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課程的授課過程并不應當有太多的說教,而應當是一個體驗、感知與享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允許有更多的對話,無論是師生間的對話還是音樂與樂器的對話,只有對話才能夠讓音樂進行交融,才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有更好的感知。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對話;初中音樂;欣賞教學
初中音樂教學中如何能夠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欣賞能力和欣賞品味,這是教學中很值得思考的問題。音樂課程的授課過程并不應當有太多的說教,而應當是一個體驗、感知與享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允許有更多的對話,無論是師生間的對話還是音樂與樂器的對話,只有對話才能夠讓音樂進行交融,才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有更好的感知。本文將具體談談對話形式下的初中音樂欣賞教學新經(jīng)驗。
一、師生間的交流對話
師生間的交流對話在音樂課程的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音樂課程的教學主旨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的欣賞與感知能力,能夠讓學生領會到作品后的意蘊及美。感受的過程相對是較為主觀的,不同的個體間對于同樣的內(nèi)容會有不同的感受,而音樂的學習過程應當是一個思想交互碰撞的過程,這其中教師和學生的交互又顯得尤為重要。師生間應當有更多的對話機會,這不僅能夠讓教師對于學生的感受有更直觀的了解,也能夠及時更正學生認知上的誤區(qū)。此外,對話的過程中師生間應當盡量平等,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無論是話語權上還是在思維上,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更為敏銳,進而讓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得以培養(yǎng)。
師生間在交流時難免會產(chǎn)生分歧與碰撞,例如在探討關于某段旋律的唱法時學生很可能會不按照老師的要求學唱,往往有自己的想法,對于這些想法老師不應該打壓而應該一定程度的鼓勵,很多時候?qū)W生會于無意識間冒出很多新穎的想法,例如一首歌學生會想出某種和聲的方式,有些和聲很有趣并且聽起來效果很好,對于這樣有建設性的想法老師應當多加鼓勵,讓課堂上學生能夠充分的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僅能學習音樂,還能享受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這充分體現(xiàn)出了課堂上學生作為主體的地位,也體現(xiàn)出了對話中師生的平等。
二、音樂與樂器間的對話
音樂的產(chǎn)生離不開樂器,掌握一門樂器將會很大程度拓寬學生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和鑒賞水平,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對于如何欣賞音樂有更多的心得。初中音樂課程的教學中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于歌曲及樂器的欣賞能力,鑒于不少學生都能夠掌握一門樂器,如果能夠?qū)菲鲙У秸n堂教學中來,能夠在課堂上實現(xiàn)音樂與樂器的對話,這不僅能夠營造出非常好的課堂氛圍,這對于提升學生的音樂品味及音樂素養(yǎng)都有很積極的作用。
為了實現(xiàn)音樂與樂器的對話,我經(jīng)常會就某個教學主題來構建一堂多元而經(jīng)常的音樂課。在學習“漁舟唱晚”、“梁山伯與祝英臺”等名樂時,課堂上我會有意識的加入學生的樂器演奏,讓學生的演奏和演唱相結合,這立刻讓課堂氣氛變得非常活躍,學生們就像在共同舉辦一個小型的音樂會一樣。這個過程中能夠吸引到每個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無論是伴隨著音樂演唱的同學,還是各自負責演奏的學生,大家其樂融融,共同享受著音樂帶來的歡樂。此外,我還會自己帶進一些其他的樂器到課堂并且給學生展示,我?guī)淼挠行菲鲗W生并不熟悉,有的甚至是第一次見到,對此學生表現(xiàn)出強烈的好奇,在我演奏時注意力也非常集中。這個過程不僅能夠讓學生接觸到更多不同種類的樂器,樂器后也能夠反映出某種特定的文化或風俗,這不僅是對于學生的知識面的一種拓寬,更是非常好的在課堂上實現(xiàn)了音樂與樂器的對話與融合。
三、音樂與音樂知識的對話
想要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讓學生掌握必備的音樂知識及音樂技能是很有必要的。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欣賞能力及欣賞水平,這個時候如果能夠以相應的音樂知識來完善與擴充學生的音樂體系,這不僅能夠讓學生在欣賞音樂時更為專業(yè),也能夠拓寬學生的音樂知識體系。音樂知識的教學可能相對而言會較為枯燥,教師應當設計更多元并且更有趣的課堂教學方式,這不僅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讓課堂教學效率更高。
歌曲《化蝶》是“梁?!敝械倪x段,也是十分優(yōu)美細膩的一個樂章。在欣賞這部分樂曲時學生如果能夠具備相應的背景知識無疑能夠讓學生在理解上更透徹。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的走進音樂中,課堂上我有意識的加入了音樂與音樂背景知識的對話。很多學生都聽過“梁?!边@個凄美的愛情故事,但了解的并不全面,在欣賞這段音樂的同時我會更為詳盡的給學生介紹這個故事,介紹以這個故事為契機的這首著名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幾個不同篇章,每個篇章后映射的是哪一段故事情節(jié),每一段故事情節(jié)中飽含著怎樣的情感。學生們對于這段故事及相應的背景知識都聽的非常投入,就這樣,課堂上音樂與音樂背景知識的對話已經(jīng)無聲息的產(chǎn)生,學生在欣賞這段樂曲時也會有更多的感觸,他們仿佛能夠感受到兩只蝴蝶纏繞的那種情景,能夠想象兩個相愛的人最后以這樣的方式終成眷屬,對于中國文學史上傳為佳話的這段愛情故事也有了更多的體會與感知。
初中音樂教學更像是一個碰撞的過程,正是在一次次的對話中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及音樂鑒賞能力才能夠得以提升。師生間的對話能夠更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對于音樂的創(chuàng)造力找到施展的舞臺。音樂與樂器的對話為學生營造著無比美好的教學場景,這個過程讓學生充分沉醉在音樂的盛宴中。音樂與音樂知識的對話對于學生的理論知識體系是一種很好的完善與擴充,學生只有對于理論知識有更好的掌握才會具備更好的音樂欣賞水平及音樂欣賞能力。
參考文獻
[1] 鄭潔. 走向?qū)υ捠浇虒W[J]. 湖北教育. 2002(20)
[2] 蔡春,扈中平. 從“獨白”到“對話”——論教育交往中的對話[J]. 教育研究. 2002(02)
[3] 劉慶昌. 對話教學初論[J]. 教育研究. 2001(11)
[4] 周迅. 新課程音樂教學設計創(chuàng)新之理論與實踐研究[D]. 首都師范大學 2007
[5] 鈕小靜. 初中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D]. 華中師范大學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