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神科護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護士應努力提高溝通交流技巧的應用能力,發(fā)展和促進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質量。精神科護士和患者的接觸時間最長也是最頻繁的,在進行護理工作過程中需要對患者日常生活有很好照顧且需要指導其完成各項治療運動。針對患者自身特點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影響,使得患者治療依從性提升,這對提高臨床治療效率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精神科護士;幻覺妄想;溝通技巧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38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5929-01
1病人入院時溝通
病人來到醫(yī)院這個陌生的環(huán)境很不習慣,必然會產(chǎn)生一種心理反應:對工作人員有充滿敵意,護士接收病人是應做到了解病人的基本資料,接觸病人是應坦誠大方,語言溫和親切。應敏銳的觀察力察覺病人的情緒,發(fā)現(xiàn)隱蔽的癥狀,判斷患者的真實態(tài)度,以及隨時防備患者有沖動傷人行為。對于可以交流的病人護士一定要耐心的講解精神科工作的特點以消除顧慮,安心住院配合治療。病人訴說病情是應多聽,不要隨意打斷病人的話,對于病人某些荒唐、愚蠢的行為,切勿譏笑、訓斥。對于病人合理的要求,應給予滿足,不合理的要求,要耐心的解釋和勸解。初步建立與患者的信任和理解,可以有效的訴說病情。
2住院時的溝通
2.1精神病人的治療多數(shù)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護理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營造一個舒適的住院以及護理環(huán)境,使得患者可以得到安全感以及自我肯定,在這個基礎上與患者溝通能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交流時注意語言的技巧,不能夠侵犯到患者的隱私以及自尊,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讓患者了解一旦出現(xiàn)疾病復發(fā)狀況應該進行的措施,知道患者生活方面的護理行為。和患者接觸時原則如下:態(tài)度應誠懇、親切、和藹,用肯定的話認定患者的感覺,不去反駁,但應正確的引導患者認識這是病態(tài)的一種表現(xiàn),是患者配合治療與護理。如“一個男病人說自己非常有錢,有上百萬,還有好多房子”。如果護士表示不信,病人就說“你不懂,不跟你說了?!边@樣溝通就中斷了,而一名護士用認同的態(tài)度說:“是嗎?你那么富有啊,錢從哪里來的呀?”病人就說:“我買彩票中的,我一定要出去,他們會害我的,找他們說明白去?!边@樣的交流得以深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與患者溝通時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用過于豐富的面部表情及觸摸等非語言溝通方式,以免引起患者的多疑。
2.2注意溝通的環(huán)境,提高溝通效果。有的精神病患者對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非常敏感,周圍的環(huán)境都會引起患者的情緒波動。所以,與患者交流時一定要注意環(huán)境的選擇,要充分考慮患者置身于一個和諧、寬松、愉悅的氛圍中與患者溝通。如陪患者散步時、患者病情取得好轉喜悅時,護士可以向患者介紹自己的姓名、職務,然后詢問患者目前的感受如何,我能為你做些什么等第。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與患者溝通,患者感覺很溫馨,對護士有一種心里的寄托于期盼。
3出院溝通
患者在出院的時候擔心因為自身疾病關系,在回歸社會之后會被人區(qū)別對待,對于自己發(fā)病過程言行有不安感,存在有多種顧慮。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的交流需要保持有親切的態(tài)度以及誠懇的語言,用詞通俗易懂,如果交流過程中不注意技巧用太過專業(yè)的術語,會使得交流質量出現(xiàn)障礙。注重出院指導工作,囑咐患者出院之后需按時吃藥,生活注意勞逸結合,向患者仔細交代諸如休息、飲食以及定期復診等出院之后的事項。對患者家屬進行相關健康知識宣傳,保持與醫(yī)院的聯(lián)系,這樣護理工作有效性才能得到保障。
總之,與精神病患者進行溝通護理人員一定注意察顏觀色,正確掌握和運用溝通技巧,選擇合適的溝通場所。走進患者的心理,洞察和了解患者的需求、思想動態(tài),進而采取針對性溝通方式、護理計劃,更好的做好心理護理,努力達到“醫(yī)患者之心,療患者之疾”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勝美,何雪珍,陳美蘭,等.精神科護理概論.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73.
[2]張靜.淺談精神科護患心里溝通[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7,19(2:124.
[3]張有成.淺談精神科護患的語言溝通技巧[J].中國民政醫(yī)學雜志,2001,13(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