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變體是由于使用英語的人們因不同地理環(huán)境、文化背景等因素而出現(xiàn)的產(chǎn)物。作為官方語言是英語的國家之一—印尼出現(xiàn)了這一現(xiàn)象,即是印尼英語變體。印尼人在使用英語時,會受到來自自身文化的影響,引發(fā)了印尼英語變體的出現(xiàn)。本文首先將闡釋印尼英語變體的產(chǎn)生原因及其與標準英語的不同,進而討論印尼英語變體對印尼英語教學的影響以及對大學英語教育的啟示。
關鍵詞:印尼英語變體;大學英語;英語教學
一、印尼英語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
1811-1816年,英國取代荷蘭在印尼建立了殖民政府。在英國殖民印尼的5年間,英語被英國人帶到印尼,給印尼人提供接觸和學習英語的機會。
獨立后,印尼大力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積極增加國際交流英語此時已經(jīng)成為國際上重要語言之一。印尼政府鼓勵國民學習英語,并規(guī)定英語為其通行語;使用印尼語和英語兩種語言頒布法令;印尼官員和知識分子都會講英語;學校大力教授英語。在官場和社會,人們并沒有普遍使用英語,但國內(nèi)積極普及英語教育。印尼人所受到的來自本國文化、歷史、社會等方面的因素影響導致了其所使用的英語出現(xiàn)與標準英語有區(qū)別的現(xiàn)象。
作為一種妥協(xié)式語言,印尼英語反映印尼語和英語兩種語言系統(tǒng)和兩種社會文化歷史背景的沖突。印尼英語在語音、句法和詞匯三方面上有其獨特之處。
下面從語音、句法以及詞匯三個方面來研究印尼英語與標準英語的區(qū)別。
1、語音方面
印尼英語受印尼語影響,在語音方面與標準英語有所不同。以下現(xiàn)象為筆者通過查閱資料(黃建鳳 2010)整理出來的。
1)出現(xiàn)尾音吞音現(xiàn)象。
英文單詞的最后一個音往往被印尼人忽略。如host,印尼人往往會把最后的t的音吞掉。
2)出現(xiàn)清輔音濁化現(xiàn)象。
英語中的t, p, ?誦,k,f等清輔音被濁化。如to,印尼人會把t讀成|d|,China的Ch(|?誦|)被讀成|?諨|,percent的|p|被讀成|b|,market的|k|被讀成|g|。
3)出現(xiàn)摩擦音r音l化的現(xiàn)象。
印尼人無法把|r|發(fā)出來,而是以舌邊音|l|來替代。如trade被讀成|dleid|,dream被讀成|dli:m|。
4)出現(xiàn)濁輔音清化現(xiàn)象。
英語中的濁輔音被清化。如provide的|v|被清化,被印尼人讀成|f|。
5)出現(xiàn)無規(guī)則變音現(xiàn)象。
如development的最后一個t |t|,被讀成|s|;finish的f被讀成p。
6)元音中的|ei|被發(fā)成|?藜|,而|?藜|則被發(fā)成|?謂|。
如favor則被讀成|f ?藜 v ?謂|。
2、句法方面
印尼語與英語在句法方面存在很大差別,使印尼英語在保持標準英語的句法的同時,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印尼語影響。
相對于英語,印尼語的被動式比較復雜。英語的被動式都是由助動詞be加過去分詞構(gòu)成(不同的時態(tài)體現(xiàn)在助動詞be的變化上)的;而印尼語的主動句和被動句之間的轉(zhuǎn)換更為復雜:不僅要看施動者是人稱代詞還是一般性名詞,還要看人稱代詞是第一人稱、第二人稱還是第三人稱;不僅要改變施動者和受動者的位置,原修飾動詞的副詞位置也要做出相應調(diào)整,還要省略或改變動詞的前級;介詞“olah”,要根據(jù)施動者的變化決定其不能出現(xiàn)或可有可無的變化規(guī)律。
3、詞匯方面
關于詞匯方面,筆者將從印尼的標識語這一角度切入來分析印尼語。
印尼的英語標識語符合國際標準,英語使用得相當?shù)氐?,這與印尼的歷史原因有很大的關系。更重要的是,印尼高度重視標識文字信息的準確度與規(guī)范性。
印尼標識語的特點可歸納為三點:
第一,同時出現(xiàn)印尼語和英語兩種語言或只有印尼語出現(xiàn)。在旅游景點和機場等國際交流比較多的場所,使用雙語的情況較多;街道名稱及路牌只使用印尼語。
第二,文字信息簡潔明了,最多只使用一個至三個的單詞。類似我國標識語中常出現(xiàn)的句子式的文字信息在印尼標識語中幾乎不存在。
第三,在雙語標識語當中,使用十分地道的英語,符合國際慣例。
由此,印尼語在詞匯方面幾乎沒有給印尼英語帶來影響。
二、印尼英語的教學現(xiàn)狀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典型的英語課均以印尼語作為教學工具,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夾雜著結(jié)構(gòu)法、視聽法和語法-翻譯法,目的大都是教學生關于英語語言的知識。此種方式效果不佳。
不恰當?shù)慕虒W方法和印尼英語變體的存在和其與標準英語存在的差異影響著印尼英語教學的質(zhì)量和印尼學生英語學習,導致印尼學生發(fā)音不準確,怯于說英語。
為了改變印尼英語教學的尷尬狀況,政府決定實施PKG英語教學計劃。PKG(即“強化教師的工作”)計劃目的是為了幫助印尼的教師重樹自信、提高教學水平,進而輔助他們設計教材和教學方法,從以前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學習轉(zhuǎn)變?yōu)椤耙詫W生為中心”,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此項計劃首先從理科開始實施,接著在英語教學中得以實行。
得益于這項計劃,在英語教學中,印尼的英語老師開始采用交際法來進行英語教學,這一方法不僅滿足長遠的需要,且適應目前印尼學生英語學習的現(xiàn)狀。Krashen監(jiān)聽模式為基礎被應用于此項計劃中。這種教學法把非正式的課堂語言習得和正式語言學習合二為一,有助于學生在被要求進行自發(fā)的交際場合下,得到思考、分析和組織語言的時間,提高英語表達和英語領會的技巧。在教材方面,教師們應盡可能使用官方教科書以及其他得到官方認可的書籍。
這里將引用Brian Tomlinson(1990)對PKG英語計劃的基本教學法原則的歸納為以下的8點:
1、教師在英語課上必須盡可能使用英語,以便幫助學生消除對英語陌生、別扭的感覺,使學生能頻繁接觸易于理解的有意義的英語,以及提供純正發(fā)音的示范。
2、教師應鼓勵學生用英語表達,但切忌強求。
3、教師應觀察學生應用英語的情況,以便取得將來幫助學生進步的一手資料,但不能應用評判或明顯的糾誤方式對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做出反應。
4、教師應努力結(jié)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并形成一種非評判式的不施加壓力的氣氛,以此幫助學生做到輕松自如,充滿信心。
5、教師應使學生接觸不同地域、風格及語域的英語,并使其可理解和有意義。
7、教師還應通過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自行歸納規(guī)律,提高他們對英語語義及句法體系的敏感度。
8、所有課程應從根本上以學生為中心,并且要主動學習而非被動接受。
通過PKG英語計劃的實施,接受過PKG計劃的學生與沒接受過PKG計劃的學生相比,前者更大程度地接觸了交際中的英語,而且在學習英語方面更為主動,更有信心,英語自然也更流暢。
印尼英語與標準英語之間存在差異,應讓學生學習并掌握標準英語,在“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實行標準化,改善印尼英語教學狀況。在印尼英語教學方面,印尼英語做出了相當大的妥協(xié)和讓步,退出課堂,把主角的地位讓給標準英語。
三、結(jié)語
外語教學不僅是向?qū)W習者傳授語言的知識,如語音、詞匯、語法規(guī)則等,使他們不僅有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而且還要教他們在各種語境中運用準確、得體的語言,具備一定的語言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使日益頻繁的國際交流任務能順利完成。
從印尼英語教學的改革中,大學英語教育可以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呢?
首先,大學英語教學最重要的是教師的態(tài)度及個性。對本職工作滿腔熱情的教師是最有可能在幫助學生培養(yǎng)交際能力方面取得成功的教師,這樣的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法堅信不移,往往會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課內(nèi)容與學生們建立親密無間關系。其次,關鍵的是所選用的教學法有助于師生關系,重要的不是運用哪一種教學法來取得語言教學的成功,有利于激發(fā)教師對語言教學的熱情和學生學習積極性且能夠提供語言使用的時間機會。再次,“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適合當?shù)厍闆r的交際法才是提高交際能力的最有效的教學法,因為這給教師提供了營造最有利于大學英語教學成功的課堂氣氛的機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教授的內(nèi)容和目的。近些年來許多國內(nèi)學者把“中國英語”的研究也提上了議程,在中國也出現(xiàn)了自己的英語變體。因此在大學英語課堂中,教師所要明確的是要把標準英語教授給學生,盡量避免中國英語對教授過程的影響(其中屬中式思維的影響最大),此外還要明確的是要以使學生掌握標準英語為教授目的,否則將是閉門造車,達不到學習英語的目的——從小的方面講,實現(xiàn)個人與世界的交流;從大的方面講,實現(xiàn)中英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1] Tomlinson, Brian 正在印尼中學發(fā)生的改革 [J]. 國外外語教學,1990年第四期。第12-13頁
[2]黃建鳳. 會展英語現(xiàn)場口譯 [M]. 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李婷(1986-),女,壯族,廣西南寧人,單位: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職稱:助教,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