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3)12-0016-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的治療效果和并發(fā)癥。方法:選取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4例72眼白內障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分析,觀察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后的效果以及并發(fā)癥狀況。結果:手術3個月后,視力>0.5者61眼,占84.72%; 0.4—0.1之間9眼,占12.50%;≤0.1者2眼,占2.78%。并發(fā)的后囊膜破裂、晶體懸韌帶斷裂伴玻璃體脫出、虹膜損傷、角膜水腫、高眼壓,在治療之后均痊愈。結論: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對于治療白內障疾病具有較好的療效,且該種手術方式出現的并發(fā)癥較少,因此,值得在基層治療白內障的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白內障;臨床療效;并發(fā)癥
白內障是世界上致盲的首要原因。我國盲人中有半數是白內障引起的,而且患者大多分布在農村,因經濟落后,交通不便,許多患者無法得到及時治療,因此白內障是防盲治盲重點,手術治療是目前白內障復明手術的最有效的方法[l]。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術具有切口小、散光少、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在臨床實踐中己獲得顯著成效。為觀察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在白內障手術中的療效,筆者對2011年11月一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白內障患者64例72眼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4例72眼白內障患者,其中,男45例,51眼,女19例,21眼;患者年齡分布在45-8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6.35±1.24歲;分析患者病癥,其中,4眼為高度近視性白內障,2眼為外傷性白內障,9眼為并發(fā)性白內障,55眼為老年性白內障;術前常規(guī)查視力、光定位、紅綠色覺,裂隙燈,散瞳查眼底,眼壓、角膜曲率、眼A/B超,根據SRK-II公式計算人工晶體度數,血常規(guī)、血糖、出凝血檢查、感染性疾病篩查,心電圖,胸片等。術后常規(guī)檢查視力、裂隙燈、眼底、眼壓。
1.2方法
術前30分鐘術眼復方托品酰胺充分散瞳,2%利多卡因5ml球周麻醉,常規(guī)消毒,包頭,鋪巾,貼切口膜。鋼絲開瞼器開瞼,結膜囊用1:9稀釋碘伏鹽水沖洗。做上方以穹隆為基底的結膜瓣,11:00-1:00處角膜緣后1mm處,做5.5—6.0mm反眉形1/2厚板層鞏膜切口,向前行板層分離至透明角膜內1.5mm左右處,尖刀穿刺入前房,前房注入透明質酸鈉,撕囊鑷連續(xù)環(huán)形撕囊,直徑約為6mm,晶體行充分的水分離及水分層,轉動晶狀體核脫入前房,擴大內切口,在核的上、下方分別注入黏彈劑,核下方伸入晶狀體圈匙將核托住,切核刀在晶體核上方向下將核劈成兩半后分別挽出。雙腔注吸針頭吸除皮質,再次在前房注入黏彈劑,囊袋內植入PMMA人工晶體,調整晶體袢位置水平,雙腔注吸針頭置換黏彈劑,檢查切口無滲漏后,結膜復位燒灼黏合,結膜囊涂典必殊眼膏,包扎術眼,術畢。術后第二日開放術眼,給予典必殊和托吡卡胺滴眼,每日檢查視力及裂隙燈,眼底、眼壓檢查。
2.結果
2.1視力
所選取的64例72眼白內障患者中,在手術1天,視力>0.5者49眼,占總眼的68.05%;0.4—0.1之間18眼,占25.00%;≤0.1者5眼,占6.94%;手術1周后,視力>0.5者56眼,占77.78%;0.4—0.1之間13眼,占18.06%;≤0.1者3眼,占4.17%;手術3個月后,視力>0.5者61眼,占84.72%;0.4—0.1之間9眼,占12.50%;≤0.1者2眼,占2.78%。
2.2手術并發(fā)癥:
后囊膜破裂及晶體懸韌帶斷裂伴玻璃體脫出4眼,占總眼數的5.56%,處理前部玻璃體后均順利植入人工晶體;虹膜損傷1眼,占1.39%;角膜水腫8眼,占11.11%,在1周內緩解;暫時性高眼壓2眼,占2.78%。
3.討論
隨著現代顯微技術的發(fā)展,白內障摘除手術,經過不斷的發(fā)展和改進,手術方法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切口逐漸從角膜緣大切口向小切口、不縫合的隧道切口轉變。常規(guī)現代白內障囊外摘除人工晶體植人術,因其切口大、切口位置靠近角膜、縫合針數較多,術后散光大[2],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是目前公認的治療白內障最好的方法,它具有損傷小,切口恢復快,術后散光小,及視力恢復快等優(yōu)點。但由于設備費用高,手術技術要求高,而我國基層醫(yī)院條件不允許,推廣起來難度大。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該種手術方式吸取了超聲乳化術以及現代囊外白內障摘除術的優(yōu)點,具有以下優(yōu)點:①切口小,術后恢復快。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人工晶體植人術,切口在5-6mm,且不需要縫合,降低了因縫線而引起的手術源性散光。②簡便易學,適應證廣,只要有顯微手術及傳統(tǒng)白內障囊外摘除人工晶體植人術的基礎和經驗,就很容易掌握,而且不受核的軟硬程度限制。③手術時間短。由于不需要縫合,縮短手術時間,技術嫻熟者每天可以完成數十臺到幾十臺手術。④設備簡單,費用低廉,該手術不需要昂貴的超吉乳化設備和相應配件,治療費用低廉,特別適合廣大農村患者,符合復明工程低價位原則,減輕了國家、政府、家庭經濟壓力。
本組手術并發(fā)癥有:后囊膜破裂、懸韌帶斷裂玻璃體脫出、虹膜損傷、角膜水腫、高眼壓等。因此,在術中仍要注意一些問題:隧道切口密閉要好,吸除皮質時前房形成才好;隧道切口內口要比外口大,有利于娩核;撕囊時盡量稍大一點,相對出核容易;粘彈劑注入晶體核前、后且要足量,有利于保護角膜內皮;圈套器娩核時避免重復操作,充分水分離,使核盡量小,使核在囊袋內轉動易浮入前房,便于挽出,才能減少術中、術后并發(fā)癥。
通過本次研究表明,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可以有效的治療白內障,且并發(fā)癥較少,特別是植入非折疊式人工晶狀體具有手術條件低、操做難度小、視力恢復快、術后反應輕、散光小,以及設備簡單、安全、經濟等優(yōu)點,其效果可與超聲乳化相媲美,適合在醫(yī)療隊扶貧行動中以及基層醫(yī)院中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趙堪興,楊培增.眼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313-315。
[2]姚有根,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的臨床觀察[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0):429—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