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新世紀學校工作的重要任務(wù),作文教學也是如此。那么,在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呢?我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從以下方面作了嘗試。一、逆向思維 反彈琵琶 二、“覓食”活動 注入體驗 三、 展開想象,異想天開。供同行參考。
關(guān)鍵詞: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思想;心得體會
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可以說占了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曾有記者問“童話大王”鄭淵潔:“您是如何看待當今的作文教學的?”鄭淵潔回答:“挺摧殘孩子們的?!笔前。‘斍暗淖魑慕虒W確實讓人憂心:或言之無物、或言之無序、或無病呻吟者不乏其人,個別學生能洋洋灑灑幾大張,但一讀便知是作文書上內(nèi)容與技巧的克隆與翻版,令人乏味。隨著新課改大潮的掀起,作文教學也在課改春風的吹拂下鋒芒四射,如何改變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使作文教學富有新意創(chuàng)意?我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從以下方面作了嘗試。
一、逆向思維 反彈琵琶
逆向思維就是要讓學生擺脫思維的僵化、刻板和呆滯,突破思維定勢的羈絆。為了激活創(chuàng)新思維,可以啟發(fā)學生對已成定論的觀點、成語、說法等生疑質(zhì)疑,構(gòu)思時站在對立面去思考,鼓勵提出與傳統(tǒng)迥然不同的看法。比如,我班的一位同學在習作《菊花》中寫到:“……盡管嚴寒威逼,可菊花總在寒冷之中競相開放?!倍硪晃煌瑢W卻認為:“……菊花站在枝頭上,目空一切,就像個孤傲的“君主”一樣,拒人以千里之外?!睂W生的逆向思維,使文章的立意更為深刻!更為與眾不同!寫出來的文章也就具有獨創(chuàng)性。
如在指導學生寫《愛》一文時,我就啟發(fā)學生: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愛,父愛、母愛、師愛、友愛等等,有愛我們就不會感到孤獨、有愛我們就不會感到冷清、有愛才有我們美好的未來……,有的學生說,我是多么希望得到愛,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缺少愛——無論是父母的,還是教師的,或者是人與人的;也有學生說,我得到了愛,因為生活中已經(jīng)有人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它帶來了信心、力量和勇氣。而最令人驚訝的是,一位學生用了逆向思維:我需要愛但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師過分的愛,因為過分的愛限制了我的發(fā)展,過分的愛使我與同學朋友之間產(chǎn)生隔閡,希望父母不溺愛,希望老師不偏愛。這樣的立意避免了單一與狹窄,顯得新穎、獨特,高人一籌。這種逆向思維,反彈琵琶的手法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以意料之外的驚人手法,達到深刻表現(xiàn)的目的。巴爾扎克說得好:“藝術(shù)家的使命在于找出兩種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在于能從兩種最平常的事物的對比中引出令人驚奇的效果”。巴氏道出了逆筆的奧妙:看似不合情理,實則相輔相成,順理成章,是一種巧妙運用方法。當然教師在啟發(fā)學生時,應(yīng)加以強調(diào),不能隨心所欲,隨意逆向,毫無根據(jù)地懷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立意求新時盡量做到不脫離實際。
二、“覓食”生活 注入體驗
作為一線教師,我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說法現(xiàn)在的孩子課業(yè)負擔重,生活比較單調(diào),寫不出什么東西來,所以作文難就難在這里。如果我們將這種聲音不斷擴大——兒童不喜歡寫作,主要是因為兒童與生活之間有一道屏障,要讓兒童喜歡寫作,寫好習作,作文教學就必須走向“生活”。
例如,讓學生寫小動物,眾所周知,動物有千萬種,學生平時觀察到的也不少,但是否能激起他們足夠的寫作興趣呢?這就不一定了。因此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寫小動物,我安排了觀察小螞蟻的室外活動。螞蟻這種小動物隨處可見,但是孩子不一定很留心觀察。把孩子帶到野外抓螞蟻,一是感到新奇有趣,二是把作文引向生活。學生邊玩邊觀察,由原來的覺得不起眼的小動物,現(xiàn)在對它產(chǎn)生了好奇,并且變得很留意。對螞蟻的外形和生活習性有了更鮮明的了解。他們在集體的活動中體驗到了快樂。
活動的目的是寫作文。比如當說到螞蟻的生活習性時,有的學生說:“扒開螞蟻穴,看到很多小螞蟻,四處逃散。”另一個學生接著補充:“螞蟻有偉大的母愛,很負責,在逃散的時候,嘴里還叼著螞蟻蛋?!边€有的學生說:“我似乎聽到了螞蟻在叫喊,不好了,我們快搬家吧!”通過相互對話、補充、議論,把觀察到的螞蟻越說越具體,越說越有情趣。作文的寫作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三、 展開想象 異想天開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激發(fā)學生展開想像和幻想,鼓勵寫想像中的事物” 想像對每個人來說不是固定的,劃一的,這是因為人們各自的認知基礎(chǔ)、智力活動以及情緒愛好有差異。因此,習作不能是一個思路,一個標準答案。我們要注意啟發(fā)學生大膽想像,甚至異想天開。教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又畫了兩個“△”和一條“-”,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把它們組成一幅幅畫。學生頓時展開了想像,將它們分別組合成一臺天平、一個怪物、一個頭像、一只小船,還有的組合成一個保護莊稼的稻草人等。學生根據(jù)想像寫作文時,靈感的火花就會不斷閃現(xiàn),習作也就成了一件樂事。綠色悄悄地走進了我們的這個世界,樹綠了,花紅了。第一個開花的總是迎春花,它那么熱情的迎接著春天,葉還沒有綠呢,它的花已經(jīng)盛開了。小草早早的從土里鉆出來了,好像很好奇似的。湖邊的柳樹也抽出了小芽兒。那些不知名的小花也爭奇斗艷……這讓我想起了‘萬紫千紅總是春’的詩句……” 這位學生眼里的春天多么生機盎然?。】梢妼W生對生活的細心觀察,解決了“無米之憂”,寫出來的作文自然鮮活動人。
創(chuàng)新是人類發(fā)展永恒的主題,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21世紀的通行證,我們在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時,點燃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就能誘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靈感,學生就能寫出富有創(chuàng)意的佳作。
參考文獻
[1] 陳佳. 《淺談作文教學中學生感受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 新教育論壇,2008年第五期 第11-13頁
[2] 吳勇:《一扇通向廣闊童年生活的“窄門”》. 江蘇教育,2009年9月 第17頁-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