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槐是北京市市樹,為北京地區(qū)行道、綠地及平原造林的重要樹種之一。然而,國槐樹易發(fā)生多類蟲害,如果不及時防治,常常造成重大危害。該文列舉了北京地區(qū)國槐害蟲的主要類型,詳細闡述了害蟲的致病機理及發(fā)生情況,提出了較為系統的綜合防治措施。
關鍵詞:國槐;害蟲;綜合防治
中圖分類號 S792.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9-79-05
國槐,豆科槐屬,落葉喬木,是華北地區(qū)的鄉(xiāng)土樹種,樹冠寬廣、枝葉茂密,花朵狀如瓔珞,香亦清馥,是北京地區(qū)最重要的行道樹和庭蔭樹,栽培歷史悠久,各地常見千年古樹。然而近年隨著氣候變暖,以及過多濫用殺蟲藥物,國槐的病蟲危害逐年加重,如不及時進行防治,常常造成重大損失。筆者結合多年的養(yǎng)護工作經驗,總結了北京地區(qū)國槐蟲害的發(fā)生情況及綜合防治對策。
1 國槐食葉類害蟲
北京地區(qū)國槐樹食葉類害蟲主要有國槐尺蠖、國槐天社蛾、國槐潛葉蛾等。
1.1 國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 屬鱗翅目,尺蛾科。
1.1.1 危害特點 國槐尺蠖屬暴食性害蟲,大發(fā)生時短期內即可以把整株大樹葉片食光。初齡幼蟲取食嫩芽、嫩葉,葉片被剝食成圓形網狀,2齡幼蟲取食葉片,被害葉片呈缺刻狀,3齡后幼蟲可以將葉片吃成較大缺刻,最后僅殘留少量中脈。發(fā)生嚴重時,常把樹葉蠶食一光,并吐絲排糞、各處亂爬,影響樹木正常生長和園林景觀。
1.1.2 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12~17mm,翅展30~45mm,全體灰黃色。前翅及后翅均有3條暗褐色橫紋,停落時前后翅展開,平鋪在體軀上。卵:扁橢圓形,長0.58~0.67mm,寬0.42~0.48mm,初產時鮮綠色,漸變紅褐色,孵化時灰黑色。幼蟲:體長19.5~39.7mm,初孵時黃綠色,老幼蟲綠色,體背灰白色或紫紅色(圖1)。蛹:長16.3mm,圓錐形,紅褐色。
1.1.3 發(fā)生規(guī)律 北京地區(qū)一年3代,主要為害3次,有時有部分4代。以蛹在樹木附近4cm左右深的松土里過冬,次年4月中旬,當日最高氣溫達20℃以上,連續(xù)7~10d時,成蟲進入羽化盛期。喜光,白天多在墻壁上或灌木叢里停落,夜晚活動,喜在樹冠頂端和外緣產卵,一般在每片葉正面主脈上產卵1粒,每一雌蟲平均產卵400多粒。5月上、中旬(中齡刺槐盛花期)第1代幼蟲孵化為害,初孵化的幼蟲將葉啃出一些零星白點,3齡以后,蠶食整個葉片。一個幼蟲一生共吃樹葉10片左右,其中90%在5齡(化蛹前)時吃掉(圖2)。幼蟲受驚吐絲下垂,過后再爬上去,化蛹前在樹下亂爬;6月下旬(大棗樹和欒樹盛花期)第2代幼蟲孵化為害;8月上旬(中齡國槐花蕾開放30%~50%)第3代幼蟲孵化為害。每一代幼蟲老熟后都吐絲下垂,入土化蛹,最后一代8、9月入土化蛹過冬。暴風雨能造成大量幼蟲墜地或溺水而死,特別是臨化蛹前下幾次暴雨,則下一代蟲量明顯下降。
1.1.4 防治方法 (1)藥劑防治要狠抓第1代,挑治2、3代。于低齡幼蟲期噴射10 000倍的20%滅幼脲1號膠懸劑,于3齡幼蟲期噴600~1 000倍的每mL含100億以上的Bt乳劑殺幼蟲。(2)于秋冬季和各代化蛹期,在樹木附近松土里挖蛹消滅。(3)突然震蕩小樹或樹枝,使蟲吐絲下垂時弄下殺死。(4)于各代幼蟲吐絲下地準備化蛹時,人工掃集殺死。(5)黑光燈誘殺成蟲。(6)保護土蜂、寄生蜂、麻雀等天敵,有條件還可釋放卵寄生蜂、赤眼蜂來治蟲。(7)必要時在卵孵化盛期噴4 000倍的20%菊殺乳油等毒殺幼蟲。
1.2 國槐天社蛾(Pterostoma sinicum Moore) 鱗翅目,舟蛾科,又叫槐羽舟蛾。
1.2.1 危害特點 國槐天社蛾是國槐的又一種主要食葉害蟲,以幼蟲蠶食葉片,造成殘缺不全,食量大,可在較短時間內將樹葉吃光,常伴隨國槐尺蠖一起發(fā)生和為害。
1.2.2 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30mm左右,翅展63mm左右,全體灰黃帶褐色;前翅后緣中央有一弧形缺刻,兩側各有一個大的梳形毛簇,前翅近頂端有微紅褐色鋸齒形橫紋;后翅暗灰褐色,隱約有一條灰黃色外帶。幼蟲:體長55mm左右,寬9mm左右,蟲體腹面綠色,體背白綠色;體側通過氣門有一條約1mm寬的淡黃色縱帶,縱帶上邊緣為藍色。腹足上有3個黑色環(huán)紋,胸足上有5個較規(guī)則的黑點。蛹:長30mm左右,黑褐色,長圓形。
1.2.3 發(fā)生規(guī)律 北京一年3代,以蛹在土中過冬。次年4月下旬成蟲羽化外出,喜在樹冠上部枝梢頂端樹葉上產卵,卵期6~8d,5月上、中旬第1代幼蟲孵化為害,蟲體較大,能把整枝整樹的葉片吃光;6月上旬幼蟲老熟下地化蛹,蛹期7d左右,6月下旬第2代幼蟲孵化為害;7月中旬幼蟲老熟下地化蛹,8月中旬第3代幼蟲孵化為害,9月下旬至10月初,幼蟲陸續(xù)老熟下地化蛹過冬。
1.2.4 防治方法 (1)于秋冬季在樹木附近墻根下土中、磚石瓦塊下、雜草、灌木根旁等處,挖繭蛹消滅。(2)人工捕殺幼蟲。(3)于低齡幼蟲期噴10 000倍的20%滅幼脲1號膠懸劑或2 000倍的20%菊殺乳油。(4)保護螳螂、麻雀、胡蜂等天敵。
1.3 國槐潛葉蛾(Phyllonor ycter acaciella Mn) 鱗翅目,潛葉蛾科。
1.3.1 危害特點 華北等地均有發(fā)生,特別是對北京市行道樹、公園和綠地中的國槐、龍爪槐為害性很大,常造成大量焦葉、枯葉現象,嚴重影響樹木光合作用和生長。
1.3.2 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2mm左右,翅展6mm左右,全體銀白色,有光澤,前翅頂端有星狀金紋。卵:圓形、黃白色。幼蟲:體長5mm左右,黃白色。蛹:長2mm左右,錐形,胸背黑褐色,腹部黃色。繭:絲質白色,兩端各伸出2根絲帶,附著葉背、樹皮或建筑物上。
1.3.3 發(fā)生規(guī)律 北京一年3代,以包在繭內的蛹在樹枝、樹干或附近建筑物上過冬。次年4月底5月初(中齡國槐剛全部展葉)成蟲羽化,晴天無風的午后,多在國槐樹周圍飛翔,把卵散產在葉片上。5月上、中旬第1代幼蟲孵化,鉆入葉肉內取食,受害部位初為稍彎曲潛道,后呈灰褐色斑塊。6月上旬幼蟲老熟爬出葉肉,吐絲下垂,隨風飄蕩,在葉背或枝、干上作繭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2代幼蟲孵化為害。8月中旬至9月下旬第3代幼蟲孵化為害。10月老熟幼蟲吐絲下垂飄到樹枝、樹干或附近建筑物上作繭化蛹過冬。
1.3.4 防治方法 (1)于4月底5月初噴2 000倍的20%菊殺乳油,殺過冬代成蟲。(2)于幼蟲為害期,傍晚噴1 000倍的50%殺螟松乳油或2 000~3 000倍溴氰菊酯乳油殺幼蟲。(3)于冬、春季刷除樹枝、樹干和附近的建筑物上的蟲繭,消滅過冬蛹。
2 國槐刺吸汁液的螨類和害蟲
2.1 國槐紅蜘蛛(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 蜱螨目,葉螨科。
2.1.1 危害特點 華北、西北等地均有發(fā)生,為北京地區(qū)國槐的一大害螨。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城市大量地面鋪裝和建筑的輻射熱,大大加快和增加其繁殖量;更由于防治國槐尺蠖等曾大量使用DDT、有機磷等廣譜殺蟲劑,影響了一些天敵的孳生和生存,紅蜘蛛才逐漸上升為主要害螨,如不及時噴藥防治,就會造成嚴重的黃葉、落葉。
2.1.2 形態(tài)特征 成螨:雌成螨體長0.4mm左右,倒鴨梨形,銹褐色或淡紅褐色。體背有2行縱行褐斑,每行2~3塊,前端的較大。8條腿,黃白色。卵:初產時淡黃色透明,后變淺紅色,球形,直徑0.13mm左右。若螨:淡黃色或略帶紅色,形態(tài)和成螨相似,短橢圓形,體長0.17mm左右,比成螨較圓些。
2.1.3 發(fā)生規(guī)律 北京一年發(fā)生10余代,以成螨和若螨在樹木的裂縫、土縫里等處過冬。次年4月中、下旬(中齡國槐長出新芽10mm左右長時)開始活動為害,一般此時螨量較少,不易成災。5月上、中旬產卵,中下旬第一代螨為害,進入6月螨量大增,槐樹內膛靠近樹干的小枝上出現明顯的被害狀,逐漸向外、向上擴展,受害葉片變成灰綠,主脈兩側有黃白小點,葉上有吐的絲和灰塵,葉片兩面有大量卵和若螨、成螨。6~7月發(fā)生為害最嚴重。7月中旬出現大量黃葉、落葉現象。6月中旬開始,如遇37℃以上的高溫、干旱,日夜溫差很小,并連續(xù)一周以上時,有螨源的樹就會發(fā)生猖獗,很快造成嚴重黃葉、落葉。雨季連續(xù)降大雨時,螨量明顯下降。成、若螨能借風力傳播。9月開始,如雨量較少,還有一次小的為害高潮,10月后開始陸續(xù)過冬。
2.1.4 防治方法 (1)保護和利用天敵,紅蜘蛛的天敵有薊馬、捕食螨、瓢蟲、草蛉、小花蝽等。(2)在螨量不影響樹木生長和觀賞時,可用高壓噴霧器噴灑清水沖洗樹葉,每周可噴2~3次,既能改善環(huán)境衛(wèi)生,又能直接沖洗掉成、若、幼螨;或用0.1~0.2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沖洗或噴一些對天敵安全的殺螨劑,如速效瀏陽霉素等。(3)螨量較多時,可噴2 000~3 000倍的24.5%愛福丁乳油,或2 000倍的73%克螨特乳油,或5%尼索朗乳油。(4)干旱季節(jié)應及時澆水,以補償樹木因干旱和螨害所造成的失水。
2.2 槐蚜(Aphis robiniae Macchiate) 同翅目,蚜蟲科。
2.2.1 危害特點 槐蚜主要為害國槐、刺槐等樹木,以成蟲和若蟲群集在枝條嫩梢、花序及莢果上,影響新梢生長,吸取汁液,被害嫩梢萎縮下垂,妨礙頂端生長,受害嚴重的花序不能開花,同時誘發(fā)煤污病。并排泄蜜露,污染環(huán)境,大量遷飛時瞇眼,影響行人。
2.2.2 形態(tài)特征 成蚜:有翅胎生雌蚜,長卵圓形,長1.6mm左右,黑或黑褐色;翅長2.8mm左右,透明;腹管細長,黑色,腹部淡色,有黑色斑紋。無翅胎生雌蚜,卵圓形,長2mm左右,較肥胖,漆黑色或黑褐色,少數為黑綠色。卵:長約0.5mm左右,淡黃色漸變?yōu)楹诰G色。若蚜:體長1mm左右,黃褐色或黑褐色,腹管較長。
2.2.3 發(fā)生規(guī)律 北京一年發(fā)生20多代,主要以無翅胎生雌蚜在地丁、野苜蓿等雜草的根際等處過冬,少量以卵過冬。次年3~4月在雜草等越冬寄主上大量繁殖,4月中、下旬產生有翅胎生雌蚜,5月初(中齡刺槐初花期)遷飛到國槐樹上為害,并胎生小蚜蟲,隨氣溫增高,蟲量猛增,5、6月份在國槐樹上為害最嚴重(圖3)。喜為害枝、干上的萌芽、嫩梢、嫩葉和花穗等,被害嫩枝枯萎卷縮彎垂,在葉和梢上排泄大量油狀蜜露,易引起黑霉病,妨礙頂端生長,受害嚴重的花穗不能開花。5月下旬開始遷飛至雜草、農作物等其他寄主上生活,6月中旬后槐樹上已少見。8月下旬開始,如雨水少,又遷飛到槐樹上為害一段時間,然后過冬。
2.2.4 防治方法 (1)保護和利用天敵,蚜蟲的天敵有草蛉、瓢蟲、蚜繭蜂、食蚜蠅、小花蝽等。(2)當蚜蟲初飛至樹木的一些萌芽上大量繁殖為害時,隨時剪掉萌芽消滅蚜蟲,防止擴展。(3)必要時,可噴4 000倍的20%甲氰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4 000倍的10%吡蟲啉乳油等。
2.3 國槐木虱(Psylla willieti Wu) 同翅目,木虱科。
2.3.1 危害特點 為北京市國槐樹的一種常發(fā)生的主要害蟲,以成、若蟲刺吸嫩梢、嫩葉為害,其排泄物易污染樹木,嚴重影響樹木枝梢生長和觀賞。
2.3.2 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形似小蟬,頭部橫寬大于縱長,體橙黃色略帶綠色,體長3mm左右,似蚜蟲大小,但能飛會跳,前翅長橢圓形,透明,中間有一條主縱脈,有3個分支,與蚜蟲不同,沒有翅痣。卵:橢圓形,長0.4~0.5mm,一端較尖,并有一卵柄,一端略鈍,初產時白色透明,近孵化時,鈍的一端發(fā)黃。若蟲:初孵時白黃色,腹部橙黃色,復眼紅色,體略扁,長大后體色漸深些。
2.3.3 發(fā)生規(guī)律 北京一年數代,多以成蟲在樹洞、樹皮縫等過冬。次年3月底4月初開始活動,多產卵于嫩梢、嫩芽的毛叢中,4月中旬開始孵化出若蟲,多在葉背或嫩梢、嫩葉上為害,并在葉片上分泌大量粘液,易誘發(fā)黑霉病。近5月出現大量成蟲,并在葉背留有很多脫的皮。5、6月份干旱季節(jié)為害最嚴重。7、8月雨季蟲量見少,9月后蟲量又有回升,10月后過冬。
2.3.4 防治方法 (1)保護和利用天敵,國槐木虱的天敵主要有瓢蟲、七星瓢蟲、龜紋瓢蟲、草蛉。(2)必要時,可噴1 500~2 000倍的20%菊殺乳油,或4 000倍的10%吡蟲啉乳油等。
2.4 桑白介殼蟲(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Targioni) 同翅目,盾蚧科。
2.4.1 危害特點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發(fā)生,為國槐樹上的一種主要害蟲,主要為害國槐樹木的枝干。
2.4.2 形態(tài)特征 成蟲:雌成蟲體長1.3mm,卵圓形,橙黃色。觸角退化成瘤狀,上有一根粗剛毛。腹末端有3對臀角,雌介殼灰色,近圓形,有明顯螺旋紋。雄成蟲體長1mm左右,橙黃色或黃色,觸角10節(jié),上有毛,翅白色。腹末有性刺一根。雄介殼白色,長圓形,背面有3條隆起,殼點橙黃色。卵:橢圓形,長0.25mm,淡橙紅色。若蟲:橢圓形,體長0.3mm左右,淺粉色,腹末有毛2根。
2.4.3 發(fā)生規(guī)律 北京一年2代,以受精雌成蟲在枝條上過冬。次年4月底(飛柳絮期)產卵,每雌蟲產卵數百粒,卵期15d左右。5月中旬(中齡刺槐謝花期)若蟲開始孵化,爬行幾天,選擇細嫩枝條固定為害,約經5~7d體表分泌灰白色蠟質物,不久脫皮,開始形成介殼。雌蟲在介殼下刺吸樹木汁液。嚴重時樹木發(fā)芽展葉晚,葉片小,造成枯枝焦梢。6月中旬雄蟲羽化,7月中旬產第2代卵。7月底(中齡國槐花蕾開放近1/2)第2代若蟲孵化為害。9月中旬第2代雄成蟲羽化,雌雄交尾后,雄蟲死去,雌蟲在枝條上的介殼內過冬。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的樹木受害嚴重。一般新被害植株雌蟲較多,被害已久的植株則雄蟲多于雌蟲,嚴重時,雄介殼密集重疊,布滿整個枝條,好似覆蓋一層白綿絮(圖4)。
2.4.4 防治方法 (1)于3月下旬樹木發(fā)芽前,噴20~25倍的20號石油乳劑,殺過冬雌蟲。噴藥要求均勻周到,藥量達到枝干上要流未流的程度。(2)秋冬季結合整形修剪,將多蟲枝剪掉或人工刷除主干和大枝上過冬雌蟲。(3)必要時,可于若蟲孵化盛期噴2 000倍的20%菊殺乳油或2 000倍高效氯氰菊酯。(4)注意保護和利用紅點唇瓢蟲等天敵。
2.5 草鞋介殼蟲(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 同翅目,珠蚧科,又名草履蚧。
2.5.1 危害特點 東北、華北、華中、華東等地均有發(fā)生。北京城、近郊區(qū)普遍發(fā)生,不但嚴重危害樹木生長,對市容環(huán)境也有影響。主要為害國槐樹的枝、干部位。
2.5.2 形態(tài)特征 成蟲:雌成蟲扁橢圓形,背部鼓起,背面有橫皺褶,并被有薄層白蠟粉,體赭色,周緣和腹面淡黃色。成蟲有2種:一種體長7~9mm,寬4.5~6mm,多發(fā)生在庭院槐樹上;一種體長12~15mm,多發(fā)生在行道、綠地柳、白蠟等樹上。雄成蟲體長4mm左右,紫紅色。前翅灰黑色,停落時呈“八”字形。卵:長圓形,黃色。卵囊:白色棉絮狀,長15mm左右。若蟲:灰褐色,長卵形,體長2mm左右。
2.5.3 發(fā)生規(guī)律 北京一年1代,以若蟲和卵在樹木附近的建筑物縫隙里、磚石堆里、松渣土里以及樹皮縫、樹洞里等處過冬。次年2月若蟲開始出蜇活動,尋找樹木,2月下旬開始上樹,爬到嫩枝、幼芽去取食,3月中旬(柳芽吐新芽長5mm左右)為上樹盛期,3月底若蟲第一次脫皮,體表開始分泌蠟粉;4月初進入為害盛期。4月下旬雌若蟲脫皮后變?yōu)槌上x,并在樹干上及附近建筑物上留有大量灰白色蟲皮。于5月中、下旬雄成蟲大量羽化,雌雄交尾后,于6月上旬雌成蟲開始下樹,爬入墻縫等處產卵過冬。一般每雌蟲產卵40~50粒。
2.5.4 防治方法 (1)于秋冬季用灰泥抹死樹木附近建筑物的各種縫隙,徹底清理磚頭堆、渣土、垃圾等,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消滅過冬蟲卵。(2)1月下旬或2月上旬在樹干上纏塑料環(huán),以截止若蟲上樹。環(huán)寬20cm左右,要求環(huán)內均勻涂抹濕泥(圖5)。(3)已上樹為害時,可噴70倍的棉蚜皂水,或噴2 000倍高效氯氰菊酯。(4)注意保護紅緣瓢蟲等天敵。
3 蛀食國槐枝、干類害蟲
3.1 國槐葉柄小蛾(Cydia trasias Meyrick) 鱗翅目,卷蛾科,又名國槐小卷蛾。
3.1.1 危害特點 國槐葉柄小蛾是北京地區(qū)國槐樹的主要害蟲。幼蟲蛀食羽狀復葉葉柄基部,造成復葉枯干或脫落(圖6),嚴重時大量復葉脫落,樹冠上出現許多光禿枝,影響樹木生長發(fā)育和觀瞻。
3.1.2 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5mm左右,翅展11mm左右,全體深灰褐色;前翅灰黑色,前緣為黃白色線,從翅基部起,越往翅頂越寬,并從中部至翅頂在黃白線上有4個明顯的黑點,在翅面上近翅頂中央處有3排扇面形橫白紋。腹部及足黃色,觸角灰色、絲狀。后翅灰色。胸背和翅基部有藍色閃光鱗片。卵:橢圓形,長0.6mm左右,扁平,很薄,邊緣半透明,黃白色。幼蟲:老熟時體長11mm左右,體黃白色,頭褐色。蛹:長6mm左右,黃褐色。
3.1.3 發(fā)生規(guī)律 北京一年發(fā)生2代,以幼蟲在種子里、枝條里、樹皮縫里等處過冬。次年6月上旬成蟲羽化,成蟲趨光性較強,產卵在葉片、葉柄或小枝上,每處產卵1粒,卵期3~5d。6月下旬幼蟲孵化,多從羽狀復葉柄的基部蛀入為害,在蛀入前,先吐絲拉網,并在網下咬樹皮,然后鉆入枝條內、被害處排出黑褐色糞末和木屑;有遷移為害習性,一般2~3d轉移一次,一頭幼蟲能造成幾個復葉枯干脫落,7月中旬是大量復葉脫落期(圖7)。幼蟲期25~27d,7月下旬幼蟲老熟化蛹,蛹期8~9d,8月上旬第2代幼蟲孵化為害,8月中旬為害最嚴重,大量復葉干枯脫落,樹冠上出現大量30~40cm長的禿頭枝。10月后幼蟲在種子里、枝條內或潛入樹皮裂縫等處過冬。后期世代不整齊。
3.1.4 防治方法 (1)結合冬季整形修剪,剪掉蟲枝,徹底打掉槐豆,消滅越冬蟲源。(2)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3)用蘋果蠹蛾性誘劑誘殺成蟲。用塑紙板制成三角形誘捕器,長30cm左右,高20cm左右;里面涂上粘蟲膠,用鉛絲將誘芯掛在里面中央,距底1~2cm處;然后將誘捕器掛在樹冠頂部外圍1~1.5m處(圖8),每隔3~5株掛1個,可誘(下轉131頁)(上接82頁)到10m以內的大量成蟲(圖9),也能誘到100m處的少量成蟲。不但能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同時還能起到預測預報、掌握蟲情和噴藥的有利時機的作用。(4)在測報的基礎上,于產卵高峰期后幾天內,噴1 000~1 500倍的20%菊殺乳油,或2 000倍的高效氯氰菊酯,殺初孵幼蟲。
3.2 國槐木蠹蛾(Holocerus insularis Staudinger) 鱗翅目,木蠹蛾科,又名小木蠹蛾。
3.2.1 危害特點 華北、東北、西北、華中、華東等地均有發(fā)生,為北京市園林觀賞樹木的一種主要蛀干害蟲。幼蟲鉆蛀樹枝、樹干,在木質部形成密集的蟲道,破壞樹木輸導功能,常造成整枝、整株樹木死亡,木材失去利用價值。
3.2.2 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18mm左右,翅展37mm左右,全體灰褐色。前翅有云狀黑色橫紋,外緣及中央為灰白色。卵:扁圓形,中部稍凹,灰黑色,長徑約1mm。幼蟲:老熟時體長50mm左右,寬6mm左右,背面紅紫色,腹面黃白色。蛹:長21mm左右,寬5mm左右,黃褐色,稍彎曲。
3.2.3 發(fā)生規(guī)律 北京2年1代,以幼蟲在被害枝、干內過冬。次年4月開始為害,有新蟲糞和木屑排出,糞粒、木渣粘連在一起呈棉絮狀,懸掛在排糞孔周圍。6月上、中旬幼蟲老熟,在近羽化孔處化蛹。6月下旬(早花欒樹謝花期)為成蟲羽化盛期,成蟲羽化外出后,將蛹殼留在羽化孔口內外各1/2。雌雄交尾后,喜產卵于樹干、大枝的傷疤、裂皮縫處,卵成堆,每堆數粒到數十粒,每雌蟲平均產卵200粒左右,卵期14~24d。7月上旬幼蟲孵化后,在附近爬行,成群蛀入樹皮,以至木質部里為害。從樹皮縫處排出細碎黃褐色蟲糞和木屑。受害部位常在樹上成段。幼蟲在樹內為害2a。嚴重時樹皮易剝落,樹木或枝條很快枯死。傷多的樹、衰弱樹、孤立樹受害較重。
3.2.4 防治方法 (1)合理混植,加強水、肥等養(yǎng)護工作,注意減少樹木損傷,增強樹勢,以減少蟲害發(fā)生。(2)于為害期從排出新糞的蟲孔往里注射50倍的90%敵百蟲原藥,或1 000頭/mL的蕪菁夜蛾線蟲液殺幼蟲。(3)結合冬季整形修剪,剪掉多蟲枝或伐除多蟲樹木處理,減少蟲源。
參考文獻
[1]趙懷謙,趙宏儒,楊志華.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4.
[2]臧德奎.園林樹木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7.
[3]歐小平,翟敬宇.園林病蟲害可持續(xù)性控制初探[J].北京園林,2008(2):40-42.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