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3783(2013)12-0090-02
【摘要】目的:了解心理護理干預對患兒靜脈輸液的影響。方法:通過對200例1-6歲患兒輸液時的心理特征進行分析,并對不同年齡層次兒童心理特點給與心理護理干預。結果:輸液過程中實行相應的心理護理干預,能有效的控制患兒的緊張情緒,消除緊張心理對于改變及穩(wěn)定患兒的心理行為及合作程度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和工作效率。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靜脈輸液;兒科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獨生子女的大量出現(xiàn),要求護理人員水平達到一個新的層次,而靜脈輸液是兒科最常見也是最快的藥物治療及補液途徑,患兒常對此項操作產生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而拒絕輸液,不能很好地配合護士,大大降低了一次性輸液成功率,也會引起患兒家長對護士的不滿,極大地影響了護士的工作效率。針對這種情況,選擇我科2013-1月至2013-8月對200例,年齡在1歲-6歲輸液患兒的心理特點和輸液前的表現(xiàn)進行分析并實施心里護理干預發(fā)現(xiàn)心理護理干預在兒科靜脈輸液中具有重要意義,現(xiàn)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收集我科2013年1-8月靜脈輸液患兒200例,年齡1-6歲。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由同一組護士對2組患兒進行靜脈輸液治療,2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對照組按常規(guī)護理方法輸液,即采取護士及家屬共同按壓固定四肢進行輸液。觀察組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提高患兒靜脈輸液的配合程度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心理護理干預方法:
2.1 認知干預。對需要行靜脈輸液的患兒,首先告訴其家長及陪同人員,并先做好家長及陪同人員的思想工作。然后,護士再根據患兒的心理表現(xiàn),優(yōu)先選出勇敢型的患兒做治療,樹立榜樣。如:告知患兒輸注的藥物名稱,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如何避免或減輕不良反應。根據患兒輸液的特點,告知家長如何配合以保持輸液通暢。對于3~6歲患兒的家長,告知其在增強患兒信心方面要做的工作,如跟患兒解釋要進行靜脈輸液的目的是要治療疾病,恢復健康,讓寶寶舒服,鼓勵患兒做勇敢堅強的孩子。然后,護士再根據患兒的心理表現(xiàn),優(yōu)先選出勇敢型的患兒做治療,樹立榜樣。不應用恐嚇的方法,以免造成患兒的心理傷害。
2.2情感干預:護士面對患兒應保持友好的笑容,消除患兒的陌生感。在穿刺過程與患兒親切交談,以分散其注意力,與患兒建立一種親切的信任關系,根據患兒理解程度,告知其如何可減輕或避免疼痛,對患兒每一點合作的表現(xiàn)均給予肯定和表揚,增強患兒的自信心。對內向或膽小型患兒,不能急于操作,先與其交談,表情要親切,語調要文雅,動作輕柔,可給患兒做一些簡單的解釋和安慰工作,對患兒多鼓勵,勿訓斥,保護他的自尊心。
2.3行為干預:主要是采用心理行為誘導,對合作型年齡6歲以上的患兒采取邊操作邊宣教的方式,教會患兒如何配合,如何保持正確的姿勢。對不合作患兒護士要注意因勢利導,不能急于求成。護士要真誠地為患兒著想,主動同他們交朋友,還可以讓勇敢型的孩子先打做示范,當即談打針的心理感受,再對他們提出一點要求。對于個別蠻不講理、勸導無效的小兒,可以采取邊解釋加部分恐嚇的方式,囑其家屬協(xié)助固定好穿刺部位,用嚴肅的語言堅定不移地夸大輸液治療的好處進行強迫靜脈輸液的穿刺。1~6歲的患兒屬“緊張型”的較多,因為對靜脈穿刺的恐懼程度不同,表現(xiàn)出的不合作程度也不同。1~3歲患兒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用非語言溝通的方式效果較好,護士可采取鼓勵、比擬、觀看合作患兒靜脈穿刺過程,詢問合作患兒的疼痛程度,達到消除恐懼,接受治療的目的。在靜脈穿刺過程中,囑家長親切接觸患兒,安慰鼓勵患兒,給患兒安全感。3~6歲的患兒理解能力增強,且大多已進幼兒園,因此在進行靜脈穿刺時,可利用詢問患兒所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情況,有意識地轉移患兒的注意力,緩解穿刺時的疼痛,同時利用合作患兒的“榜樣”作用,促使自尊心強的患兒自覺配合。穿刺成功后,對于配合的患兒及時給予表揚,對于膽小、被動配合的患兒也給予適當?shù)目隙ǎ詽M足其自尊心,增強其榮譽感理好護患關系,首先爭取家長及陪同人員的理解與支持也至關重要,無論是住院的患兒還是在門診靜脈患兒。
【討論】
心理護理干預是臨床護士運用各種方法和策略積極影響患兒的心理的過程,心理護理干預首要的任務就是要處點滴的患兒,至少都有一位家屬陪護。家屬除了希望患兒早日康復外,最普遍的心理就是希望護士能一針見血地穿刺成功。要是一針沒有成功,有的家屬很著急,不知所措,有時甚至責怪護士等等。有的家長心情比較急躁,容易出現(xiàn)過激行為,護士更要同情、理解家長,盡可能縮短醫(yī)患之間的距離,熱情地接待患兒和家長。要耐心給予解釋指點,遇到性情急躁的家長要用文明的行為去平息他們的急躁、緊張的情緒,盡可能讓家長平靜、滿意。因為家長是患兒最信賴、最親密的人,家長陪伴患兒,患兒感覺到有安全感,情緒就會趨向穩(wěn)定。其次患兒由于對醫(yī)院環(huán)境不熟悉,對醫(yī)護人員的陌生感使其感到沒有安全感,因此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表現(xiàn)為神志不安、害怕、緊張、哭鬧、依賴父母等,護理人員通過言語、表情、行動等進行心理干預改善患者的心理條件,從而消除心身癥狀,重新保持個體與環(huán)境之間的平衡。常規(guī)組患兒合作率42.46%,觀察組干預后合作率70.96%,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心理護理干預可減輕患兒的緊張情緒。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與患兒的理解能力有關,護理干預的方法要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采取適當?shù)母深A方法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因此,兒科護理人員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yè)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外還必須掌握兒童心理學等邊緣學科知識,才能較好地解決患兒的心理護理問題,滿足患兒和家長的心理護理需求。
【結果】
在兒科門診輸液中,護士要有愛心,熱情接待,根據患兒不同年齡、心理特征,給予適當?shù)男睦碜o理干預,用兒童易接受的語言與他們交談,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以減輕患兒的恐懼心理,提高患兒合作程度,同時也提高了護士靜脈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增加了家長對護士的信任度,密切了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1]黃小妹,余銀針。心理護理干預在兒科門診靜脈輸液中的應用研究。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9(28)
[2]秦紅文。心理干預在學齡前患兒肌肉注射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07,4(2)
[3]徐婭霞,李小先。積極心理學在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