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機械制圖》是中等職業(yè)學校機械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程。作為一名未來的生產第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圖樣就是他們工作的技術語言和技術交流的工具《機械制圖》的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它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課程的在于學生識圖、繪圖技能的培養(yǎng),在復雜的立體轉化為平面和平面轉化為立體的空間認識、立體思維活動中,大多數的學生都存在難以適應的問題。
【關鍵詞】中等專業(yè);機械制圖;教學方法
一、重視對學生學習該課程興趣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習動機
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明確目標是什么,達到此目標.需有哪些心理準備需具體克服哪些困難,采取哪些措施,從而樹立堅定的信心和信念,堅忍不拔,努力完成預期的任務,所以要讓學生充分認識課程的意義和價值。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也就是說,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它能推動人們去追求某種知識或從事某種活動。要在學生初次接觸課程的時候,講清課程特點、內容、用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一種新奇感,認為這門課有東西可學,有奧妙可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沖動和探索欲望?,F招收的中專生都是初中畢業(yè)生,所以,這門技術基礎課對于一直學習文化基礎知識的學生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話題,是一個末知的世界.如何把他們引入這個世界.認識這個世界,從而愛上這個知識的世界,第一次課非常關鍵。作為教師,必須精心安排好這第一次——緒論課。一堂好的緒論課,好像是一部佳作的“序幕”,向人們展示故事梗概及人物特征,雖不是高潮,也談不上扣人心弦.但卻能抓住你的情緒迫不及待地看下去,上好緒論課,在學生心理上產生一種先入為主的作用,為全課程取得良好的效果打下基礎。在“緒論”課的教學中通過對該課程的性質和任務的介紹,使學生明確“圖樣是工程技術界的共同語言”,是設計、制造、使用中外重要技術資料,以及人們發(fā)展和交流科學技術思想的重要工具。同時還要說明,任何機械設計和制造人員,如果缺乏繪制和識讀機械圖樣的能力,就無法從事技術工作,以最簡單的車工和鉗工生產實習為例,如果看不懂圖,就無法生產零件。讓學生們意識到,學好機械制圖對他們今后的學習乃至工作都可能有重要影響,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加強和正確使用直觀教學手段,直觀教學是培養(yǎng)形象思維的基礎
因為制圖課研究對象是各種形狀的物體,注意直觀性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通過直觀教學使學生獲得的表象是學生進行形象思維決不可少的素材。直觀教學主要包括實物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等方法,把學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論和復雜空間視圖,變成形象、具體、易掌握的內容,使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記得牢,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立體感受能力的有效方法。將實物引入課堂,提高課堂教學實效。零件、裝配體的測量與表達能力是本課程教學的核心目標,因此將機械零件等實物引入課堂,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聽課的興趣,增加學生對所要表達零件的感性認識,加深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拉近課堂教學與實踐工作之間的距離,也增加了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要使直觀教具用得恰到好處,曲盡其妙、在備課時,應根據教材內容和特點,認真考慮教具的選擇和使用,仔細琢磨推敲使用的方法和方式,不要為直觀而直觀,妨礙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要注意教具出示的時機,使其出現在最佳時期,獲得最佳效果。在教學中,先讓學生多看一些簡單的基本幾何體的視圖,如長方體、三棱柱、圓柱體、圓錐體的視圖,通過對圖形的認識,熟悉這些視圖所對應的空間形體,實現從平面到空間的思維轉換,也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將復雜視圖分解成簡單圖形,便于提高空間想象能力。而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可以使那些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無法講清或難于講清教學的內容,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使抽象的視圖變得直觀,配合教學動畫,使課堂教學獲得最大的效率。多媒體的形象教學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機械制圖》課程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比較快地培養(yǎng)學生的看圖能力和繪圖能力,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例如:講“三視圖的形成及投影規(guī)律”用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很難讓學生接受,而運用多媒體生動形象、具體直觀的畫面,能將“正投影”的投影原理和三視圖的“看圖方法”有機地結合并清楚地展現出來,同時,將三視圖的“形成”及“展開”過程也生動直觀地展示出來,使學生一目了然。在此投影圖演示的基礎上,教師只需因勢利導地講解和板書本節(jié)的“學習要點”,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普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減小教學難度,提高教學效率。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將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無法突破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內容通過多媒體畫面完整清晰直觀地展現出來。
三、強化練習是發(fā)展學生立體思維能力的關鍵
《機械制圖》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果要較好的理解和掌握該課程的內容,就需要培養(yǎng)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與一定的表達能力,而這一能力的培養(yǎng)是通過一系列畫圖、讀圖的實踐活動進行的。在實踐過程中要注意:要有一個由簡到難、由淺入深,由基本題到應用題、模仿到創(chuàng)造的過程。數量問題:題目太少達不到基本訓練的要求,太多又必然造成課外負擔過重,解決數量與質量問題的關鍵在于精選題目和講課質量要好,這樣學生實踐能力就強,就能巧做和多做題目。在教學活動中針對各教學難點進行由視圖轉化成實物、實物轉化成視圖的習題訓練,或設計有針對性的讀圖、繪圖實踐訓練,這樣可以讓學生的立體思維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此外,教學實踐證明手腦并用的練習和實習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繪圖讀圖立體思維能力的最有效方式。
綜上所述,要實現《機械制圖》課教學質量的提高,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好課程的信心,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并通過理論與實踐并用的練習促進學生立體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讀圖、繪圖的技能。
參考文獻:
[1]霍振生.汽車機械制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錢可強.機械制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馮妍平(1986—),女,大學本科,助理講師,現供職于江蘇省漣水縣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