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質,改善知識結構,進而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文根據(jù)新課程改革的現(xiàn)實情況,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議,與大家共同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
新課程改革猶如一股春風,給一度迷茫的語文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使語文教學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看,學生在搜索材料,在合作探究;聽,學生在縱情吟誦,在慷慨陳詞,在辯論爭鳴,還時有語驚四座的真知灼見和智慧火花閃現(xiàn)。但是冷靜地思考一些課堂現(xiàn)象,我們也看到了熱鬧、自主背后透露出的放任、隨意與浮躁,看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現(xiàn)象,有些教師的課堂教學與新課程教學理念可以說是形似神異,徒有形式,沒有實效,似乎有矯枉過正之感覺,這些現(xiàn)象促使我們對新課程語文課深入反思,并積極思考對策。
一、轉變教育觀念
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是老師講,學生聽,得高分。老師和學生就是簡單的教與學的關系。而作為新時代的老師,我們要摒棄應試教育的舊觀念,不能把分數(shù)當成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應試教育應該向素質教育轉變。作為老師,應該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到學生的綜合素質,才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在自己備課的過程中,應該仔細研究《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具體要求,對教材的內(nèi)容熟練掌握,靈活把握住教材里的重點和難點。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活生生的,所以思想也是豐富多彩的。每個人擅長的地方也不一樣。而且,由于家庭環(huán)境,生活背景的不同,導致了有的學生擅長形象思維,有的擅長邏輯思維。所以,他們在解決問題時,也會使用不同的思維方式。作為老師,首先,我們應該接受這種個性和思維的差異,尊重個性,尊重學生,然后再善于引導,使每位學生都能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完善自己的知識。
三、加強語文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
這次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是旗幟鮮明地提出加強語文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 廣大語文教師擔心如果哪一節(jié)課沒有貼上這一標簽, 會被評課者判為不符合課改理念的陳舊課型。 所以,一節(jié)課時間再緊, 內(nèi)容再多, 必定安排哪怕三五分鐘來一下“ 延伸拓展”。然而,不少教師機械片面地理解語文學習的延伸拓展思想,有的甚至延伸拓展的事例與文本的內(nèi)涵風馬牛不相及。這樣牽強附會的聯(lián)系有必要嗎?這樣延伸拓展讓學生怎樣理解文本內(nèi)涵?這樣作秀式的聯(lián)系生活能培養(yǎng)學生的什么能力?我們不能為了延伸而延伸, 我們應適時、適度的把文本內(nèi)涵與社會生活自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這樣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把課堂所學運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證課堂內(nèi)容的能力,這才是新課改的精神實質。
四、創(chuàng)設生動教學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在教學《群鳥學藝》一課時,我先在課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種鳥的圖片,在導入新課時,我采用了故事導入法,告訴學生今天老師給他們請來了一群可愛的鳥朋友,然后出示鳥的圖片,把它們貼在黑板上,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激起。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容易入情入境,展開想象,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成敗,重點不是看學生試卷上的成績,而是側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作為新世紀的人才,要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必須具備較強的觀察能力、歸納與總結能力、理解與感悟能力、交流與表達能力、思維與思索能力、欣賞與審美能力、想象與推測能力、實踐與運用能力、合作與自主能力、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新能力。這十個方面的能力都是相互緊密聯(lián)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堅持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tǒng)一,知識與能力并重,有效地實施新課程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新課改是理念、精神,更是實踐和探索,我們應拋開形式主義和功利主義的誘惑 ,積極吸取先進的課改成果,決不應該只是為應試教育披上一件漂亮的新外衣。愿我們積極反思一些課堂現(xiàn)象,為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李麗,《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的新思維》[J],《科教文匯》,2009
[3] 孫景華,《彰顯本體打實基礎——關于小學教學的幾點建議》[J],《小學語文教師》,2005
[4]陳小群,《新課改思想指導下的小學語文評價體系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08
[5] 鮑 玲.正確理解新課程標準,讓安靜走進語文教學[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08,6:123- 125
[6] 葛 燁.中學語文教學面對的現(xiàn)實反思[J].語文學刊,2005,2:27- 28
[7] 烏申斯基. 西方近代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