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中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獲取知識,感悟生活的一個重要來源,也是近年來語文知識考查比較偏重的方面。然而隨著社會媒體發(fā)達,信息來源渠道廣,學生的閱讀能力卻降低了,這就給語文教師出了一道難題:怎么才能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引導學生高效地閱讀呢?筆者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能力;目標;中學生
一、明確目標,啟迪思維,引導學生深入讀,重點讀
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分解三維目標,抓住教學關鍵,引導學生以字為開端,以文意閱讀為關鍵,準確理解把握文章的深層意蘊。比如《再塑生命》,要求學生從作者難忘的人生歷程,體悟人生的奮斗意義,感受人間的關系與溫情,更需學生融入自己的生命體驗,感受人生,了解社會。針對此教學目標,我設計這樣的主要教學過程:(1)學生閱讀全文,用一個詞概括故事情節(jié);(2)展開討論,從學生所歸納的詞中找出最恰當?shù)囊粋€字——“愛”;(3)討論故事中人物性格。教學緊緊圍繞一個“愛”字,放得開,收得攏,進得去,出得來,課堂教學既達到了訓練閱讀的目的,又訓練了思維,學生主動進行,課堂效率自然高效。教完這篇文章,我要求學生去閱讀海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再次感受海倫的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及莎莉文老師的奉獻精神。同時布置這樣一個作業(yè):本文感人肺腑,有許多值得揣摩之處,請以“假如我是海倫……”為題寫一段感想。這樣處理,不僅達到了引導學生深入閱讀的目標,還拓展了學生的閱讀面。
一般來說,文章總要“言之有物”,總有它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或者作者的寫作意圖。或闡明某種觀點,或抒發(fā)某種情感,或說明某種社會現(xiàn)象或某種事理,因此要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去尋中心,抓重點,找到文章的“眼”所在。
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各個方面,指導學生“鉆”進課文中去,上升到理性認識。它要求能夠?qū)φn文的字句詞進行闡釋、說明,能夠理解常用詞語的含義,能夠理解特定語境中詞語的特定含義,能夠根據(jù)上下文推斷詞語的含義,理會詞語的特別用法;能夠迅速地把握文中關鍵的詞、句、段,敏銳地覺察文中各種細節(jié)并分析其妙處,并能根據(jù)上下文推斷、揭示出某些語句的深層內(nèi)涵或弦外之音;能夠理解各段落層次、各段落層次之間與全文的關系,并能用提綱或圖表的形式加以概括;能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段落的中心句及與中心段、中心句有關的語句,善于歸納全文及段落層次的中心意思,并能對文中抽象的內(nèi)容予以闡釋。同時,老師引導學生探究作家的思想和風格,聯(lián)系文章的社會背景等來理解作品,教給學生文體知識、文學知識、讀寫規(guī)律、語言規(guī)則等。
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要求學生能在讀中梳理情節(jié)結構,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思路,捕捉關鍵語句,尋找文題,扣住文眼,揣摩表現(xiàn)方法,賞析精彩語句,體味文章意蘊,提出質(zhì)疑,疏通疑難。達到深入閱讀,智慧閱讀的目的。
二、激發(fā)興趣,掌握方法,獨自讀,主動讀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边@就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多樣化的閱讀習慣,允許他們在已有的知識系統(tǒng),情感體驗,智力水平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閱讀的主動性。無論是針對詩歌所特有的藝術朗誦式,還是戲曲,故事里面的角色扮演式,甚至是爭辯研討式,教師都可就學生的閱讀行為和方式進行肯定與鼓勵,把學生的閱讀還原成師生的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興趣活動。
興趣又是最好的老師。影片作為一種形象的教學手段,課堂上的合理運用,往往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起他們的參與意識。在講解《再塑生命》時,我播放了海倫認識“水”的電影情節(jié)??赐暧捌鎸W生充滿探究的目光,我自然點拔:同學們,本文像這樣感人肺腑的情節(jié)有幾個?找出來讀一讀,說說你喜歡的理由。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加深了對文題的理解“再塑生命”顧名思義就是重新塑造生命。讀了課文,可見是“愛”的光明照到了海倫的身上,而這個“愛”是從莎莉文老師身上折射出來的,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可見莎莉文老師是海倫生命的再塑者,沒有莎莉文老師就沒有海倫后來的成就,海倫從此可能就生活在黑暗的世界當中,就像缺少水的魚兒。通過這樣的引導、討論使學生體驗到生命的意義,生命的珍貴。從而教育學生珍惜生命,珍惜學習時間,遠離網(wǎng)吧,娛樂場所,把年輕的生命放在學習上,為人生積累財富。
所以說,以興趣為引,讓學生發(fā)掘自己的閱讀方法,進入到作品情景交融的意境中,進一步對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表達技巧、風格特色,課文的社會作用,時代意義,作者思想感情傾向等等進行分析、評價、鑒賞,肯定積極的吸收正確的,批判和摒棄錯誤的東西。這樣,在閱讀過程中超越了文章的本身,形成新的思想,探索新的問題,這會讓學生在閱讀中體驗到極大的成功。
三、培養(yǎng)習慣,與時俱進,經(jīng)常讀,時時讀
閱讀具有開放性,新時代的學生已不再陶醉過去,崇尚權威,他們更注重現(xiàn)在,憧憬未來,追求幻想是當代中學生的普遍心理特征。學生青睞的是貼近他們生活的作品,能反映他們性格傾向的作品,這就要求老師在尊重學生閱讀習慣的同時,加以適當?shù)囊龑?,讓學生養(yǎng)成熱愛讀書的習慣。讓學生知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科技的發(fā)展依靠的知識,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是最偉大的力量,讓學生以讀書獲得的知識為榮,讓學生為中華民族的古文明為榮,讓學生寫讀書筆記,寫讀書心得,引入競爭機制與獎勵機制,每周抽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交流,談談自己從讀書中得到的好處,并從中抽選出優(yōu)秀的作品讓大家共同讀,選出優(yōu)秀的讀書心得給予適當?shù)莫剟?,形成“今日我以讀書為榮,明日書以我讀為榮”的文化氛圍,以此來激勵學生的健康成長。
書目的選擇上,首選教材推薦的學生必讀書目,那里面的書論是思想內(nèi)容、表現(xiàn)手法上都有很多的可學習之處。另外,書的選擇順序上,可以先由故事性較強的篇目入手,逐步過渡到故事情節(jié)不太強的書目上去,最后再到哲理性的文章。結合現(xiàn)在農(nóng)村初中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較為寬松,可以要求家長參與到督促學生的課外閱讀上去,使學生每天都處于閱讀的氛圍中,持之以恒,使孩子真正體味到書中的樂趣,在書香中成長,在書香中提高。
通過以上手段,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閱讀習慣養(yǎng)成了,閱讀的興趣也培養(yǎng)出來了,知識增長了,思維活躍了,眼界開闊了,良好的語感和高尚的情操也養(yǎng)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