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方文獻作為一種特殊的文獻資源,在公共圖書館的藏書建設及信息服務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結合我館工作探討了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途徑及措施。
關鍵詞:地方文獻 公共圖書館 開發(fā)利用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a)-0255-02
1 關于地方文獻資源
1.1 概念解釋各異
地方文獻的概念在國內外目前均尚無定論。然而從綜合觀點的解釋出發(fā),它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定義。廣義所指的是跟當?shù)赜嘘P的一切文獻,即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的著述以及本地的出版物;而狹義所指的是內容與地方人士著述和本地的出版物。
1.2 類型豐富多樣
地方文獻的類型具有多種劃分方法,按內容可以劃分為地方社會科學文獻、地方自然科學文獻、地方經濟文獻等,按形式劃分包括以下各類:(1)按載體形式分為甲骨地方文獻、金石地方文獻、手抄地方文獻、刻印地方文獻、印刷型地方文獻、縮微型地方文獻、視聽型地方文獻等。(2)按文種的形式分為漢文地方文獻、少數(shù)民族地方文獻、外文地方文獻等。(3)按著述形式分為地方志、地方譜諜、地方叢書、地方工具書、地方圖錄、地方筆記、日記、地方碑志、地方印章、票據(jù)和表格、地方信札、地方檔案等。(4)按出版形式分為地方圖書、地方連續(xù)出版物等。(5)按時代形式分為古代地方文獻、近代地方文獻、現(xiàn)代地方文獻等。
1.3 意義作用重大
地方文獻的內容涉獵廣泛,具有鮮明的地方特征和時代印記,且因多出自地方人士之手,史料詳實,數(shù)據(jù)真實,是特殊而重要的文獻信息資源。發(fā)掘地方文獻資源,對于搞好地方文獻服務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1)為教學科研提供參考資料,促進科教事業(yè)的發(fā)展。(2)為地方各級各部門領導決策和規(guī)劃提供可靠的依據(jù)。(3)為地區(qū)經濟提供重要信息資源,促進現(xiàn)代化經濟建設。(4)為編史修志、文藝創(chuàng)作提供資料及素材,繁榮文化事業(yè)。(5)為愛國主義和共產主義傳統(tǒng)教育提供豐富的教育材料,促進精神文明建設。(6)有利于保存地方文獻資料,弘揚地區(qū)民族文化。
2 地方文獻資源建設
2.1 資源建設是基礎
收藏是利用的基礎,省、市、縣各級公共圖書館區(qū)別于其它類型圖書館的公共性和地方性,這一特性決定了地方文獻在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實際運作過程中,許多中小型公共圖書館的地方文獻資源建設還不盡人意,存在著地方文獻收藏缺乏明確目標、入藏量嚴重不足、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均較差、形不成文獻資源優(yōu)勢等問題。為此,加強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就顯得尤為迫切與重要,筆者認為應切實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2.1.1 將責任感加強,切實有效的抓好地方文獻建設工作
要將本館的文獻資源工作建設作為首要任務,這也是各級公共圖書館歷任館長的一項基本工作,還要堅持以做好地方文獻工作為“鎮(zhèn)館之寶”,館長的心中要非常任務的重大性,心中要有藍圖、有規(guī)劃、有措施、有研究、有布置、有檢查、有指導。我館不僅在確保購置文獻經費的同時,還選派了一些精兵強將作為地方文獻工作的收集和管理工作,館長從自身做起,并組建文獻征集小組,負責與我市及各縣有關部門聯(lián)系征集事宜,制定收藏重點,同時發(fā)動全館各部門的人員和讀者關注并參與這項工作。目前,我館已與市地方志辦公室、黨史研究室、政協(xié)、科委、文聯(lián)等30多家有關部門建立了聯(lián)系,使征集工作逐步走向系統(tǒng)化和規(guī)范化。同時,各縣級館在市館的協(xié)助下,征集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
2.1.2 加大宣傳力度,建立地方出版物呈繳制度
目前,人們對地方文獻的認識還不全面,不到位,這已成為圖書館做好地方文獻建設工作的嚴重障礙。因此,圖書館應采取有效措施,對地方文獻工作進行廣泛宣傳,爭取當?shù)卣c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發(fā)本地區(qū)征集地方文獻的文件,建立健全地方出版物呈繳制度,并采取適當?shù)男问奖碚煤酮剟钕驁D書館捐贈地方文獻的個人和單位,以推動呈繳本制度的落實和地方文獻征集工作的順利開展。如在我館的努力下,滄州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聯(lián)合下發(fā)了《關于做好征集地方文獻的通知》要求全市各部門定期向圖書館繳送地方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我館深入各有關單位廣泛征集地方文獻,同時,每年都舉辦滄州籍作者的作品捐贈活動,向捐贈者頒發(fā)收藏證書。并通過報紙、電視等媒體進行宣傳,幾年來我館地方文獻工作由“守株待兔”式的“稀少捕獲”變成讀者、作者、主動饋贈,使我館每年地方文獻的入藏數(shù)量均逾千種。
2.1.3 想法設法,廣開渠道收集地方文獻
廣開渠道,拓寬收集途徑,采取多種收集辦法,是保證地方文獻收集質量與數(shù)量的重要手段。除利用征訂、現(xiàn)購、繳送等常規(guī)辦法收集外,我館還采用以下方法開展地方文獻的建設工作,如:參加各行各業(yè)主管部門、科研和學術團體召開的各種學術研討會、成果鑒定會、產品訂貨會、展銷會、展覽會等等,現(xiàn)場收集所需文獻;召開本地知名學者、專家座談會,爭取他們向圖書館捐贈其著作、手稿及其所收藏的地方文獻資料,圖書館并為捐贈較多者設立“專架、專柜”;不定期召開讀者座談會,請讀者提供有關的地方文獻線索,以便訪求;建立由市、縣、鄉(xiāng)三級圖書館(室)組成的地方文獻收集協(xié)調網,開展文獻交換和代為對方收集當?shù)氐奈墨I資料等活動。當然,在收集傳統(tǒng)的印刷型地方文獻的同時,還要有意識地收集電子出版物及視聽資料等多種載體的地方文獻,以便逐步建成比較完善的特色文獻數(shù)據(jù)庫和檢索系統(tǒng),實現(xiàn)資源共享。
2.1.4 實行科學管理,合理組織館藏
地方文獻的管理主要有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兩種形式,前者是依文獻出版類型的不同劃歸不同部室管理,與非地方文獻混雜排架;后者是設獨立的地方文獻部,將各類型地方文獻集中于地方文獻特藏庫。實踐證明,集中管理優(yōu)于分散管理,如我館的地方文獻,就是按地方文獻的學科內容分類,采用集中專藏,分類排架法,由具有地方文獻知識、熟悉館藏、有責任心的專業(yè)人員管理。幾年的時間證明,如此管理既有利于文獻的補充與開發(fā),又便于讀者的檢索與利用,是組織館藏地方文獻的有效方法。
2.2 全面開發(fā)是核心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圖書館無論在技術上還是觀念上都受到了根本性的影響,新時代服務方式與服務內容的選擇,將決定著圖書館未來生存、發(fā)展的空間。地方文獻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數(shù)量稀少的特點,作為一種獨有的文獻資源,不僅作為公共圖書館的藏書體系中的特殊存在,而且在信息服務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全面開發(fā)地方文獻資源,服務于本地區(qū)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是公共圖書館求生存求發(fā)展的必由之路。筆者以為應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2.2.1 充分揭示館藏地方文獻信息
地方文獻整合記載了該地區(qū)政治、經濟、歷史和文化發(fā)展的歷程,對當?shù)鼐哂袠O為特殊的意義。圖書館要在熟悉和了解地方文獻出版情況的基礎上,加強對所收藏的地方文獻信息進行深加工。這是因為,地方文獻往往內容豐富卻又分散隱含著所需的信息,加上一般分類不夠明確,用戶難以選擇和利用,從而會導致地方文獻利用率低、社會影響度不高的局面。所以,應深入到文獻的篇名甚至數(shù)據(jù)當中去,將地方文獻的信息內容充分揭示出來,加工形成一批內容新穎豐富、水平較高的二、三次文獻,如,專題索引、題錄、匯編、文摘以及根據(jù)某些領域課題的研究發(fā)展情況而撰寫的資料敘述,進以產生更多的綜合性新知識,這些新知識在為用戶提供信息咨詢服務的同時,還可為圖書館進行研究性工作鋪路搭橋。
2.2.2 積極開展多途徑的地方文獻信息服務
(1)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咨詢服務。
在地方政府決策機關制定規(guī)劃以及實施措施前,經常會因為本地區(qū)的政治經濟以及歷史而受到制約,所以這就需要參閱一些與其相關的專題信息資料、專題調查報告和反映本地區(qū)真實情況的有關統(tǒng)計數(shù)字、事實依據(jù)、參考方案以及其他相關領域的新觀點、新動向、新思潮、新做法等,這就要求圖書館主動為各級領導決策提供借鑒資料。我館這一服務項目設立已久,且見成效。如我市黃驊港建設項目做可行性調研論證期間,我館為項目工程組準備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來滄視察工作的全部資料,查閱了近300個有關文獻資料、報刊和費孝通副委員長的重要談話,準備工作為黃驊港立項和盡早開工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jù),因而受到市領導的好評。
(2)為科研提供專題信息服務。
科研人員在選擇課題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須參照本地區(qū)文化歷史背景、經濟發(fā)展現(xiàn)狀、可供操作的條件等方面的資料與數(shù)據(jù),圖書館可以依托自身豐富的地方文獻信息資源及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有針對性地廣泛收集文獻資料,經過精心篩選,適時編制出各種專題信息供研究人員使用。如我館為滄州農科院研究員苗春生提供的《滄州建國以來鹽堿地分布改造及治理情況》專題匯編,為其研究和試驗適合滄州土壤的棉鈴蟲的防治技術提供了20余種地方文獻和資料,這一科研成果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直接經濟效益達1.5億元,間接經濟效益達20多億元。
(3)為地方文獻生產提供文獻信息服務。
地方文獻生產包括地方志篆修、地方劇目編寫、地方人物資料整理,地方科學史研究、古籍整理、地方史料教育展覽等內容。主動配合地方文獻生產,服務地方文化建設,是地方文獻資源開發(fā)的重頭戲之一。近年來,我館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做了大量文獻服務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我館配合《紀曉嵐傳奇》的編撰,先后派出多人直接與《紀曉嵐》的編撰者何香久接洽,為其搜集、整理并提供《紀曉嵐年譜》《紀曉嵐詩文集》《紀曉嵐家譜》《紀曉嵐從政大事記》《四庫全書》等文獻,查閱了35萬字的有關資料,為《紀曉嵐傳奇》順利成書奠定了基礎,受到河北省著名作家何香久的好評。又如,滄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在編寫滄州市組織史的過程中,我館先后21次為其提供《滄州日報》《滄州市日報》等有關報刊資料,為組織史的順利編寫提供了有利保障。
2.3 建立專業(yè)隊伍保障地方文獻開發(fā)工作的順利進行
地方文獻開發(fā)工作要有新時代的發(fā)展和成就,就要進行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和工作隊伍的建設。首先在人員選擇上,要求能夠夠吃苦耐勞,對工作充滿激情并具有奉獻精神,其次圖書館要培養(yǎng)一支專業(yè)上既要有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yè)人才,也要吸納其他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專業(yè)人才,打造有知識、肯鉆研的高素質專業(yè)性隊伍。這樣,可以使各學科人才之間互相取長補短,有利于深入全面地開展地方文獻開發(fā)和咨詢工作。
要時刻注意改變高級文獻信息工作者的缺乏狀況。為了避免這一現(xiàn)象的發(fā)生,要從年齡上改變工作方式,采取以老中青搭配的方式,培育更多的新人。作為老同事他們的優(yōu)點在于閱歷比較豐富,并且擁有深厚的知識功底,在咨詢以及文獻開發(fā)方面有很大的發(fā)揮空間,而作為培育者的老同事,還可以發(fā)揮傳、幫、帶的優(yōu)勢;相比起來年輕的業(yè)務員接受能力方面、知識更新方面要快的很多,這也是發(fā)揮其現(xiàn)代信息技術處理文獻的優(yōu)勢所在。要想將地方文獻開發(fā)工作做好,無論是各個年齡層次,都必須將強知識的擴充并加強繼續(xù)教育,才能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安全,楊培穎.加大地方文獻收集整理利用力度全方位服務滄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D].地方文獻理論與實踐研討會,1998.
[2]鄒華享.中國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概述[J].圖書館,1988(6):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