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師愛是一種教師發(fā)自內心地對學生關心、愛護、尊重、信任、期待以及盡職盡責的美好情感。它是激勵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動力,又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同時更有助于發(fā)展學生友好待人、趨向合群等良好的社會情感和樂觀開朗的個性,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素質教育;師愛;反向偏愛
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由于一些教師對愛的理解存在偏差,結果形成了多種不良的師愛類型,這給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與推進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長型
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家長式的愛。這種師愛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自尊、利己和虛榮的基礎之上,表現為言行專制,不尊重學生人格,將主觀意志強加于學生,學生稍不順從,則批評訓斥,甚至辱罵體罰。顯然,在當今時代,這種愛很難被學生理解與認同。
二、保姆型
在班級管理中,有些教師對學生的感情近于溺愛,他們對學生缺乏嚴格要求和基本期待,事事包辦代替,從不輕易放手。這對那些有獨立意識且有自己主見的學生來說顯然是費力不討好,更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暖水瓶型
有些教師愛學生,表現出來的是外冷內熱,內心似火而貌似冰霜。他們熱愛自己的學生,但是過于嚴肅,不茍言笑,從不“失態(tài)”,這種暖水瓶式的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師對師生關系理解的偏見,而學生難以感悟,成為師生感情與心靈交流的障礙,從而導致學生對教師敬而遠之。
四、“勢利”型
一些教師對優(yōu)秀生與普通生的愛表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對于前者,愛意溢于言表,對于后者,則完全忽視或冷處理,而普通生中的后進生更屬于“第三世界”,他們通常成為師愛遺忘的角落。教師喜愛優(yōu)秀生本屬正常,但這種愛畸變?yōu)橄印柏殹睈邸案弧?,則有損教育公平的主旨,更不利于學生的正常發(fā)展。
從以上普遍存在的師愛類型及不良影響,不難看出,教師僅有愛的情感是不夠的,還必須懂得如何去愛。既要注重施愛的方法,又要講究施愛的藝術。具體來講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l.“嚴”而不“厲”
中國有句古訓:“嚴師出高徒?!比魏螘r候對學生嚴格要求都是必要的,缺乏嚴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對學生不負責任,但嚴格不等于嚴厲,嚴厲意味著教師態(tài)度的強硬、武斷和偏執(zhí),嚴厲會使學生產生恐懼、退縮心理,久而久之依賴性、神經質、敵意等不良心理都會從這種難以忍受的重壓下滋生。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應該是“嚴”而不“厲”。
2.維護學生的自尊心
教師對學生最高的獎賞莫過于對他們的尊重和信任。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生理、心理發(fā)展的高峰期,是人生最富于變化、最不穩(wěn)定的時期。學生此時尚未形成很強的自我意識,非常在乎他人,尤其是老師對自己的看法。此時,教師的態(tài)度十分重要,如果教師不尊重學生,對學生的缺點和不足缺乏耐心,不分場合當眾揭曉,挖苦嘲諷,乃至打罵體罰,都會使學生受到極大的心理傷害,甚至導致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完全毀滅。保護和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是國外許多教育專家、教師的成功之道;尊重學生,是師愛最真誠的流露,同時也是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促使其自我價值發(fā)現的有效情感因素。
3.密切與學生的交往
深入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是師愛的突出表現。處于成長中的青少年學生,渴望得到教師的關心、支持和指導,希望得到師愛的滋潤。一般說來,感受到了師愛的學生均會激發(fā)出對教師的愛。學生對教師的熱愛會產生神奇的教育實效,能使學生自覺尊重教師的勞動,為他所喜歡的老師努力學習,甚至于因對某教師有好感而發(fā)展到對該教師所教課程感興趣,其意義不言而喻。
4.來一點“反向偏愛”
“反向偏愛”即教師給那些并不優(yōu)秀但更需要關懷的學生傾注更多的愛心與同情。在人們心目中,優(yōu)秀生總集萬般寵愛于一身,而普通生尤其是后進生卻因不能充分享受愛的陽光雨露而引發(fā)“精神”貧血癥。所以,我們應該反過來,給這部分學生更多的師愛。事實上,這是將本該屬于他們的那部分愛還給他們。
總之,師愛不僅僅意味著教師有愛學生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愛,進而推動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
(作者單位 湖南省武岡師范學校)
編輯 斛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