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1984—2012年中國奢侈品進口量、國內生產總值增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量的年度數據,運用單位根檢驗、協(xié)整檢驗、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對中國奢侈品進口量進行實證分析。研究表明:國內生產總值增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值對奢侈品進口總量有顯著影響。奢侈品進口量的增加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有引導作用。
關鍵詞:奢侈品進口量;影響因素;單位根檢驗;協(xié)整檢驗;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中圖分類號:F426.471;F752.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3-0252-02
奢侈品在國際上被定義為“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fā)展需要,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也即非生活必需品[1]。它能夠顯示消費者的富有程度、地位高低以及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目前,奢侈品已涵蓋人們生活的諸多領域,包括頂級珠寶首飾,私人游艇,名牌服飾,高級轎車、酒店、化妝品等。據中國奢侈品協(xié)會(CLL)統(tǒng)計:2008—2011年,我國奢侈品消費量累計已達800億人民幣,占全球份額的1/4。據世界奢侈品協(xié)會(WLA)統(tǒng)計,2012年中國國內奢侈品消費達18 365億元。中國消費者在世界各地奢侈品消費總和占全球奢侈品消費的25%。貝恩調查《2012年中國大陸奢侈品消費研究白皮書》指出,中國已成為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
奢侈品定義一直是經濟學者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國學者肖璐、向凱雄(2006)[2]指出,“奢侈”的定義是相對的,它取決于產品的生產模式是否大眾化、批量化,也取決于社會的平均收入水平。張慧芬[3]指出:奢侈品賣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一種文化及其代表的品位和內涵,消費者消費奢侈品更多的是為了獲得精神享受。奢侈品消費動機研究也是主流研究。朱曉輝[4]通過奢侈品購買動機的問卷調查,挖掘出中國消費者的奢侈消費動機:社會性消費和個人性消費。王靜[5]針對中產階層的研究,提出新型中產階層正逐漸成為奢侈品的消費主流,他們的消費動機是出于對自己的關心以及與人更好交往的需要。
隨著社會進步,近幾年奢侈品征稅問題日益增加。趙旭[6]指出:我國奢侈品消費稅應實行價外征收制度,既可以解決現行增值稅與消費稅的重復征稅問題,又能改善我國國民納稅意識淡薄的現狀,促進我國稅法建設。張源[7]、張慧芬[3]均贊同實行價外稅。他們認為,采用價外稅有利于對奢侈品消費進行引導,對消費者的消費決策和行為產生影響。但是目前我國對奢侈品征稅問題沒有明確規(guī)定。
雖然目前奢侈品問題的研究已經涵蓋多個層面,但基于奢侈品進口量因素角度所做的研究還不多。本研究運用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實證分析中國奢侈品進口總量的影響因素。
一、影響奢侈品進口量的因素分析
一般生活必需品可以用經濟學中供求理論來解釋。按經濟學“理性人”的假設,在消費中,理性的做法是選擇價廉物美的商品,但時尚男女卻愿意選擇價格昂貴的“奢侈品”。經濟學家把這種似乎不理性的消費選擇稱作“炫耀性消費”。炫耀性消費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能夠給人帶來超出基本需求的滿足。因此,普通的價格機制無法用來研究奢侈品進口問題。
經濟增長促進商品的進出口。社會發(fā)展,經濟增長,在人們的需求在呈現多樣化的同時,滿足其需求的迫切感也愈加強烈。消費者需求量大、需求面廣、時間緊,為優(yōu)化資源配置,盡可能滿足各個國家不同需求,商品的進出口尤為重要。在中國經歷改革開放和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我國國人對“奢侈品”相當心動。無論是為了追求高品質生活,或是出于炫耀的心態(tài),奢侈品在我國商品進口中已經占有很大比例。奢侈品進口量與GDP增長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聯(lián)系。
社會發(fā)展帶動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正在逐年以巨大的上升幅度增長。我國奢侈品消費的主力軍是現在月收入2萬—5萬元的80后和90后,正是因為新新人類消費觀念的改善,只要在他們的可支配收入中留有閑錢,他們便愿意購買奢侈品以改善生活質量。
二、變量選取與數據
(一)變量選取
經過大量數據查詢和模型分析,并且為了保證所選數據的非連續(xù)性,最終選定對奢侈品進口影響最大的兩大因素:國內生產總值增量(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量(PDI)作為解釋變量實證研究上述變量對奢侈品進口量(LIV)的影響。選取1984—2012年年度數據作為樣本區(qū)間。
(二)數據
奢侈品進口量來源于聯(lián)合國商品數據庫。由于我國進口奢侈品種類繁多,名目復雜。特意選取HS編碼71的貴金屬、珠寶首飾類奢侈品作為被解釋變量。珠寶,特別是貴重寶石是重要的具有保值增值手段的奢侈品。通過匯率及單位換算(1美元=6.1372人民幣元)將奢侈品進口量單位轉換成億元。國內生產總值增量(GDP)來源于《中國統(tǒng)計年鑒》;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量(PDI)數據取自《中國經濟景氣月報》。取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和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
三、實證分析
(一)平穩(wěn)性檢驗
研究GDP和PDI對奢侈品進口量LIV的影響需要運用協(xié)整檢驗分析它們之間的長期關系。在做協(xié)整檢驗之前需要首先檢驗各時間序列的平穩(wěn)性,本研究使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檢驗[8]。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ADF單位根檢驗結果
由表1可知,在5%和1%顯著水平下,變量LIV、GDP和PDI都是非平穩(wěn)的,是經過一階差分后,這3個變量才平穩(wěn),因此,他們都是I(1),即為一階單整。
(二)協(xié)整檢驗
各變量都是一階單整,存在協(xié)整的可能,故對其進行協(xié)整檢驗。通過協(xié)整檢驗可以研究他們的長期關系。本研究采用E-G兩步協(xié)整法。E-G兩步法認為,對2個變量進行常規(guī)的OLS回歸,如果回歸殘差為I(0),序列存在協(xié)整關系?;貧w殘差的ADF檢驗如表2所示。
表2 回歸殘差的ADF檢驗
檢驗結果表明:GDP和PDI與LIV在5%和1%顯著水平下均存在協(xié)整關系。最終得到的協(xié)整方程為:
LIV=0.00068GDP + 0.01757PDI - 3.9463
t= (4.3285) (3.5783) (-2.0239)
(三)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利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可以研究變量之間是否存在Granger意義上的因果關系,檢驗他們之間是否存在相互引導關系。設置滯后階數為2階和3階,得出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由表3可知存在長期單向的Granger原因。國內生產總值增量GDP是奢侈品進口量LIV增加的原因,反之不成立。說明我國GDP增長對奢侈品進口量增加有單向引導作用。而奢侈品進口量LIV的增加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有單向引導作用。
四、結論
本研究根據1984—2012年的年度數據,運用時間序列的平穩(wěn)性檢驗、協(xié)整檢驗、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等方法分析了奢侈品進口量的影響因素,得出以下結論:
(一)模型擬合了影響奢侈品進口量的因素
模型很好地擬合了影響奢侈品進口量的兩大因素,雖然模型系數不是很明顯,但是這個經濟模型還是有意義的,也符合經濟實際:GDP每增加1億元,奢侈品進口總量將平均增加6.8萬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奢侈品進口總量將平均增加175.7萬元。
奢侈品進口量受GDP增量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量的顯著影響,確定為最終結果。
(二)隨著我國GDP的迅速增長,奢侈品進口量將持續(xù)增加
我國政府已認識到過度依賴奢侈品進口的弊端,并提出相應解決方法。奢侈品征稅問題將被提到更顯眼的位置。我國奢侈品消費市場也存在問題,大多數消費者對奢侈品的消費心理不成熟。我國政府需要設立組織幫助消費者確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
奢侈品問題已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它在文化方面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所以,我們國家應該對這個問題投入更多關注力度。
參考文獻:
[1] 亞當·斯密.國富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4.
[2] 肖璐,向凱雄.論奢侈品消費稅[J].當代經濟,2006,(7):122-123.
[3] 張慧芬.基于消費動機的奢侈品消費稅影響分析[J].經濟論壇,2010,(10):39-41.
[4] 朱曉輝.中國消費者奢侈品消費動機的實證研究[J].商業(yè)經濟與管理,2006,(7):42-48.
[5] 王靜.新奢侈品的消費動機[J].中國市場,2007,(9):172-173.
[6] 趙旭.關于消費稅改革的思考[J].經濟師,2006,(4):218-218.
[7] 張源.關于我國開征奢侈稅的研究分析[J].財稅縱橫,2010,(10):76-77.
[8] 王鈺棋.天然橡膠價格波動因素的實證分析[J].林業(yè)經濟問題,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