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代社會的物質(zhì)生活越來越好,相反人類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心理健康問題成為了現(xiàn)代人群普遍存在的問題,很多人都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如果不能好好的正視這個問題的話,就很容易讓人的行為出現(xiàn)偏差,心理問題就會出現(xiàn)。競爭是這個時代的主題,雖然競爭能夠讓人激發(fā)熱情和動力,但是如果競爭壓力過大就會擊潰人類的心理防線,形成一個社會問題。教師現(xiàn)在的心理壓力也是非常大的,一方面來自工作,一方面來自家庭和生活,而教師的工作比較特殊,承擔著培育下一代的重任,因此關注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提升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特點,把好教師的質(zhì)量關,通過對氛圍的創(chuàng)造來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心理健康 特點 途徑 教師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a)-0241-01
1 提高教師心理健康的意義
教師的工作是培育下一代,所以這份工作既有普通工作的道德需要遵守還有社會義務需要做到。而且教師對于下一代的心理健康塑造和培育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自身是否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對于學生的教育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為了讓下一代的心理健康水平達標就需要先注重對教師的心理健康訓練和培養(yǎng)。
2 教師勞動的心理特點
教師勞動的特殊性,一方面要求教師有超出常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又對教師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壓力。
2.1 教師勞動的特殊性,要求教師具有很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師勞動的特殊性,要求教師具有正常的智力水平;積極、歡樂的情緒,善于駕馭自己的情感,做情感的主人;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的行為,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自尊、自愛、尊重他人,正確對待人際關系;反應及時、敏捷。只有具備這些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才能適應教學工作,完成教育任務。
2.2 教師勞動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承受沉重的心理壓力
(1)社會壓力。歷史、社會對教師賦予的重托,雖然是對教師的最高評價,但也是教師必須要面對的第一個心理壓力。
(2)家長壓力。古今中外,世界上所有的家長都對子女寄予厚愛和希望,尤其在中國,獨生子女這一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使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更加迫切,家長的這一愿望自然地轉(zhuǎn)化為對學校和教師寄予極高的希望。這無疑是教師必須要面對的第二個心理壓力。
(3)學生壓力。教師的勞動對象是具有一定的思想、意志、情感、能力、性格和其他個性品德的人,且他們的身心狀況受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面影響不斷地發(fā)展著變化。
教師勞動的這種特殊性,導致了教師的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性格憂郁以及偏執(zhí)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具體表現(xiàn)為一些教師有時無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固執(zhí);與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因此,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在教育實踐中自覺培養(yǎng)適應教師工作的良好心理品質(zhì),不斷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探索提高教師心理健康的重任,就刻不容緩地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3 提高教師心理健康的途徑
3.1 從源頭抓起,有效提高教師資格準入的門檻
教師隊伍中的基礎課教師大多數(shù)都是從師范院校畢業(yè)后參加到教師隊伍的,專業(yè)課教師則多為工科院校畢業(yè)或者技術(shù)人員,這部分教師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教師工作心理測試,擅長的也是技術(shù)方面的內(nèi)容,因此心理教育水平不高。這樣就會讓一些自身心理素質(zhì)不好的教師進入教育隊伍中。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于如何做好教師隊伍入門的把關工作,在教師上崗之前不僅要對專業(yè)技能進行測試,還應該要加入心理測試,這樣才能挑選心理素質(zhì)好的教師進行教育工作,避免了教師隊伍的源頭問題。
3.2 全社會共同營造有利于教師心理健康的氛圍
教師也是普通的社會群眾,他們并沒有什么特殊,因此,教師的心理問題也恰恰反應了社會問題。我們社會對于學生的成長和教育都非常的關心,希望在環(huán)境、條件上都做到最好,但是對于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卻比較忽視,導致了家長、學校和社會對于教師的冷漠對待,這樣的環(huán)境容易讓教師出現(xiàn)心理落差和缺失感,產(chǎn)生心理問題。社會和家長應該要給教師相對寬松的氛圍,避免讓教師出現(xiàn)一些心理壓力。
3.3 教師應重視自身心理狀態(tài)的調(diào)適,提高心理素質(zhì)
(1)正視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教師要想別人信任自己就先要承認自己的職業(yè),用教師的標準來約束自己,保持信心,用自己的工作熱情來彌補工作中的不順心,減輕工作困難所帶來的壓力感,而且教師的道德標準要比其他工作高一點,所以必須要認清自己的工作職責和崗位需要。
(2)改善自身心理環(huán)境。教師的心情和心理環(huán)境對于工作來說很重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能夠促進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讓教師對自己有信心,對工作有興趣,將工作中的困難和勞累當成一種歡樂,這樣教學工作質(zhì)量就會得到提升;相反的,如果教師的心理環(huán)境不佳,這樣工作起來就會感到處處不順心,他的消極情緒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負面影響,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進行。教育心理環(huán)境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環(huán)境和個人的心境等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但是我們可以努力讓其改善,向良好的方向發(fā)展。
(3)提高承受焦慮能力。教師的工作會面臨很多大大小小的瑣碎事情,因此很容易情緒過激,那么教師就更加的需要控制情緒,讓自己的心態(tài)平和,去面對困難。教師如果抗壓能力不強,當面對困難的時候會不知所措,在困難面前無法鼓起勇氣去解決,那么教育工作就不能很好的開展下去。各行各業(yè)都有壓力,所以都需要抗壓能力,只是教師的工作所面對的壓力更大更復雜。通過對教師的抗壓能力訓練,可以促進教師的承壓能力,改善教師的態(tài)度,用溫和平靜的態(tài)度來和學生交流、處理工作事物,起到提升教育質(zhì)量的目的。訓練的方法可以使用教育實踐來進行,像是主動投入都一些管理工作或者是難度較大的項目中來,去鍛煉自己的抗壓能力,這樣在工作中突然出現(xiàn)的困難就會很容易的去面對。
(4)改進教育人際關系。教育工作中,教師、學生、領導、家長這四者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構(gòu)成了教育中的人際關系。這種人際關系是和教師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關的,因此如何處理好各者之間的關系就顯得很重要了。教師和教師之間是同事關系,不應該有隔閡,否則很難進行合作,教師和學生之間是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師生的更多交流,教師和領導之間是上下級關系,應該要相互理解,至于家長和教師的關系,則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課外,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成長。在寬松的人際關系中,能更好地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5)加強心理健康防衛(wèi)。目前教育體制的改革,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沖擊,特別是工作年限久的教師,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積累的經(jīng)驗和教育模式、教育方法都需要進行改變,一時難以適從,壓力自然就會產(chǎn)生。作為教師我們在注重滿足教育改革的需要而改變自己的工作方式的同時,不能忽略了心理素質(zhì)的提升,應該要從新定位,去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理活動狀態(tài),有意識的強化自身心理健康,通過一些措施來緩解工作中的壓力和挫折,強化心理健康防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