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集體備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時磨課,終于找到下面的備課過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
關鍵詞:磨課與反思;問題引入;應用
備課組在集體備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時尋找了好幾種方案,但效果都不太理想,我們幾經(jīng)討論在一位物理老師的協(xié)助下終于找到下面的備課過程。
一、問題引入
如圖,斜坡AC、AD、AE與水平線所成的角分別為20°、45°、50°。摩擦力忽略不計,三個木塊分別從C、D、E三處沿斜坡下滑,你知道哪個木塊先滑到A點嗎?是斜坡越陡用時越少嗎?
為了解決哪個木塊下滑到A點用時t最少的問題?我們就必須先解決問題?某位哲人說過:社會需求,比十所大學更能推動社會進步。學生有了問題解決的欲望就一定會追尋下去,這就激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解決問題渴望。
二、問題探究
三、問題聯(lián)想
1.cos2θ有類似的公式嗎?
2.有類似的公式嗎?
要讓學生熟悉“倍角”與“二次”的關系:升角—降次,降角—升次。
引導學生用二倍角公式展開下列各式:
四、公式應用
題組一:公式的簡單應用(略)
題組二:公式的靈活應用
五、回到問題解決
結(jié)論:(1)當θ=45°時,下滑所用時間最短;
(2)當0°<θ<45°時,隨角度的增大,下滑時間減少;
(3)當45°<θ<90°時,隨角度的增大,下滑時間反而增大。
六、總結(jié)與反思
課上完后不論學生還是自己都感到效果很好,但這種問題提出,引課,為了解決問題來層層推進,自然遞進最終達成問題解決。我們經(jīng)常有這樣的思考:在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nèi)钡牟皇穷}目,缺的是思維。缺的不是有潛力的學生,缺的是能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揮的老師!數(shù)學的核心是“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因此,數(shù)學學習應該是既重視結(jié)果,更重視過程的學習。故而,數(shù)學學習中最“有價值”的應是“過程中問題與思維的學習”。
還有老師備課時給出知識的順序、方法的講解,問題的過渡自然嗎?合理嗎?應是我們做教師的思索的“核心”問題。
參考文獻:
汪曉勤.歷史發(fā)生原理及其教學啟示[J].//張奠宙,何文忠.交流與合作.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新和縣第二中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