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強調不是營銷平臺之后,微信正在悄然給自己蒙上一層電商平臺的面紗。6月16日,微信悄然為一部分公眾賬號開通了在線購物功能,用戶可以在微信公眾賬號內進行購買并完成支付環(huán)節(jié),目前支持財付通和銀行卡直接支付。
據悉,首個開通此功能的公眾賬號是麥當勞,用戶關注麥當勞公眾賬號后可以通過其提供的鏈接打開“麥當勞茶點卡”的詳情頁,通過該電子會員卡可以在9月30日前享受一定優(yōu)惠,售價3元,用戶整個購買和支付過程均在微信內完成。
強者愈強
微信的這一舉動并不算首開先河,早在6月初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發(fā)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就已經道出了2013年全球移動支付的錢景。報告稱年全球移動支付交易額將達到2354億美元,移動賬單支付今年預計可以增長44%。由于移動設備的購物體驗未經優(yōu)化,商品購買將在2013年的移動交易中占據21%的份額,不過,由于發(fā)達國家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通過移動銀行服務支付賬單,而賬單服務到2017年有望占到移動支付總額的5%。而研究機構Latitude Research的一項調查結果則對移動購物更加樂觀,預計會有將近三分之二(63%)的智能手機用戶在未來幾年使用他們的移動設備進行購物。
對于中國本土的移動電商,艾瑞咨詢的分析師稱,未來3年,手機購物將在移動互聯(lián)網發(fā)展中位居前列,增長幅度將達到121%。移動電商將成為下一個市場爆發(fā)點。
移動購物商城蘊含巨大的增長潛力,大多電商已經布局,不斷加大對自有人力、物力、技術、服務等資源投入,開發(fā)APP應用,期望在龐大的APP大軍中脫穎而出。
當當網的無線事業(yè)部,組織了幾十人的研發(fā)團隊,推出各類適用iOS、Android、WP等系統(tǒng)版本的當當APP,當當網CEO李國慶也在微博上賣力宣傳。數據顯示,當當網2012年各平臺移動客戶端使用人數相比2011年均有大幅的增長,iOS平臺增長53.39%;Android增長44.89%;WP增長0.85%。目前穩(wěn)居手機購物銷量前三。
從2012年中國手機購物市場表現,市場集中度進一步加劇。2012年我國的手機購物市場規(guī)模達600.5億元,其中僅手機淘寶一家就占據79.9%的份額;京東無線端緊隨其后,市場份額占比達5.8%;當當無線端位居第三,份額占比達2.5%。面對網上零售巨頭的發(fā)力,較早進入移動電子商務的買賣寶市場份額大幅下滑,占比僅為1.3%。
消費新特點
可以看到移動電商取代傳統(tǒng)電商趨勢不可逆轉,移動電商會很快就會超越并且取而代之。移動電商與傳統(tǒng)電商在技術上已趨同,傳統(tǒng)電商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當下的商業(yè)形態(tài),但這并沒有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因為它并不具備這樣的滲透深度,隨時隨地影響人們的生活。但移動電商卻能夠進入到我們的生活,在移動互聯(lián)網進入到我們生活的時候,當消費者出門在外的時候,最常擁有的移動設備就是手機。
沒有寫字樓,沒有名牌服裝,沒有信用卡,沒有當天到貨一說,甚至沒有具體收貨地址,但交易照樣能完成。那些長期無法接觸電腦從而無法體驗網購的“三低人群”(低年齡、低學歷、低收入),利用手中僅有的一部手機,把自己和這個時代最新的消費潮流(移動電商)聯(lián)系在一起。這在傳統(tǒng)電商領域完全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但是在移動電商領域卻可以輕松完成。
相對于傳統(tǒng)電商,移動電商克服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消費者的購物行為亦呈現出明顯的碎片化。許多人只是在上下班的途中,會議間歇或是等人的時候隨意打開購物應用,之后就完成了購物行為。消費的機會和可能性增加,如何讓購物變得更有效率成為移動互聯(lián)網的一個重要切入點。
曾經有業(yè)內人士預測生活類O2O會是下一個億萬級市場,是目前市場上唯一能產生超級電商的領域。這個巨大的市場目前并沒有被很好的滿足。在美國,在互聯(lián)網上面的實物交易平均每年一千美元,而平均收入是四萬美元,那么另外的三萬九千美元去哪里了?答案是:大部分被花在本地生活服務上。即便在線銷售的品類數量在不斷上升,但仍無法滿足人們豐富多彩的生活需要。而移動電子商務卻可以提供個性化的平臺,隨時隨地可以有位置關系,直接去消費交易,電商真正的未來在移動生活電商,這并不是傳統(tǒng)電商一個簡單的延續(xù)。
今日消費者的大腦時刻都在高速運轉,用戶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精明的消費者,既要物美價廉,更要節(jié)省時間。這不僅需要大平臺購物,還需要個性化的垂直電商服務。
“反向團購”
為適應這一轉換,傳統(tǒng)電商必須承認,在移動商務的新世界,傳統(tǒng)的銷售漏斗已不復存在,移動購物的所有步驟都是在同時發(fā)生。這也許是移動電商新貴們實現彎道超車的絕好機會。
口袋購物創(chuàng)始人王珂向媒體表示,他發(fā)現電商行業(yè)不管大小商家,都很看好行業(yè)的前景,但都賺不到錢。在獲取用戶的成本上,他發(fā)現了原因。做郵購業(yè)務的麥考林,獲取用戶的成本占銷售的12%,實體店是25%,而電商則高達35%。中國大部分賣家的成本在30%左右。
如何盈利是電商的老問題卻也是繞不開的關鍵問題。業(yè)內人士表示,看一個手機客戶端是否盈利,關注兩方面即可。一是留存率,即有多少用戶愿意將APP留在移動設備中;二是轉化率,即APP能帶來多少訂單量。
口袋購物剛剛獲得成為基金和經緯中國1200萬美元的A輪投資,一家成立僅2年時間的小公司就達到如此高的估值,的確有諸多亮點。
這是一家不同于移動端上的蘑菇街、美麗說的社交分享取,而以算法和發(fā)現引擎為用戶提供更好的導購服務的“技術派”公司。
王珂說,我們在PC上做過電商,發(fā)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即用戶在移動終端上面收藏一個商品平均的頻次是PC上的49倍。這是因為手機屏幕比PC小很多,瀏覽頁面不方便。在手機上看到的可能并不是自己最后想買的那個,但是勉強滿意,也會先收藏。由此,用戶在手機上沉淀下來的收藏很多,這使得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用戶的需求,這樣轉化率提高了很多。
口袋購物現在每天相關的銷售額每天400到1000萬元,而每天新增的被收藏商品量是4億元。如果我們把每天被收藏商品的量轉化1%成銷售額,那就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王珂說,我們認為用戶點擊收藏購買記錄,用戶看了20個商品,點了1個不點其他19個,肯定有原因的。點擊和購買記錄是用戶不同程度的購買喜好。我們用這個來衡量,為什么喜歡,為什么不喜歡。
先找到消費者,再找到他喜歡的東西,再找到賣家,最后進行精準推薦,這是王珂所謂的“反向團購”。而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與挖掘,將上下游伙伴的利益訴求有效結合,形成良性的互動,便造就移動電商行業(yè)新的商業(y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