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性是許多幼兒普遍存在的行為問題和行為偏差,尤其是在一家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寶貝”轉的今天,孩子的任性行為更為嚴重。如果我們教師和家長一樣放任幼兒的任性行為,那將會嚴重影響其以后個人身心健康成長的發(fā)展。教師作為教育者比家長了解更多科學教育的理念,應正確地利用這些科學育兒的方式、方法指導家長一起矯正幼兒的任性性行為。本文采用了具體的個案研究的方法來進行研究。在其具體的個案研究中,重點放在了尋找產(chǎn)生任性行為的原因和所要采取的矯正措施這兩個方面,并同時對其個案中的淘淘小朋友實施了具體的矯正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任性;行為偏差;矯正;身心健康
任性,就是憑著自己主觀的情緒和喜好去做事,或對個人的需要,愿望或要求毫無克制,全然不理會他人的感受。美國心理學家威廉?科克指出,幼兒隨著生理上的不斷發(fā)育,開始逐漸接觸更多的事物,不管這些事物對自己是否有益或適宜,他們都要憑借自身的興趣和情緒參與其中,這就是任性。它是一種心理需求的表現(xiàn),在幼兒身上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如抗拒成人管教,不按照成人的要求去做,或者表面上答應,內心卻不服,當成人不在旁邊時就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任性較之于其他問題行為在幼兒身上出現(xiàn)的比率往往比較大,可以說任性是幼兒普遍存在的行為問題。不管是在哪一代的幼兒身上,任性行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所表現(xiàn)。任性行為雖然是幼兒的一種心理需求的表現(xiàn),但是到了一定程度就會演變?yōu)橐环N行為偏差。特別是在我國,獨生子女的比例在不斷的增加,家庭對孩子的寵愛也越來越多。因此,對于幼兒任性行為的研究,在對培養(yǎng)幼兒健全的人格方面有著非常重大的作用。根據(jù)弗洛伊德的兒童精神發(fā)展理論,0-6歲是幼兒性格行為形成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如果在這一重要發(fā)展階段,幼兒的成長環(huán)境不健全,則會引發(fā)各種行為問題。而任性行為則是諸多行為問題中最為普遍的。若為幼兒創(chuàng)造融洽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培養(yǎng)兒童健全的人格,及早發(fā)現(xiàn)與幫助幼兒矯正任性行為,才會有助于促進學前兒童的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更有利于兒童一生的健康。
二、任性行為的個案研究
對于任性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及其對策,許多人是從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幼兒成長的外部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去考慮的。作者則是在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通過分析一個具體的任性幼兒的個案,尋找個案中幼兒任性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并對癥下藥,對其采用恰當?shù)某C正任性行為的方法,通過一段時間的實施和觀察,矯正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具體闡述一下個案研究的步驟:
(一)個案介紹
淘淘,是我們班的一個典型的孩子,由于她的調皮任性,在班級已享有一定的“名氣”。爸爸、媽媽工作很忙,幾乎沒有時間去管她、教她。一直由爺爺、奶奶照顧。因為是隔代喂養(yǎng),老人家十分地寵愛孫女,對淘淘是有求必應。爸爸媽媽由于平時工作太忙沒時間多陪女兒心里也有一種愧疚感,因此有時也順著她。由于祖輩們的溺愛,爸爸媽媽的依順,淘淘養(yǎng)成了偏食、挑食、欺負同伴、不合群等不良的習性,從而造就了她的任性行為。
(二)個案分析
1.個案定性
淘淘的任性行為顯然已是一種任性的行為偏差了,因為淘淘的任性行為問題非常的突出,已經(jīng)妨礙了個人的正常發(fā)育、成長、學習和生活。不僅如此她在幼兒園也使得整個班級的常規(guī)受到極大的影響。常常在上課、游戲時聽到小朋友告她的狀,突然發(fā)生的狀況轉移了全班幼兒的注意力常常使得活動和游戲無法繼續(xù)。若不及時加以矯正,對她以后的健康成長將會有很大的影響。
2.分析原因
通過以前對淘淘的了解和幾天的觀察訪問,已大體上了解了淘淘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1)隔代喂養(yǎng)
淘淘主要由爺爺奶奶撫養(yǎng)的,平時爸爸媽媽的工作很忙,爸爸還經(jīng)常出差,沒有時間照顧淘淘,就把淘淘交給爺爺奶奶撫養(yǎng)。這種家庭結構在中國很常見,祖輩們十分溺愛,生怕自己的孫子、孫女受半點委屈。淘淘很調皮,也很任性,每次看到自己喜歡吃的零食就拽著爺爺奶奶非得買了才肯走,否則就大哭大鬧還賴著不走,爺爺奶奶看著孫女哭得傷心,心疼不已最后還是滿足了她的要求。由于零食吃得太多嚴重影響了她的正常飲食,并且已經(jīng)有幾顆蛀牙了。
(2)幼兒的自制能力差,易沖動,思維帶有片面性及刻板性,其神經(jīng)系統(tǒng)從總體上講還是比較脆弱的,大部分的器官還處在發(fā)育完善的過程之中,很容易受到傷害,這是身心發(fā)展的正?,F(xiàn)象。因此淘淘的任性行為從生理上講,依據(jù)人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是正常的行為,只要及時對幼兒進行正確的行為指導,淘淘的任性行為還是可以克服的。
(3)缺少與同伴的交往機會
淘淘的爺爺奶奶家住在六樓,由于下樓不方便因此大多都是在家活動,很少有機會下樓和其他小朋友玩。因此淘淘大多數(shù)時間的玩伴是爺爺奶奶,成人教孩子,其間的交往不可能是平等的。而淘淘的爺爺奶奶又十分的溺愛她,孩子就會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識,缺乏謙讓自制的行為,認為很多事情都應該以我為先。
(4)幼兒個性發(fā)展的特點
淘淘正處于個性發(fā)展的初始階段,是個性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岸@一時期的幼兒根本就不能夠理解行動的社會意義,他們的行動多半是處于直接的、短近的動機,這種動機往往是由活動本身引起的,他和事情本身直接發(fā)生關系,這種動機十分不穩(wěn)定、易受情緒影響?!崩?,淘淘在和小朋友們玩時,經(jīng)常欺負同伴,她此時的動機只是覺得別人的行為有悖于她的想法,想通過武力來解決想法不統(tǒng)一的情況。當小伙伴都聽她的話時,就覺得自己特別的了不起,這樣就容易養(yǎng)成自大、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發(fā)展到最后是誰都要聽她的話。因此,家長應在此時關注其個性的發(fā)展,應在孩子面前進行正面的教育,把道理講清楚:“欺負同伴是不對的,和小朋友們要團結友愛,你現(xiàn)在欺負別人,以后別人就不和你玩了,你連一個朋友都沒有”。
(三)個案研究
了解了淘淘的任性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就可以對癥下藥了。
1.在對待孩子任性的問題上,父母首先應充分理解幼兒獨立性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三到四歲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你不讓她去做的事,她偏去做。往往到四到五歲時這種情形依然存在,孩子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不服管教的特性,當大人提出某種要求時,她們往往會說:“我不”或者“不要你管”,如果大人加以干涉,孩子就容易變得非常暴躁?!昂⒆拥倪@種獨立性傾向常常被大人認為是不聽話,實際上這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獨立性個性品質發(fā)展的重要標志,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發(fā)育現(xiàn)象。”此時,如果對孩子橫加干涉和責罵懲罰,孩子可能會暫時變得聽話,但同時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則受到傷害,獨立性的發(fā)展便會停滯不前。處于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對一切事物都想親歷親為,弄個明白。但是由于幼兒還不具備自我約束的能力,因此這種親歷親為的心理通常會在不合適的情況下表露出來,家長如果斷然拒絕,反而會刺激孩子的任性行為。處在性格萌芽期的孩子對事物的領受能力特別快,因此這期間對其進行正確的教導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接下來就要考慮如何對待幼兒的任性行為了。美國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家杜布森博士指出:“幼兒任性行為是兒童獨立性和個性發(fā)展的重要標志,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發(fā)展現(xiàn)象。父母如果橫加指責和打罵,孩子雖然可能暫時的聽話,但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會大大的受挫。為人父母之道,關鍵在于解讀孩子行為背后的含義,用正確的辦法化解孩子的任性。”孩子的是非觀念是在學習處理各種具體事情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這一過程中,家長在教育孩子的要求、觀點上應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時,家長應統(tǒng)一要求。盡量避免和減少淘淘與爺爺奶奶接觸的機會,特別是在矯正階段。即使是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父母應該和爺爺奶奶達成共識,和爺爺奶奶講清楚不要溺愛淘淘,共同矯正淘淘的任性行為。家長可以采取轉移注意力,預先提示、冷處理,激將法、適當懲罰等方法把難題巧妙化解。
(1)轉移注意力
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為新鮮的事物所吸引。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從她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她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后,很快會忘記剛才的要求和不愉快。如在玩具商場,淘淘看到一種變形金剛,價格是一百多元,非要家長買下來,而家里已有不少類似的玩具了。如果按往常的做法,奶奶是一定給買的,但是這樣會放縱淘淘的任性行為。因此,這時家長不要直接回答買還是不買,可以引導淘淘:“前面還有更好玩的東西,我們趕緊去看看?!焙⒆拥暮闷嫘暮苤?,一般會相信商店里還有更好的東西。這樣家長可以帶著淘淘邊走邊講解,淘淘很容易會將剛才的事情忘掉的。這一矯正措施在實施階段經(jīng)常被淘淘的爸爸媽媽所采用。并且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通過這一矯正措施一段時間的實施,淘淘無理取鬧、耍賴的現(xiàn)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預先提示
在家長已掌握淘淘任性行為規(guī)律后,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fā)作。如:每次經(jīng)過逛超市淘淘總是哭鬧著要買零食吃。家長應在去超市之前就跟淘淘說好:“今天上超市不可以要買東西吃,不然我不帶你出去?!庇幸淮?,媽媽帶淘淘去她一個朋友家玩,媽媽擔心淘淘又要欺負朋友家的孩子,就在臨出家門時對淘淘說:“淘淘,你要是想和我去里王阿姨家玩的話,到她家不許你再欺負她家的圓圓,你不答應我以后就哪也不帶你出去玩了。”淘淘為了出去玩,也就答應了。雖然這一次還是欺負圓圓了,但是每次媽媽帶她去李阿姨家玩就會這樣說,而且有一次就因為她欺負圓圓而沒有帶她去玩。淘淘明白了再欺負圓圓的話就會一個人待在家里了。這樣淘淘欺負同伴的現(xiàn)象就很少出現(xiàn)了。
(3)冷處理
冷處理及消退法。作為行為治療的一種,消退法是指某一行為過去曾得到強化,若此時這行為之后并不伴隨著通常的強化,那么當她下一次遇到相似情景時,該行為的發(fā)生率就會降低。當淘淘由于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fā)脾氣或打滾撒潑時,大人可暫時不予理睬,給孩子造成一個無人相助的環(huán)境,不要露出心疼、憐憫或遷就,更不能和她討價還價。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就會感到無趣而作出讓步。事后,家長可以對淘淘簡單認真地說明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對她說:“相信你以后會改的”之類的話來鼓勵她。
(4)激將法
每個人都有好勝心,孩子也不例外。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激發(fā)起孩子的自尊心去克服任性。如淘淘在每餐吃東西時總是不吃這個不吃那個,偏食、挑食現(xiàn)象非常嚴重。家長就說:“你不是說你要象奧克曼那樣勇敢和威猛,你這個不吃,那個不吃,永遠長不大,永遠也比不上奧克曼的?!边@種激將法對于淘淘很管用,因為淘淘是個非常要強的孩子,她很害怕自己長不高,以后會受別人的欺負。利用這樣的話激發(fā)她吃東西的欲望,這樣挑食的壞習慣也得以控制了。
(5)適當?shù)膽土P
懲罰法是強化治療的一種,是一種消極強化。指當行為者在一定情景或刺激下產(chǎn)生某一行為后,若及時使之承受厭惡刺激(又稱懲罰物)或撤除正在享用的正強化物,那么其以后在類似情景或刺激下,該行為的發(fā)生頻率就會降低。有時候,孩子的任性會讓父母感到無可奈何。這時候,父母總會想到打孩子。對于四歲的淘淘這樣小的孩子來說,只靠正面是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適當?shù)膽土P也是一種較好有效的教育手段。同時懲罰應該和替代行為的強化相結合。也就是懲罰和獎勵要同時使用?!耙驗閼土P只能消除或抑制不良的行為,并不能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行為,所以在使用懲罰時,務必找出與不良行為相對抗的良好行為,以良好的行為來代替不良行為,加速不良行為的消失?!?/p>
3.在尋找淘淘任性行為形成的原因中我發(fā)現(xiàn)淘淘的小伙伴很少,只有一兩個小朋友,而且又不是經(jīng)常的在一起玩,只是偶爾的玩玩,同伴的交往機會缺乏。父母則應該經(jīng)常帶淘淘去一些兒童游樂園等娛樂場所玩玩,這樣不僅能夠增強親子關系,更能夠有效的改變淘淘的任性行為。同時,應該加強她與其她小朋友的聯(lián)系,鼓勵她去主動找小朋友玩,經(jīng)常帶她到樓下去玩玩,增加淘淘與同齡小伙伴接觸的機會,這比單純的直接教育起到的效果要好的多。淘淘在與小伙伴的交往中,得到的全是同齡人之間的信息,有助于幼兒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培養(yǎng)和生活環(huán)境的適應。
通過一個月的觀察與記錄,淘淘的父母基本上按照作者提供的矯正淘淘任性行為方案對淘淘的行為進行矯正,將淘淘從她的爺爺奶奶家接回自己的家里親自撫養(yǎng),雖然平時工作都很忙,他們并沒有將淘淘送到爺爺奶奶家去,而是送到幼兒園里的小班里,進行早期的學校教育,這樣就減少了與爺爺奶奶接觸的機會,進而避免了被溺愛的機會。其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特別注意運用矯正方案中的具體措施對淘淘的各種任性行為進行矯正。
(四)個案總結
經(jīng)過一個月的矯正,淘淘的諸多任性行為已基本上消失了,淘淘無理取鬧、耍賴的現(xiàn)象已基本上得到控制,偏食、挑食等不良的行為基本消失;欺負同伴、強占玩具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很少出現(xiàn)了,初步形成了開朗大方、合群友愛的良好個性。例如:每天早上,媽媽會讓淘淘喝牛奶,可是淘淘一直都不喜歡喝的,以往都是爺爺奶奶哄著才能喝一點的,在矯正階段,媽媽只是說了一句話:“你不喝牛奶就會永遠長不高,以后就不能上中班了?!边@樣就使淘淘每天早上乖乖的喝完一杯牛奶。而且她經(jīng)常的和小朋友玩,因此在大人面前無理取鬧、耍賴的機會就少的多了。這種任性行為也就得到了控制。淘淘的任性行為雖然沒有完全的消失,但是基本上已得以控制,只要經(jīng)過一個階段的堅持矯正,我相信,淘淘的任性已不再會是一個行為問題。
三、總結
任性的兒童有成千上萬,而成千上萬任性的兒童中每一個任性的表現(xiàn)形式更是多種多樣的?!翱偟膩碚f,孩子的任性行為一旦出現(xiàn),也不必太緊張,重要的是對癥下藥,且不可時而抓緊教育,時而放松教導,憑大人的情緒決定教育態(tài)度,對孩子的任性行為切勿姑息,不允許的行為,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也不能放松,做到具體行為具體對待,且不可套模式?!笔澜缟蠜]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更何況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呢。其個性發(fā)展更是有著說不完的不同。因此,在矯正幼兒任性行為時,需要進行具體的個案分析,這樣才能夠抓住問題的癥結,做到對癥下藥,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通過對個案的具體研究,使我得出這樣的結論:幼兒的任性行為雖然是幼兒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但是只要及時而準確的予以矯正,還是可以解決的。同時作者認識到包括任性行為在內的諸多行為問題多數(shù)是有心理問題引起的,而心理問題如果不及時的治療,則會引起各種心理疾病。這樣不僅影響了影響到自己一生的發(fā)展,而且還會影響其她兒童的生活與學習;“延續(xù)到青春期后,會出現(xiàn)人際關系緊張、社會適應困難等問題;為人父母之后,會影響其子女的發(fā)展,同時還會引起一系列的社會的問題,如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提高犯罪率等等?!币虼藢τ谶@一問題的研究具有現(xiàn)實的意義。
作者希望通過的一個任性行為的個案研究,能夠給家長在教育任性孩子時提供點意見或一些幫助和啟發(fā),作者也會在今后的學習與工作中,不斷的學習,研究任性幼兒的各種方面,幫助更多的兒童擺脫任性的困擾。
參考文獻
[1] 偉堅.如何對待幼兒任性行為.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wǎng).http://www.edu.cn/
[2] 與任性寶寶過招.三九健康網(wǎng).http://www.39.net/
[3] 傅宏.學前兒童心理健康.南師大出版社.2003第1版.第28頁
[4] 曉帆.怎樣教養(yǎng)“讓人頭痛”的孩子.新疆少年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第213頁
作者簡介:
蔡德芳(1981-)女,江蘇南京人,2004年畢業(yè)于鹽城師范學院教育系,現(xiàn)供職南京市江寧示范幼兒園,中級職稱、學士學位、研究方向:幼兒教育,單位郵編: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