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以愛的播種獲取情的果實,以愛的付出贏得情的豐收。但是在實施愛的過程中,有些老師不知不覺步入誤區(qū)。我們應該認清師愛的誤區(qū),走師愛的誤區(qū)。
一、寵愛溺愛,包庇護短
教師教育學生,付出的愛心越多,得到的效果越好,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
以將愛心當作天下落下來的雨水隨意潑灑。愛,只有講究原則才有利于良好的班集體的建立和學生的健康成長。否則,對學生的護短、包庇,那將結(jié)出苦果。一位教師平日與學生打成一片,教育教學相當認真。有一次,一名成績優(yōu)秀的得意門生有違紀行為發(fā)生,還敲詐同學錢財,作為班主任理應及時對他進行嚴肅的批評、教育,必要時還應請求學校、家庭的配合可這位老師一怕家丑外揚,二怕批評重了,會影響師生感情,只輕描淡寫地教育了幾句,就不了了之。由于該生靈魂深處未受到觸動,錯誤越來越嚴重。后來,這名學生終因“舊病復發(fā)”而被有關(guān)部門依法處理。這樣的結(jié)果是令人痛心的,雖說這位學生本人對此要負主要責任,但與教師溺愛學生包庇護短也有一定的關(guān)系??梢姟皣朗菒?,寬是害,不教不管要變壞”是有道理的。師愛,不能無原則,更不能寬容無邊。
二、互換互利,低級庸俗
作為塑造學生心靈的“工程師”,老師自己的靈魂首先必須是高尚的,身正才能為范??蓸O少數(shù)老師在實施情感教育時,卻不自覺地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他們的感情付出與個人利益相掛鉤。他們心中記了一本帳:哪位家長有地位能為我辦事提供方便,誰家庭富裕,逢年過節(jié)愿向我做些“表示”,我就對誰家的孩子“好雨知時節(jié)”,否則我的感情便會吝嗇得如同沙漠中的雨滴。有一位班主任,對班上一名副市長的公子厚愛有加,隔三差五就要家訪一次。為“加深感情”,還對該生進行單獨輔導。因此他向市長提出要求,給他的弟弟安排一個好工作。對他的這種做法,班上的同學議論紛紛。那位副市長的公子仰仗班主任這把保護傘,越發(fā)驕橫,經(jīng)常以班級“老大”自居,不守紀律,欺負女生,各科學習成績始終上不去,另兩科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同學們敢怒不敢言。由此可見,這種以家長給自己的利益好處來定師生的庸俗做法,既敗壞了班主任形象,又有害于優(yōu)良班集體的建立,既敗壞了學校和教育者的形象,又與師愛的要求背道而馳,更不有利于這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嫌“差”愛“好”,有失公允
有些教師對表現(xiàn)好的學生、本校老師的孩子、自己親戚的孩子,總是將表揚和鼓勵掛在口頭,笑在眉梢;面對表現(xiàn)差的學生,往往關(guān)愛不足,甚至試之為班級前進的絆腳石,給以過分的嚴厲批評。憑學生的好惡親疏來支配師愛情感的施舍,這樣的師愛對于班級中的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其實,“一些曾被認為不值一愛的學生身上也存在著可愛的因素,存在著可喜的苗頭?!苯處熤灰獫M懷愛心,獨具慧眼,就一定能在所謂的“暫差生”身上挖掘出“閃光的金子”來。光愛好的學生、“有關(guān)系”的學生不是正常的師愛,愛每一位學生才是難能可貴的師愛。
四、里表矛盾,虛情假意
惟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師愛,才能真正到達學生心靈的深處。教師愛學生應發(fā)自肺腑,如父愛般真摯、母愛般慈祥,以虛情假意來敷衍學生是萬萬要不得的。蘇霍姆林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每天在校門口,以親切慈祥的笑容迎接每一個上學的孩子,以深情眷戀的神情目送他們回家;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仍然渴望回到學校來,同孩子們在一起,聽孩子們的笑聲。其真摯無私的愛贏得了孩子們的心,無怪于他一在哪兒出現(xiàn),哪兒就會有孩子圍上來和他說笑。可是,我們有些教師當面對后進生“諄諄教誨”,以“情”曉理,背后卻直呼其“笨蛋”、“造反派”。大講他們“弱智”、“朽木”。如果學生了解到教師前后不一的表現(xiàn),識別出教師情感教育中的兩面派,那所謂的師愛還能有幾分成效呢?
五、自私狹隘,小家子氣
有位班主任見自己班級的一名個子矮小的同學被別的班級的一位高大的同學欺負了,竟出手打了那個大同學一巴掌,事后理直氣壯地宣稱“難道當班主任的不該保護本班的同學嗎?”一位班主任教兩個班級的數(shù)學課,精力不夠時,他向自己的班級“傾斜”,為自己班級“開小灶”,對另外一個班級則敷衍了事。值日時見自己班級學生有違規(guī)之舉竟裝作沒看見,對別的班級的問題則夸大其辭,嚴加扣分。其實,以這種厚此薄彼的態(tài)度來對待學生不是真正的愛學生。對本班學生來說,班主任實際上是將自己作為班級的頭領,將學生變成私有物,因而這種愛是自私的;對別班學生而言,他的輕視及其過分嚴厲的行為,同樣會損害自己在別的班級學生心目中的形象,這樣,他在兩個班級學生面前,都降低了自己的威望。因此,作為人民教師,不應只是某個班的班主任,應將周圍所有的學生都當作教育對象,對他們負有同樣的師愛和教育義務,所以說只有博大而非狹隘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六、生搬硬套,好心辦壞事
水之于禾苗的生長是十分重要的,但水過多會將禾苗淹死。給禾苗澆水要因時而宜,因此,同樣,實施師愛也應該因時而宜,因人而宜。一位學生家庭貧困,父親突然病故,經(jīng)濟更加困難,面臨失學的危險。班主任知道后,忘記這名學生性格內(nèi)向的實際情況,召開“愛心獻給貧困生***”主題班會,又是捐款又是演講,轟轟烈烈。可這位受助的學生非但不感謝班主任,反而對這件事耿耿于懷。原因是他覺得班主任事先未征求他的意見,還暴露了他家的很多隱私,使他在大家面前抬不起頭來。如果這位班主任能換一種方式,那結(jié)果會是這樣嗎?即使一定要召開主題班會,也一定要事先征得這位同學的同意,否則愛心就可能變成施舍。由此可見,生搬硬套“愛”,不看對象的“愛”,常會事與愿違。愛,是一種智慧,是一門藝術(shù),班主任必須培養(yǎng)和運用這種智慧,必須研究并掌握這門藝術(shù)。
七、冷漠清高,不拘小節(jié)
有些教師以師道尊嚴替代了師愛,并且往往把尊重視為單向的。例如:走廊上,一名學生走過一位老師身邊,非常有禮貌地叫了聲“老師好”。老師聽見了,冷漠地瞟了他一眼,卻無任何反應。上課鈴響了,一名遲到的學生,結(jié)結(jié)巴巴地敘述遲到的原因,老師不耐煩地揮揮手,命令他站到辦公室去想想,下課再談。像這樣的鏡頭司空見慣,如要例舉還有很多。學生尊敬老師固然重要,但教師更應該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guān)愛學生,把師愛首先從小事上體現(xiàn)出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最深處?!睙釔蹖W生、尊重學生應成為新理念下教師工作的出發(fā)點,并且應從平等開始,從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