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3)12-0018-01
【摘要】目的:探討頑固性高血壓的臨床特點及治療。方法: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頑固性高血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及治療。結(jié)果:經(jīng)治療總有效率1周60%、半個月70%、1個月80%、2個月90%。結(jié)論: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血壓的控制。首先暫時停止原治療,并持續(xù)監(jiān)測血壓,開始一個新的治療方案有助于打斷惡性循環(huán)。應遵循小劑量、長效、聯(lián)合的原則(參考高血壓藥物治療)。同時強調(diào)個體化治療的原則:即在實施降壓治療方案時,必須根據(jù)患者的年齡、性別、合并癥等不同,選擇不同的藥物、不同的劑量及不同的聯(lián)合方案。
【關(guān)鍵詞】頑固性高血壓;藥物治療;原因
難治性或稱頑固性高血壓指凡服3種或3種以上全劑量不同作用機制(必須包括利尿劑)的降壓藥物,血壓仍≥140/90mmHg,24h動態(tài)血壓(ABPM)日間平均血壓≥135/85mmHg或24h平均ABPM≥130/80mmHg[1]。選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頑固性高血壓患者病因及藥物治療方法進行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收治的30例頑固性高血壓患者,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36~83歲,平均年齡61歲。病史6個月~10年,合并冠心病10例,2型糖尿病9例,血脂異常癥7例,擴張型心肌病2例,腦梗死1例。有長期吸煙史15例,酗酒史4例,高鹽飲食史8例,血脂異常10例。
1.2 方法 減輕體重建議體重指數(shù)控制在24kg/m2以下。合理膳食、增加體育活動、減輕精神壓力,查找繼發(fā)性高血壓的病因。聯(lián)合用藥首先暫時停止原治療,并持續(xù)監(jiān)測血壓,開始一個新的治療方案有助于打斷惡性循環(huán)。常用的口服藥有:鈣通道阻滯劑+ACEI(或AT1RA)+吲噠帕胺+α1受體阻滯劑(或α1+β受體阻滯劑,或中樞α2激動劑);雙氫吡啶鈣通道阻滯劑+非雙氫吡啶鈣拮抗劑+ACEI(或AT1RA)+α1受體阻滯劑(或α1+β受體阻滯劑,或中樞α2激動劑)。若口服三種以上的藥物仍無效時,可先靜脈用藥,阻斷惡性循環(huán),待血壓下降后以口服維持。如:靜脈推注α1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柳胺芐心定50mg、α1受體阻滯劑如壓寧定10mg~50mg,尼卡地平2mg,或恬爾心10mg~15mg等,待血壓下降后,再靜脈滴注維持一階段后改口服聯(lián)合用藥。部分高血壓病人在血壓較迅速下降后血壓變得較易控制。查找并消除引起血壓增高的因素:如吸煙、睡眠障礙、焦慮、睡眠呼吸暫停、慢性疼痛等,以及是否同時服用有升壓作用的藥物。
2 結(jié)果
任何一種降壓藥物單用時,其有效率為50%~60%。加大劑量可以提高療效,但不良反應也同時增加。聯(lián)合用藥能有效地提高血壓的控制率。經(jīng)治療總有效率1周60%、半個月70%、1個月80%、2個月90%。
3 討論
頑固性高血壓一般定為應使用包括利尿藥在內(nèi)的足量的3種或3種以上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治療仍不能達到目標血壓(<140/90mmHg)。根據(jù)上肢血壓升高而下肢血壓水平明顯低于上肢,其上下肢血壓差>(30~70)/(0~30)mmHg,雙側(cè)上下肢血壓對稱,以及胸部左緣血管雜音并向背部傳導而考慮主動脈縮窄之可能,ABI的檢查可以作為臨床篩查的方法,特異性幾乎達100%,經(jīng)MRA、DSA和(或)主動脈造影可基本排除或確診及定位。如果患者血壓呈持續(xù)性升高,血鉀濃度低于正常值(多數(shù)在3.0mmol/L以下),夜尿多,并有周期性麻痹史以及心電圖出現(xiàn)U波時,應首先想到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應立即查低鈉立位下的血漿腎素活性(PRA)及血漿醛固酮濃度(PAC),如果PRA極低接近于零,加之 PAC/PRA>400,則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的診斷可初步確診[2]。血壓不但升高而且波動大,同時出現(xiàn)怕熱、多汗、面色蒼白、四肢發(fā)涼等癥狀時,應首先想到嗜鉻細胞瘤的可能,為了定性確診,需查血漿FMN、FNMN濃度。如血漿 FMN、FNMN濃度明顯增高(靜息狀態(tài)下或發(fā)作間隙期),則嗜鉻細胞瘤的定性診斷基本可以成立,當患者有腎炎史、貧血貌、血壓持續(xù)性升高、血清尿素氮及肌酐高于正常時,應想到腎實質(zhì)性高血壓。先查腹部B超看雙側(cè)腎臟的大小、形態(tài)及結(jié)構(gòu)的變化,再查核素腎功能顯像,觀察腎功能及血液灌注情況,必要時查腎臟活檢,一般診斷并不困難。對持續(xù)性進行性惡性血壓升高的年輕患者及50歲以上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突然血壓急進性升高及降壓藥物療效不好者,應想到腎血管性高血壓,加之四肢血壓不對稱,甚至有無脈現(xiàn)象及頸部和腹部聽到血管雜音者,則對腎血管性高血壓的診斷有更大的幫助,為明確腎血管性高血壓的診斷,應做腎動脈增強CT、腎血管彩超等檢查。
重新選擇降壓藥、提高依從性,相當一部分頑固性高血壓治療效果不佳,主要是由于不能堅持服藥或漏服藥。造成此種情況的可能原因,一是所服藥的不良反應較大,二是所服藥的降壓谷/峰比值較差,一天需要多次服藥。對于此類情況應考慮重新選擇不良反應小的降壓藥,或降壓谷/峰比值>50%、能24小時平穩(wěn)降壓的長效制劑[3]。選擇適宜的恰當?shù)乃幬锫?lián)合治療既可以顯著增強降壓效應,又可以相互抵消不良反應。這種降壓藥合理的聯(lián)合方案是: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α受體阻滯劑。3種及以上的降壓藥聯(lián)合方案中必須包含利尿劑。在實施治療方案前及治療后進行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并根據(jù)血壓形態(tài)選擇不同的用藥時間,使降壓藥物的峰效應與血壓的峰值相對應,從而有效地控制血壓,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合理聯(lián)合應用降壓藥物,很多患者的血壓難以控制是因為未應用利尿劑[4]。使用利尿劑、增加利尿劑的劑量或根據(jù)腎功能調(diào)整利尿劑之后,血壓明顯改善。大多數(shù)患者應用長效的噻嗪類利尿劑后能滿意地控制血壓。所以在頑固性高血壓的定義中強調(diào)必須包括一種利尿劑在內(nèi)的三聯(lián)降壓藥,足以說明利尿劑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葉任高, 陸再英.內(nèi)科學[M].第6版.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2, 255~256.
[2]李為民,韓薇.頑固性高血壓的治療[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0,20(5):273.
[3]蘇萬增,李萍,廖峰,等.難治性高血壓135例分析[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2004,2(11):898.
[4]曾紅. 抗高血壓藥物[J]. 中國鄉(xiāng)村醫(yī)生, 2001, 17(8):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