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在歷經幾年時間的中國“國玉”評選中,新疆和田玉獲得“美玉”稱號,同時被中國寶玉石協(xié)會正式命名為“中國國石”。
2007年,北京奧運會組委會將昆侖玉作為制作北京奧運會獎牌的石材,凸顯出昆侖玉的優(yōu)勢:與和田玉同屬昆侖山玉礦帶,在物質組成、產狀、結構特征上基本相同,并且質地細膩、儲量大、品質均勻。
和田玉雖品質上乘,但終因日趨稀少而使得昆侖玉進入到和田玉行列。在新疆和田玉籽料難尋、山料開發(fā)險峻的當今,和田玉又有了新的概念:昆侖山山系發(fā)掘的玉種可歸類為和田玉??κ灿?、且末玉也由此稱為喀什和田玉、且末和田玉,甚至青海昆侖玉也被稱作青海和田玉。
和田玉凸顯文化精神價值
和田玉被國人充分認可,自古有之,但成為“民玉”還是近幾年的事。蜂擁而至玉龍喀什河、喀拉喀什的采玉人將新疆著名的兩條玉河描繪成了財富和華美的風景線,山地玉礦開采也重新恢復生機,收藏、觀賞和田玉成了時尚的代名詞。游人到新疆,看見和田玉“真容”,是件幸運的事;在新疆工作或者做生意,送給親朋好友的禮物,最好的還是和田玉。不管是外地人還是新疆人,企盼得到一塊好的和田玉成為情理之中的事情。
和田玉之所以歷久不衰,歷久彌篤,除自身特有的質地細膩、溫和油潤等特點外,還有一個深刻的原因,這就是自古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附加于和田玉之上的文化及精神價值。玉伴隨中華民族走過了至少7000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玉作為一種罕有的寶物,被賦予政治等級、道德力量、經濟價值、禮儀功能、宗教用器等作用。認為玉有“仁、義、智、勇、潔”等品德,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說。
和田玉質地堅硬,溫潤光瑩,在古人心目中是一個美好高尚的字眼。國人喜歡玉,賦予它美麗、富貴、高尚、廉正等美好象征,因而文人常用玉比喻事物,以玉詮釋崇高的品德、百折不撓的性格、風趣高雅的情操和倜儻瀟灑的風韻。
“萬山之祖”昆侖山是和田玉的主產區(qū)
巍峨雄偉的昆侖山西起帕米爾高原,橫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與西藏自治區(qū),北臨沙漠廣布的塔里木盆地,南面是遼闊的藏北高原,向東伸入青海省西部。昆侖山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籍《穆天子傳》中記載,周穆王西行至昆侖山,稱昆侖山“唯天下之良山,寶玉之所在”,可見昆侖山是美玉之產地。
早在新石器時代,昆侖山下的先民們就發(fā)現(xiàn)了和田玉,并作為瑰寶和友誼的媒介向東西方運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國最古老的和田玉運輸通道“玉石之路”,后來演變成為“絲綢之路”。
和田玉分布于新疆莎車——塔什庫爾干、和田一于闐、且末縣綿延1500公里的昆侖山北坡,夾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巖中。經長期分化剝解,大小不等的玉石碎塊,崩落在山坡上,再經雨水沖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玉便瀟瀟灑灑地來到了“人間”。
人類在昆侖山北麓定居至今,已有數(shù)千年從河道中拾玉的傳統(tǒng)和經驗。
歷史上新疆著名的玉河有:和田地區(qū)的玉龍喀什河、喀啦喀斯河,葉城一帶的葉爾羌河、澤普勒善河及且末縣內的一些河流。馬可波羅曾描摹說:“培因省——首府叫培因,有一條河流橫貫全省,河床中蘊藏豐富的玉礦,出產一種名叫爾西頓尼和雅斯白的玉石。
喀拉喀什河,古稱烏玉河,河邊的縣城墨玉即以此得名。這條河不僅產碧玉,也產白玉。下游還產沙金和金剛石,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淌金、流玉、藏鉆的寶河。玉龍喀什河即古代著名的白玉河。這條河源于莽莽昆侖山,河里盛產白玉、青玉和墨玉。
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就已經在和闐設有辯事大臣,在和闐城設三品阿奇木伯克,以加強統(tǒng)治,收羅貢玉。那時的人們除了撿玉,還離開河床在河谷古河道和山前沖積洪積扇上的礫石層中挖玉。著名的挖玉地點為玉龍喀什河東岸、洛蒲縣吉牙鄉(xiāng)的古馬特,過去曾被稱為胡麻地。
考古學家黃文弼于1929年到小胡麻地考察時寫道:為當?shù)厝司蛴袷杂星哟ㄒ坏?。河岸高二丈許,兩旁沙積迤邐繼續(xù)不一,現(xiàn)水已干,唯有泉水南流,當?shù)厝思丛诤又芯蚱鹩袷?。俗稱羊脂玉,以言白潤如脂也,現(xiàn)不多見,亦無開采者。
尋找國玉之源
新疆的玉河大都源白昆侖山北麓,凡中下游有籽玉,上游必有原生礦。千百年來不斷有探寶者不畏艱險在高山河谷中上下搜尋。黑山村距阿格居改冰川只有30多公里,幾千年前它可能是古時候從這里通往青藏高原的一個驛站,最早生活在這里的曾是川藏羌人和中原來的采玉人?,F(xiàn)在居住在這里的都是維吾爾人,他們雖然有時候能撿到一些美玉,但大部分還是靠放牧生活。因為他們也沒有見過原生礦,只能靠天賜!
近些年來,在玉龍喀什河上游發(fā)現(xiàn)原生礦的傳說很多,各路專家的“玉石之路”考察隊多次進駐這里,但始終沒見有人開采出來。至今黑山村所在的喀拉喀什鄉(xiāng)的人們還在說,翻過冰蓋的雪山,有個阿克薩依湖,在那里海拔5000多米冰川下有個玉礦。但由于氣候惡劣、呼吸困難,采礦者常因此而喪命。另外,上去采玉的時間很難與冰雪退卻時間相吻合,即使有白玉原生礦,也常被冰川覆蓋著,人們只能望“山”興嘆了。
新疆現(xiàn)存的清代玉礦不少于6處,主要有塔什庫爾干縣大同玉礦、葉城縣密爾岱玉礦、皮山縣康西瓦玉礦、于田縣阿拉瑪斯玉礦、且末縣塔特勒克蘇玉礦等。在這里可以看到古代的采玉坑和采玉人留下的遺跡。
現(xiàn)代采玉以開采原生礦為主。目前規(guī)模較大的有于田縣的阿拉瑪斯玉礦和且末縣的塔特勒克蘇玉礦。除此之外,葉城縣密爾岱和要隆玉礦、塔什庫爾干縣大同玉礦、皮山縣賽圖拉玉礦、策勒縣哈牛提玉礦等,均為間歇性小規(guī)模型玉礦。
阿拉瑪斯玉礦在海拔4500~5000米之上,汽車只能通到柳什,從柳什到礦山還需兩天馱運小路。自古至今采深已達50米,玉色也由白玉變?yōu)榍嘤?,采礦正處于低潮;且末縣塔特勒克蘇玉礦也是在古礦的基礎上建立的。自1972年發(fā)現(xiàn)開采以來,為新疆最大的青白玉和青玉礦山。汽車雖可通達塔特勒克蘇溝中,但再到礦山還有10多公里馱運道,加之礦坑在高山之中,人要攀登而上,所以一般人很難到達。
近年來新開發(fā)的且末羊布拉克北玉礦在海拔4000多米的阿爾金山高山上,距且末縣城約150多公里。車爾臣河在阿爾金山峽谷中穿行,順著車爾臣河逆流而上,穿過阿爾金山河谷,再盤旋向上,越野車可到達,是目前新疆僅有的機動車能夠直接到達的玉礦之一。但春季道路常常被洪水沖毀,最后18公里道路,車道狹窄,彎道急轉,不熟悉路況者唯恐上山。一些游客不遠萬里從內地來到且末尋玉,就是為了在礦區(qū)高高的平臺上一窺昆侖山朦朧的身影,或一睹羊布拉克美玉的“真容”。
讓人魂牽夢繞的美玉就是這樣一一被尋找出來的。玉出昆侖,雖然昆侖山下還不知道埋藏著多少美玉,但美麗的東西總是這樣讓人歷盡艱辛才能得來。美玉更像一個神話,它深藏在昆侖秘境當中,只有有緣人才會發(fā)現(xiàn)它、帶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