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改善學校教師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和地域文化結構,我區(qū)先后從東北、西北等師范院校招聘了大批應屆畢業(yè)生,分配到各個學校,使教師隊伍年輕化。近幾年我校新增80后青年教師19名,占全校教師的三分之一,教師的平均年齡由43歲下降到38歲,初步改變了學校教師隊伍老齡化的現(xiàn)象。隨著青年教師的逐年增加,“如何加快青年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便成了擺在學校領導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我校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jù)青年教師不同階段的特征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制定了“促進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階段性目標”,并根據(jù)“目標”采取相應的策略,引導青年教師通過學習、培訓和對實踐的反思、改進等來提高專業(yè)水平,促進青年教師不斷成長。
三個階段:模仿期、發(fā)展期、成熟期
我校根據(jù)對青年教師的調查、分析,把青年教師的成長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模仿期(參加工作第一年)、發(fā)展期(參加工作第二年至第三年)和成熟期(參加工作第四年至第五年)。
模仿期特征:剛剛走上講臺的青年教師年富力強,精力充沛,個性張揚,對工作充滿自信,認為一個通過大學四年學習的本科生教小學生完全游刃有余。但由于他們缺乏經驗和對教育的深刻理解,憑想象辦事,難免在工作中出現(xiàn)失誤。一旦遇到家長提意見、領導批評時,他們的自信很快就會轉變?yōu)樾幕乙饫?、失去自我。他們在不知道該怎么辦的情況下,只好模仿老教師的思路、做法去思考、處理問題,組織教學。就這樣,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被老教師領著走。
發(fā)展期特征:通過一年的教學工作和老教師的引領,他們對學生逐漸有些了解,對教材和教學的關系有了初步認識,對課堂教學狀態(tài)也能初步把握,從懵懵懂懂狀態(tài)走向逐步清晰狀態(tài)。他們開始對教學行為進行思考,會咨詢經驗豐富的教師:為什么要這樣做,其道理是什么;開始接觸一些教育教學理論著作,但不知道怎樣用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有時他們會懷疑理論是“虛”的,是糊弄人的,認為只有過程詳實的“教育教學案例”才有借鑒作用。
成熟期特征:經過三年的錘煉和一些成績的取得,他們失去的自信已經找回。通過教學中一個一個問題的發(fā)現(xiàn)及解決,使自己的身心狀態(tài)逐步融入到教育教學過程中。他們對自己教的學生心中有數(shù),對教學內容心中有數(shù),對教學策略心中有數(shù)。他們的課堂思路清晰,方法得當,個性鮮明。他們雖然能夠站在理論的高度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但還不能夠自覺地把教育教學理論內化為自身的教育素養(yǎng),去豐富實踐內容,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
階段性目標:一年合格、三年成材、五年拔尖
我校根據(jù)青年教師成長的階段性特征制定的“促進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階段性目標”是:一年合格,三年成材,五年拔尖。
模仿期目標——一年合格:在老教師的幫助和引領下,熟悉“課程標準”,熟悉教學常規(guī)。能獨立完成教學常規(guī)工作,制定學期教學計劃和課時教學計劃。能按要求批改作業(yè),教學基本功達標,會上“移植課”。課堂教學目標明確,教路清楚,方法得當。學會處理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
發(fā)展期目標——三年成材: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能深入領會“課程標準”,把握教材特點,做到因材施教。能獨立承擔研討課、接待課、觀摩課。具有課堂機智,能妥善處理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用教育教學理論來指導、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能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能與別的教師合作承擔校本教研、課題研究、發(fā)表論文。
成熟期目標——五年拔尖: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善于總結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方法,優(yōu)化課堂教學,教學模式和教學風格逐步形成。能在學校工作中挑大梁,唱主角,成為學校的教學能手、科研骨干。能在各級專業(yè)刊物上發(fā)表論文、研究報告。盡可能成為全區(qū),乃至全市有較高知名度的創(chuàng)新型、研究型教師。
專業(yè)成長的階段性策略
模仿期策略
(1)進行“崗前”培訓。我校一直堅持新教師“先培訓,后上崗”的原則,在每學期開學前組織新教師進行教師儀表、課堂禮儀、教學常規(guī)等培訓,讓他們以大方得體的著裝、優(yōu)雅的言談舉止、較高的教師素養(yǎng)、嚴謹?shù)墓ぷ髯黠L贏得家長和學生的信任。培訓的內容有:學習“規(guī)章制度”、“教學常規(guī)”;請優(yōu)秀教師給他們介紹備課、批改作業(yè)、組織課堂教學、輔導學生等經驗;讓他們現(xiàn)場觀摩優(yōu)秀教師是如何在課堂上組織教學,落實課堂常規(guī)的。萬事開頭難,“崗前”培訓可以幫助剛剛走上講臺的青年教師盡快轉換角色,適應新的工作崗位,進入最佳工作狀態(tài),給學生及家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觀看名家教學案例。剛走上講臺的青年教師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他們不知道如何在課堂上有條不紊地呈現(xiàn)準備好的教學內容,他們更是缺乏駕馭課堂的能力。此時,我們光用寬容、理解對待他們的課堂失誤是不行的,要教給他們處理方法和應對策略。我校有針對性地挑選了于永正、賈志敏、張齊華、吳正選、鮑當洪等全國知名教師的優(yōu)秀課例,組織青年教師觀看,并讓學科組長對“課例”進行點評,使青年教師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實施“青藍工程”?!扒嗨{工程”作為一種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培養(yǎng)模式,正在各級各類學校得到廣泛應用。北大資深教授季羨林先生曾經拿接力賽來作比。他說,每一代人都是從前一代手中接過接力棒,前一代人跑完了一棒,再把棒遞給后一代人。前一代人要傳好接力棒,后一代人要接好接力棒。的確,師傅只是跑前一棒的人,而徒弟一定會跑得比師傅遠,這就是青勝于藍的道理。我校挑選與青年教師擔任同一年級、同一學科的骨干教師,采用“一對一”的形式進行“師徒結對”。學校編排課程表時,盡量把師傅的課排在徒弟的前面。這樣,可以方便徒弟先去聽師傅的課,然后模仿師傅的教學流程和教學方法到本班授課。我們把徒弟上的這種課叫“移植課”或“模仿課”。
在拜師儀式上,師徒之間簽訂《“拜師結對”責任書》,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職責。一年后,學校對徒弟進行考核、評價。徒弟的考核成績與師傅掛鉤,這樣有利于調動師傅的積極性?!扒嗨{工程”的實施,不僅可以縮短青年教師的成長歷程,還能產生師徒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教學相長的效應。
(4)建立青年教師成長檔案。青年教師成長檔案中的資料有:青年教師基本情況;青年教師專業(yè)技能證書、繼續(xù)教育證書和獲獎證書;青年教師制定的《自我成長五年計劃》;青年教師撰寫的《我的教育故事》和讀書心得以及發(fā)表的論文;學校對青年教師成長的階段考核及評價成績等等。青年教師成長檔案記錄著青年教師成長的足跡,是青年教師成長過程中的經驗積累,是青年教師促進自我成長、自我發(fā)展的動力。青年教師在回顧自己的工作歷程、展示成就和體驗成功時,會產生自豪感和自信心,會明確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激發(fā)內在的潛能,從而促進自己的專業(yè)成長。
發(fā)展期策略
(1)開展讀書活動。內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只有教師具有自覺的發(fā)展意識,使發(fā)展成為生命體內的理性渴求,發(fā)展才會成為可能。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葉瀾說過:“我們強調提升教師發(fā)展的自覺,其目的不只是停留在造就一批優(yōu)秀的教師,而是為了使每個教師意識到,自己能成為自身職業(yè)生涯的主人,只有努力實現(xiàn)自我,才能勝任當代教師的職責,并在成就學生的同時,提升自己的生命質量,活出特有的職業(yè)尊嚴和歡樂?!?讀書是青年教師促進自我成長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青年教師成長的原動力。我校新增了大量教育教學方面的專業(yè)書籍,在學校功能室緊張的情況下,設立了一間圖書室,一間教師閱覽室,方便青年教師在業(yè)余時間看書學習。為每位青年教師訂閱了一種以上的專業(yè)期刊。要求青年教師寫讀書筆記,學校定期檢查、評選,把評選的優(yōu)秀讀書心得結集成冊。每學期開展兩至三次“讀書沙龍”活動,讓教師在交流讀書體會中共同成長。
(2)開展“反思”活動?!敖倘缓笾?,知困而后反思?!碧岣咔嗄杲處煹慕虒W反思能力是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核心任務。特級教師李鎮(zhèn)西說過:“對一個教師來說,推動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應該有兩個輪子,一個叫做情感,一個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熱愛孩子,忘我工作,并從中體驗到奉獻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確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學而理性地設計、實施自己的教育,同時不斷地總結、提煉、升華自己的教育實踐?!边@里的教育思考,就是教學反思。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我校對青年教師提出了“用我手寫我感,用我思促我行” 的要求,積極倡導青年教師堅持寫《我的教育故事》,對自己的觀念、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反思,深入到教育事物的內部,把握問題的本質及核心。學校開展《尋找教育的遺憾》交流活動,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對青年教師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解剖”,提出改進的意見、策略。青年教師在活動中既解決了問題,又學會了站在理論的高度,從多視覺、多層面進行反思的方法,提高了反思的能力。
(3)開展“教壇新秀”大比武活動。這是我校對經過三年培養(yǎng)的青年教師的一次大檢閱,也是青年教師全面展示自己、互相學習的一個大舞臺。每到此時,青年教師顯得異常興奮和緊張,指導青年教師的師傅也顯得異常忙碌。比武的內容有: “三筆字”、教材解讀、課件制作等教學基本功比賽;教師禮儀、演講、朗誦、才藝等教師素養(yǎng)比賽;教學設計、板書設計、作業(yè)設計、課堂教學等教學技能比賽;案例分析、教學反思、教育故事、論文等教學成果比賽。展現(xiàn)自我、體現(xiàn)自我價值是人的最高級需要,而大比武活動正好讓青年教師在自我展示中彰顯能力。所以,每次比武過后,他們無不感慨地說:雖然辛苦,但很有成就感。
(4)承擔接待課、觀摩課、賽講課。每當有上級領導來校檢查工作或是有外校的老師來參觀學習,我校都會安排一些有三年以上教齡的青年教師承擔匯報課、接待課、觀摩課。這種方式極大地調動了青年教師的積極性,激發(fā)了青年教師的求知欲和集體榮譽感。為了不辜負學校的信任,他們會全力以赴,認真對待,精益求精。完成這種任務的過程就是青年教師自我激勵,自覺發(fā)展,享受成功的過程。他們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提高、不斷完善自己。
成熟期策略
(1)進行專業(yè)培訓。這一時期的青年教師普遍面臨著專業(yè)成長過程中的最初 “高原期”。他們雖然有進一步發(fā)展的需求和愿望,可是現(xiàn)有的環(huán)境已經不能提供促進他們快速提升的條件。這時,我校就送他們走出去,或參加骨干教師培訓班、學科帶頭人培訓班,或到國內外一流學校掛職鍛煉,請名師指導,或重返高?!白x研”深造,拓寬視野,提高自己的理論研究水平,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
(2)主持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促進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培養(yǎng)研究型教師的有效載體。我校采取給青年教師壓擔子的方式,讓他們擔任年級組長,或擔任學科組組長、備課組長,主持本年級組或學科組、備課組的校本教研,開展教育行動研究。由于是研究的負責人、組織者,他們唯恐落后于人,于是竭盡全力,運用多方面的知識和經驗,綜合地、創(chuàng)造性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不斷改進工作方式并形成理性認識。因此,讓青年教師主持校本教研,可以激發(fā)他們不斷追求超越自我的動機,擴充個人的專業(yè)內涵,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以及責任感、使命感。
(3)參與課題研究。教育科研能力是新時期教師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教師只有在從事教育工作的同時,對教育進行研究,才不會是一支短暫燃燒的蠟燭。我校是全國電影課示范學校、廣東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區(qū)科技示范學校,承擔了國家級課題、省級課題、區(qū)級課題。青年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和專長有選擇地參與課題研究。課題組執(zhí)行組長指導他們制定研究方案,開展案例研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撰寫研究報告,旨在讓教育科研成為促進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抓手”和“助推器”,提高青年教師的理論研究水平,打造學者型、研究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