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任務驅動教學法除了發(fā)揮老師的自身優(yōu)勢,還要結合學生的知識背景和學習力實際,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入手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地理;教學質量;任務驅動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近些年來,隨著新課標的全面貫徹與落實,高中地理教學也迎來了多元化、專業(yè)化以及素質化的革新,其教學編排、教學設計、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手段等皆有所提升。筆者對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尤為推崇,此法有利于多方面教學的統(tǒng)一結合,使原本單獨化教學上的偏差與困境得以解決,使高中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地開展學習,深入師生、生生之間的學習與情感上的交流,有利于教師及時掌控教學全局與學情,從而實現(xiàn)新課標下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高中地理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使用
從全局觀著手,高中地理教師應結合新課標的相關指導,明確高中地理教學的意義、地理知識以及地理技能等方面的教學目標,并不斷地深入教學改革,使其推動我國高中地理教學水平。
高中地理任務驅動型的教學方法就是結合現(xiàn)階段新課標對高中地理的新要求,從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導入的任務驅動教學也成為了一種新穎、有效以及素質化的教學模式,更有利于貫徹與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教師的教學職能變?yōu)榻M織、主導以及參與的統(tǒng)一結合,也讓學生更自主、合作與探究地開展學習。
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任務驅動教學,就是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高中地理自身的特點,把一些歷史故事、名人軼事以及與高中地理最直接聯(lián)系的自然現(xiàn)象,運用到高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這樣就可以把單一枯燥的地理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同時激發(fā)學生對于高中地理學習的興趣。教師應該發(fā)揮自身的專業(yè)化的教學方式,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采用幽默式的語言活躍課堂氛圍,結合經(jīng)常性地開展一些探究化的教學活動,把地理教學滲透到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任務驅動型的教學方式,就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來引導學生的學習。在整個過程中,地理教師通過明確高中地理的教學目標,穿插不同的多元化的知識、問題并提出解決的辦法,讓教學課堂更具生動性、互動性以及探究性,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地理學習與活動,從而提升高中地理學習效率。除此之外,筆者還根據(jù)實踐了解到,相對于其他傳統(tǒng)與革新的教學方式,比如小組合作學習等,任務驅動教學更具創(chuàng)新力、驅動力、多元化以及探究性等特點,能夠有效地推動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教學發(fā)展。
二、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兩大優(yōu)勢
1.興趣性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不斷深入貫徹與落實,作為高中地理教師而言,應重視與迎合高中生的個性與興趣發(fā)展,進而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指導,讓教學策略更趨于解決實際教學問題以及提升教學效率。以上海某高中地理教師關于“高中生學習地理興趣”投票為例:
其中也有關于學生的理由,如,高中地理教學內容多而新、學習進度跟不上以及師生關系不融洽等。然而,在進行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對其中的一些問題也進行了規(guī)避與改善,教學更精細化、針對化、生活化,讓學生得以理解為自身認識,讓學生滿足了個性與興趣的發(fā)展,教學提問與回答更具形象性以及生活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熱情,營造了一個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
從而有效地提升了其教學質量。
以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中關于“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教學為例,以往的教學方式更偏重于書本上的內容知識,使學生不能跳出教與學的迷思中,與生活缺乏聯(lián)系,使得教學過于刻板化以及低效化。然而,采取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先讓學生自我閱讀課本材料,明確一些基礎知識,如:荒漠化的含義、荒漠化的危害等。隨后,教師可針對“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科學分組,進行基于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的任務驅動教學,并提出任務,以數(shù)學形式表達:荒漠化=土地沙漠化?如此,不僅僅讓小組學生們能夠熟悉以及解讀材料中的內容知識,更讓學生們懂得廣義與狹義的理念,可進一步促進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熱情,有利于培養(yǎng)其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意識以及構建其世界觀,最終直觀地提升高中地理綜
合素養(yǎng)。
2.探究性
針對探究性,很多教師把其簡單地認為等同于擴展知識閱讀、學習以及練習,筆者認為,此種認識代表著偏向主義,是對于新課標的錯誤認識,也嚴重地影響了高中生的學習效率。
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學會多元化教學理念、方式以及專業(yè)的引用,因此,在開展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其任務也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知識也緊密聯(lián)系,為的是讓學生更主動、積極以及探究性地參與地理學習。以“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教學為例,課前一周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提倡高中生利用地理課本、網(wǎng)絡、圖書館以及老一輩的經(jīng)驗故事等資料,進行氣候、生物、地質、水質、地勢方面資料收集,由小組長進行綜合記載。如此,在完成任務2“荒漠化形成原因有幾種,探究其成因?”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參與探究,教師把事先準備好的多媒體材料,如教學圖片、視頻以及歷史故事等進行播放,讓學生結合閱讀材料2“黃土高原”進行聯(lián)系化學習,組織小組學生開展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并開展小組之間的討論辯駁。再提出任務3:“有人說‘植物破壞,加劇水土流失,其結果是土地荒漠化’。同學們,你們的看法是什么?請闡述小組理由?!痹僖淮瓮ㄟ^任務,把學生引導上課本知識上的閱讀、學習以及探究,也利用了小組之間觀念的不一樣,造成的爭論效果,直接地提升了學習的主動性,當然,由于考慮到地理教學的綜合性,在問題(任務)回答人的選擇上,教師可針對問題的難易度,容易的可以找尋“學困生”進行回答,激勵其正確回答,從而提升其學習自信心;較有難度的可找尋“優(yōu)等生”進行回答,教師對其進行補充,既樹立了榜樣的作用,又沒有打擊其他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反而提升其學習的探究力以及提升其地理綜合素養(yǎng)。
總之,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任務驅動教學,其發(fā)展依舊處于一個緩慢的教學進程,急需教師提升其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的師資隊伍建設,同時也要落實地理教學的相關材料、設備以及儀器等,如此,才能開放一個任務驅動化的高中地理教學環(huán)境,從而提升現(xiàn)階段的高中地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侯俊.新課標下高中地理教學的教師準備[J].池州師專學報,2007(06).
[2]牟琳.地理信息系統(tǒng)在高中地理合作學習中的實踐與探索[D].四川師范大學,2012(03).
[3]于福群.高中數(shù)學“目標導向分段式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學實踐與研究:B,2011(02).
(作者單位 浙江省磐安縣第二中學)
編輯 王 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