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3)12-0044-01
【摘要】目的:總結做好氣管插管病人的口腔護理,減少肺部感染.
方法:通過對30例保留氣管插管病人加強口腔護理,預防肺部感染的發(fā)生,防止走向它的另一個階段,即氣管切開。
結果觀察:及時有效、嚴格的口腔護理,使患者肺部感染率明顯降低。
討論:保留氣管插管病人經過有效的氣道、口腔護理,肺部感染率是可以顯著下降的。
【關鍵詞】保留氣管插管 氣道護理 口腔護理
我統(tǒng)計了一下,SICU2008年一年來30例患者保留氣管插管經過良好的口腔護理及氣道護理,減少了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避免患者長期插管,口腔感染,最好導致病人氣管切開的發(fā)生。
現介紹如下: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本組男16人,女14人。年齡35-71歲,保留氣管插管時間最長14天,最短7天,其中腦出血18例,胸腹聯合傷8例,其他7例。
2.具體方法:
2.1正確有效吸痰:
(1)吸痰前,給與吸100%純氧1-2分鐘,待血氧飽和度上升至96%以上,再行吸引。
(2)使用時將吸引器的負壓調整在10.2-16KPA
(3)吸痰時,打開一次性痰管包裝,暴露吸痰管,勿接負壓,(戴無菌手套),將吸痰管輕輕送入氣道內,遇阻力回撤0.5CM。
(4)打開負壓,捻轉提拉慢慢拔出吸痰管,每次吸引時間《15秒。
(5)如痰液粘稠,可在病人吸氣相時打入5ML左右生理鹽水,再行吸引。
(6)吸痰后,給與吸純氧2分鐘,觀察病人心率、呼吸頻率和血氧飽和度水平,待血氧升至98%以上,方可離開。
3.嚴格無菌操作,方法如下:
3.1防止交叉感染
交叉感染也是ICU病人存在感染問題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中最常見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光滑念珠菌和銅綠假單胞桿菌。這些病原菌在氣道中可以檢測到,在插管或吸痰操作時,由于搶救情況緊急,消毒做得不徹底等,導致病原菌的生成。使用六步洗手法,以及患者床頭備好高濃度84消毒液,佩戴無菌手套,是預防交叉感染之有效的措施。
3.2保持呼吸道粘膜的濕化
氣管插管后,氣道自身濕化作用明顯降低,甚至沒有作用,插管腔內干燥,痰管易結塊,阻塞氣道,造成病人不適及增加感染機會。護理導報上說明,肺部感染率隨著氣道濕化成都的降低而升高。因此,插管病人保持氣道濕化,也是防止肺部感染的措施之一。
我院ICU一般采用持續(xù)氣道濕化,給予可脫機患者脫機濕化,不能脫機的使用有霧化裝置的呼吸機,濕化液為50ML生理鹽水,內加入沐舒坦30MG、慶大霉素8萬單位、地塞米松10MG,持續(xù)氣道滴注,3-5ML/H。濕化2小時,濕化液每24H更換一次。
3.3適時放氣管插管的氣囊
臨床使用機械通氣的患者,咳嗽反射及吞咽反射減弱,加之呼吸道纖毛運動減弱,口咽部的分泌物容易產菌,細菌積聚在套囊壁上,形成細菌的出場地帶。護理研究中發(fā)現,機械通氣幾小時后,會出現細菌粘附后形成氣囊壁上的生物膜,在體位更換,或翻身拍背,吸痰時,誤吸。引起反復發(fā)作飛頑固的下呼吸道感染,適時放氣囊,是減少細菌感染的措施之一。一般我院ICU是四小時放氣囊一次。
結果觀察:通過加強插管病人的氣道護理,有效降低了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
護理體會:
通過對保留氣管插管患者加強氣道護理,大大降低了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使患者減少了在ICU的住院時間,增強了機體抵抗力,預防交叉感染及早脫離呼吸機。更加關鍵的是預防了氣管切開的可能,減輕患者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癥狀,也相應降低了重癥患者死亡的發(fā)生,使患者及早有一個好的轉歸,減輕了患者的病痛和家庭經濟負擔,也減小了家庭成員的心理壓力,所以,加強氣道護理是保留氣管插管患者護理工作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