訓練,這對于降低死亡率、減輕后遺癥、促進功能恢復有著重要意義,發(fā)病后的前3個月是功能恢復最快的時期[3],同時做好康復教育,有針對性的對于腦血栓的病患進行運動功能恢復的康復訓練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最大限度的提高病患生活質(zhì)量的一個必然的選擇,我們一定要重視起來。
參考文獻
[1]張通.腦卒中的功能障礙與康復.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5.
[2]廖鴻石.腦卒中的康復評定和治療.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8-24.
[3]Lincoln NB,Jackson J,Edmans JA,et al.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s about progress of patients on a stroke unit[J].Journal of Neurology,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1990,53:972-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