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研究對血液病變診斷過程中骨髓活檢的臨床應用價值展開分析討論。方法選擇我院骨科2009年2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100例患者血液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血液樣品均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觀察組的患者行骨髓活檢,對照組的患者行骨髓涂片檢查,對兩組患者骨髓切片以及骨髓涂片的結果進行觀察。結果對患者行骨髓切片檢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患者骨髓的增生程度,兩組患者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淋巴瘤、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的診斷結果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Ρ<0.05。結論在對某些血液疾病進行臨床診斷的過程中,骨髓活檢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骨髓涂片,將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可以提高血液病的臨床診斷效果。
【關鍵詞】骨髓活檢;血液病變診斷;臨床應用;骨髓涂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020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5570-01
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1],血液病一般是由造血免疫系統(tǒng)出現(xiàn)病變或異常情況所引起的,其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為細胞功能出現(xiàn)缺陷、細胞數(shù)量出現(xiàn)改變。血液病的種類相對較多,但其臨床癥狀基本一致,因此,在對此類疾病進行診斷的過程中,僅根據(jù)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就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很難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確診[2]。本研究將對我院100例血液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骨科2009年2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100例患者血液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21例女性,79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齡為13-86歲,中位年齡為40歲。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12例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S患者,10例再生障礙性貧血(AA患者,9例淋巴瘤患者,11例骨髓纖維化(F患者,30例急性白血?。ˋL患者,28例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將其血液樣品均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存在一定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Ρ>0.05。
1.2方法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的狀態(tài)下,使用B65-01骨髓活檢針來對患者髂后以及髂前上棘進行抽吸,取0.5-1.0cm的骨髓組織。觀察組的患者行骨髓活檢,對照組的患者行骨髓涂片檢查,對兩組患者骨髓切片以及骨髓涂片的結果進行觀察。
1.3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的分析,計數(shù)資料的對比用χ2檢驗,而計量資料的對比用t檢驗,Ρ<0.05說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對患者行骨髓切片檢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患者骨髓的增生程度,兩組患者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淋巴瘤、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的診斷結果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Ρ<0.05,見表1。
3討論
利用骨髓活檢針來對患者髂后以及髂前上棘進行抽吸,然后經(jīng)骨髓穿刺涂片檢查來對患者的血液病變進行檢查是傳統(tǒng)血液病變診斷過程中常用的診斷方式之一[3]。此類檢查方法雖然具有細胞形態(tài)清晰、分布均勻以及操作簡單迅速的特點,不過由于基質(zhì)黏附力以及骨髓細胞的大小、有無纖維化、細胞塞實程度均不相同,因此,此類檢查不能對骨髓的造血情況進行全面的反映。在對惡性血液疾病進行診斷的過程中,骨髓穿刺涂片檢查的方式容易造成誤差,而骨髓活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此類情況的發(fā)生幾率,提高患者的診斷效果。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對患者行骨髓切片檢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患者骨髓的增生程度,兩組患者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淋巴瘤、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的診斷結果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Ρ<0.05。這一結果與某些學者在其研究報告中的結果基本一致[4]。
綜上所述,在對某些血液疾病進行臨床診斷的過程中,骨髓活檢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骨髓涂片,將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不僅可以提高血液病的臨床診斷效果,而且還可以對患者具體的骨髓增生情況進行顯示。此外,這種診斷方式還可以發(fā)現(xiàn)患者的細微病理變化,而且還有利于患者的預后處理,因此,在血液疾病的臨床診斷過程中值得大力推廣并普及使用。
參考文獻
[1]張延清,董家薔,王京華,等.骨髓活檢病理學檢測在血液病診斷和鑒別診斷的價值[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44(4:396-398.
[2]邱曼,何書典,王富,等.骨髓活檢聯(lián)合骨髓涂片檢查對血液病診斷的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7:1256-1257.
[3]王小勇.骨髓活檢在血液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2,16(21:131-133.
[4]鄭萍.骨髓活檢結合涂片在血液病診斷中的應用[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2,14(3: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