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集中研究云南電視臺新聞?wù)Z言中關(guān)于人和物的空間位置的表述,即空間指示語及其語用功能。通過語料發(fā)現(xiàn)云南電視臺新聞?wù)劶靶侣勈录皩ο髸r的優(yōu)選手法是近指。除了表示近指和遠指,在特定語境中,其也可以表示主觀感情的指稱。
關(guān)鍵詞:電視新聞?wù)Z言 空間指示語 語用功能
中圖分類號:H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a)-0079-01
空間指示又稱地點指示,指話語交談中所指地點在不同語境中的遠近所在。地點指示信息來自話語中所談及物體的所在方位或說話時刻發(fā)話人和受話人雙方所處的位置。云南電視臺新聞?wù)Z言中關(guān)于人和物的空間位置的表述很多,常用有:表示距發(fā)話人物理或心理距離較近的“這、這兒、這里”;較遠的用“那、那兒、那里”,它們都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組成名詞詞組使用。
1 空間指示語“這、那”及其語用功能
1.1 區(qū)分近指與遠指
云南電視臺新聞?wù)Z言中的“這”和“那”的語用功能主要是近指和遠指。通過語料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這”比“那”出現(xiàn)頻率要高得多,可以看出云南電視臺新聞?wù)劶靶侣勈录皩ο髸r的優(yōu)選手法是近指。從空間指示的參照點和表達方式分析,云南電視臺新聞?wù)Z言的參照點多為新聞主體或其所處的位置為參照。新聞事件中人或景物的空間位置可能是較多地靠近發(fā)話人,但是近指與遠指的如此不平衡也應(yīng)有其他的原因。呂叔湘指出:“近指和遠指的分別,基本上是空間的,但也往往只是心理的?!崩纾?/p>
(1)是東風西路與五一路的交叉路口……呢就將對些綠化植物進行移栽,此外,緊挨著片綠地的大廈以及旁白的臨街的一些商鋪也將進行拆除。
(《都市條形碼》,云南電視臺都市頻道,2011-07-26)
(2)的居民他們反映他們的家里出現(xiàn)了很多裂縫。在我身后的棟房子上面有兩條非常明顯的裂紋,而棟房子的傾斜程度非常嚴重。
(《民生關(guān)注》,云南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2011-04-05)
電視新聞的傳播是遠距離的傳播,受眾與新聞人物或事件就會有一定的距離感,感覺被時間、空間都隔閡起來了,電視新聞信息的傳播就需要拉近與受眾之間心理上的距離。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到,為了讓受眾身臨其境,主播或者記者等發(fā)話人使用了表近指的“這、這里”等與畫面同步播報相關(guān)新聞時間,就會讓電視機前的受眾有更多的參與感。
1.2 表示主觀感情的指稱
除了表示近指和遠指以為,在特定語境中,說話者對特定的人物懷有主觀感情(例如,不平、不滿、批評或感動等,往往是負面的)時,可以在姓名和稱呼語之前加上一個不表指稱的任意性指示詞“這”來表達說話人的主觀評價。在云南電視臺新聞?wù)Z言中也出現(xiàn)了這樣的用法。例如:
(1)打人的人究竟是哪些人呢?
(《都市條形碼》,云南電視臺都市頻道,2011-11-18)
(2)人還沒搬走呢,陽臺就被拆了,住戶當然也就沒安全感了。
(《都市條形碼》,云南電視臺都市頻道,2011-11-05)
應(yīng)當說,例(1)、(2)中的“這”如果刪去,不會對句子造成影響,也就是說其句法結(jié)構(gòu)不受影響。但是從語用角度看,“這”的使用加強了主播的表達力度和鮮明的批評態(tài)度,表達了新聞主體的不滿情緒。
2 空間指示語“來、去”及其語用功能
在漢語里一些具有移動意義的動詞也能體現(xiàn)地點指示,比如“來、去、到、往、進、出”等,這些動詞的內(nèi)在指示關(guān)系值得注意,因為它們的移動方向和意義往往要參照語境,根據(jù)說話雙方所處位置才能確定。本文則選取了云南電視臺新聞?wù)Z言中的常出現(xiàn)的“來”和“去”為例。
2.1 表示遠指和近指
“來”是指由另一方到這一方,表示向近處移動,與“往、去”相對,即向說話人方向移動;“去”則表示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表示向遠處移動,與“來”相對,即向遠離說話人的方向移動。上面已經(jīng)對云南電視臺新聞?wù)Z言中“這”和“那”做出了討論,可知“這”的使用頻率大大高于“那”。通過語料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在云南電視臺新聞?wù)Z言中,“來”比“去”出現(xiàn)的頻率也要高。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在漢語中,動詞“來”常與“這”搭配,動詞“去”常與“那”搭配,所以“這”比“那”使用頻率高使得“來”出現(xiàn)的頻率也高于“去”;二是因為選擇“來”還是“去”來表示方向的移動,還與說話人的主觀意向有很大的關(guān)系。例如:
(1)“送健康醫(yī)療服務(wù)西部行”活動為西部貧困地區(qū)送藥物、送技術(shù)。
(《云南新聞聯(lián)播》,云南電視臺,2011-07-18)
(2)如果一輛汽車去擋一輛火車,好像有點螳臂擋車的感覺,可是這個人為什么要這么做呢?我們一起看一下。
(《條形碼·望遠近》,云南電視臺都市頻道,2011-07-15)
(3)昨天,李漢柏一行到昆明新機場調(diào)研。
(《云南新聞聯(lián)播》,云南電視臺,2011-07-22)
(4)昆明景區(qū)迎暑期旅游高峰。
(《都市條形碼》,云南電視臺都市頻道,2011-07-15)
從例子可以看出,使用“來”和“去”多由發(fā)話人的時間、空間位置決定的,也由于發(fā)話人主觀意向決定的。“來”多表示由彼至此,由遠到近;而“去”則剛好相反。例(3)是配畫面的解說,用近指真實再現(xiàn)調(diào)研時的情景,使受眾真實感受政府到對新機場建設(shè)的重視。例(4)是以昆明景區(qū)為參照點的近指,以說明新聞人關(guān)心自己的家園,為故鄉(xiāng)自豪的情感。而例(2)是主播以演播室為參照點的空間指示,后面也了解這則新聞發(fā)生的地點是南京,離新聞主體和受眾都距離較遠,所以自然選擇“去”。
2.2 表示禮貌和尊重
有些時候,為了表現(xiàn)出對受眾的禮貌和在乎,新聞主體故意把本應(yīng)該表遠指的“去”進行方位的轉(zhuǎn)移,用表近指的“來”來表示。例如日常生活中,兩個人在街上遇見聊天,一個人常常會對另一個人說:“有空來我家玩。”本來在這個語境里,“家”不在近處,根據(jù)近指和遠指的原則,應(yīng)該是“去我家玩”才對。但是,發(fā)話人卻選擇了朝著聽話人方向運動,突出聽話人的重要性,表示出尊重、禮貌、誠意邀請,因此用表近指的“來”。在云南電視臺新聞?wù)Z言中,也常見這種用法。例如:
(1)都市頻道的記者也將會到您身邊,給您帶更多的活動和驚喜。
(《都市條形碼》,云南電視臺都市頻道,2011-05-18)
按照“來”和“去”的指稱,這里應(yīng)該說“去到您身邊”和“給您帶去”才對,但新聞主播放棄了以演播廳和自己為參照點,而是把中心轉(zhuǎn)移到受眾,這種表達會使得語言顯得更加禮貌,使得受眾的主人翁感覺增加。
參考文獻
[1]李捷,何自然,霍永壽,主編.語用學十二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呂叔湘.近代漢語指代詞[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