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選用水稻新型抗倒劑立豐靈作為試驗材料,在江蘇省姜堰、丹陽、高郵、銅山開展水稻抗倒增產效應試驗。結果表明,適期適量噴施立豐靈具有明顯的抗倒伏作用;低劑量立豐靈處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穗粒結構協調,促進水稻增產,而高劑量立豐靈處理使穗粒結構變劣,顯著降低水稻產量。建議水稻生產上,立豐靈適宜用量為20~40g/667m2。
關鍵詞:立豐靈;水稻;抗倒伏;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6-39-04
水稻是江蘇第一大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220萬hm2,總產1 800萬t,面積和總產分別占全省糧食的40%和60%,穩(wěn)定發(fā)展水稻生產對確保全省糧食安全和穩(wěn)定全國糧食供應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江蘇全省水稻單產穩(wěn)定在550kg/667m2以上,處于較高起點,在高起點上實現高產更高產將面臨群體質量難控制、倒伏早衰等諸多風險。針對生產實際,試驗探討利用生化調節(jié)措施構建高產高效群體,將其作為實現水稻穩(wěn)定高產的一項技術途徑十分必要。選用水稻新型抗倒劑立豐靈作為試驗材料,在江蘇省姜堰、丹陽、高郵、銅山四縣開展水稻抗倒增產效應試驗,以期為水稻持續(xù)穩(wěn)產高產提供技術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地點 供試材料為水稻新型抗倒劑立豐靈(5%調環(huán)酸鈣);試驗地點為丹陽市陵口鎮(zhèn)廟段村,高郵市馬棚鎮(zhèn)塔院村、周巷鎮(zhèn)營南村,姜堰市沈高鎮(zhèn)河橫農場,銅山縣沿湖農場。
1.2 試驗設計 丹陽市:試驗品種為早熟晚粳稻武育粳20,直播栽培方式。6月7日播種。土壤類型為粉砂土,高等地力。小區(qū)試驗處理設立豐靈20g/667m2、40g/667m2、60g/667m2和多效唑67g/667m2以及清水對照區(qū)(ck),每667m2對水15kg。3次重復,共15個小區(qū),隨機排列,小區(qū)面積為30m2,各小區(qū)間設置0.25m的隔離帶,小區(qū)四周設保護行2m以上。大田對比試驗在另一田塊(面積667m2),設置立豐靈用量40g/667m2、噴清水對照2個處理,面積各占1/2。各處理藥劑于7月24日上午(拔節(jié)前7~10d)田間噴施。
高郵市:試驗品種為中熟中粳稻鎮(zhèn)稻99,旱育稀植方式。區(qū)組試驗:5月9日落谷,6月10日移栽。小區(qū)試驗設處理立豐靈20g/667m2、40g/667m2、60g/667m2和多效唑67g/667m2以及清水對照區(qū)(ck),每個處理重復3次,每個小區(qū)44.4m2,每個小區(qū)藥劑先加少量水和食醋50~75mL拌勻后再對水10kg噴細霧,均采用電動霧化噴霧器均勻噴施。7月20日拔節(jié),7月12日各處理噴施抗倒劑。大區(qū)示范:在馬棚鎮(zhèn)塔院村、周巷鎮(zhèn)營南村二個鎮(zhèn)稻99 6.67hm2連片稻田,分別于7月15日、7月17日,各選擇2個農戶各667m2稻田,每667m2用立豐靈30g對水10kg,并加食醋50~75mL細噴霧,同時分別設置清水對照區(qū)333.3m2。
銅山縣:試驗品種為中熟中粳稻華粳6號,旱育稀植方式。小區(qū)試驗設立豐靈20g/667m2、40g/667m2、60g/667m2和多效唑67g/667m2及清水對照處理。大田試驗設5%立豐靈40g/667m2和清水對照處理。每個小區(qū)面積均為330m2,每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qū)隨機排列。試驗地邊緣設1~2m保護區(qū),保護區(qū)栽插水稻。大田試驗占地667m2,處理和對照各占1/2。各處理藥劑均在水稻拔節(jié)前10d(7月13日)噴施。
姜堰市:試驗品種為南粳44,采用機插方式。試驗處理設立豐靈20g/667m2、40g/667m2和清水對照區(qū)。7月24日結合防治紋枯病用藥,各處理采用高壓泵噴霧方式噴施立豐靈抗倒劑。試驗示范面積3.33hm2。
1.3 測定內容 于水稻生育關鍵時期取樣,分別測定處理和對照植株的株高、節(jié)間長度、葉片長度和寬度;于成熟期取樣測定產量及其構成因素。
2 結果與分析
2.1 立豐靈處理對水稻植株性狀的影響
2.1.1 立豐靈處理對水稻株高的影響 立豐靈處理對水稻株高的影響見表1~4。由表1~4可知,20g/667m2立豐靈處理使不同水稻品種株高降低2~4.42cm,40g/667m2立豐靈處理使不同水稻品種株高降低8~22cm,60g/667m2立豐靈處理使不同水稻品種株高降低17.21~19.55cm。綜上說明,無論是小區(qū)試驗還是大區(qū)示范,立豐靈處理均使水稻株高降低,降低的幅度隨著立豐靈處理劑量的增加而增大。
2.2.1 立豐靈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立豐靈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見表9~12。據丹陽市作栽站測定(表9),20g/667m2、40g/667m2、60g/667m2立豐靈處理產量分別比對照高18.2、22.6、2.4kg/667m2;高郵市作栽站測定(表10),20g/667m2、40g/667m2立豐靈處理產量分別比對照高31.5、21.3kg/667m2,60g/667m2立豐靈處理產量比對照低132.5kg/667m2;據銅山縣作栽站測定(表11),20g/667m2、40g/667m2、60g/667m2立豐靈處理產量分別比對照低22.09、10.72、106.15kg/667m2;姜堰市作栽站測定(表12),20g/667m2、40g/667m2、60g/667m2立豐靈處理產量分別比對照低2.4、19、151.5kg/667m2。綜上說明,20g/667m2、40g/667m2立豐靈處理使有的品種產量增加,使有的品種產量降低(降低的幅度未達顯著水平);60g/667m2立豐靈處理使大多品種產量極顯著降低,降低幅度達106.15~151.5kg/667m2。
2.2.2 立豐靈處理對水稻產量構成因子的影響 立豐靈處理對水稻產量構成因子的影響見表13~16。由表可知,20g/667m2、40g/667m2立豐靈處理使不同水稻品種穗粒結構趨于協調(表13、表14)或對產量構成因子無顯著影響(表15、表16);60g/667m2立豐靈處理使不同水稻品種667m2穗數(表16)或每穗總粒數(表14、表15、表16)或結實率(表14)顯著降低,造成水稻顯著減產。說明低劑量立豐靈處理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進穗粒結構協調,高劑量立豐靈處理使穗粒結構變劣,顯著降低水稻產量。
3 小結與討論
3.1 立豐靈對水稻抗倒能力的影響 丹陽市作栽站試驗結果表明,立豐靈試劑對水稻基部1、2節(jié)間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明顯縮短基部1、2節(jié)間,加大用量對第3節(jié)間也有較大影響,甚至影響到第4節(jié)間。后期立豐靈處理沒有發(fā)生倒伏而對照有倒伏,說明立豐靈能改善株型,增強抗倒性能。高郵市作栽站的試驗結果與丹陽市作栽站的試驗結果一致。銅山縣立豐靈抗倒增產試驗結果表明,在水稻拔節(jié)前噴施立豐靈可以縮短水稻株高和節(jié)間長度,對水稻抗倒伏作用明顯。說明,適期噴施立豐靈試劑具有明顯的抗倒作用。
3.2 立豐靈對水稻產量及其構成因子的影響 丹陽作栽站試驗結果表明,適量使用立豐靈能增產。20g/667m2和40gg/667m2用量增產效果較好,60g/667m2用量重噴時易致藥害,影響抽穗并使穗型變小。高郵市作栽站的試驗結果與丹陽市作栽站的試驗結果一致。從產量構成因子看,低劑量立豐靈處理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穗粒結構協調,促進水稻增產。高劑量立豐靈處理使穗粒結構變劣,顯著降低其產量。
3.3 立豐靈的適宜用量 高郵市作栽站試驗表明,立豐靈試劑在30~60g/667m2用量條件下具有極顯著或顯著縮短基部節(jié)間、降低植株高度和提高基部節(jié)間充實度的作用,達到有效的抗倒目標。丹陽市作栽站試驗認為,立豐靈用量在20~30g/667m2為宜,最好不要超量,且要注意不能重噴。其次,667m2對水量10kg在生產上使用上有困難,建議生產上用水要在20kg以上。高郵市作栽站試驗認為,在粳稻揚粳9538、鎮(zhèn)稻99等品種上立豐靈用量在20~33g/667m2范圍內,只要細霧均勻噴施,均可以達到明顯的抗倒增產雙重效果;每667m2用量40g的稻田,安全性不穩(wěn)定,一旦操作不嚴,容易對植株節(jié)間抑制過頭,甚至對稻穗分化發(fā)育形成明顯的生育障礙,造成減產;每667m2用量60g,易造成嚴重減產。同時,試驗表明,不同水稻品種對立豐靈敏感性差異較大。銅山縣試驗結果表明,“立豐靈”控制水稻倒伏的適宜用量為每667m2噴施40g,濃度過大會對水稻的生殖生長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稻穗的抽出遲緩、結實率低等。綜上試驗結果,立豐靈用量在20~40g/667m2范圍內為宜,超過40g易產生藥害,對水稻生長發(fā)育產生抑制作用,造成水稻減產。大面積推廣應用上一定要嚴格掌握用藥時間和藥劑濃度。今后要根據各地主栽品種,在噴施適期、單位面積用量、噴施技術上進一步進行試驗研究與改進創(chuàng)新,提高藥劑使用效果,確保生產安全。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