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江西省青少年競技健美操運動員作為研究對象,對江西省青少年競技健美操開展現(xiàn)狀進行分析,提出問題,提供發(fā)展的對策,為更好地促進我省青少年競技健美操運動的開展提供一點參考。
【關鍵詞】競技健美操 現(xiàn)狀 對策
1 前言
競技健美操是在音樂伴奏下,通過難度動作的完美完成,展示運動員連續(xù)表演復雜和高強度動作的能力。競技健美操起源于傳統(tǒng)的有氧健身操,是當代國際最為流行的一種競技性的社會體操。它不但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業(yè)余文化體育活動,而且隨著全國各地健美操俱樂部的興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隨著健美操在我省的普及和發(fā)展,競技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但是隨著世情、國情、省情的影響,我省健美操的發(fā)展和管理意識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忽視和淡化,同時影響了我省競技健美操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因此,探討新世紀我省青少年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以我省青少年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資料為基礎,分析了我省青少年競技健美操的現(xiàn)狀,同時對該項目的開展提出建議。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江西省青少年競技健美操部分運動員。
2.2 調查對象
對南昌地區(qū)、東鄉(xiāng)地區(qū)、贛州地區(qū)、新余地區(qū)、宜春地區(qū)、九江地區(qū)、上饒地區(qū)的青少年競技健美操運動員進行調查。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獻資料法。在閱讀有關青少年競技健美操、國內外健美操、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發(fā)展等資料的基礎上,獲得與本研究相關的信息,為本文積累并提供翔實的材料來源和數(shù)據(jù)。
2.3.2 問卷調查法。根據(jù)自己研究的目的,對所研究的對象設計問題,此次調查發(fā)放問卷200份,有效問卷187份,有效率93.5%。現(xiàn)場調查,現(xiàn)發(fā)現(xiàn)回收。
2.3.3 邏輯分析法。運用歸納法對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對研究資料進行邏輯梳理,找出研究對象的問題與關鍵所在,從而得出結論。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我省青少年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基本情況
3.1.1 我省青少年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分布情況。因為競技健美操是一項技術性、藝術性很強的運動,訓練一個競技健美操隊員的周期很長,收獲卻很少。南昌地區(qū)之所以人數(shù)較多,一個是因為當?shù)氐慕?jīng)濟相對比較發(fā)達,加上南昌地區(qū)的大專本科院校多,訓練的氣憤濃烈,有一定的師資。而贛州地區(qū),由于當?shù)赜写髮T盒:陀柧毜沫h(huán)境,具備了較好的師資。且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如果和成人運動員一起,可以有教練更好的指導,有一定的訓練目標,能更好地促進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效果。
3.1.2 年齡結構。國際年齡組14~17歲的人數(shù)最多,為178人,平均年齡15.62歲;少年組6~9歲的其次,人數(shù)為99人;10~13歲的人數(shù)為56人;且調查的運動員中,男女之間的比例懸殊也較大,其中以6~9歲和14~17歲的男女比例相差甚大,比例分別達1∶4和1∶5,男運動員明顯少于女運動員。
3.1.3 運動等級與運動年限。競技健美操青少年運動等級水平調查結果從表3表明,健將級運動員有19人,其中8人訓練年限在7年以上,3人訓練年限在4—6年;一級運動員有34人,訓練年限1—3年的有15人,4—6年的有7人,訓練在7年以上的有2個一級;二級運動員共34人,1年以下的5人,1—3年的29人,4年以上的無;三級運動員的總人數(shù)為18人,1年以下的5人,1—3年的13人,4年以上的無;無等級的運動員占的比例最大,共有100人,占了所有運動員的53.5﹪。這充分說明了,運動員的等級水平高低與訓練年限有關,運動等級與訓練年限是成正比的關系。
3.1.4 訓練動機與年齡段。不難看出,訓練動機是因為家長意見的人數(shù)最多,有110人。家長支持子女參加競技健美操的訓練與競賽,主要是想借次機會完善孩子個性和在升學時加分。而不同年齡段的運動員的訓練動機各有差異,隨著運動員年齡的增長,主觀意識的不斷增強,對自己的未來也有了一定的瞻望,在14—17歲年齡段的青少年,由于認識水平、訓練年限的不同,他們希望通過訓練、鍛煉自己和為升學而加分的動機較多。而在處于其他動機當中,14—17歲年齡段的人數(shù)有92人,占這一動機的94.8%;年齡較小的6—9歲年齡組的運動員,由于對比賽和訓練的認識不夠,多以家長的支持和鼓勵為主而參與競技健美操當中。
3.1.5 比賽次數(shù)與運動等級。比賽經(jīng)驗是運動員贏得比賽,獲得更高等級的重要因素。而比賽經(jīng)驗是從一次次的比賽中累積得來的。參加比賽次數(shù)的多少也直接影響了運動員的等級高低。運動員獲健將級的11人當中,5人比賽次數(shù)在2次或2次以上;一級運動員中,13人參加了三次比賽,7人參加了四次以上比賽;18人達三級運動員,其中的13人是在參加了一次比賽后就獲得了,還有5人是參加了兩次;在無等級的100名運動員中,22人沒參加過比賽,78人只參加了一次比賽。同樣說明了,參加比賽的次數(shù)與運動等級的高低是有直接影響的。
4.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我省青少年競技健美操在國內水平是領先的,但是在省內運動員分布不均,可能影響我省競技健美操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
4.1.2.我省青少年競技健美操男運動員明顯少于女運動員, 男、女性別比例為 1∶3.126,我省青少年競技健美操男運動員明顯不足。
4.1.3. 家長對競技健美操運動員參加訓練與競賽的態(tài)度極為支持,對運動員的影響起很大作用。
4.2 建議
4.2.1 解決運動員在省內的分布問題,首先要解決各地經(jīng)濟和訓練環(huán)境。具備一定的物質保障和強烈的訓練氣氛,是提高我省競技健美操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
4.2.2 實行青少年運動員一體化培養(yǎng),加強普及工作,使更多的男運動員投入到競技健美操當中,平衡男女之間的比例差距。
4.2.3 明確運動員的訓練動機,提高運動員的比賽意識和自我修養(yǎng)。提高運動員的自身依賴性,擺脫完全依附家長或為了升學而訓練的動機,提高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和文化內涵。