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的道德情感體驗是思想品德內(nèi)化的動力源。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通過換位體驗、實踐體驗和對比體驗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并以此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良性互動。激活學生道德形成的內(nèi)在動力,達到內(nèi)化道德認知、提高道德素養(yǎng)目的。
關鍵詞:思想品德;情感體驗;道德內(nèi)化
一般來說,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過程就是知、情、意、行的培養(yǎng)和提高的過程。長期以來因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簡單地采取課堂上讓學生圈圈畫畫、然后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方法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出的學生,即使思想品德考試得了高分也很難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zhì),更難外化為良好的道德行為。那么,怎樣才能達到知行統(tǒng)一、真正提高德育效果呢?筆者認為,應當在注重學生的道德情感體驗上下功夫。那么,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怎樣的情感體驗來達到促進學生道德內(nèi)化的目的呢?
一、換位體驗
換位體驗有時也稱換位思考。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以情境中“他人”的身份進行思考和體驗,感受對方心情、理解對方難處,從而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諒解和尊重對方的教育目的。采取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促使學生的道德認知內(nèi)化為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外化為道德行為。
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在心理上開始具有逆反心理,他們在逆反心理支配下往往會感覺與父母溝通非常困難,因而很容易產(chǎn)生誤解和矛盾。此時的學生往往會認為“父母最難溝通”“家庭沒有理解和溫暖”等等。針對學生的這種情況,D老師教學《與父母平等溝通》一課時(共3個框題)巧妙應用換位體驗的方法。教學第一框題時,D老師首先讓學生理解,是由于父母與子女生活閱歷等不同導致兩代人之間在生活觀念和思維方式等方面出現(xiàn)在較大的差別。因此,子女與父母間出現(xiàn)“代溝”也就難免了。出現(xiàn)“代溝”并不可怕,只要我們能夠設身處地的從父母的角度換位思考和體驗,就會填平與父母之間的“代溝”。然后,教師通過問卷方式將學生引入情境。問卷如下:
當你生病的時候,父母是怎樣做的?
你喜歡吃的飯菜通常由誰來做?
你的衣服通常由誰來洗?
說一件父母親最讓你感動的事。
D老師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回顧后如實填寫,再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在交流互動的情景中體驗父母的不容易,懂得父母是世界上最值得尊重和最愛自己的人,也是最值得交流的人。
二、實踐體驗
實踐體驗是指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nèi)容的要求,有意設計和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道德體驗并提高道德素質(zhì)。
例如,W老師執(zhí)教《與父母平等溝通》第一框課尾時,布置學生周末在家里“當一天‘父母’”“為父母倒杯水”“替父母洗一次腳”等活動,要求學生在親自“做”的過程中留心思考和體驗,再將思考和體驗寫出來。教學第二框時,老師讓學生的思考和體驗在班中交流。這時,學生的感受就會更加深刻,知道父母養(yǎng)育自己真的很不容易,應當孝敬父母。老師趁機啟發(fā)學生把自己的感受和想要對父母親說的話寫出來。教學第三框《有話好好說》時,邀請父母進班參加活動,讓父母傾聽孩子的心里話,并進行換位思考和體驗。讓父母想想,假如我是孩子,我該怎么樣?這樣才能理解和體驗孩子的心情,有事才能和孩子商量著辦。同時,讓孩子也嘗試換位思考:如果我做父母,我會怎么做?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諒解父母的過失,體貼父母辛苦,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通過父母與子女零距離的心靈溝通,彼此之間的感情更深厚了,交流更容易了。學生對這樣的實踐體驗印象最深刻,更容易將道德認知內(nèi)化并外化為自己的行為。
三、對比體驗
對比體驗是指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有意設計用正面的道德觀念或行為與錯誤道德觀念或行為進行鮮明對比,啟發(fā)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和評價,在此活動過程中獲得情感體驗,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例如,Z老師教學八年級上冊上《好習慣對人的影響》一框時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用多媒體出示三組圖片和問題:第一組,雜亂的書本、學具散在書桌上和收拾整潔書桌面,問題:哪個更有利于學習?第二組,睡在桌上寫字和正確坐立寫字,問題:哪個更容易把字寫好并有利于保護視力?第三組,隨手丟垃圾和隨手撿起垃圾,問題:哪個行為更有利于環(huán)境衛(wèi)生?通過對比體驗,學生很容易認識到良好習慣對人有著積極的影響,不良習慣對人有消極影響,要想健康成長、享受美好人生就必須從現(xiàn)在起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的簡單對比體驗,為全課的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實踐證明,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只有讓學生有充分的情感體驗,才能不斷升華學生認知,形成堅強的道德意志,外化為良好的道德行為,我們的育人目標才能不斷變?yōu)楝F(xiàn)實。
參考文獻:
[1]張志勇.情感教育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2]韓震.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 江蘇省新沂市馬陵山中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