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夏玉米種植方法的改進和玉米產量的不斷提高,玉米倒伏問題已經成為玉米減產的主要因素之一。玉米品種、耕作、施肥、種植密度、病蟲害等因素均可造成玉米倒伏,針對玉米倒伏的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并提出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如選擇抗倒品種、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化控等,能有效地防止夏玉米倒伏。
關鍵詞:夏玉米;倒伏;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9-48-02
隨著玉米的經濟價值的不斷提高,玉米種植面積逐漸擴大,加之受栽培技術因素及氣候因素的影響,玉米倒伏呈逐年加重的趨勢,輕微的倒伏可減產5%~10%,嚴重倒伏可減產30%~40%。如2009年屏山鎮(zhèn)老山村老山街街東玉米大面積倒伏,減產40%,同時給農戶收獲也帶來了不便,玉米倒伏已經成為玉米產量提高的限制因素之一。為了解決夏玉米高產情況下倒伏問題,筆者針對夏玉米倒伏的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1 倒伏原因分析
1.1 品種因素 不同品種的抗倒性存在顯著的差異,有的品種莖稈高,穗位高,再加上莖稈細弱,因而抗倒能力弱;相反,品種莖稈矮,穗位低,抗倒能力強。如當地的農戶為了防倒,大多選擇鄭單958、隆平206、宏大8號等抗倒品種。
1.2 耕作因素 近年來由于農村青壯勞動力大部分外出,回來耕種時間只有幾天,為了搶時間只是簡單地用旋耕機旋耕一下,然后就播種。在這種情況下,玉米的根系扎根不深,只是在土壤耕作層12~17cm內,沒有深扎下去,所以抗倒性不強,一旦遇到惡劣天氣就容易倒伏。如2011年屏山鎮(zhèn)屏北村大房莊的夏種玉米,就是因為土壤沒有深耕,根系沒有深扎下去,在一場大雨后,倒伏一片平,最終因倒伏造成減產40%左右。
1.3 施肥不當 調查發(fā)現,在生產過程中,由于施肥結構不合理,偏施氮肥,輕磷、鉀肥,重化肥輕有機肥,忽視用地、養(yǎng)地相結合的培肥土壤原則,從而造成土壤結構變差,保肥保水能力下降,同時在肥料運籌上不注重基肥與追肥的合理比例及追肥適期等,這些都會造成玉米倒伏。如當地大部分農戶為了省工省事,經常采取“一炮轟”的施肥方式,在玉米播種時,將所有肥料一次性施下去,肥料種類一般都是高氮的復合肥,這些肥料由于含氮量較高,使得玉米在苗期徒長,導致后期秸稈和穗位偏高,造成中后期玉米倒伏。
1.4 群體密度偏大 留苗密度過大,加上在莖稈伸長時肥水管理不當,容易造成倒伏。如屏山鎮(zhèn)種植品種以鄭單958、隆平206面積較大,該品種種植的合理密度為4 000~4 500株/667m2左右,綜合性狀表現最好,產量優(yōu)勢最明顯。經調查發(fā)現大部分農戶種植密度超過5 000株/667m2,個別農戶甚至超過6 000株/667m2,密度過大,莖稈細弱,增加了玉米莖稈倒伏的危險性。
1.5 病蟲危害 本地夏玉米的病蟲害主要是莖腐病和玉米螟等,此類病蟲害易造成玉米莖部腐爛以及玉米根部、莖部出現空洞,從而使玉米莖稈遇風容易倒伏。
1.6 自然災害 本地夏玉米在生長期間,陰雨天氣較多,光照不足,因而造成玉米莖稈組織抗到能力變弱,若遇暴風雨、冰雹、迅間大風等自然災害就更容易造成倒伏。
2 防倒對策措施
根據玉米“足、壯、高”的栽培要求,提出“足苗去弱勻株,主攻壯株大穂,合理促控,科學運肥化調”的技術思路及一整套較為系統(tǒng)的高產抗倒栽培技術,為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依據。
2.1 選用高產優(yōu)質抗倒的優(yōu)良雜交品種 根據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及品種特性,選用中晚熟高產緊湊型玉米品種,如選穗大粒多、千粒重高、耐密植、抗逆性好、活棵成熟、生育期適中的品種。
2.2 合理密植 中穂品種留苗4 000~4 500株/667m2,緊湊型大穂品種留苗3 000~3 500株/667m2,大穂品種每667m2留苗2 800~3 200棵。在出苗后,根據所種植品種的特性及土壤肥力情況,及時地去除小、弱、病、圓稈、多余苗,留大、壯苗,以達到每667m2的合理株數。一般情況下,地肥的地塊要稀些,地薄的地塊要密些。
2.3 配方施肥,同時推廣秋肥深施 根據我縣土壤化驗結果,本地土壤大多缺磷、普遍缺鉀,因此增施磷鉀肥是防止本地夏玉米倒伏的主要途徑之一。如何確定施肥量,目前主要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通過取土、化驗,得出土壤養(yǎng)分含量,再根據玉米需肥規(guī)律、肥料當季利用率等確定玉米的施肥量。高產田具體施肥量為:施氮肥(N)280~300kg∕hm2、磷肥(P2O5)100~120kg/hm2、鉀肥(K2O)100~130kg/hm2、鋅肥(ZnSO4)15kg∕hm2,另外,施有機肥28 000~30 000kg∕hm2。施肥原則:有機為主,化肥為輔,磷、鉀肥早施,追肥分期施,追肥遵循“前輕、中重、后補”的原則,具體按照苗肥、穗肥、粒肥3∶5∶2的比例,即基肥要求總氮肥的30%、磷肥、鉀肥、微肥全部基施,以促根壯苗;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總氮肥的50%,以促穂增粒;花粒肥在籽粒灌漿期追施總氮量的20%,以提高葉片光合作用,增粒重。追肥經驗:“頭遍追肥一尺高(拔節(jié)),二遍追肥正齊腰(大口),三遍追肥出毛毛(抽雄)”。同時要注意深施、肥水結合,以水調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2.4 采取適宜的播種方式,力爭一播全苗,培育壯苗 麥收后搶時(6月5~15日)足墑播種,保證播種質量,采用等行距或寬窄行播種,等行距50~60cm,寬窄行寬行應為80~90cm,窄行應為30~40cm,播深在3~5cm左右?;蛘卟捎糜衩滋状蠖沟奶鬃髂J?,2行玉米、6~8行大豆,這樣既有利于玉米生長又有利于大豆的生產,玉米一般也不會倒伏。如屏山鎮(zhèn)屏北村小房莊高產攻關田即采取等行距種植,選用密植型品種;而大房莊大部分農戶則采取玉米套大豆的套作形式,玉米是大棒型品種。
2.5 使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防倒 在使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時,一定要根據玉米的生長情況,選擇合適的藥劑,并嚴格按照說明書掌握用量和使用時期。屏山鎮(zhèn)農戶常用玉米健壯素來防止倒伏。在田間有1%~3%雄穗初露時期施用,每667m2用藥15~20mL,兌水15~20kg,均勻噴于上部葉面。用藥過早,雌穗生長受阻,用藥過遲,達不到防倒的目的。此外,在玉米的各個生育階段均可噴施“豐產露”防止倒伏。
2.6 及時合理排灌,尤其在苗期防止內澇,穂期防卡脖旱 本地夏玉米生產常受旱、澇危害,所以旱能灌、澇能排對玉米高產穩(wěn)產極為重要。研究結果表明:苗期需水較少,適當干旱(蹲苗)有增產作用,一般不需澆水;若靠近抽雄期干旱則減產明顯;抽雄至灌漿期需水達一生的高峰,缺水減產最多。所以苗期要瀝水防漬,抽雄開花期應澆大水,澆透水。還應注意的是玉米受澇后要及時解救,解救辦法:一要及時排出田間積水;二要送肥、送氣,排出積水后及時補追速效氮肥即“送肥”,一般嚴重積水的田塊補施尿素112.5kg/hm2。淺中耕即送氣。
2.7 加強病蟲害綜合防治 要選用抗病強或感病輕的品種,實行輪作換茬增施鉀肥,可提高植株抗病力,消滅玉米植株殘體,殺滅越冬蟲卵,拔除空心苗等可減少蟲害。同時要注意及時防治玉米紋枯病、玉米莖病、玉米螟、玉米鉆心蟲、地老虎等。
3 小結
因田因地合理密植,采取科學合理的種植管理方法,科學運籌肥水,加強病蟲害綜合防治,適時化控,便可降低玉米倒伏的風險,以獲取夏玉米的穩(wěn)產高產。
參考文獻
[1]李慶文.淮北地區(qū)夏玉米高產途徑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7):71-72,117.
[2]李金才.安徽省夏玉米豐產高效栽培理論與技術[M].2010.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