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素質教育不斷的推進,在初中階段藝術課程特別是音樂教學越來越被重視。每個學校都要求配備專業(yè)的音樂教師來上音樂課。而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運用得比較多的就是唱歌教學以及欣賞教學。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中唱歌教學首當其沖,其次就是音樂作品欣賞教學。通常的課時設計是唱歌教學一課時,欣賞教學一課時。其實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中,器樂教學也占了一個部分。在教材中一般放在單元的后面一個課時。但是,在實際的初中音樂教學中器樂教學基本上屬于一個空白或者是缺失的部分。盡管有些學校對興趣社團中有做到器樂教學的要求,但是在真正的音樂課堂上,很少能看得見器樂教學的影子。筆者也曾經多次參加觀摩一些省市級講課或者說課比賽。選手們所選的課也鮮有選擇器樂教學參賽的。其原因何在呢?(1)絕大部分音樂教師對器樂課堂教學的認識不夠。其中也有自身器樂專業(yè)不過硬的因素。都認為上好一節(jié)初中音樂課就是把歌曲教好,把音樂作品講好,而忽略了可以提高學生協作的器樂教學。甚至有的音樂教師認為器樂教學中的大課教學是不切實際的、沒有必要的。(2)學校教研對于器樂教學的認識不夠,投入不到位。真正要開展課堂上的器樂教學,學生人手一個的小樂器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學校為了避免收費的麻煩就干脆不開展。音樂教師沒有學校的支持也不會貿然地要學生去購買小樂器。(3)對器樂教學的教育教研開發(fā)不夠。像唱歌、欣賞教學中的一些教學資源很容易共享。而器樂教學基本上還是空白狀態(tài),只有老師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摸索如何在初中課堂上進行器樂教學,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其實,在國外的音樂課堂上器樂教學是開展得很普遍和廣泛的。學生在音樂課堂上不僅僅要唱要聽,還要合作。在器樂教學中就很好地體現了合作的這一特點。區(qū)別于唱歌教學,對學生自身的嗓音等條件有嚴格和比較高的要求。一般的小樂器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快,而且沒有較強的身體條件的要求。另外對音準的要求也沒有這么嚴格,很適用于所有的學生開展。并且價格比較經濟實惠的小樂器,比如,豎笛、口琴等都是器樂教學的好的選擇。那么如何比較好地在初中階段的音樂課上開展器樂教學呢?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比較重要:
一、做好課前準備
把該堂課所需要的一些音樂素材、樂譜,以及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好。比如,在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時可以由設計教師或者演奏比較有基礎的學生先示范一些大家比較熟悉的樂曲開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新課環(huán)節(jié)選擇好所要教習的曲目,考慮好學生的接受能力,不要選擇太難的曲目。另外,在鞏固環(huán)節(jié)可以設計好一些分聲部或者有一些休止、輪奏的小樂曲來帶動學生的學習。另外音樂課件,以及樂曲的伴奏也要做好選擇和準備。
二、利用一點業(yè)余時間,指導學生的專業(yè)演奏
我們都知道樂器的演奏也不是一朝之功,都需有平時的慢慢積累。不過在初中音樂課堂上我們所選擇的小樂器相對來說都是比較簡單易學的。只要平時有一點點時間的練習,在課堂上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這時間可以放在中午到校的預備鈴時間。既可以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也是學校音樂教學的一個特色。
三、可以嘗試一下合唱式的教學,就是給學生固定好聲部
在教學中嘗試合唱的感受。一開始可以先從簡單的樂曲和兩個聲部開始,慢慢的可以學習三個聲部、四個聲部。學生可以在這樣的器樂教學中體會到唱歌教學和欣賞教學中所不能體會的樂趣、知識,也很好地完成了新課標所要求的初中階段學生必須比較熟練掌握的一門樂器的要求。
四、可以將器樂教學穿插于唱歌或者欣賞教學中
既不單一地體現哪一個課程,又很好地使用了各個課程的特點,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嘗試豐富多彩的變化。
五、可以結合班級的學生對樂器掌握的基本情況地適當地加入一些特色樂器
比如,打擊樂,或者是有其他樂器基礎的學生作為領奏。用多種多樣的手法來帶動器樂教學的流暢性與新穎性。
總之,器樂教學在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學中是很有必要的。實實在在地開展器樂教學對于初中階段音樂教學是一種好的探索與新的嘗試!
(作者單位 江西省宜春市第八中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