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迅速提高,全球掀起一股“漢語熱”高潮,對外漢語教育蓬勃發(fā)展。本文結(jié)合我在尼泊爾的漢語教學經(jīng)歷,簡要論述一下尼泊爾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尼文化沖突現(xiàn)象,以及由中尼文化沖突所帶來的相關(guān)啟示。
關(guān)鍵詞:對外漢語教學;尼泊爾;文化沖突;跨文化交際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從事交際的過程就是跨文化交際。”[1]對外漢語教師在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中,由于生活習慣、價值觀念、宗教信仰以及文化制度的不同,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文化沖突。如何減少或避免文化沖突以及在文化沖突發(fā)生后如何應(yīng)對,是我們在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活動時所不可回避的話題。
中尼文化沖突示例:
1、宗教信仰文化沖突 尼泊爾是一個全民信教的國家,廟宇在尼泊爾隨處可見,神龕更多的數(shù)不勝數(shù),尼泊爾共有人口2600多萬,卻有3億3千萬位神祇,所以說:尼泊爾是一個神比人多的國家。他們不能接受一個人沒有宗教信仰。
2、珠峰歸屬文化沖突 珠穆朗瑪峰位于中尼邊界線上,屬中尼共有,但是尼泊爾人有一個普遍認識,即中國人總在說珠峰是中國的。所以剛到尼泊爾時,不斷有尼泊爾學生、老師發(fā)問:珠穆朗瑪峰屬于哪個國家?
3、飲食文化沖突 尼泊爾人普遍認為中國人什么都吃,學生們會問:老師,中國人吃蛇肉嗎?中國人吃狗肉嗎?……諸如此類問題,屢見不鮮。尼泊爾是印度教國家,不吃牛肉,所以在教授食物時,千萬不要總是用牛肉造句,這樣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尼泊爾人也很少吃豬肉,因為他們認為豬是不潔凈的。初到尼泊爾,我不太適應(yīng)尼泊爾的飲食習慣,他們不用餐具,并且用餐后還會吮吸手指。
4、體態(tài)語文化沖突 在中國和其他很多國家,用點頭表示肯定,而在尼泊爾,則用晃頭(先左邊晃一下,后右邊晃一下)表示肯定。在尼泊爾,給人遞東西或者接東西,都必須用右手,并且左手要放在右手肘下,因為在尼泊爾文化里,左手是不潔凈的。
5、課堂文化沖突 尼泊爾的課堂特別活躍,上課時學生狀況百出,他們會有各種問題,諸如:上廁所、喝水、說話、借東西,有的甚至走動、打鬧等。這與國內(nèi)課堂狀況是截然不同的??紙銮闆r也是如此,學生在考試時竟然還會問我答案,當他們被拒絕時,一臉失望和不理解。
為了更好的應(yīng)對文化沖突,我認為對外漢語教師(這里特指海外對外漢語教師)應(yīng)具備以下幾方面素質(zhì):
1、增強跨文化意識:對外漢語教師與其說是漢語教師,不如說是文化傳播者。這便要求對外漢語教師們提高跨文化意識,在跨文化交際中,做到落落大方、不卑不亢。應(yīng)做到:(1)對本民族文化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并對本民族文化懷有自豪感。(2)主動了解任教國文化,對異域文化抱有接納心態(tài)。(3)具有漢文化主體意識,但也應(yīng)做到互相尊重,平等對話。
2、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對外漢語教學能否順利進行,很大一方面取決于對外漢語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首先,對外漢語教師應(yīng)具備一定的語言學方面的知識;其次,應(yīng)加強掌握本國文化和赴任國文化的能力。
3、在教學中導入文化因素:在進行日常語言教學的同時必須輔以適當?shù)奈幕虒W。一般認為,每月至少應(yīng)開展一次文化課教學,比較常見的有:剪紙課、中國結(jié)課、中文歌曲課、書法課等。為了提高文化課教學效果,還可以開展和文化課有關(guān)的中國文化活動,諸如舉辦剪紙比賽、中文歌曲比賽等。
4、在課外構(gòu)建交際情景:教師可以在有能力的情況下舉辦一些課外活動:可以邀請一些學生到家中做客,讓他們看看課上講的那些紅燈籠、春聯(lián)、福字等究竟是什么樣子的;還可以做一頓可口的中國飯菜,讓學生們品嘗,讓他們親身感受一下中國的飲食文化;或者師生齊動手包一頓餃子,在教與學中增進感情……這些都是不錯的跨文化交際活動。
注釋:
[1]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第1頁.
參考文獻:
[1] 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講義)[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1.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3] 畢繼萬.跨文化非語言交際[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4] 劉珣.對外漢語教學引論[M]. 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5] 劉森,李正栓.對外漢語教學與跨文化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3月.
[6] 白朝霞.試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觀[J].德州學院學報.2006年4月第22卷第2期.
[7] 朱瑞花.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巴文化沖突[J].西安社會科學.2010年4月第28卷第2期.
[8] 王建華,周毅.對外漢語教學視野中的跨文化語用研究[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1年9月第5期.
[9] 蘇治乾.對外漢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的意義[J].文學教育,2012年10月.
[10] 曲鳳榮.對外漢語教學視閾下的跨文化沖突與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8期.
作者簡介:姚丹(1988–),女,漢族,河北省邢臺市人,河北大學文學院語言學及應(yīng)用語言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