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對于經濟增長的意義毋庸置疑。然而,金融在促進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也有不盡人意之處。金融是什么?金融為什么會出現?金融到底為誰服務?是越來越成為精英階層攫取財富的工具,抑或是國家二次分配的手段,還是應該在縮小貧富差距、保護弱勢群體的權利,進而促進全社會的公平、正義、和諧方面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金融;工具;社會公平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7-0149-02
一、金融在促進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也有不盡人意之處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如果把經濟體比喻為一個人的話,那么金融當之無愧是其血液,金融對于經濟增長的意義毋庸置疑。然而,金融在促進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也有不盡人意之處。
供應鏈金融是近年“銀行交易性業(yè)務中最熱門的話題”、國際性銀行2011年度流動資金貸款領域最重要的業(yè)務增長點、2013供應鏈亞洲峰會的熱點和最受關注的主題之一,是非常重要的金融創(chuàng)新。它是指銀行圍繞核心企業(yè),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yè)的資金流和物流,變把握單個企業(yè)的不可控風險為供應鏈企業(yè)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一般來說,一個特定商品的供應鏈包括從原材料采購到制成中間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在這個供應鏈中,競爭力較強、規(guī)模較大的核心企業(yè)即鏈主企業(yè)因其強勢地位,往往在交貨、價格、賬期等貿易條件方面對上下游配套企業(yè)要求苛刻,從而給這些企業(yè)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而上下游配套企業(yè)恰恰大多是中小企業(yè),難以從銀行融資,結果最后造成資金鏈十分緊張,整個供應鏈出現失衡?!肮溄鹑凇弊畲蟮奶攸c就是在供應鏈中尋找出一個大的鏈主核心企業(yè),以鏈主企業(yè)為出發(fā)點,為供應鏈提供金融支持,促進供應鏈上的企業(yè)與鏈主企業(yè)建立長期戰(zhàn)略協(xié)同關系,提升鏈主企業(yè)供應鏈的競爭能力。在“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模式下,處在供應鏈上的企業(yè)一旦獲得銀行的支持,也就等于進入了供應鏈,從而可以激活整個“鏈條”的運轉,讓供應鏈更具競爭力。在供應鏈中,核心企業(yè)與上下游企業(yè)的地位是迥然不同的。而在供應鏈金融的整個鏈條中,居于主導地位的仍然是核心企業(yè),對于中小尤其是小微企業(yè)而言,仍然處于食物鏈上的末端,也許在利益分配方面份額更低,而在風險承擔方面壓力更大。包括供應鏈金融在內的金融創(chuàng)新,獲益者主要還是既往的資源占有者。
南方一城市,某晚,一位女士在某大型商業(yè)銀行網點ATM機上取款,銀行卡被吞,于是打客服電話,工作人員回答須等到明早營業(yè)時間方能處理。持卡人擔心天明再來卡已被他人取走,因此決定徹夜守在ATM機旁。在等待的過程中不耐夜晚的寒冷和危險,于是,又打客服電話,這次她說ATM機多吐鈔了。銀行值班人員稱請客戶別走,工作人員馬上就到,實際也是很快就到了。前后態(tài)度迥異,令人不解。在顧客面前,金融機構絕對的是強勢一方,對于弱勢的相對方,多數情況沒有基本的尊重,類似的情況時有發(fā)生。
自從200年前華爾街出現第一張金融債券開始,貪婪與瘋狂便成為上天為這條街設下的魔咒。各種金融創(chuàng)新一度激活了消費市場,令經濟快速發(fā)展。但是漸漸地,原本為實體經濟提供融資服務的金融衍生品,在不斷創(chuàng)新過程中,脫離了實體經濟本身,如同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濫用的金融衍生品導致了災難性的后果。華爾街的巨額財富,吸引的都是美國名校畢業(yè)的智商最高的人才,他們總會設計出合乎法律又鉆法律空子的金融產品和機制,現行的制度往往約束不了,等新的監(jiān)管來臨,損失已經造成。小布什說,“華爾街喝醉了酒,讓全世界跟著頭疼?!?/p>
二、金融是什么?
金融是什么?一般解讀為價值的融通。金融為什么會出現呢?簡單而言,金融應該是應商品及服務的交換需要而產生的。那么,金融應該怎樣存在呢?是不斷淪為少數人攫取大多數人財富的方式,抑或應該促進資源配置的趨向合理?按照陳志武先生的理解,金融的核心是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所有涉及價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之間進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金融學就是研究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為什么會出現、如何發(fā)生、怎樣發(fā)展、等等。金融交易的范圍從最初的以血緣關系體系為主,擴大到村鎮(zhèn)、到地區(qū)、到全省、到全國,再進一步擴大到全球。為什么人類社會金融交易的規(guī)模與范圍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遷?跨越時間、跨越空間的價值交換所要解決的人類問題是什么?其發(fā)展的基礎條件是什么,或者說,金融市場靠什么才能發(fā)展呢?這個問題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思考。
三、金融應該是什么?
當生產能力低下、金融交易工具不發(fā)達的時候,人們會為了生存而犧牲一些個人自由。但是,一旦物質生產能力足夠高、金融市場足夠發(fā)達,繼續(xù)犧牲個人自由、個人權利就沒有必要,社會文化應該做相應的調整。事實上,文化一直是這樣隨著人類生存的需要而演變、調整的,或者說,文化價值的目的第一是最大化人活下去的概率,第二是最大化個體的自由。
金融不應只是“社會精英”獲取財富的手段,抑或只是能幫助一個國家平攤一時的支付壓力,還應促進制度的良性發(fā)展。20世紀70年代,美國著名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的《正義論》提出了正義的兩條根本原則:第一個原則稱為自由原則,是說每個人都在最大程度上平等地享有與其他人相當的基本自由權利;第二個原則稱為差別原則,是說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被調解,使得人們有理由指望它們對每個人都有利。自由原則是首要原則,差別原則是建立在自由原則基礎上,從屬于自由原則的。只有在貫徹自由原則的前提下,才能貫徹差別原則,決不能以犧牲前者滿足后者。如果社會財富不合理地過分集中到少數人手中,公民收入差距過大,不僅會使財富得不到有效地利用和發(fā)揮,還會造成財富占有者的浪費性消費,甚至催生社會的腐敗。同時,社會財富的過分集中也勢必導致其他成員的貧困化、邊緣化,形成社會弱勢群體,最終會使我們付出犧牲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和文明進步的沉重代價。為了縮小社會成員收入差距,保障貧困社會群體的基本權利,使得社會全面發(fā)展和繁榮,政府的干預調節(jié)就是非常必要的了。在羅爾斯看來,正義論原則讓每個人自由地享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又照顧最少收入者利益,力圖最大限度消除經濟上的不平等現象,以保持社會的公平公正。這樣,就可以使個人和社會統(tǒng)一起來,達到自由、平等、和諧的理想社會境界。羅爾斯的正義理論確實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和思考,值得重視和研究。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也不應該越來越成為精英階層攫取財富的工具,抑或國家二次分配的手段,更應該在縮小貧富差距、保護弱勢群體的權利,進而促進全社會的公平、正義、和諧方面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志武.金融的邏輯[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9,(8):3-5.
[2] 顧肅.羅爾斯正義與自由的求索[M].沈陽:遼海出版社,1999,(7):35-38.
[3] http://baike.baidu.com/
Discussion on the role of the finance should play in the promotion of the social equity
LIU Xue-lia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Finance is the core of modern economy,for the meaning of economic growth without a doubt. However,financial also has drawbacks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What is the financial? Why financial? Financial serving? Is becoming elite wealth grab tools,two distribution or national means,still should be in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to protect the rights of vulnerable groups,to play its due role and promote the social fairness,justice,harmony? These are questions worth thinking.
Key words:finance;instruments;social justice
[責任編輯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